《等閒》第二十三章 非洲印象與類富人生活

2020-09-04 經典老表叔

2013年3月底,老王攜愛人一起飛到了非洲坦尚尼亞履職。老王找到了給他人打工的自信,他要努力工作,並充分發揮,對得起人家重用自己,也對得起那份高工資。

第一次出國,老王就來到飛了17個小時才能到達的非洲。這是怎樣一個國度呀!坦尚尼亞國是東非四國之一,天氣熱辣似火。坦尚尼亞好像是個靜止的國度,每天早上你都會看到無限的陽光,即使是陰天,你也會在遙遠的天際看到藍天、白雲和光的射線,會讓人一天好心情。

在非洲只有旱季和雨季之分,而無春夏秋冬之分,或說是只有夏季吧。很特別的是,無論是在草原曠野或是海邊,舉目望去,每天天上的雲總是懶懶地掛在天上,好像白雲也被熱得仿佛是在一幅畫裡般不願意移動一步。大地上的一切也寂靜無聲,天與地形成一幅畫,讓你平心靜氣地去入畫、定格、欣賞。

這裡有如畫的熱帶風景,隨處可見椰子樹長滿椰子,芒果樹豐碩果實。遼闊的海灘給你無限的想像,更開闊自己的胸懷。隨處可去的高級的地方真的是太好了,有世界各國的不同人種的人,有海鮮美食和周到入微的服務。特別是在這裡,你會感覺到自己的身份如富人一般,享受高級的服務還不必如在國內那般要跑去海南,即費力又費錢,不住人家賓館,還不讓你玩那裡的海灘。

非洲的「天」似乎很低,雲層就更低到了海面上似的,這或許是海闊造成的現象,或真的就是低。一直以來,老王知道自己是「離地近,離天遠」的個頭,可總還是有比他矮的人。可到了非洲這廣闊的天空下,以及開闊的海域,他才發現,沒人比他低,但他卻能更接近天空,自我感覺好了很多的。但可氣的是,那裡所有的公廁,男小便器都設置的很有TMD一定高度,適合白、黑種人使用,而老王這個頭的人使用起來就很尷尬,要翹著腳才不至於弄髒自己的小弟弟。

在非洲生活,應該說國人還是很愜意的人群。非洲,當白人、黃皮膚人湧入而來,外來人口就已然成為了當地的富人,他們的收入比當地人要高出很多,他們可以出入任何場所,只是去體味日間灼熱的海風,及晚間清爽的海風,以及其它更多的富人的享受。當然,這也促進了當地的經濟發展和收入。



非洲人民是很古樸的,也是善良和友好的。但在當地人看來,在非非洲人人種與當地人之間還是有高低層次之分的。

第一層:白種人。無論是哪國的白種人,在此是絕對地被尊重的,也許是殖民主的地位,也許是一種其它說不清的緣由吧。但,不得不承認,西方文明也給了非洲其所到之處的國家留下些優良的文明傳統,如禮讓、謙卑等,比如在相對而行碰面時,會相互謙讓,年輕人會向年長者點頭致意並低頭而過。比如交通方面,在那裡不寬的公路上,車水馬龍,卻通暢無阻,在前邊是紅燈反正過不去需要等待時,如果此段路有一個人行橫道線或岔路豁口時,人們絕不會像我國內一般地不讓行而致使各路車輛都叉在一起誰都不得動彈,而是所有車輛到此一定會停下來,禮讓行人或禮讓從岔路口進出的車輛先行,既不耽誤交通運行,也不浪費自己的時間。這些都讓老王看在眼裡,記在了心頭。

第二層:印巴人——印度、巴基斯坦及其混血。印巴人是在英帝國統治世界時期,為實現擴張對各地的統治,因管理人員缺乏而只好帶出來很多的印巴人到世界各地,在世界各地去為英國殖民統治進行管理當地事務。延續至今,印巴人在各地都是很有錢和有地位的人種,海邊的富人區別墅多是他們的。但印度和巴基斯坦兩國及兩國人民卻是世仇,永遠的仇敵,歷史淵源不必究了。

第三層:黃皮膚日本人。不知道這是為什麼,還在探究著。但在去往老王的工廠的長途路上,開始一段路是柏油路卻翻漿了,而後一段卻是非常地平整、堅實的路面,前段與後段的差別是相當的大。後來才知道,前段是中國近年建造的路,後段是日本所造,而且後段已經使用了20年以上之久。

第四層:黃皮膚韓國人。不知道這是憑什麼,也許真的如韓國人說的非洲人也是韓國人?

第五層:黃皮膚中國人。中坦友好可以追溯到1964年,是老王剛出生的一年,但經過這麼多年,總是說中坦是友好國家,卻非洲人仍是先看他人,才看中國人的。也許是本地人的一種偏見,也或許是中國人的窩裡鬥及炫耀所至吧。所受的此種禮遇好像是不能只怨別人的吧,這裡想提醒後代中國人,特別是到非洲各國的人群,不要狂妄自大、妄自尊大,你可以去賺錢,但不可以丟了中國前輩的臉、傷了中國人的面子。

第六層:當地黑人。非洲看似黑人的居住地,但非洲的原住民其實不是黑人,黑人其實是入侵者,黑人打走了馬賽人而佔領了非洲而成為了非洲的主人。

第七層:馬賽人,即非洲土著人。

在國內,老王自我評價是一定被劃在窮人之列的,誰不想像過那樣的富人生活呢?在國內卻也可能只是夢。但當你來到了非洲,特別是坦尚尼亞國首都三蘭港市,每天上下班時路過海邊,晚飯後也可以隨時到海邊的各大酒店的露臺酒吧,與各種膚色的人為伍,去喝點啤酒、咖啡或飲料,抽一壺印度西夏煙,望著低低的天空上的月與雲,看看景,聊聊天,觸景談談詩詞,想來富人的生活應該不過如此吧。老王都感覺自己已經是「類」富人啦。那心情自然很享受。世界各類人種都在這裡一起享受著那份幽靜與安寧,忘卻了時間,更無煩惱。

經常到這樣的地方時,空氣中總是瀰漫著一股果香和甜的氣味,而且還不只是水果的原味道,那就是印度西夏水煙壺水煙發出的香味。似乎還真有其妙處,所有水果口味的煙膏都可以選的,燒上一壺自己選的水果味煙,就可以放心且大口地向胸膛裡吸進去,再吐出煙來,一縷清香,一絲甜奶味就留在了口中,胸膛裡卻感覺到了更多的清爽。說印度西夏煙有很多功效,清肺的功效是體驗過了的,此時再抽中國的烤菸卻感覺不到煙的享受了。



在坦尚尼亞,老王一周工作六天,確實是感覺到累的,真的需要放鬆一下。所以,周日休息時,自然要出去放鬆一下,老王就沿海岸線找到一家酒店去遊泳、去踏浪,去在椰棚下聞著海的味道而休閒地小息。每當此時,老王腦海裡只能一幕幕地顯現那定格的海天一色,那白沙灘上人們各自尋找著自己的快樂。令人流連忘返。

酒店海灘邊的休閒場所很寬敞,一般講,中間是酒吧,有黑人歌手一直在彈奏並唱著優美的歌,很是愜意。黃白黑三種人在此一起曬太陽,遊海,休閒,仿佛世界上沒了種族,沒了界限。相遇時,都講英語進行交流,回到自己一夥時,各說各國語言。一個和平的「世界氛圍」。好吧,既然類富人了,那麼好吧,繼續享受類富人的日子吧,就這樣吧,不羨「天上人間」,只入畫到人間天堂吧。

說是「類」富人日子,只是因為「坦先令TSH」兌人民幣RMB是250:1。所以花錢時,一出手就是幾千、幾萬不等,有時得幾打錢才能買件東西,顯得出手闊超,有點「大款」樣了呢(後果是:回國後,但凡千八百塊的錢,都習慣地花,以為是在使用坦先令呢)。可還只是類富人生活而已吧,就享受其中吧。生活中有太多的不可測及不可期。


未完待續……

相關焦點

  • 《等閒》第二十五章 奮戰非洲
    樂隊早已敲起了非洲鼓,唱起了非洲特色歌謠,提前為開場助興。不多時,只見風沙漫路,大批車隊風塵僕僕到達,終於盼來了大部分嘉賓和各大媒體的記者團,迎接貴賓並引導在臺下就位站立,後邊湧上來採購商及民眾。可以開始典禮程序。老王在臺下給主持人一個暗示,典禮正式拉開序幕。
  • 《等閒》第二十四章 非洲坦尚尼亞風光無限
    到了非洲,在完成本職工作後,就要去享受非洲,當然要去看其國家森林公園裡的自由自在的動物們嘍。那次在完成正式開工典禮後的一個假期,驅車帶著老婆就按地圖的標識向米咕米國家森林公園進發,一路開心,輕鬆,下午四點才趕到目的地。本還在心裡嘀咕是否會有房間留著呀?是否能夠親眼得見電影電視裡表現的那麼多的野生動物呀?晚上會吃到什麼呀?
  • 《等閒》第二十二章 攜老婆私奔非洲
    老王對待生活的態度是從不氣餒,對生活總是充滿了希望。2012年,老王在冥冥之中遇到了出國工作的機會。在北京時交的朋友「四人幫」中的穆爺是一家國營公司的高管,在老王回家鄉創業這些年裡,穆爺已經被派去非洲工作,而此時他們正需要一位可以勝任管理工作的生產廠長,所以穆爺就推薦了老王。
  • 隨風而逝第二十三章第十節
    第十節、「機會」之二「化肥廠裡的章廠長找你,他想和你親自談談,問你去不去他那裡。」周生賢從化肥廠旁的一個排澇站,大老遠的跑到我家找我,說是章廠長特意安排他來的。這個周生賢是水校的同屆同學,是諸葛亮式的人物,是水校同學會的編外軍師。
  • 當非洲猴第一次聽莫扎特,我卻聽見生命讚歌|看電影《走出非洲》
    這是實至名歸,因為硬漢海明威一生見多識廣,都認為《走出非洲》是他所讀過的描寫非洲最好的書。《動物世界》裡的經典開頭「在遙遠的非洲大草原上……」但是,至少,電影《走出非洲》裡的非洲,不僅讓女主凱倫一生魂牽夢繞,也讓我們看到了心中最瑰麗的非洲模樣。
  • 《金陵迷霧》第二十三章 九九豔陽天籟悅
    ……《金陵迷霧》封面第二十三章
  • 《等閒》第五十二章 獨遊,陪伴自己1
    「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閒離別易銷魂。酒筵歌席莫辭頻。滿目山河空念遠,落花風雨更傷春。不如憐取眼前人。」當人們為了生計,為了家庭而工作了一輩子,或許只在一個地方呆了太多年,而無暇去遊覽祖國的大好河山、人文古蹟,無暇去國外的世界看一看,感受異域的美麗。更無暇真正地陪伴自己,很好地陪伴自己一次。
  • 《等閒》第五十三章 獨遊,陪伴自己1
    「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閒離別易銷魂。酒筵歌席莫辭頻。滿目山河空念遠,落花風雨更傷春。不如憐取眼前人。」當人們為了生計,為了家庭而工作了一輩子,或許只在一個地方呆了太多年,而無暇去遊覽祖國的大好河山、人文古蹟,無暇去國外的世界看一看,感受異域的美麗。更無暇真正地陪伴自己,很好地陪伴自己一次。
  • 《等閒》第三十七章 老之將至,安頓好靈魂
    所以他應聘出國的工作,要到國外去工作和生活,既可以圓了看世界的夢,又可以發揮了自己的能力,一舉兩得。在隨後的6年間,老王先到了非洲坦尚尼亞任石膏板廠廠長,建設投產並廣開銷路;再到緬甸,隨團翻譯,感受佛國境界;最後到馬來西亞任營地經理,建設出美麗的家園,讓勞工們如回家般溫馨。
  • 連三毛都深愛的《走出非洲》,究竟有什麼魔力?
    但是,在她十歲的時候,父親自殺身亡,之後,凱倫就和母親的家族生活在一起。,在即將到達非洲的途中,她第一次遇見了丹尼斯,一個英國貴族,畢業於牛津大學,儀表堂堂卻特立獨行,他們的第一次見面匆匆而過,雙方都沒有留下很好的印象。
  • 日常|我的肯亞生活|看完了《走出非洲》,正好去一次凱倫故居
    第一次看《走出非洲》的時候,就把凱倫故居博物館列入了出行計劃,《走出非洲》是凱倫寫的自傳體小說。作家以流暢優美的文字,敘述自己在咖啡農場的生活,包括非洲的自然景色、動物和人。書的每一章節都體現出作者對非洲風土人情的諳熟和眷戀。原始土地上的空氣、水、陽光,仿佛伸手可觸。細緻入微的觀察和描述使得人物和場景鮮活地跳躍於紙上。
  • 《等閒》第二十六章 西遊緬甸,繼續異國之旅
    從非洲完成任務後回歸,老王增加了經營一家實體企業的經驗,並印證了自己的計劃性、開拓性的實幹能力。但,老王也已經變成個又黑又瘦的人兒,看著有點令人可憐。老王本人並不再在意自己的形象,他只想繼續貢獻自己,發奮自己,或許也是在折騰著某種冥冥。但下步呢,如何可以繼續在國外的英語環境中再發揮並體驗國外自由自在的生活呢?機會還是又一次光臨了,老王又得到了赴佛國緬甸工作的機會。
  • 凱倫·布裡克森,《走出非洲》的天使
    凱倫·布裡克森,是一個陌生的名字,直到與電影《走出非洲》的原著同名小說聯繫在一起,我才發現這位來自昴宿星座的天使——「我無非是經過遙遠的旅程被派出的信者,來告訴人們世界裡還存在著希望。」梅麗爾·斯特裡普飾演的凱倫跟隨貴族夫婿前往非洲肯亞從事咖啡種植,丈夫風流成性,但凱倫卻為非洲的風情與人民深深著迷,她愛上了神秘的獵人鄧尼芬,兩人在非洲的廣大草原上譜出了一段難忘的戀曲。
  • 長篇小說《實騰騰的大山》(第二十三章)
    文/文欽第二十三章靳大寶與王志勇聽見後面有人追來了,不敢大意,不敢多停留。靳大寶也顧不上罵王志勇了,只說了一聲趕快走,他倆沒啥帶的,就拿了隨身的東西。王志勇也知道自己闖下了禍亂,聽見老大的命令後,起身隨上一起跑了出去。
  • 《龍林外史》第二十三章 伏羲八卦
    《龍林外史》群書著  第二十三章  「那裡,是龍的故鄉,有數不盡的龍族曾經在那裡生活著。龍族有仙丹,吃了可以讓人年輕,永駐青春。還有蟠桃、仙草,人吃了可以力大無窮。」伏羲微笑的說道。  「伏羲爺爺,我也要吃仙丹仙草……」邊上的小孩子說道。  「傻瓜,這裡沒有那東西的。
  • 《走出非洲》:一個傳奇女性的成長史詩
    《走出非洲》是根據作者凱倫的親身經歷拍攝的,講述了這位100多年前的富家女因為想通過婚姻躋身上流貴族社會,於是選擇在29歲時帶著她的奢侈品和錢來到非洲找尋她的未婚夫,並隨之開始了她長達17年的悲情浪漫,多舛多難的人生之旅。
  • 《走出非洲》| 同名電影獲七項奧斯卡大獎,一本書寫盡非洲情懷
    【1】非洲這片土地,是廣袤而神秘的。所以,卡倫說——土著從肉體到血液都是非洲的。高聳在大裂谷裡的龍戈諾特死火山,河岸邊一棵棵粗壯的含羞樹,大象與長頸鹿,所有這些都比不得土著——寥廓風景線上的渺小生靈,他們才是真正的非洲。而作者,無疑也有一顆敏感、細膩之心。
  • 北活態度丨《走出非洲》,真正獨立優雅的女性該是什麼樣?
    白鷺:我對非洲最初的記憶來源於一部電影——《走出非洲》,鏡頭下的非洲滿足了我對非洲的一切想像,我想,每一個女性可能都需要一個非洲草原來成長,來重生。《走出非洲》(Out of Africa)被稱為史詩級的影片,根據丹麥女作家凱倫·布裡克森的自傳小說改編,記錄了她在非洲十多年的生活,真實還原了非洲的樣子。此片還贏得了28個(包括7項奧斯卡大獎在內的)電影界獎項。Tips:影片中的女主角也就是作者本人,凱倫·布裡克森。
  • 我在非洲淘金的日子3
    真是像華人圈裡說的那樣:待不下去的非洲,回不去的中國。於是我網上投簡歷,換一個相對安全點的國家,去了奈及利亞首都阿布賈。這是個小公司,員工少,老闆隨和,工資月結。住寬敞舒適的大房子,日常吃喝開銷公司買單,去超市買水果隨便拿。周末休息時,老闆會帶員工去高檔餐廳吃飯。
  • 非洲故事(七)在非洲去韓國人家吃飯
    在這個離中國十幾個小時飛機行程的國家裡,就有兩個和我是同民族的國人,也在這邊工作和生活,權是在韓國公司工作,從南非留學開始就跟著老闆一直到了波札那,也算是老非洲了。另外一個樸是在國資企業工作,和我一樣,做著翻譯工作。權的韓國老闆歲數比較大,一個人帶著養女在這邊生活,也挺無聊的,所以我們就經常過去他家陪他吃飯,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