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民間故事:家裡出現紅衣女,古書救下祖孫二人,奶奶:是你爺爺啊

2020-08-20 小於品詩論著

哈嘍大家好,歡迎來聽小於講故事,本故事名為《爺爺的古書》,故事素材來源於網絡,由小於品詩說文整理編寫。本文為《民間故事》第136期,如果您喜歡,不妨給個關注!

很高興又到了給大家講故事的時間了,今天咱們來講一篇發生在過去的民間小故事,希望各位看官通過此故事都能有所收穫!

那麼,咱們閒話不多聊,馬上開講今天的民間小故事!

話說在從前,有個叫小生的小孩,由於父母在城裡開了個小店無暇照顧他,他便一直跟著農村的奶奶一起生活,可以說他的童年都是在奶奶的陪伴下度過的。

小生的爺爺呢,是一個木匠,祖傳的手藝,在這十裡八村名望很高。然而在一次外出做活時,路遇山洪暴發人沒了,小生從來沒見過自己的親爺爺,不過他卻對爺爺的一件遺物記憶深刻,因為那個東西救過他一次命。

那到底是發生了什麼事呢?咱們下面接著講。

小生的奶奶並不怎麼信奉佛,但是在她家的東廂房裡卻一直供奉著一個佛龕,那個佛龕看上去很老舊,是紅木所制,小生懂事曾問過奶奶這個東西的來歷,奶奶說打她嫁過來這個佛龕一直都在這裡供奉著,從來沒斷過香火,據說是老太爺傳下來的,算算應該有兩百多年的歷史了。

記得在小生五歲那年的一個傍晚,奶奶在堂屋裡剁餡準備包餃子,小生則坐在堂屋的門檻上一邊看著奶奶剁餡一邊把玩著手裡的小泥人。

突然奶奶剁餡的菜刀停了下來,然後一臉驚恐地望著小生身後說道:「生子,別坐在那玩泥人了,快到奶奶這來,慢慢走過來,千萬別往門外看!」

小生聽了奶奶的話,站起身子就要往奶奶那走,可小孩好奇心強,奶奶說不讓往外看,他卻奇怪身後到底有什麼,而且奶奶的神色變得這麼難看,讓他的好奇心更盛,於是他就偷偷的往身後瞄了一眼。

這一看,可把小生嚇壞了,就在他的身後,院中的正中居然站著一個人,那人披頭散髮,低著頭,穿著一身深紅色的長裙。

小生心裡奇怪啊,奶奶家的院門明明是插好了的,這人是怎麼進來的,而且他肩膀寬厚,頭髮又很長,根本就看不出是男是女,正在小生奇怪時,奶奶家裡養的那隻大黃狗像是發了瘋一樣的狂叫起來。

奶奶見小生不聽自己的話扭頭看院子裡的人,趕緊跑到小生的跟前,一把就捂住了小生的臉,並低聲說道:「聽奶奶話,千萬別去看那個人的眼睛。」

小生被奶奶的舉動嚇了一跳,不過他透過奶奶的手指縫卻清晰地看到那個院子裡的人正扭動著身軀朝她們娘倆走了過來。

奶奶見那人離她們越來越近,於是一手抱起小生,一手拎著菜刀就跑到了大水缸旁,她拿起菜刀就在缸沿上一通猛磨,一邊磨還一邊咒罵的說:「你這不乾不淨的東西,滾遠點,嚇壞了孩子小心太公收了你。」

可那個紅衣人並不理會奶奶的咒罵,依舊朝她們走來,就在她快要進屋的時候,只見一道金光突然從東廂房裡飛了出來,結結實實的打在了那個紅衣人的身上,緊接著那個紅衣人的身體開始不住的痙攣,過了一會那人就化作了一道黑氣消失不見了。

這時,那瘋子一樣的大黃狗也安靜下來了,那道金光也消失不見了,不過在那金光消失的同一時間,東廂房裡傳出了「啪」的一聲。

那個人不見了,奶奶趕緊放下小生,關切地問道:「生子,嚇到了沒有?」

小生其實是真的嚇壞了,一個小孩子哪經受過這個,不過他怕奶奶擔心,強作鎮定地搖了搖頭說道:「奶奶,我沒事,剛才東廂房裡是傻光啊?嗎聲音又是啥?」

奶奶也奇怪剛才的事情,於是就領著小生來到了東廂房查看,只見在那佛龕的前面的地上居然掉下來了一本書,奶奶拾起來一看,自語道:「原來這本書在這裡啊。」

小生好奇,連忙追問道:「奶奶,這是啥書啊?」

奶奶笑著說道:「這是你爺爺生前最珍愛的東西,據說是魯班傳下來的寶物,那時候你爺爺一吃完飯就會抱著這本書研究,看來剛才的金光就是它發出來的。哎!沒想到,你爺爺走了還不忘守護著我們啊。」

本故事完!

本故事部分素材取自網絡,如您也有故事題材需要分享,不妨私信與我留言。故事我來講,故事大家聽,我們爭取將每一篇好故事分享給每一個人!

本文為民間小故事,筆者只以故事明真理,以故事詮釋世間真諦,切莫與封建迷信對號入座,如您喜歡本故事,還請您用您那細嫩的小手,溫柔地給它點個小贊,要是您覺得故事還不錯,那麼請您幫忙分享給更多的人聽,感謝各位的支持!

相關焦點

  • 半夜家裡進了髒東西,寒光閃過,是爺爺的遺物救了我和奶奶的命
    聽我奶奶說,我爺爺年輕那會兒,是十裡八鄉有名的帥小夥,而且還有一手好的木匠活,附近村子裡打家具的,做壽材的,都願意花錢請他。然而,我爺爺的命卻不好,從小就家裡窮,年輕吃了不少苦。因此四十幾歲就累壞了身子,不到五十,就撒手人寰了。
  • 民間故事:奶奶見那人離那人愈來愈近
    哈嘍各人好,接待來聽小於講故事,本故事名為《爺爺的古書》,故事素材來源於收集,由小於品詩說文拾掇編寫。本文為《民間故事》第136期,如果您喜好,不妨給個關心!1塊生活,可以說他的童年都是在奶奶的陪同下度過的。
  • 故事:民間故事:父子倆走夜路,途中遇怪事,一張羊皮卷救了二人性命
    哈嘍大家好,歡迎來聽小於講故事,本故事名為《救命的羊皮卷》,故事素材來源於網絡,由小於品詩說文整理編寫。本文為《民間故事》第129期,如果您喜歡,不妨給個關注!很高興又到了給大家講故事的時間了,今天咱們來講一篇發生在上世紀六十年代的民間小故事,希望各位看官通過這個故事都能有所收穫。
  • 故事:民間故事:不肯離去的爺爺
    哈嘍大家好,歡迎來聽小於講故事,本故事名為《不肯離去的爺爺》,故事素材來源於網絡,由小於品詩說文整理編寫。本文為《民間故事》第131期,如果您喜歡,不妨給個關注!很高興又到了給大家講故事的時間了,今天咱們來講一篇發生在小山村裡的民間故事。對於小山村,不光有著秀麗的風光,淳樸的民風,更加吸引人的是,小山村裡經常會流傳著一些美麗感人的傳說故事。
  • 爺爺奶奶的故事
    妙妙後來和我說「那時候你奶奶就和她叔叔一起出來乞討,到了我家門口……」至於他們倆怎麼在一起,怎麼相愛的,這我就不知道了。  好吧,其實就是我爺爺奶奶的故事。  平時在家的時候,總能聽到他們老兩口拌嘴。有時候聽著聽著我就笑了,這樣的他們真好。挺久了吧,我爺爺肺裡長了個東西,需要動手術。因為爺爺輩分大,親屬多,動手術那天,很多人都來了。
  • 沒媽了,你是爺爺奶奶掌心的寶
    小瑩的媽媽在她3歲那年去世了,從那以後,她就跟著爺爺奶奶生活。在她媽媽活著的時候,她是爸爸媽媽的掌上明珠,每天打扮得像個小公主,是個人見人愛的「潮童」。媽媽還帶她去上早教班,回來後給爺爺奶奶表演學到的節目,全家人坐成一排當她的觀眾,給她鼓掌誇她是聰明的寶貝。
  • 故事:民間故事:斷尾花蛇
    哈嘍大家好,歡迎來聽小於講故事,本故事名為《斷尾花蛇》,故事素材來源於網絡,由小於品詩說文整理編寫。本文為《民間故事》第124期,如果您喜歡,不妨給個關注!很高興又到了給大家講故事的時間了,今天咱們來講一篇發生在過去的民間小故事,希望各位看官通過這個故事都能夠有所收穫。那麼,咱們閒話就不多聊了,馬上開講今天的民間小故事!
  • 矮個子爺爺和高個子奶奶的故事
    爺爺真的很矮,我大概十一歲的時候,就已經和他差不多高了。他不但個子矮,身體還很單薄,可能是小時候家裡太窮,營養沒跟上吧。奶奶身材高大,五官清秀,但從不做飯,家務活很少幹,家裡的事也從不操心,都由爺爺操持著。爺爺嘛,他會把家裡收拾得乾乾淨淨,白襯衫洗得白亮亮的,簡單的飯菜也能做得很可口。家裡很少買過肉,能吃飽就不錯。
  • 爺爺奶奶結婚時,家裡唯一的電器是個手電筒
    奶奶的話匣子打開了,又說:「這點兒事有啥不能忍受的,當年我和你爺爺結婚,啥東西都沒有,就領了結婚證,連個照片都沒有,搭的新房就跟現在屋後那個茅草棚差不多,家裡唯一值錢的電器就是一個手電筒。」那個夏夜本來很吵,但我聽著奶奶的故事,不知什麼時候就睡著了。爺爺奶奶兩人相伴幾十載,三天一大吵兩天一小吵,老年生活雖然平淡,卻也在每天的拌嘴裡吵出了熱鬧。
  • 爺爺奶奶來家裡做客,父母就開始吵架,奶奶差點就沒了!
    講述一個我哥們的故事,他家裡父母經常吵架,尤其是他媽,嘴比較多,他爸就煩他媽嘴多。有一天,他爺爺奶奶來他們家,他家在農村住,他爺爺奶奶在後村,爺爺奶奶來的時候還不吵架,可是來了後,他媽就開始叨叨叨,說個沒完沒了,他爸就開始和他媽吵起來了,爺爺奶奶呢也習慣了,也不去勸,也不去多說什麼,因為他們知道勸沒有用,反而還可能大打出手,就這樣越吵越厲害,哥們呢就在沙發上看電視,他也習慣了父母這樣,可就在這時他奶奶突然全身開始抽搐,一家人都嚇壞了,爺爺給奶奶掐人中,可是還抽搐,這時候奶奶嘴裡說了這麼一句話
  • 民間故事:為什麼我調皮,媽媽要罵你?奶奶:因為這個家,我最小
    作者申明:傳承民間文化,說出魅力故事。故事屬虛構文學作品,不可迷信、模仿故事情節等。更與現實生活無關,請理性、正確地欣賞故事。「媽,孩子給你送回家了,您現在沒事,給我帶孩子吧!」,「媽,我工作,你孫女送你那了啊。」,「媽,我這辛苦一年了,想出去旅遊,讓孩子回家陪陪你。」我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大家認為把孩子送到老人身邊,成了一種孝順,美其名曰享受天倫之樂。更加不知道的是,看護孫女的重任竟成了老人的責任。
  • 故事:兩個「傳家寶」引出大道理:好飯先盡爹娘用,好衣先盡爹娘穿
    看民間故事,了解民間傳統民俗文化。歡迎各位網友,民間文學、民間故事愛好者關注《牆根故事》。——本故事源於民間,純屬虛構,如有雷同,純屬巧合。孫子媳婦過門後去給奶奶送飯,奶奶拿出那碗,孫媳婦一見便說:「奶奶,這碗太髒了不能用。」老人聽了半天沒說話,搖了頭嘆了口氣,孫媳婦明白了。這年中秋節,是一家人團圓的日子。孫媳婦說:「今天叫奶奶一塊來過吧!」沒等父母答話就去叫奶奶,沒大霎就扶著奶奶來了。一過門檻子,孫媳婦偷偷地撥拉奶奶手裡的黑瓷碗,只聽「砰!」地一聲掉地上碎了。孫媳婦趕忙說:「奶奶呀,你怎麼把咱家的『傳家寶』給砸了。
  • 民間故事:傍晚敲你門的不一定是熟人,奶奶說還可能是「鬼敲門」
    作者申明:傳承民間文化,說出魅力故事。故事屬虛構文學作品,不可迷信、模仿故事情節等。更與現實生活無關,請理性、正確地欣賞故事。不知曾經在農村生活過的你,聽說過這樣一句話沒,「夜半莫開鬼敲門,一聲喊人,掉三魂。」意思就是天黑關門後,無論是誰敲門喊你,都不要答應也不能回答。我相信不少在農村長大的朋友,爺爺奶奶肯定告誡過,就比如我,每當晚上奶奶總是守在我身邊,就怕有人敲門喊我名字。
  • 溫暖的冬日,憶爺爺講的故事
    年少時,冬日的中午放學回家吃飯,遠遠的就看見爺爺和同村的幾位老人坐在門口屋簷下,曬著太陽。我飛跑地進了家門,書包一扔,第一件事,就跑灶臺邊(奶奶已做好了飯菜)。盛起一碗白米飯,碗上夾上小菜。端個小木椅坐在爺爺身邊,爺爺總是摸摸我的頭說,孩子,肚子餓了吧,快吃。我邊吃邊說,爺爺你快去吃飯。爺爺總笑呵呵地說,剛吃好早飯一會,不餓,你先吃,我再和幾位爺談一會白(聊天之意)。
  • 故事:民間故事:劉老太救白蛇
    哈嘍大家好,歡迎來聽小於講故事,本故事名為《劉老太救白蛇》,故事素材來源於網絡,由小於品詩說文整理編寫。本文為《民間故事》第132期,如果您喜歡,不妨給個關注!很高興又到了給大家講故事的時間了,今天咱們來講一篇發生在過去的民間故事,希望各位看官通過此故事都能有所收穫。那麼,咱們閒話就不多聊了,馬上開講今天的民間小故事!
  • 民間故事:夢到已故親人,不一定是壞事,也許是「託夢」
    作者申明:傳承民間文化,說出魅力故事。故事屬虛構文學作品,不可迷信、模仿故事情節等。更與現實生活無關,請理性、正確地欣賞故事。翻開床板,果然床底下埋著一塊四四方方的,光滑滑的石頭。搬開一看,一個紅布包裹映入眼帘,裡面放著的有銀元寶,銀鎖鏈,還有塊碧綠的玉鐲子。「我說媽把東西藏哪了,家裡翻了個遍愣是沒找到,原來藏這裡了。」母親苦笑著說道。從此以後,瑩瑩奇怪的是再也沒夢到過奶奶。說實話她也是接受過高等教育的人,不可能相信這些。
  • 故事:民間故事:母親過生日,只有小兒一人來探望,背後原因令慈母淚奔
    那麼,咱們閒話不多聊,馬上開講今天的民間小故事!說在道溝村啊,有位姓劉的老奶奶,老伴走得早,她便一人含辛茹苦地拉扯著三個兒子過日子。好在啊,劉奶奶這三個兒子都很孝順,這一點倒是讓她感到特別的欣慰。劉奶奶早就等得著急了,快步迎了上去,母子二人相見先是來個大大的擁抱,然後老三略帶歉意的說道:「娘,實在對不住啊,我這剛脫開身,來得晚了些,您兒媳婦走不開,她就不來了。」劉奶奶笑著說道:「啥對得住對不住的,一家人還說兩家話了,你們都有自己的事業,娘看著也高興,以後啊,有時間就來,沒時間就別折騰了。」
  • 故事:爺爺與奶奶之間的淳樸愛情故事
    ,再也不給他洗衣服之類的話,爺爺總是會讓著奶奶,偶爾回幾句,比如:不吃就不吃,我可以到別處蹭飯,不管是爺爺還是奶奶,他們沒看見對方的時候,都會問「你奶奶(爺爺)幹啥去了,怎麼還不回來」,到了吃飯的時間,只要爺爺沒到場,奶奶就會讓我打電話,讓爺爺回家吃飯,人到齊了,筷子才能動。
  • 爺爺奶奶的愛情。
    這是爺爺常常得意的給我講的故事。每次講起這個故事的時候,爺爺總是眉飛色舞,一臉的自豪。我還沒出生,爺爺的雙目就失明了,奶奶的腰也已駝成了90度,以是,奶奶就在家侍候爺爺,全家人就靠爸爸微薄的工資和媽媽拼命的掙工分餬口,日子過得有了上頓沒下頓的。
  • 爺爺的腳踏車和下漢口,奶奶的木蘭山和封城故事
    街巷的繁華,家裡在漢口開釀酒的作坊,奶奶說那時的人們不論販夫走卒還是達官貴人,來鋪子裡喝酒,都是撮一口,看看街景,繼續來下一口。條件好一點的,來一點花生米就好了。婆婆跑來,大罵了一句奶奶:你是個男人還是女人呀,這也學。從此奶奶一輩子都沒有學會騎車,用她的被裹過的腳走了很多很多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