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農村82歲婆婆臥病在床,58歲兒媳悉心照料反遭「虐待」,為啥

2020-09-05 黃土地人文攝影


在中條山的腹地,有一個叫做潢路源的小村子,說它是一個小村子,其實只能算是一個自然村,它和其它的4個村子一起並成一個村落,叫做林場村。5個村子加在一起才121戶人家,412口人。

村子四周綠樹懷抱,生活在這裡的人們安靜謙和,與世無爭,雖然生活條件比不上城市裡方便,但人們倒也樂得自在。

來到這個村的時候正值酷暑,在村口遇到了幾位閒坐納涼的老人,這裡有個小平臺,平時村裡人總愛在這裡聚集,是村裡的「信息交流中心」,誰家有個家長裡短,在這裡都能打聽到消息。

看見我們同行的朋友背著攝影器材,大媽問我們是不是電視臺的記者,緊接著說我們村有個好媳婦,孝敬婆婆在村裡是人人皆誇,讓我們去採訪報導一下。我們否定了自己的身份,但對大媽們說的這個「好媳婦」產生了興趣,決定去一探究竟。

這位大姐就是村裡人口中的好媳婦,她叫張小琴,今年58歲,20歲時嫁到這個小村,跟60歲的丈夫馬小平在這裡生活了近40年。見到她的時候,她正在做飯,一個用泥幫成的土灶,燒著乾柴,張大姐正在翻炒鋁鍋裡的白菜,旁邊屋簷下放著一張桌子算是操作臺。張大姐一身運動服,滿頭黑髮看起來很是精神。

張大姐有個婆婆,今年82歲,公公去世得早,她們兩口子和婆婆生活在一起。前些年倒還還,婆婆還能幫家裡幹些活,一家人雖然生活不是很富裕,倒也過得開心。前幾年婆婆婆得了腰椎病,跑了好多地方治療卻不見效果,現在腿腳不便,幾乎不能走路,每天要靠人照顧。

張大姐有兩女一兒,都已成家立業,在城裡生活,現在這個大院子,就是她和丈夫、婆婆住在一起。說起孝順婆婆,村裡人說是因為這個婆婆生病以後,經常無幫打罵兒媳,而張大姐卻不反抗,任她打罵毫無怨言照顧老人。

說起這個,張大姐有點不好意思地笑著說,哪裡啊,這不是應該做的嗎?以前婆婆性格就剛強,是個不服人的人,現在生病了每天還得要人照顧,她這性格就有點受不了,所以心裡不好受,在這個院裡又沒有別人,只能罵罵我出出氣,這我都能理解,其實也沒啥的。

婆婆住在老房子裡,房子看上去有些年頭了,前兩年,張大姐和丈夫在院裡蓋了兩間新房,住在了新房裡,乾淨衛生。婆婆住習慣了老房子,不願意搬到新房裡,他們勸說不下,也就作罷。自從婆婆婆生病後,吃喝拉撒都在這個屋子裡,只有天氣好的時候才扶著出來坐到院子裡。

老年人平時稍不注意衛生,房間就會有異味兒,尤其是像張大姐婆婆這樣生病的老人,有時候還會大小便失禁,更是需要勤快人悉心照料,勤快收拾,不然房間就進不了人。我們去老人的房間看了一下,屋內乾淨整潔,幾乎沒有什麼異味。張大姐自己是個愛乾淨的人,也不會讓婆婆的房間不乾淨,所以平時很是注意,每天都要收拾,衣服更是勤換勤洗,她說人老了行動不便,自己不勤快點怎麼行呢。雖然平時還要幹地裡的活兒,但對婆婆,她就像親媽一樣的照顧。

孩子們平時不在家,丈夫每天還要出門打零工掙些錢,家裡大多時候就是她們娘倆。我們開著玩笑問婆婆,你這個兒媳婦對你好不好?婆婆連聲說好、好、好,我這媳婦兒對我可好了,沒說的。

我們問那我聽人說你還經常罵媳婦,有時候還動手。婆婆這下不好意思了,說我這媳婦是真的好,我敢說村裡找不出第二個。大娘我年輕時候不服人,幹啥都想爭個先,你看一這病,我這不是成了殘廢嗎,所以心裡著急,可這院裡看看,就我們兩個人,有時候心裡有氣沒出發,只能對著她出出氣了。好在我這個媳婦從來不和我頂嘴,也不給外人訴苦,我也覺得怪對不住她的,只是當時脾氣來了管不住自己。

老人的心情我們可以理解,誰都會有個心情不好的時候,難免會發發脾氣。

張大姐說其實這都沒啥,婆婆一生操勞,年輕時的「鐵娘子」現在成了這樣,雖說老了但她還是不服老,發個脾氣啥的都正常,她一輩子也不容易,現在老了就應該享享福,再說了,誰還沒個老的時候啊,等我將來和婆婆一樣年紀的時候,說不定還不如她呢,當然也希望兒媳婦這樣對我啊。

她想罵了就罵兩句,想打了就打幾下,你說她這麼大年紀了,就是打也打不疼,還能受傷嗎,打罵幾下她心裡舒暢些,我這心裡也會放鬆些。

張大姐給婆婆做飯都是儘量換著花樣做,婆婆說柴火做飯吃著香,她就在院子裡盤了個土爐灶,山裡有取之不盡的枯枝爛葉,拿回家做飯既合婆婆口味又省錢。除了做飯,還要燒水為婆婆擦洗身子,冬天一周一次,夏天是每天一次。

張大姐還在後院養了十幾隻雞,她說這是真正的土雞蛋,營養好,平時下的蛋都是給了婆婆和兒子孫子們吃,農村有這個條件,也不費啥事。

有人說:婆婆就是媽,可是縱觀身邊,有幾個能把婆婆當做媽來照顧的,看多了媳婦虐待婆婆的事,像張大姐這樣,被臥病在床的婆婆「虐待」的兒媳婦,還真是讓我們不由得心生敬佩。人常說:百善孝為先,孝敬父母是咱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孝敬不用講什麼大道理,就是踏踏實實地去做。張大姐說得好,誰都有老的時候,我做這些也是給孩子們做個榜樣,讓她們學會感恩,對於我來說,做到問心無愧就好了。

大家說,張大姐說得對嗎?

相關焦點

  • 小說:58歲母親意外懷孕,得知孩子他爸是誰後,兒子兒媳原地崩潰
    我的58歲母親在我和老婆回來看她時,竟然對我們說她意外懷孕了。這可把我和老婆嚇得不輕。可我們怎麼問她,她也不告訴我們事情的來龍去脈。直到一次,我和老婆無意得到孩子他爸是誰後,身為兒子的我和老婆這個兒媳,直接就原地崩潰了。這件事情還得從頭說來。
  • 堂姐夫常年不在家,堂姐竟然這樣與婆婆相處
    堂姐大我20歲,有一次我和婆家人鬧了點矛盾,回娘家後,堂姐聞訊來看我。她是全縣數一數二的孝順兒媳,我一直很好奇她是如何與婆婆相處的,她看了看滿臉委屈的我,讀懂了我的疑惑,便跟我講了她和婆婆相處的故事。堂姐已經結婚26年了,堂姐夫工作特殊,常年駐紮在邊疆。當時他們的婚事大伯是反對的,他說女婿常年不在家,閨女就會受苦。可是堂姐還是義無反顧地出了嫁。
  • 65歲摔壞癱瘓在床,卻無人照料,都是她一手造成的
    2天下有兩種婆婆,一種是生怕兒媳遭受她當年受過的罪,吃過的苦;另一種婆婆就是生怕兒媳感受不到她當年受過罪,吃過的苦。李嬸非但不關心,還總說兒媳矯情,懷個孕還那麼多事。一心想抱孫子的李嬸,在兒媳懷孕四個月,能看出男孩女孩的時候,花錢請人看了。結果是個女孩,李嬸想都沒想,就讓兒媳打掉。仿佛兒媳懷不是一個小生命,只是一個沒用的肉瘤一般,說不要就能不要的。
  • 小說:女兒癱瘓在床,我四處求醫反遭婆婆辱罵,女兒1句話讓我崩潰
    女兒癱瘓在床,我四處求醫反遭婆婆辱罵,女兒1句話讓我崩潰我曾經有一個非常幸福的家庭,和老公感情很好,結婚兩年生了一個冰雪聰明的女兒,簡直像童話一般完美,直到女兒五歲時,我的生活產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一天,在帶著元元玩的時候,我突然發現她走路有些瘸,動作十分不靈便,像是左腿受了傷。
  • 故事:婆婆癱瘓後,剛過門的兒媳做出了驚人決定
    本文來自南瓜屋籤約作者:陸傾城舅婆今年七十三歲,舅公年齡比舅婆還大上幾歲,腿腳不利索,自己顧自己都有點為難,更別說是照料他人了。舅婆癱瘓後,家裡家外的重擔,也只有落到兩個兒媳身上。當時大兒媳阿芳在帽子廠上班,一雙兒女,一個讀小學一個讀幼兒園。小兒媳才進門一年,正懷著四個月的身孕。原本以為有婆婆伺候月子,結果要反過去照顧癱瘓在床的婆婆。有些親戚還嘀咕著小兒媳阿影會不會打掉孩子鬧離婚,又或者是搬到娘家住,不管婆家了。
  • 故事:婆婆去世當天,兒媳產下女嬰,她懷疑這孩子是婆婆投胎
    故事:婆婆去世當天,兒媳產下女嬰,她懷疑這孩子是婆婆投胎早些年,柳花村有妯娌倆,老大媳婦名叫大翠,老二媳婦名叫小英,平日裡,小英待婆婆孝順有加,然而大翠就不行了,經常虐待婆婆,對婆婆非打即罵,且四處講婆婆的閒話。這一年,大翠懷孕了,丈夫在外做工,於是她就讓婆婆照顧她。婆婆為人老實,對她可不敢怠慢,就像祖宗一樣供著她。
  • 70歲兒媳給90歲婆婆喝了10年的菜湯,臨死前說:媽,這2萬留給你,婆婆哭成淚人
    我們這裡有個張婆婆,她有三個兒子。就剩大兒媳和張婆婆相依為命。大兒媳六十歲了,不過人也算健康。張婆婆的兩個兒子也是把老母親接到了城裡住,請了保姆,好吃好喝的伺候著,可是兩個兒媳婦對老人並不好。所以大媳婦也是把老人接了回去,儘管張婆婆的兩個兒子不太想讓老人家回去,但是在大媳婦的堅持下,就讓她們回去了。雖然農村比不上城市,但是老人家還是習慣居住在那裡,舒服愜意。
  • 村婦在農村照顧癱瘓婆婆,丈夫卻在外養情人,婆家分拆遷款時傻住
    同時知道這件事情的還有她年邁的公婆,常年癱瘓在床的婆婆知道兒子對兒媳婦不忠後氣得流下眼淚,公公也是被兒子氣得說不出一句話來。村裡人都知道阿葉與阿牛的故事,他們也不會想到曾經老實本分的阿牛有錢後變壞了……
  • 小說:58歲女子繼承巨額遺產,找個小鮮肉做男友,結果險些丟了命
    我今天,要來給大家講講關於我的一個親戚,她的前半生和後半生的故事。我的這個親戚叫於金枝,今年58歲。她的前半生過的可謂是很辛苦,丈夫早死,她一個女子辛辛苦苦的把兒子拉扯長大。本以為可以休息了,結果還要緊跟著照顧兒媳。兒媳生了孩子後,她還要照顧孫子。
  • 兒媳被休,狠心的婆婆,從兒媳手裡搶走唯一一床裹孩子的被子
    兒媳被休,狠心的婆婆,從兒媳手裡搶走唯一一床裹孩子的被子,可恨!她被休,懷裡抱著一個三個月大的女嬰,婆婆從她手裡搶走唯一的一床被子,真是淨身出戶!事情發生在1988年,記得秋日的一天早晨十點多吧,我在丈母娘家,聽見巷道裡有人吵鬧,我們也出去看看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 農村老太的兩個兒媳
    前幾天去醫院侍候病人,同病房住院的農村郝老太太的兩個兒媳的表現,令人感慨。郝老太今年78歲,老伴己去世多年。她患有心臟病,長年吃藥,這次犯起了心絞痛,被120醫到醫院來住院治療。郝老太有兩個兒子。大兒子在本地工廠打工,大兒媳在村裡務農,兼村裡婦女主任;二兒子兩口子長年在浙江打工,因郝老太身體不好,孩子由嶽父母照顧。住院第一天,大兒媳婦來醫院看郝老太。
  • 82歲的老人以「上吊」的方式結束生命
    二年前的今天,82歲的大姑走了。那天上午,我突然接到紅妹的電話。電話裡她聲音顫抖,帶著哭腔。姐,大姑走了。我聽後,心裡一沉,但並沒有驚訝,因為大姑都八十多歲了,人都有生老病死,終究會撒手塵世。但紅妹接下來的話卻讓我驚呆了。姐,大姑是上吊死的。
  • 60歲公公被判刑58年,婆婆被判入獄40年,案件細節令人髮指
    60歲公公被判刑58年,婆婆被判入獄40年,案件細節令人髮指正文:廚房內。 灶臺上,煤氣燃燒著,鍋裡噼裡啪啦一陣油煎炸響的聲音。 陳姍姍腦子裡想著事情,一不小心走了神。 「陳姍姍,你好了沒喲!你想餓死我們是不是?」婆婆中氣十足的罵聲從廚房外頭傳來。 「啊!好了好了!」
  • 真實故事:58歲姑姑,原下崗工人,從保姆謀生逆襲到上市公司主任
    姑父雖然是位老師,但是沉默寡言,一向沒有任何主見,是城市裡典型的寶寶仔,姑姑作為一個農村出來的娃,要想立足城市,就必須努力奮進,矛盾也隨之而來。那時候沒有什麼愛情,見了幾面就訂婚了,姑姑把農村戶口改成了城市戶口。也就是婚後沒多少年,全國企業改革,作為地方紙廠也未能倖免,一句下崗,基本所有人都下崗了。
  • 小說:婆婆搬進兒媳婚房,還誣陷她虐待老人,兒子的反應出人意料
    婆婆搬進兒媳婚房,還誣陷她虐待老人,兒子的反應出人意料正文:因為剛剛婆婆的哭喊聲太大,讓沈菲菲沒能注意到開門聲。等她聽見丈夫的聲音時,他已經站在門口了。沈菲菲不確定蔣彥軍究竟聽進去了多少,剛想上前解釋,卻見丈夫看都沒看她一眼,與她擦肩而過,將婆婆扶了起來。蔣母見兒子回來了,哭得越來越大聲,蠻不講理的控訴著:「我的兒啊,這日子過不下去了!
  • 他26歲發表第一篇小說,30歲卻一舉成名,58歲一本書賣了2400萬
    陳洪標|文他26歲發表第一篇小說,30歲卻一舉成名,58歲一本書賣了2400萬!那年他58歲。1955年莫言出生在山東省高密縣大欄鄉平安莊農村,童年的經歷對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小學沒讀完,就輟學了。11歲開始務農,在農村打滾了10年,一直到當兵,莫言的人生才來了第一次大轉折。
  • 故事:媳婦瞧不起的婆婆
    圖片來自網絡王秀清老人七十五歲,膝下一兒一女。你三天兩頭打電話叫你兒子回來啥意思,你不是還有一個俊霞麼,為啥總要麻煩俊琪?」西華怒斥婆婆。「我想兒子,讓兒子回來我看看不行嗎?」王秀清老人反問兒媳婦。「俊琪有他的老婆和孩子,家裡有很多事要忙,你一個人有啥忙的,嫌寂寞給你找個老頭吧。」西華斥責婆婆。「西華,你越說越來了,回家去。」俊琪怒斥媳婦。「我回去可以,本來就不想到這裡來。
  • 農村老人癱瘓,兒子兒媳找藉口躲避,女兒女婿接過去照顧,驚喜來了
    張敏老人今年已經65歲了,在鄉鎮小學做了一輩子教師,在她的培養下,女兒石潔和兒子石濤相繼考上了大學,現如今都在城裡有了自己的事業和家庭。三年前張敏老人的老伴去世了,女兒女婿有意提出讓母親到城裡養老,但被老人拒絕了。她說自己年紀大了,去城裡只會給兒女添麻煩,再說自己每月有兩千多元的退休金,讓兒女不用擔心,她能照顧好自己。
  • 孫女2歲失蹤,兒媳苦尋5年,婆婆臨終才說:我知道孩子在哪裡
    01落日餘暉下,在田埂上幹了一天農活的村民都已扛著鋤頭陸陸續續的往家趕,在只容得下一個人過的水田小道上有這樣一副畫面:幾個農村小孩子正在嬉戲打鬧,被一旁著急回家燒飯的大人訓斥以後,都嚇得一溜煙往村子裡跑。「阿麗,天要黑了,你咋還不回家?」
  • 小說:婆婆弄丟3歲孫女,兒媳堅決離婚,婆婆一番話兒媳當場崩潰
    女兒3歲被婆婆帶出門遊玩,從此我們母女倆就再也沒有見面,整整十五年了,女兒被拐了十五年,我恨!我真恨那些畜生,那些拐賣兒童的畜生,他們不知道當母親的是有多麼的悲痛!由於是婆婆帶出去丟了的,我這個當兒媳的也是怪罪給她,我們好些年沒有說話,我也不想和她說話,我的女兒總是在我晚上睡覺的時候在夢中出現,我看著她笑眯眯的向我跑來,我就想去擁抱她,然而每次都是一場空驚醒,在半夜自己痛苦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