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所經歷的生活,才是一部真正的魔幻現實主義巨著

2020-09-03 四方城中讀書人

幾年前,當我第一次讀《花冠病毒》時,便被其中所描寫的人間慘狀所震撼。當疫情爆發之後,回過頭來重讀這本小說時,仍舊覺得書中的內容觸目驚心。

小說中的故事和我們所經歷的一切驚人的相似,書中的設定簡直像是對現實生活的神奇預言。

這本小說的作者,畢淑敏,是許多人耳熟能詳的老牌作家。她著有多部長篇小說和散文,從事醫學工作二十多年後開始專心寫作,王蒙曾評價她是「文學的白衣天使」。

2003年,SARS病毒引發的非典在北京爆發,畢淑敏曾受中國作家協會派遣,深入北京抗擊非典的一線採訪。在那段時間裡,她身穿特種隔離服,在焚化爐前駐留。她甚至經常會夢到病毒的模樣,「不知多少次在夢中看到病毒,那麼真切那麼鮮豔,仿佛可以觸摸到它們捲曲的邊緣和瑰麗的顆粒。」


這段經歷給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為《花冠病毒》埋下了一顆靜待萌芽的種子。

僅僅說《花冠病毒》是一本預言之書,其實有點低估它了。因為在這本書裡,最能夠給人以震撼的是小說中對人性的深刻描寫。

它正像是一面映照著人類貪婪與自私的銅鏡,照出了永遠領先藝術一步的生活,也照出了我們正在經歷的魔幻現實。


有意思的是,小說還沒開始,作者就先給讀者來了個「下馬威」。

畢淑敏在卷首就寫道:「如果你沒有高中以上的化學知識,讀這本小說,可能有一點困難。如果你沒有大學以上的醫學知識,讀這本小說,或許有輕微困難。」但緊接著,話鋒一轉,又說:「如果你沒有人道主義情懷,就不要讀,扔了它。」

小說講述的故事其實非常簡單,用一個詞來形容就是:抗疫。

一種名叫花冠病毒的病原體襲擊了燕市,主要症狀是發燒、咳嗽、血痰、腹瀉,全身各系統崩潰。剛一開局,便是疫情下人心惶惶的城市掠景。感染病毒的人數達數千,死亡病例累計已數百。

小說的主人公羅緯芝臨危受命,參與到了抗疫特別小組中,擔任記錄工作。

羅緯芝剛一到任,就被真實的死亡數字嚇到了。燕市真正的情況比任何人想像得都更加慘烈,火葬場焚化爐超負荷工作,報廢了一臺,屍體已經開始積壓。

為了對抗病毒,小說中的人物們使出了渾身解數。在故事裡,有年邁卻堅定的總指揮,有趁著危機心懷不軌最終賣國的投機者,也有不顧生死只求救人的醫學工作者。

危機當前,每個人都被攪入了漩渦之中,難以逃離。

我在讀《花冠病毒》的時候,總是被作者的敘述熱情所打動。確實,這很難稱得上是一部完美小說,翻閱網上的評論會看到有人嫌女主太文青,有人覺得情節扯得太嚴重,還有人說作者太絮叨完全看不下去。

暫且拋開這些缺點,我想認真地和大家聊一聊這本小說帶給我的一些收穫。這些思考大概可以用三個關鍵詞來概括:


關鍵詞一:信任

小說開篇就塑造了極為緊迫的局勢。疫情當前,死亡人數居高不下,有效藥物尚未被研製出來,整座城市岌岌可危。

群眾該怎麼辦?決策者們該怎麼辦?

這個龐大的問題被生動的人物形象分解開來。在小說中的情景下,燕市的決策者們選擇不告訴民眾真實的死亡數字,來避免對公眾造成更大的恐慌。

在決策會議上,有人對這種「瞞報」的觀點給出了解釋:既然在某些問題上我們無能為力,不如乾脆舉重若輕地化解掉。讓我們把力量放在我們可能有所作為的地方。

當巨大的危機忽然出現時,人類的本能反應總是去懷疑,甚至選擇性忽視。對於瞞報的解釋雖然有些道理,但從今天的視角來看,卻讓人對「信任」這件事有了更多的感觸。

究竟是穩定現狀更重要?還是事實的真相更重要?當大家都開始把「真實」偽裝成樂觀的現狀之後,事情是不是就會真的變好呢?

小說中其實已經給出了答案。因為害怕那些鋪天蓋地的死亡情形會打擊人們的鬥志,所以燕市選擇了掩蓋真實的消息,把疫情通報變成了「數字遊戲」。可是病毒不會被數字所欺騙,燕市的疫情越發嚴重,幾乎快要失去控制。

書中對這種「數字遊戲」的刻畫可謂生動之至。雖然讀來頗有些荒誕滑稽,可是又像極了現實。危機當前,或許我們最應該反思的問題便是「信任」的問題。

正如作者所說,「不然的話,自然界的病毒還沒有殺死我們,彼此的不信任,已經足夠殺死我們一百次了。」


關鍵詞二:奉獻

小說中的「奉獻者」們是讓人無法忽視的存在。在這群人中,有的是雖然年邁卻仍臨危受命力挽狂瀾的醫學專家,有的是默默無聞在自己崗位上發光發熱的普通工作者,也有像女主角一樣徘徊不定,時刻擔驚受怕的「被動奉獻者」們。

當一座城市,甚至一個國家面臨危機時,總有人要站出來。他們迎著最猛烈的風暴前行著,留給眾人的是英勇無畏的影子。

但小說中最打動人的是,作者寫出了這些「奉獻者」們的心理活動。他們並不是永遠無畏的英雄偶像,而是一個個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人。

書裡有兩個人物讓我印象尤為深刻,一個是袁再春,一個是於增風。

袁再春是燕市的抗疫總指揮。他德高望重,醫術精湛,總是穿著一身一塵不染的白大褂,帶著嚴肅的神情。但作者不僅寫出了他的沉著和冷靜,同時也寫出了他的猶豫和恐懼。

穿上白大褂,他是決勝千裡的領導者;脫下白大褂,他只是個年邁虛弱的老人。

最後,袁再春在重壓之下以一種讓人意想不到的方式離開了這個世界,很難說是上天冥冥之中的安排,還是他精心設計的結果。這種強烈的反差讓人讀了之後非常感慨,也讓人仿佛真的走進了人物的內心世界。

於增風是袁再春的學生,也是一位天才醫生。他奮戰在一線,並且以身試毒,被病毒感染後痛苦地死去。在小說中,作者賦予了於增風非凡的英雄氣概和勇氣,連他被感染的過程也寫得悲壯動人。

在他的遺書中,他寫道:「我喜歡病毒,即使它們此刻要奪去我的生命。就像一個壯士被鋒利的寶劍所毀,他在頭顱離斷的那一刻,也還是要讚嘆寶劍的鋒芒。」

小說中雖然有許許多多的奉獻者,可是當具體到每一個人的時候,我們會發現每一個「奉獻者」都是那麼的獨一無二。

「奉獻」這個詞真的太大了,也太正面了。當我們習慣了說出這個詞的時候,仿佛每個選擇了奉獻的人都是偉大無比的無名英雄,它甚至讓我們有些忽視了個人的選擇與勇氣,只是籠統地讚揚著奉獻的美好精神。

在小說裡,我們能夠清晰地看到「奉獻」是如何被一步步縮小成一個個真正的「奉獻者」,也能夠體會到每個人在選擇「奉獻」時的個人境遇與感受。


關鍵詞三:個體

《花冠病毒》的女主角羅緯芝是個很特別的角色,也是讓很多讀者都忍不住聲討的矛盾體。其實羅緯芝的種種行為,生動詮釋了個體在疫情下的反應和變化。

羅緯芝是個怎樣的人呢?

她有能力,也有擔當,因此進了抗疫小組,能夠了解到一線情況。但在書中,羅緯芝常常流露出敏感脆弱的一面,她會反覆猶豫不決,也會在情急下做出令人費解的傻事。

甚至感染了病毒後,羅緯芝吐出了一口血痰,還會注意到黏液中血痕的美麗形狀。

「很小的一團半透明黏液中,像授勳的帶子,橫亙著一條血絲。明豔纖秀,略有彎曲,好像正走在打出一個蝴蝶結的途中,略有點不自量力。平心而論,它美麗得觸目驚心。」

她的多愁善感,她的敏銳眼光,似乎在危機之下都顯得有些不合時宜。

所以在閱讀的時候,我常常會覺得羅緯芝這個人物很「彆扭」。有人評論說她是個標準的女文青,也有人覺得她的愛情發生的莫名其妙,因為她的許多舉動看起來都有些奇怪,甚至滑稽。

作為個體,羅緯芝的個人命運緊緊和時代相連。她和家人的情誼,她邂逅愛情的心動,她面對生死的恐懼,都被這場疫情所無限放大了。

只是後來我才慢慢有些理解,羅緯芝在小說中的處境看起來很「彆扭」,其實是一種再正常不過的狀態。倘若把我們每個人都如此放大開來,會發現其實危機下,個體所表現出來的「彆扭」,或者說反常與不安,恰恰是一種常態。


總的來說,《花冠病毒》是一部很值得讀一讀的小說。

它出色的背景設定和我們如今正在經歷的現實遙遙相望,尤其是前半部的跌宕情節,流暢又自然,讓人讀來欲罷不能。

許多人批評這本小說是雞湯瑪麗蘇,敘述拖沓無聊,也確實有些道理,因為書中的確不少贅筆和閒言瑣事。可是倘若一直以批判的目光去評價書中的人物,那麼在讀這本書時恐怕會失去不少樂趣。

如果你試著去打開這本書,讀上幾頁,會發現這本小說像是我們現實的一面照妖鏡。誠然,鏡面上有許多劃痕和汙漬,卻清清楚楚地映照出了每個人都在經歷的現實世界。

和小說相比,或許我們所在的世界,我們所經歷的生活,才是一部真正的魔幻現實主義巨著。


相關焦點

  • 什麼是魔幻現實主義?魔幻中的現實《百年孤獨》中的魔幻現實主義
    ,但是可能因為年紀小,思想高度不夠,沒品嘗出所以然,很無奈魔幻現實主義從我的腦子裡,順著我的嘴巴逃走了。最近有幸讀了魔幻現實主義的鼻祖《百年孤獨》,突然覺得魔幻現實主義好像又跳回來了。還有從起源上講述魔幻現實主義,說它起源於繪畫……。
  • 《懷抱鮮花的女人》:魔幻現實主義的背後,是人性和世俗的撕扯
    魔幻現實主義的故事看似荒誕不經,但落腳點還是歸於現實。但我們今天換一個角度,假如故事是成立的,真的存在這麼一個鮮花女人,那她到底代表了什麼,今天就從小說中的魔幻現實主義成分和小說的主題這兩方面對這篇小說進行重新解讀 。
  • 《散戲之後》|現實主義手法下的一部貴族生活大戲
    她似乎很享受這種「愛而不得」的心理,正如我們所看的眾多愛情悲劇一樣,似乎正因為是悲劇,所以才格外動人。她寫道——「我愛你,可是你不愛我,不愛我!」她寫著寫著就笑了起來。娜卡·戴萊尼與我們多數人覺得愛情悲劇悽美感人的這種心理一樣,她覺得正是因為奧涅金不愛達吉雅娜,而達吉雅娜又深愛著奧涅金,所以他們之間的這個故事才變得有趣起來、感人起來。
  • 《百年孤獨》是怎樣的魔幻與現實,7代人的不幸
    而它的魅力卻不僅僅是因為它像是一部歷史劇,有如此多的人為此著迷,是因為《百年孤獨》是所謂的「魔幻現實主義」中最著名的一本!寫實的語調來描述超自然的事件、人類生活、歷史的真實讀者會發現,在我們所身處的這個世界,的的確確是充斥著各種奇幻的荒誕。虛構的村落--馬孔多裡的超現實現象與哥倫比亞真實國度中所發生的事件嚴絲合縫的交織在了一起。這個殖民地,一開始是處於神話般的孤立狀態,猶如世外桃源一般。而隨著和外面人類社會的不斷碰撞與接觸,這裡變成了一個多災多難的地方。
  • 在《平凡的世界》中《活著》的我們,匠心巨著,假期讀哪一部?
    《活著》與《平凡的世界》,兩部當代蜚聲文壇的現實主義巨著,一直領跑圖書暢銷榜。國人對其內容已進行了全方位、立體式的解讀。林林總總,眾說紛紜。總之,《活著》發人深思,《平凡的世界》催人奮進。兩部著作的可讀性和意義都毋庸置疑,但憑個人之念,做個前後之選。
  • 《百年孤獨》:這本魔幻現實主義巨作到底講了什麼孤獨?
    多年以後,我懷著崇拜和好奇之心,打開了這本魔幻巨著。合上書的那一刻,內心充滿了敬佩之情,原來全書講了一個道理——近親結婚生下的孩子會長豬尾巴。即使是處於鼎盛時期,三世同堂,物質生活富裕,家族有權有勢,從宏觀上來說,也是孤獨的,人丁興旺只是表象。②個人的孤獨布恩迪亞家族的每個人的內心都是孤獨的,每一個人都是孤獨的個體。
  • 馬爾克斯《百年孤獨》:到底是不是值得全人類閱讀的經典巨著?
    但有一點,我想是明確的,那就是真正的文化自信其態度一定是包容的,能夠且願意尊重差異。,留下的文學典籍浩瀚如煙,外國經典在我們面前根本不值得一提,誰稀罕,我們要文化自信!其實,在前面的幾篇文章中,我早已說過,誇讚別人不代表貶低自己,更何況中華文化源遠流長,我們有理由自信,有底氣自信,但是真正的自信不應該是更加包容,更懂得尊重他人嗎?更能夠尊重不同文化之間的差異嗎?
  • 《平凡的世界》寫的其實是我們,親情、愛情、事業、生活都在裡面
    路遙在長達一百萬字的巨著中向我們徐徐展開了一副歷史的捲軸。歷經六年,以現實主義手法嘔心瀝血地完成了這部藝術品。因為路遙出生在農村,他那紀實手法寫出的農村景象深入人心,富有詩意卻又現實的農村。他以自己糾結的視角並不避開社會的現狀卻又打動讀者們的心弦。善良是貫穿了這部書的主題,每當人物跌入谷底時總會有善良的一道光照下,這是近乎本能的人性光輝,也因此被眾多讀者所喜愛,成為那永遠沉浮在每一個讀者心中的詩意象徵。
  • 一部出色的現實主義長篇小說——《遍地杏黃》
    一部出色的現實主義長篇小說——《遍地杏黃》老實說,我對近三十年來出版的長篇小說閱讀極少,也許是偏愛,我更多的是閱讀世界名著。但是最近突然對曹華鵬百萬字的長篇小說《遍地杏黃》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不舍晝夜地看完了。
  • 莫言《枯河》:大師的魔幻筆法與奇異篇章
    想必看過莫言作品的人都知道,他的童年經歷其實並不愉快。這部以不幸孩童為主角的作品,無疑是他童年悲痛經歷的一個反應。之前看過一些莫大師的長篇作品,自然是被對他佩服之至。今日讀到其短篇,更是為其奇絕筆法所驚豔。在這個平常故事的內裡,更加引人關注的其實是大師的魔幻筆法。據於此,這篇小說的文學價值、審美價值也更加值得探究。
  • 《太古和其他的時間》,我們和我們的一生,每一個當下多努力一點
    昨天剛看完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奧爾加·託卡爾丘克的成名作《太古和其他的時間》,是一部魔幻現實主義的碎片化小說,嚴格來說,是現實主義小說,魔幻的部分只是那些嬰兒們的守護天使,上帝的心理活動,惡人的想法等等,但這些佔很小的部分。
  • 《百年孤獨》:以蒼涼開始,以魔幻鋪展,以悲愴落幕
    魔幻第1彈:加西亞.馬爾克斯本人很多評論說沒有加西亞.馬爾克斯,就沒有《百年孤獨》。沒有加西亞自身的奇幻經歷就不會有這部魔幻現實主義巨著。有人說他帶著前世的夙根,按我們的話說就是孟婆湯喝的摻假。他在娘胎裡已經記事,在睡夢中能預見要發生的大事。在拉丁美洲的文化中,這是神的眷顧,是被神摸過頭頂的孩子。
  • 《真相推理師:兇宅》|真相推理師收尾之巨著,挑戰四座兇宅
    【中】呼延雲 《真相推理師:兇宅》2018年收到了這部真相推理師的收尾之作,一看厚度,真的是巨著啊所以筆者很喜歡作者這種現實主義寫作風格,結合作者精心構思的情節,設計出種種讓人驚嘆的詭計,塑造了各種入木三分的人物,推理者呼延雲,女法醫蕾蓉,刑事鑑識專家劉思緲。
  • 《青青子衿》的現實主義質感
    曾經中國有過這樣的作品,《武林外傳》講述了一群小人物的平凡生活;《少年包青天》講述了少年包拯為官前的破案經歷;《康熙微服私訪記》主角雖然是皇帝,但用康熙到民間的經歷串起了無數個小人物的故事。但在駱秋遲的影響下,她開始學習武功,逐漸恢復本性,成為真正的女俠。
  • 《百年孤獨》:百年瞬息即逝,無盡輪迴中體味孤獨才是生命的永恆
    多年後,馬爾克斯榮獲諾貝爾文學獎,《百年孤獨》作為他最出名的作品,借勢風靡全球,被譯為四十多種語言,在多個國家發行,更被評為是20世紀魔幻現實主義小說的代表。2011年馬爾克斯去世時,哥倫比亞總統宣布全國哀悼三天,所有公共機構降下半旗致哀,並號召人們在家裡對逝者進行默哀。同一時間,全世界的書迷都因損失這一文壇巨匠而嘆息。
  • 《極地特快》:魔幻世界的奇妙旅程中,揭露出人際交往的潛規則
    該片總投資高達 1. 65 億美元,是一部完全使用電腦 CGI 動畫技術製作出來的電影。影片通過一群堅信聖誕老人存在的孩子們的奇妙旅程,為觀眾呈現出一個魔幻世界,同時告訴人們要用尊重來保護孩子的信念,享受夢想與童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