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枯河》:大師的魔幻筆法與奇異篇章

2020-10-30 江釐

莫言的短篇小說《枯河》講述的是一個孩子因犯錯之後,不堪忍受父母懲罰,毅然赴死的悲劇故事。看到這,大多數人可能會把這件事的性質等同於父母虐童的社會性事件來看。可是莫大師的作品,其現實意義與文學價值自然不同於普通的社會報導。

在這部以主人公孩童視角看待社會、他人、人生的小說中,主人公身心並不健全。但對於鄰家小女孩爬樹折枝的要求,他還是勇敢地答應。然而意外墜落的他導致小女孩死亡。於是他遭到女孩父親、自己父母、哥哥輪番毒打,傷痕累累的他在當晚便離家出走,悲慘地死在了村中的枯河裡。

想必看過莫言作品的人都知道,他的童年經歷其實並不愉快。這部以不幸孩童為主角的作品,無疑是他童年悲痛經歷的一個反應。

之前看過一些莫大師的長篇作品,自然是被對他佩服之至。今日讀到其短篇,更是為其奇絕筆法所驚豔。在這個平常故事的內裡,更加引人關注的其實是大師的魔幻筆法。據於此,這篇小說的文學價值、審美價值也更加值得探究。

一、魔幻的結構

眾所周知,莫言是中國魔幻現實主義的代表作家,他自己也承認師從哥倫比亞作家加西亞·馬爾克斯。

對於這兩位作家的作品,也都有過涉略。除卻情節設置、人物塑造的相似性,我也是首次體驗到莫言對這位外國老師的行文結構的模仿學習。

馬爾克斯經典之作《百年孤獨》的開頭被文學界奉為經典中的經典:

「許多年之後,面對行刑隊,奧雷良諾·布恩迪亞上校將會回想起,他父親帶他去見識冰塊的那個遙遠的下午。」

評論界對它的評論是「它將時間三維:過去、現在、將來聚集於同一語言時空。現在是敘事時間,這一時間講過去和將來關聯起來。」

《枯河》無疑是根據自己所需,恰到好處地運用了這個開頭。

傳統的敘事順序是從原因到結果,枯河則是在巧妙地運用了倒敘和預序。

小說開篇從主人公的夜晚離家寫起,接著又以一句「明天早晨他像青蛙一樣……」預示著他的死亡,緊接著又是對主人公離家原因的敘述。

現在、將來、過去的故事緩緩流露,讀者對主人公死因探究的欲望也隨著開頭被激起。

如此巧妙的結構安排,不愧出自大師之筆!

作為一個寫作初學者,在佩服讚嘆之餘,自然也要虛心學習、潛心修煉。

二.魔幻的語言

一篇借文字表達的文章,語言自然是關鍵。

縱觀古今,語言風格大致也隨了作者性情分為兩類:豪放派與婉約派。前者又可包括直白平實、犀利豪爽等,後者可包括細膩清秀、華麗浮華……

按此歸類,莫言自然屬於豪放派。或許是專注於小說寫作的緣故,所以莫言的文字給人的感覺倒是無比平實簡樸;也或許是生於北方,莫言的文字給人的感覺自然也是大氣磅礴。何種物像,經他一著色,便是赤裸裸地叫人刻進腦子裡去。

以下是《枯河》裡面的一些摘錄:

水淋淋的鮮紅月亮」

「幾顆瘦小的星鬥」

「短促的鼻子」

「瘦弱的雞鳴」

初看者,可能會覺得這根本就是語句不通,胡說八道。但放在文中,這種違反語法規則、自然常識的語詞搭配卻毫無違和感。不但不突兀,給人的感覺卻全然是新穎、驚嘆,亦或是頓悟後的拍案叫絕。

如此這般恣意的語詞搭配在一定程度上,實在是改變了我對文學創作的認識。從前只知道文字需要推敲,因此習慣性地陷入了咬文嚼字的誤區。

讀到莫大師的作品,也方知文字推敲並不是糾結於一詞一字。生怕文章裡出現病句,毀了文章格局。可如此看來,有時候恰到好處的「犯病」恰是巧妙之至。

不過就我目前水平,自然知道不能如莫大師一般恣意。不過倒也該嘗試著把文字寫地自然豪放起來,不再刻意追求文字的華美精緻。

時代畢竟是變了,古代文學多講究字字珠璣,可當代似乎在表達上更隨意。我自己也經歷了一個變化,過去喜歡那些浮華矯飾的句子,如今卻偏愛王小波、餘華之類。讀他們的文字,我只用一個字來描述「爽」!

以前讀文追求的是極致的美感,如今喜歡的是文章的筆力以及情感的噴張。其實兩者未嘗不能兼具,但有時太追求「美感」太容易矯情做作,從而忽視作者本身需要表達的觀念以及情感。

而對我來說,日後首要追求的必將是把文字寫出一種「爽快」之感!

三.魔幻的手法

談到寫作手法,大體可劃分也修辭手法、表現手法、表達方式等。其中細緻劃分又互相交叉,也有重複,在此我不贅述,只是結合幾種在文中表現突出的手法稍作分析,以便寫作者學習提升!

1.比喻

無論是讀者還是寫作者,對比喻恐怕是再熟悉不過。但就連這小小的比喻使用,已經可以看到大家的寫作技藝的高超水平。

「他立刻化成一個幽靈般的影子」

「直到第二天早晨他像青蛙一樣蜷伏...」

「體內仿佛有四通八達的鼠洞,像耗子一樣的心臟。」

「冰一樣澄澈的天空」

「她的嘴裡發出馬一樣的叫聲」

「鴉鵲飛掠而過的陰影像絨毛一樣掃著他的臉」

以上選取的都是文中的部分比喻句,給人一種具有莫言式的獨特感。比喻的作用是使得所描述對象更加形象具體。

無論是寫人還是寫物,寫外在還是心理。比喻手法的運用在莫大師的筆下萬分自然而又流暢,那些獨特的比喻匹配更是具有鮮明的個人特色。

對於大多數寫作者來說,比喻手法的使用並不難。只是要想用得如此疏狂、豪放、自然,恐怕還得仔細向莫大師學習、鑽研一番。

2.誇張

說到誇張,大家最能想到的便是李白那一句:「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所謂誇張,也就是對事物形象、特徵誇大或縮小的描寫。其作用在於更加突出、鮮明地表達事物的作用。

誇張說起來簡單,但在實際應用中卻並不容易。不像平時生活裡的自嘲解乏,文學創作中的誇張在需要保持事物本身特徵的同時,更要給讀者某種感覺上的衝擊。

「渾身上下都流出了透明的液體」

「他感覺到自己的心像只耗子一樣在身體內哧溜哧流地跑著」

「長長的影子鋪滿了整個院子」

「鞋底越來越薄」

「他低頭看著這塊跳動的肌肉」

以上所述,皆是小說中明顯帶有誇張意味的句子。

無論是情感的誇張還是影響的誇張,都給人一種暢快淋漓的體會感。少了這些誇張,或許不會影響文章全局,但多了這些誇張,文中人物情感以及事件進展給讀者的衝擊感絕對又是另外一種風味。

誇張用好了暢快,但過度使用與任意使用給人的往往是一種做作之感。所以在這方面,還要多向莫大師學習。學到極致,所想表達的便是能自然而然化為精緻語句的。

3.通感

從字面上來看,便是感覺想通之意。借錢鍾書的解釋便是:「顏色似乎會有溫度,聲音似乎會有形象,冷暖似乎會有重量,氣味似乎會有鋒芒。」

記得中學時,映像最深刻的一個莫過於朱自清先生的一句:「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仿佛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

莫大師對通感手法的運用,在《枯河》中更是鋒芒盡佔。

「女孩的喊聲像火苗子一樣燒著他的屁股」(聽覺到觸覺)

「腦後有兩根頭髮很響地直立了起來」(視覺到聽覺)

「月亮顫抖不止,把血水一樣的微光淋在他赤裸的背上...感覺到月光像烙鐵一樣燙著背...」(視覺到觸覺)

以上皆為文中精彩的運用通感手法的語句,給人的閱讀快感不言而喻。

感覺之間的交叉體驗無疑是將感情體驗放大的一個過程,這種巧妙的情感描寫手法

使得人物形象的情感表現更加具體、生動、個性化。通過文字將人物情感傳達給讀者,調動讀者的感覺器官,使得讀者有一種身臨其境之感,無疑是對閱讀「同理」體驗的一種極大推動。

當然通感的使用也不是任意妄為,畢竟不突兀恰到好處、為內容服務才是文字之「本分!」

4.照應

我們最常見的照應法則大多是「首尾照應」或者「文與題的照應」,但今天我要分析的是另外一種照應。開頭——中間段落——結尾,這種照應也還有另外一個名字「線索設置」。

接下來我們要看的是,關於文中一個重要意象「血月亮」的線索作用。

開頭:「一輪巨大的水淋淋的鮮紅月亮...悽豔的紅色」

中間:「月亮持續上升,依然水淋淋的」

「月亮已經升起很高了,但依然水淋淋的不甚明亮。」

「月亮已經在南方,而且褪盡了血色,變得明晃晃的」

結尾:「鮮紅太陽即將升起的那一刻...」

顯而易見地是,這輪血月亮在整篇小說裡扮演著一個極其重要的角色——主人公命運的象徵。

對於主人公來說,自己的生活不正是籠罩在血色與陰暗的黑夜嗎?月亮無論如何起升變幻,都無比冷漠而又清醒地照耀著那個飽受折磨的小生命。直到最後月亮落下太陽升起的時刻,也正是那個小生命殞滅之際。於他來說,或許死亡才是黎明的到來。

其實很難想像,少了這輪月亮文章的悲劇意味要打多少折扣。多了這輪月亮,小說的悲劇意味也更加深長。在耐人尋味的同時,無疑是把那一層血色籠罩在了每一個肚子餓的心上。

說到這裡,其實所分析的不僅僅是照應手法的運用了,其中自然而然地涉及了意向設置以及象徵手法。

對於「魔幻手法」的應用在此也告一段落,可這並不意味著我已經分析了該文中所有的手法。畢竟文章創作者的思維是我不能輕易琢磨的,況且還是像莫言這般如此大師級別的人物。

在此我也只是選取有代表意義的手法淺作分析,一方面是希望把莫大師的高超技藝有一個分析式的呈現,為光大文學愛好者或者普通讀者所參照;另一方面也期望自己在這種品析中能得到一些關於寫作的專業知識,從而取得一些進步。

其實自己讀莫言老師的作品大致也是在他獲諾貝爾文學獎之後,從《蛙》到《酒國》再到《豐乳肥臀》。起初大概也是想一睹當代中國文學大師的作品真容,缺少了一種真正拜讀佳作的誠意性。可如今再次讀到他的短篇,不禁在心底一種對文學創作者的敬畏感。

興許是因為以前讀長篇的緣故,對於莫大師筆下的魔幻世界給予了太多關注,更多的是純粹奔著故事去了。可近日有幸讀到一篇短篇,反覆咀嚼,方被其文學真容所驚醒——原來這才是真正的文藝創作。

作為一個文字愛好者,自知需要向前輩學習——學習筆法、風格、等,但我想更重要的其實是作為文字創作者的風骨與態度。

莫言最初的創作動力竟然是「每天吃餃子」,可到後來我們從他的作品中看到的並不是他對餃子的欲望,反而是時代反思、人性拷問如此深刻的話題。

對於廣大文學愛好者來說,可能起初對文藝創作也抱了一夜成名這樣的名利期望,可是在此還是希望每個創作者都能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一種責任感與初心。畢竟在中國需要的是更多的莫言、賈平凹、餘華之類,而不是大眾追逐的郭敬明之類。前者太難熬,後者多追逐。

最後,祝願每一個文學創作者都能在追求理想的路上保持初心,為中國文學添磚加瓦,將中華文學發揚光大!

相關焦點

  • 什麼是魔幻現實主義?魔幻中的現實《百年孤獨》中的魔幻現實主義
    記得在2012年,著名作家莫言憑藉他魔幻現實主義小說《娃》首次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當時全城空巷,舉國歡慶,魔幻現實主義這一名詞從這個人的嘴巴跳到另一個人的嘴巴,跳來跳去又跳到了我的嘴巴,而我也借著這股浪潮拜讀過幾篇莫言的小說
  • 《懷抱鮮花的女人》:魔幻現實主義的背後,是人性和世俗的撕扯
    莫言是我國文壇上一個舉足輕重的人物,到現在,他創作了百篇以上的中短篇小說和十幾部長篇小說。01 創作時期的轉型階段——魔幻現實主義的運用&34;在《懷抱鮮花的女人》中,莫言就運用了大量魔幻現實主義的手法,構建了一個瑰麗奇異的世界。
  • 莫言的《酒國》,身邊的世相
    小說的另一條線索是以文學愛好者李一鬥與作者莫言李一鬥這條線也離不開酒,只是這一條線上出現的人或事則荒誕不經,如李一鬥所寫小說中的那個神秘的半人半妖的肉孩或叫小妖精的,每每總是讓人聯想到李一鬥小說中的另一個人物-----侏儒餘一尺;又如那隻從天而降、好似神獸的小毛驢和那條二裡長的驢街,怎麼又讓人想到了江湖一詞;還有李一鬥的嶽父一家人,怎麼沒有一個正常人;不禁想問:到底是李一鬥喝醉了還是莫言喝醉了?
  • 《生死疲勞》最魔幻的莫言作品。一個舊時代地主的六道輪迴
    這個魔幻而且悲慘的故事即將發生在東北高密鄉這片土地上。豬十六會健身,會爬樹,會講衛生,會溜出出豬圈聽莫言讀《參考消息》,仿佛天生帶著幾分靈性。在大養其豬的背景下,人們給了豬以前所未有的優待,金龍又在沂蒙山買回了 1057 頭豬,同時也帶回了刁小三。刁小三的到來,成為了豬十六的對手,他有野性,他是一頭真正的豬該有的樣子。豬十六的身上還是有著人的情調。之後的種豬之戰中,刁小三輸了。
  • 莫言走後門參軍,全村老少無一人送行,莫言:故鄉才是永遠的牽掛
    莫言走後門參軍從小莫言就展現出了他熱愛文學的特點,只要誰家裡有書看,他就去誰家做工,那時候的莫言把周圍十幾個村子的書都借遍了,可是書看的越多,就越想去外面的世界看看 ,所以等到國家開始徵兵的時候,莫言連續申請了 好幾次。
  • 莫言小說英語世界讀者接受調查
    英語國家地區莫言小說英譯本的普通讀者中有些讀者自稱「對中國很有研究」,有些讀者聲稱「是莫言的忠實粉絲」,「讀過所有的莫言小說英譯本」,也有很多讀者是初讀者,自稱「讀《紅高粱家族》是因為莫言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
  • 暗黑夢境魔幻故事 II 給所有人的黑塞童話
    日本心理學家河合隼雄曾說:「在經歷原型體驗時,人力圖更直接地將這種體驗傳達給別人,這就是童話、寓言故事的起源。」通俗地理解河合隼雄的話就是,那些能被理性接受的古老經驗,濃縮成箴言、韻文;而那些衝擊心靈、但又不能被理性整理的情感,則以童話形式呈現。狼書今日推薦書目是赫爾曼.黑塞的《給所有人的黑塞童話》。
  • 由王小波到高行健再到莫言,諾貝爾青睞中國作家什麼
    包括莫言的中彩,沒有《紅高粱》、《豐乳肥臀》、《生死疲勞》和《蛙》的話,恐怕跟大多數中國作家一樣,休想摘取諾獎桂冠。你看瑞典文學院對莫言獲得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的獲獎理由:通過幻覺現實主義將民間故事、歷史與當代社會融合在一起。
  • 《豐乳肥臀》的母愛象徵:莫言為何執意把上官金童寫成「戀乳癖」
    充滿著「懷鄉」與「怨鄉」的複雜情感,被歸類為」尋根文學,代表人物有莫言、張賢亮、賈平凹、張承志等等,並且作品深受魔幻現實主義的影響,而莫言的小說更是以天馬行空、斑駁的色彩敘事以及獨特的主觀感覺見長,《豐乳肥臀》就是他最著名的代表作之一。
  • 莫言《白狗鞦韆架》改編成《暖》後,實現了田園童話的破滅到重建
    莫言從來都是這樣, 他能夠寫出別人沒有寫出,也不敢寫出的真實的現實,他把對人性的探索,真實地的反映在作品中。在一次蕩鞦韆的時候,暖摔傷了腿,井河也在考上大學離開家鄉,兩人慢慢不再聯繫。十年後,井河回到家鄉,見到了離別後再也沒見過的暖。
  • 莫言《豐乳肥臀》:描寫尺度到底有多大,才會成為「禁書」
    莫言《豐乳肥臀》:「母親」和不同的人生下8胎子女,怎麼做到的?有人提起莫言的《豐乳肥臀》最先想到的應該是裡面究竟寫了什麼?竟然用這樣一個書名。不用你猜,就是因為這個書名,莫言遭受了不少吐槽,同時也因為作品裡的這些片段描寫,使得它被封禁。
  • 《百年孤獨》:一本讓莫言讀了20年的小說,究竟好在哪裡
    莫言曾經在正式授權的《百年孤獨》發布會上講,他花了二十年時間才把《百年孤獨》讀完,而且這二十年來,「始終在跟馬爾克斯搏鬥,很痛苦」。畢竟,作為馬爾克斯的忠實粉絲,莫言的小說風格啟蒙於馬爾克斯所以,什麼是魔幻現實主義呢?從學術的角度上來說,有兩種理解方式:狹義的理解是指在拉美地區作家群中產生的一種地區性文化潮流。
  • 莫言參軍,全村老少無人送行,莫言:故鄉才是永遠的牽掛
    民兵隊長給莫言送通知書,遠遠扔給他就頭也不回地走了。莫言臨走時,村裡竟然沒有一個人給他送行。多年後莫言向公眾坦白此事時,還是滿臉愧疚。他找到莫言,讓莫言寫一封信,當是簡歷,交給了他爸爸,莫言偷偷在棉花加工廠做了體檢,沒過多久,莫言的入伍通知書就下來了。給他送通知書的是村裡的民兵隊長,莫言後來回憶說:「我利用朋友的關係當上了兵讓鄉親們很不高興,民兵隊長來給我送信,遠遠的把信扔給我就頭也不回地走了。」鄉親們怨言甚大,莫言只念了小學五年級,那麼多貧農的孩子還沒有安排,怎麼就讓一個中農家的孩子當兵了?
  • 9月讀完5部小說,有莫言、遲子建新作,也有角度新穎的都市小說
    在即將過去的九月,我讀完了五部小說,這其中有大師莫言和遲子建的長篇小說,也有一些輕鬆活潑的都市情感小說,今天就為大家帶來這5部小說的簡單評測。莫言:《晚熟的人》我們都知道,莫言是首位中國籍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八年前莫言老師憑《蛙》獲得了諾諾貝爾文學獎,但自那之後他就沒有再錯過新書。
  • 大師說了,再敢說我的功夫是假的,我就一口氣吹死他
    說到此處,老乞丐舉起一個很舊的小本子,微笑道:我這有一套筆法這套筆法乃是無價之寶,我看與你有緣,只收你五塊錢,傳授給你吧!小孩點頭說:可是,我身上就2塊錢——老乞丐長嘆一聲:也罷,你我也是有緣,我就把此書傳授於你,你一定要勤加習練。
  • 難怪莫言對甄嬛熱心幫助,你看流朱與莫言什麼關係?其實在報恩
    大家都知道,甄嬛傳這部劇裡,很多後宮的女人都是帶有爭議性,今天小編就特意來聊一聊莫言這個人,她雖然不在宮裡,但是她卻是把什麼都看的很透,後宮的種種算計,男人的虛偽欺騙她都知道,所以莫言不僅是一個有故事的人,還是一個有價值的人。
  • 《豐乳肥臀》曾因大尺度描寫被禁,莫言卻說拍成網劇,想像要大膽
    去年5月10日,愛奇藝宣布莫言的長篇小說《豐乳肥臀》將改變為超級網劇。莫言曾演講說,好的改變並不是刻板按照原著講故事,而是應該提取原著精華,大膽想像常超發揮。翻開厚厚的小說,開篇就有不少「顏色」描寫。正如莫言所說,這是一部獻給母親的禮物,不僅僅指一個人,更是指齊魯大地,歷經磨難也孕育著一代代的人。
  • 莫言:訪談錄、傳記、日記類作品,我勸當三流小說來讀
    莫言,原名管謨業,1955年2月17日出生於山東省高密市東北鄉文化發展區大欄平安村,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 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是第一個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中國籍作家。 莫言因一系列鄉土作品充滿「懷鄉」「怨鄉」的複雜情感,被稱為「尋根文學」作家。據不完全統計,莫言的作品至少已經被翻譯成40種語言。2019年,莫言長篇小說《紅高粱家族》入選「新中國70年70部長篇小說典藏」,其短篇小說《等待摩西》獲第六屆汪曾祺文學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