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白狗鞦韆架》改編成《暖》後,實現了田園童話的破滅到重建

2020-08-26 夢精靈島

文丨夢精靈島

說起「童話」,總覺得那是童年時代的事,在羨慕孩子單純同時,早忘記了我們已經被生活壓得喘不過氣來,忘記了還有夢想。可是,當我看到霍建起導演將莫言的小說《白狗鞦韆架》改編成《暖》後,我感受到了童話的魅力,也感受到了田園童話重建後所帶來的感動

《白狗鞦韆架》是一部悲劇意義的小說,始終貫穿一種悲憫的基調,把人的絕望和壓抑赤裸裸的展現在眼前,他的作品總是濃重而深刻,既寫出了深刻的人性,也寫出了很真實的生活現實,就如《白狗鞦韆架》一樣。莫言從來都是這樣, 他能夠寫出別人沒有寫出,也不敢寫出的真實的現實,他把對人性的探索,真實地的反映在作品中。


莫言小說《白狗鞦韆架》

2003年,導演霍建起將《白狗鞦韆架》改編成電影《暖》,這是一部給人帶來視覺感動的電影,他採用了一貫使用的散文化的敘述風格,把原本殘酷、壓抑的悲情小說轉換成了具有一絲溫情、又有著深深懺悔意味的略帶些喜劇意味的影片。《暖》因此獲得第23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故事片獎,成為霍建起導演代表性的作品。

《暖》中,主人公暖和井河青梅竹馬,一起長大,暖一心等待著小武生帶她離開小山村,然而等來的卻是失望。在一次蕩鞦韆的時候,暖摔傷了腿,井河也在考上大學離開家鄉,兩人慢慢不再聯繫。十年後,井河回到家鄉,見到了離別後再也沒見過的暖。此時的暖跛著腿,面容枯槁,已經嫁給村中的啞巴,井河為此感到深深的愧疚……

《白狗鞦韆架》改編成《暖》後,將一部田園童話,由破滅到重建,比原作多了一絲溫情,少了一絲悲涼,其中歷經場景的變化、故事框架內容的填充、故事的結局三個過程,將一部豆瓣評分7.9分的《暖》演繹的溫情浪漫,看完我們又對童話充滿了憧憬。


電影《暖》

場景的轉換是田園童話重建的開始

文學作品的環境,對作品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作品的故事情節都是圍繞著環境開始的,故事的時間、地點、氣候、季節以及景物都對故事的發展起到了促進和渲染的作用。

▶ 《白狗鞦韆架》的場景在高密東北鄉

《白狗鞦韆架》中,莫言將高密東北鄉作為了小說的場景,而他也是從《白狗鞦韆架》開始,創作了一個屬於自己的文學地理世界,莫言曾自嘲說:「自這部小說起,我戰戰兢兢地打起了&39;的旗號,也從此便開始了嘯聚山林、打家劫舍的文學生涯」,由此可見,《白狗鞦韆架》對莫言而言,有了更加非同一般的意義。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高密東北鄉這片土地上有硬朗的高粱,也有如高粱一般硬朗的人們,他們性格粗獷、豪放、硬朗、野蠻,這完全是田園童話的破滅。

《白狗鞦韆架》中對高密東北鄉是這樣描述的:

農曆7月末,低洼的高密東北鄉燠熱難捱,我從縣城通往鄉鎮的公共汽車站裡鑽出來,汗水已溼透衣服,脖子和臉上落滿了黃黃的塵土。

這番景物的描寫,讓我們感受到了北方的秋天,萬物凋零,一種沉悶、煩躁的感受撲面而來,我們似乎看到了那密不透風的高粱地。


山東高密東北鄉

莫言筆下的環境賦予了了人物剛強的性格,這裡只適合用嗩吶吹響一首首頌歌,卻不能給人小橋流水般的似水柔情。

《暖》的場景在江蘇古徽州

霍建起導演要給電影《暖》建一個田園童話的環境,於是,他將場景改到了具有詩情畫意的江蘇古徽州,江南的古老典雅,兼具水墨畫般的意境,讓人恬靜舒適。

霍建起導演曾說:

影片拍攝時已是秋天,秋天的北方很難看,因此我把故事發生地挪到了南方,選擇了江西古徽州的一部分,是一個文化氛圍和自然景觀都特別好的地方,那裡的感覺像世外桃源,人特乾淨,在那裡你會產生一種離現實很遠的感覺,是一種只有在中國古詩句中才有的境界。

這裡有青石板鋪路、小橋流水聲、飄蕩的蘆葦、金黃的麥垛、高大的鞦韆架,還有狹窄悠長的雨巷、成群的鴨子……這些獨具地方特色的景物描繪,猶如一幅幅充滿詩情畫意的風景畫,優美而含蓄,傳達著美的感受,在不經意間觸動了觀眾內心柔軟、充滿溫情的心間,我們不由自主地進入霍建華所營造的田園童話的氛圍中。


江蘇古徽州

霍建起對原作場景的改變,使我們暫時忘記了高密東北鄉帶來的悲憤而殘忍的氣氛,他把桃花源似的環境融入到影片中,潺潺的流水、一望無際的蘆葦蕩、青瓦白磚的小巷……帶領我們走進了江南如水般寧靜的世界,忘記了煩惱、忘記了憂愁,也給田園童話的重建創造了條件。

框架及內容的填充,是田園童話重建的神來之筆

霍建起導演構建起田園童話的框架後,開始往框架裡填充東西,這裡涉及到影片的名稱、人物的形象、人物命運的走向以及人物的設置四個方面內容,以下來一一說明:

① 小說到影片,名稱的改變

很多電影都是由同名小說改編的,例如:陳忠實的小說《白鹿原》改編成電影後,依然還是《白鹿原》;莫言的小說《紅高粱》改編成電影後,依然還是《紅高粱》;李碧華的小說《霸王別姬》改編成電影後依然是《霸王別姬》……

莫言的小說《白狗鞦韆架》被霍建起導演改編後,電影名稱為《暖》。霍建起在回答片名改變的問題時說:「改名《暖》,是因為暖即是小說中主人公的名字,又含有一種暖意,或許就像我所認為的,故事傳達的就是一種思鄉的暖暖情誼。」

② 人物形象的轉變

莫言《白狗鞦韆架》中的暖,被他刻畫地殘忍至極,暖在一次意外被刺槐刺中一隻眼後,瞎了一隻眼,變成了獨眼的暖。瞎了眼的暖:「左眼裡有明亮的水光閃爍,右邊沒有眼,沒有淚,深深凹進去的眼眶裡,栽著一排亂紛紛的黑睫毛。」

眼睛是心靈的窗戶,也是人和人交往不可缺少的工具。小說中對暖的形象描述,讓我們對這個外貌、形象醜陋的女人,不僅沒有一絲憐憫之心,反而生出一股厭惡之情。


電影《暖》

《暖》中,霍建起導演將暖的形象進行了改變,在鞦韆事故中暖摔瘸了一條腿,腿雖然瘸了,給暖帶來了一絲悲傷,但是她依然有姣好的容貌,這就使得我們的感受,沒有小說給到我們的感受強烈,沒有了那種深深的厭惡感,這也為後來暖在影片中有個好歸宿,提供了條件。

③ 人物命運走向的轉變

《白狗鞦韆架》中的暖,因瞎眼失去了對城市生活的渴望,嫁給了鄰村粗暴多疑的啞巴,隨後生了三個啞巴男孩。她對井河說話時,滿嘴的粗話:「像下狗一樣,禿嚕禿嚕,一胎生了三個,全是公的,興你們活就不興我們活?」暖的容貌被毀,對婚姻的不美滿、下一代的不幸,這些把暖逼到了粗俗、冷漠的境遇。

暖的命運確實悲慘,一家五口人,4個都不會說話,暖生活中在一個無聲的世界中,她是多麼渴望有人交流,有人說話啊,命運對她已經如此不公,為何還要在傷口上撒上一把鹽呢?


暖的女兒丫

電影《暖》中,暖有了一個聰明可愛的小女孩,女兒是他們生活下去的全部希望。雖然生活貧困、村裡閉塞、落後,但是女兒會說話,她和暖可以正常進行語言交流,可以和啞巴打手語進行交流,這讓暖對命運少了一些怨恨,多了一些希望。

霍建起對人物命運走向的改編,使我們看到了希望,這比起莫言那種赤裸裸的鞭撻與批判,更能溫暖我們的內心。

④人物的設置

《白狗鞦韆架》中,白狗是作為一個角色存在的,是作為小說的開始為敘述點的,在白狗出現的地方就有暖的身影,白狗及見證了十年前的暖和井河的相戀,也見證了十年間暖的不幸遭遇,它是暖的心靈寄託,也是暖傾訴的夥伴,井河親眼目睹了白狗對暖不離不棄的陪伴與相守。

《暖》中,霍建起將白狗替換成了村裡一直愛慕暖的啞巴。

《白狗鞦韆架》中的啞巴,動作粗俗,相貌醜陋,是個「滿腮黃鬍子,兩隻黃眼珠的剽悍男子」。就是這樣一個粗俗的男子,使暖的命運更加悲慘。

《暖》中的啞巴

《暖》中的啞巴,是一個溫暖的存在,他溫暖善良,有著純淨的內心世界,井河不在暖身邊的日子,他關心著暖,給暖送信,下雨天背著暖幫她牽牛,拿草帽送雞蛋給暖,這些細小的情節,把一個善良的啞巴呈現在我們,面前雖然啞巴不會說話,但是他卻用這些實際行動來追求著暖。

影片中,霍建起導演不僅構建了一個田園童話的框架,而且通過不斷填充框架的內容,讓暖的形象及命運及人物設置與小說不同,也給田園童話的重建多了更多的可能性。暖已經很悲慘了,瘸了一條腿,沒有了進城的希望,但是她有健康的會說話的女兒、善良的啞巴,她對生活還是充滿希望的。

《暖》帶領我們看到了愛著女兒、愛著丈夫的暖,在艱苦的生活條件下,她依然滿懷希望地要與命運抗爭,想讓家庭生活過得更好,這不就是重建後的田園童話嗎?這不就是一首田園牧歌嗎?

結局的改編,實現了田園童話的重建

《白狗鞦韆架》的結尾,莫言以殘忍和冷酷,將井河推向了道德的尷尬的境地

暖讓白狗帶井河來到高粱地,讓他和自己生一個會說話的孩子,暖在絕望和冰冷中說:

你答應了就是救了我,你不答應就是害死我了,有一千條理由,有一萬個藉口你都不要對我說。

小說戛然而止,井河聽到這番話後,又會怎麼做呢?莫言沒有給我們答案,他把答案留給了讀者,也留給了井河。井河對暖有著深深地愧疚,他曾經許諾過暖,會接暖去城裡,可是,井河在考上大學離家後,一去十年無音信。他不敢回故鄉,他怕見到暖。

影片《暖》的結尾是溫情的,善良的啞巴讓井河帶走暖和自己的女兒,他希望自己給不了暖的幸福生活,可以讓井河給予。井河也許諾,在小女孩長大後,會帶她去城裡上學。


啞巴和女兒

影片在「我的承諾就是我的懺悔,人都會做錯事,但並不是每個人都有機會彌補自己的過失,如此說來,我是幸運的,我的忘卻就是我的懷念」的獨白中結束。

影片《暖》中的人物,他們有的真誠善良,有的執著堅強,他們在絕望與逆境中生存,不斷地帶給我們新的希望,也賦予了影片一種溫暖的氣韻。

霍建起對《白狗鞦韆架》的改編,給我們構建起一個新的田園童話世界,他摒棄了莫言所營造的醜陋、貧乏、粗俗、冷漠的高密東北鄉的世界,通過場景的變化、故事框架內容的填充、故事的結局三個方面的改編,實現了由《白狗鞦韆架》到《暖》的田園童話的破滅和重建

結 語

小說和電影屬於不同的媒介載體,霍建起將一部悲情小說改編成了一個田園童話,實現了童話的破滅到重建,可以說,霍建起改編後的溫情故事,是源於他希望「在悲之中有美好的、溫暖的東西」,我想,這應該也是我們所需要的溫暖,所期待的田園童話。

《白狗鞦韆架》和《暖》這兩部作品,我更加喜歡《暖》的溫情,我希望世界多一些溫暖和感觸,少一些落寞和悲涼。

相關焦點

  • 從《白狗鞦韆架》到《暖》:看「傷感」與「悲涼」中的初戀和故鄉
    《白狗鞦韆架》是莫言早期的一部中短篇小說,莫言稱,這部小說在他的文學歷程中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莫言用特有的鄉土描述手法,平靜的講述著這個故事。我們伴隨著文中的「我」一起回憶,或悲情,或快樂,或承諾,或失信,或等待,或失敗。
  • 根據莫言小說改編的電影《暖》:你越不回來,就越忘不了
    電影《暖》改編自莫言小說《白狗鞦韆架》。電影的拍攝地在江西婺源,一個依山傍水的世外桃源。——《那人,那山,那狗》。電影以男主角林井河的視角講述了女主角暖(李佳)的一生,故事開始於井河十年後回鄉與暖的一次偶遇。
  • 根據莫言小說改編,影帝香川照之出演,6歲的關曉彤很可愛
    「那是我第一次接觸到暖的身體,也是唯一的一次。我知道我需要一點勇氣,抱住她的勇氣。要不然,我就永遠別想取代她心目中的小武生。」——《暖》電影院《暖》是根據莫言小說《白狗鞦韆架》改編而成。它給了暖飛向外界的希望,鞦韆架在空氣中尖銳的鳴響,跌落,讓她失去了最後一點走出鄉村的機會,把暖所有的希望都覆滅了。與暖兒在鞦韆架上的幸福瞬間,左右了井和所有青春年少的記憶。雨下起來了。
  • 豆瓣7.9《暖》:別讓期待熬成了無奈,女人值得被關懷
    2003年,霍建起將莫言的小說《白狗鞦韆架》改編成電影《暖》,以含蓄、唯美的鏡頭語言和沈從文式的美學風格展現在熒幕上,用一種雙時空轉換的敘述方式,將現實和回憶交錯在一起,來回穿梭。此時,什麼聲音都沒有,甚至都沒有兩人被摔在地上的場面,只用一個鞦韆的空鏡頭就結束了這個本來很慘烈的景象。暖的腿被摔斷了,對未來的期望也在這個時候折斷了。② 鞦韆承載了啞巴的愛和希望在暖離開鞦韆架的時候,啞巴對著鞦韆打著啞語:我愛你。啞巴對暖的愛,是一種扭曲且極端的愛。
  • 莫言十大長篇小說改編成有聲劇,上線喜馬拉雅
    2020年12月,中國首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長篇精選有聲劇在喜馬拉雅APP上線,該有聲劇項目集中了莫言十大長篇小說代表作,不僅包括《紅高粱家族》《豐乳肥臀》《蛙》《檀香刑》《酒國》等經典名作,還包括《四十一炮》《天堂蒜薹之歌》《食草家族》《紅樹林》《十三步》等讓你重新認識莫言的長篇力作。
  • 《暖》:10年後歸鄉,初戀為何竟嫁給了她曾經最怕的啞巴
    少女的暖對外面的世界充滿著幻想,有一次在鞦韆上,她問井河看到了什麼,井和很實在的回答,看見稻草人的家了。而當井河問她看到什麼的時候,她說看到北京了,看到天安門了。可見暖一直嚮往著外面的世界。後來暖和小武生的來往越來越密切,有一天小武生還一筆一划的為暖化起了戲妝,化好後,遞了枚鏡子給暖說:你條件真好,天生就是學戲的好苗子。他的話點燃了暖心中的夢想,暖想追隨他的腳步進入省劇團。
  • 莫言參軍,全村老少無人送行,莫言:故鄉才是永遠的牽掛
    民兵隊長給莫言送通知書,遠遠扔給他就頭也不回地走了。莫言臨走時,村裡竟然沒有一個人給他送行。多年後莫言向公眾坦白此事時,還是滿臉愧疚。同樣是寫中國半個世界的歷史,陳忠實《白鹿原》用的是白鹿原上白、鹿兩家三代人的命運變化,餘華的《活著》用的是富貴一家人命運的變化,而莫言《生死疲勞》用的是一位地主輪迴轉世成驢、牛、豬、狗、猴,以動物的視角看人世間滄桑的變化。
  • 諾獎後,莫言去哪兒了
    1976年,莫言應徵入伍,背上母親賣掉結婚首飾幫他買的四本《中國通史簡編》,離開了高密東北鄉。入伍多年,雖然表現突出,但遲遲沒能提幹。他的年紀已經超過限制,再不提幹就要回家種地。1981年,他提筆寫了第一部小說《春夜雨霏霏》,在保定的刊物上發表。一年後莫言破格提幹,兩個月後調往北京。農村青年提幹是件大事。
  • 從她身上看到李子柒的影子:100多年前的童話被5個國家輪流翻拍?
    海蒂和爺爺2019年的5月16日,國內上映了一部改編的童話故事,在未上映之前,就在國內颳起了討論風潮而這一次翻拍之前,有著難以企及的高峰:1937年美國童星秀蘭鄧波兒飾演女主海蒂;1974年由日本動漫大師宮崎駿操刀改編成52集動畫片《阿爾卑斯山的少女》;1993年、2005年、2015年又分別被美國、英國、德國翻拍上映;
  • 第二十五回:吳月娘春晝鞦韆,來旺兒醉中謗訕
    再說這蕙蓮,自從上回和惠祥吵完架後,仗著與西門慶背後有勾搭,便把家中大小誰也不放在眼裡,整天就和玉樓、金蓮、瓶兒、西門大姐、春梅一起玩耍。蕙蓮也參加了這次打鞦韆活動。春梅和西門大姐兩個打了一回,然後,教玉簫和蕙蓮兩個打立鞦韆。這蕙蓮手挽彩繩,身子站的直屢屢的,腳跐定下邊畫板,也不用人推送,那鞦韆飛在半天雲裡,然後忽地飛將下來,端的卻是飛仙一般,甚可人愛。
  • 《攀金枝》《田園醋香悍妃種田忙》《將軍府上有嬌顏》
    (本次資源,關注後,評論區留言小說名即可!  最好的年華餵了狗,她要是回頭她是狗,  江元白無所不在的與她巧遇:阿柔,你還要我嗎?  陳懷柔素手撐傘,浮光泠泠,睨著淋雨的江元白,「不要了,滾!」  風雨悽悽,冷意涔涔,江元白身形一晃,  陳懷柔頭也不回,一腳踏入門內,厲聲道,「要站站遠點,別擋著我家大門。」
  • 莫言走後門參軍,全村老少無一人送行,莫言:故鄉才是永遠的牽掛
    而《紅高粱》的是由小說改編而來,這個小說的作者就是我們今天要說的,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莫言。要說起莫言的文學成就還得從他年輕的時候說起。1976年的時候,莫言在棉花加工廠收到了入伍通知書,來送信的民兵隊長扔下之後頭也不回的就走了,甚至連一句違心的恭喜都沒有。村裡的人得知後也是十分生氣,在莫言入伍的當天,全村的男女老少竟然沒有一個人前來送行。
  • 重建了祠堂,重建不了人心
    在一次閒聊中父親告訴我,原來在那棵大榕樹旁以前有一個祠堂,在文革破四舊的時候被紅衛兵打砸,整間祠堂被毀滅殆盡,只餘一塊殘破的石碑被村裡人撿回藏好,直到四人幫垮臺後才得以重見天日。父親嘆了口氣說,其實那個年代被毀滅的何止是祠堂?
  • 小說:男子救下白狗,每天買魚肉給狗吃,一個月後卻含淚打死白狗
    那條白狗傷痕累累。易先生在街上買菜,正準備回家,卻看到一條白狗,被一群大狗追著咬。那條白狗是一條大型犬,但是還是抵擋不住群毆。易先生看著有些可憐,於是,抄起了一旁的木棍子,胡亂地揮著木棍,嚇跑了那些狗。白狗兇惡地看著他,似乎把他也加入了敵人的範圍內,金白的背部已經被咬出了血,但是還是意志堅定,拼死地想在這個世間活下去。
  • 莫言:我們的恐懼與希望
    我們的恐懼與希望文|莫言我曾經在吃飯時要求點燈,但我的祖母生氣地說:「不點燈,難道你能把飯吃到鼻子裡去嗎?」是的,即使不點燈,我們依然把飯準確地塞進嘴巴,而不是塞進鼻孔。在那些歲月裡,每到夜晚,村子裡便一片漆黑,黑得伸手不見五指。為了度過漫漫長夜,老人們便給孩子們講述妖精和鬼怪的故事。在這些故事中,似乎所有的植物和動物,都有變化成人或者具有控制人的意志的能力。
  • 《鋼的琴》:在已破碎的家庭中重建家庭,這是中國父親慣用的伎倆
    而夫妻關係破裂,最大的受害人是孩子,為了彌補對孩子的虧欠,同時又要表達對孩子的愛,中國父親大多數會在已經破碎的家庭基地中,重建一個新家園,這好像已經成為了中國父親慣用的伎倆。所以,《鋼的琴》出現了。在陳桂林和妻子小菊的對話中,觀眾們了解到了這對夫妻當下已經面臨離婚的危機,所以擺在丈夫陳桂林眼前的僅僅只有一條路,要麼就實現女兒的鋼琴夢,給孩子一架鋼琴,並培養她的鋼琴興趣。這時候,如果身為工人的陳桂林無法滿足孩子對於鋼琴夢的需求,那麼妻子小菊就會以更加優越的生活條件為由,帶走女兒。
  • 《了不起的蓋茨比》|淺析蓋茨比美國夢的破滅及其現實意義
    退役後的蓋茨比痛心疾首,認為是金錢讓黛西迷了眼,他開始瘋狂追逐金錢。美國夢的開始正是人們在「自由放任」的經濟政策下,開始盲目地賺錢;追求個人財富、享受物質生活大行其道,財富的多少成了評判一個人成功與否的標準。2.蓋茨比的美國夢,是菲茨傑拉德的人生幻影。
  • 中國出版傳媒商報:《瓦當的莊園》,被販書人看好的童話小說
    洪海是從高校進入圖書行業的,當年他是春風文藝出版社重建後第一批入職的。當時春風除了一個社名幾乎什麼都沒有。洪海帶著一大堆帳出來跑發行,一家家對帳一家家收款,有些帳對不清,他極有耐心地對幾天,吃快餐睡小旅館,一定要對清楚才行。 這種極端認真的態度讓許多客戶覺得與他很難相處,但他還是不管不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