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前有個姓顧的書生,家境貧寒,自幼和母親相依為命。顧生很孝順,靠賣字畫養活母親。
顧生25歲了還沒有娶媳婦,顧母心裡著急,常常自怨自艾。
對門是一所荒廢了許久的空宅,後來搬來了一對母女。家中沒有男丁,別人也不好打聽主人的名字。
這天顧生出門給人送寫好的字畫,回來時在門口和一個十七八歲的美貌女子擦肩而過。女子微微點頭致意,神情非常的冷漠,大有拒人千裡之外的樣子。
問了母親才知道,她是對門住的女子,名叫小霞,來借針線的。
顧母說:「真是個爽快的好姑娘呀!不過聽她談吐不像是普通人家的女子。我問她為啥不出嫁,她說捨不得母親。」
「如此看來我們兩家倒是般配的很,明天我就去問問。如果兩家結成一家,你也有了媳婦,小霞的母親也有了養老女婿,不是兩全其美嗎?」
第二天顧母就去拜訪小霞母女,委婉的提出自己的想法。
小霞的母親很願意。可是小霞低頭皺眉一言不發,似乎很不高興。
顧母回來跟兒子說,只怪我們家太窮了,配不上人家。這個年紀的女孩子,這般好模樣,偏偏不說不笑,像個大冰塊兒一樣。真是個奇怪的女孩子。
某天顧家來了一個求畫的少年,長得很俊,自稱是鄰村的。顧生和他很談得來。
之後少年三天兩頭的登門,兩個人漸漸熟悉起來,不知不覺發展成了同性戀人。
這天小霞來找顧母說句話,少年也在,就打聽是誰家的女子。
顧生說了,少年嬉皮笑臉的說:「好漂亮的小姐姐呀!唉,豔若桃李,冷若冰霜,活活凍死個人咧!」
後來顧母說,小霞是來借米的,她們娘倆已經斷糧兩天了。
「孤兒寡母,可憐見兒的。咱們能幫就幫一把!」
顧生深以為然,遵從母親的吩咐,背了一袋米給小霞家送去。小霞收下,只是點點頭,並不說道謝的話。
此後小霞經常過來,幫助顧母做些洗涮縫補的活兒。人勤快,手腳利索,顧母很喜歡她,連帶心情也舒暢了。
顧生對小霞又感激又敬重。
他替人寫字作畫,常常有人饋贈一些補品特產之類,他每次總不忘分一半給小霞的母親。平日也像對待母親一樣敬重她。
忽一日顧母生了重病,躺在床上起不了身。小霞一天三四趟的往顧家跑,洗腳擦身服侍湯藥,伺候大小便,比親生女兒還盡心。
父母感激的說:「可惜我沒有福氣擁有你這樣的好兒媳婦!」
小霞說:「伯母別這樣說,你有一個孝順的好兒子,比什麼都強。」
顧母又說:「兒子哪有媳婦貼心呢?」
小霞就不說話了。
小霞在顧母跟前笑語晏晏,對顧生卻總是冷冷的。顧生心中愛慕她,只是不敢造次。
這天小霞離開,顧生送到門口,視線追隨著她的背影,戀戀不捨。小霞忽回頭嫣然一笑。
這一笑,顧生的魂幾乎飛了,暈乎乎跟著回了家。是夜兩人做了夫妻,恩愛無比。
天快亮了,小霞催顧生走,並說:你我有夫妻之緣,無夫妻之份。只做這一夜夫妻,下不為例。」
顧生心醉神迷之際,哪裡聽得進去。
小霞又恢復了以前冷冰冰的模樣。
顧生打迭起萬分柔情蜜意,百般挑逗,被小霞疾言厲色數落了兩次,再不敢痴心妄想了。
這天小霞告訴顧生:「經常來找你的那個少年,好幾次對我無禮。我看你面上放他一碼。請你轉告他,再有下次便是找死了,別怪我無情。」
顧生告誡少年不要冒犯小霞,少年痞痞的說:「你跟她有私情,我有什麼不知道的!你也替我轉告她,少在我面前假正經!惹惱了我,給她宣揚出去,看誰丟臉!」
顧生氣得變了臉色,少年訕訕的走了。
改日半夜時分,顧生獨坐燈下看書,小霞忽然推門進來。顧生大喜過望,一把摟入懷中,訴說相思之苦。
剛說幾句話,少年突然闖進來,看著小霞壞笑:「哎呦呦,好個貞節烈女!被我逮住了吧,還有什麼話說?」
小霞漲紅了臉,刷一聲從腰間抽出一把尺許長的匕首,閃亮如雪,望少年便刺。
少年大驚,轉身就跑了。
小霞追出門外不見人影,手持匕首望空中投去。
一道閃電劃破夜空,有重物自空中應聲掉下來。看時是一隻白狐,已經身首分離了。
顧生又驚又怕,拉著小霞不敢鬆手。
小霞說:「看見了吧,這就是你的好基友!算了,今天沒興致了,明晚我再來吧。」
次夜小霞又來了,自是恩愛無限。
顧生趁機求婚,小霞說:「白天我替你孝敬母親,夜晚你我同床共枕,已有夫妻之實,又何必在乎名分呢?」
半年後,小霞的母親去世了。顧生幫助小霞料理後事,忙前忙後非常盡心。
顧生掛念著小霞,晚上偷偷跑去私會。誰知門鎖著,人不知哪裡去了。
第二天還是如此。顧生懷疑小霞移情別戀,把一塊玉佩留在窗臺上,垂頭喪氣回家了。
幾天後小霞回來了,私底下跟顧生說:「我知你疑心,只是我心願未了,還不能告訴你。目前有一件要緊事,我已有八個月的身孕,即將臨盆。"
「我無名無分,不能替你把孩子養大。你告訴母親請個奶娘,對外說孩子是抱養的。」
顧母知道了又笑又嘆,直說自己沒福氣消受這個好媳婦。
幾天後小霞生了一個男孩,趁夜色抱來交給顧母,說了幾句話就走了。
再次回來已經是兩個月之後的一天夜裡,隨身攜帶著一個皮袋。
「顧郎,我心願已了,你我訣別之日也到了,今夜來辭行。」
顧生握住小霞的手,眼淚汪汪,千言萬語哽在喉頭說不出來。
「現在告訴你也無妨了。我父親是某州知府,遭仇人陷害被滿門抄斬。是我背著母親逃了出來。
「我一心報仇,只是舍不下母親。後來又有身孕,報仇的事一拖再拖。我受你恩惠,無法結為夫妻 ,只能為你綿延子嗣作為報答。」
「那幾夜我外出是查探仇人下落去了。如今終於手刃仇人,這皮袋裡裝的是仇人的頭。」
「我們的孩子你要悉心養育。你命中無壽,這孩子有望替你奉養母親、光耀門楣。」
小霞不肯驚動顧母和孩子,朝祖孫倆睡覺的房間深深凝望一會兒,留下一袋銀子就要告辭。
顧生萬分不舍,送出門外,拉著小霞的手不忍心放開。
小霞用力抱了抱顧生,回身走了幾步,身形一閃,倏忽不見了。
三年後顧生撒手人寰。
顧母靠小霞留下的銀兩把孫子養大,供他讀書。
孩子聰慧過人,十八歲就高中了進士。他盡心盡力奉養祖母,孝心遠近聞名。
顧母活到八十歲,壽終正寢。
故事出自《聊齋志異》,原名《俠女》。
俠耶?仙耶?如此奇女子,恩怨分明、率性灑脫,當真令人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