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華蘭:嫁了一個愚孝的老公,她靠「忍」戰勝了惡婆婆

2020-09-20 全職寶媽的自我修養

華蘭出生在盛家最和諧的時候,那時王氏與盛紘新婚燕爾,與盛老太太婆媳和睦,沒多久又有弟弟出世,盛華蘭嬌美討喜,作為嫡出的大小姐真是集千萬嬌寵於一身。

這樣美好的環境下養出來的華蘭,品格是很好的,三觀是很正的,性格也是很讓人喜歡的,她不喜如蘭欺壓庶出妹妹明蘭,總是及時伸以援手,她是典型的大姐姐性格,喜歡照顧幼妹。她說話爽利又自然,如其人一般的通透爽直!

就這麼美好一個在明蘭眼裡又威嚴又美麗的天之驕女,嫁進了忠勤伯府,嫁給了「那沉穩識禮,威風凜凜,年紀輕輕就在五城兵馬指揮司裡謀了個差事,因被家世連累拖延了終身大事」的次子袁文紹。



華蘭的婆婆是個偏心眼的,大兒子娶的媳婦是自家侄女,疼愛的不得了。對於這個二兒媳婦,則是家事推給她,田子鋪子不給她,順帶薅華蘭的嫁妝。大兒媳婦沒生兒子就好好將養著,華蘭未生兒子就要給二兒子房裡塞人,華蘭懷孕了也要各種給二兒子房裡塞人,見塞人不成就要給袁文紹納房側室,還是華蘭哭到公爹面前加之袁文紹以前途名聲相關來恐嚇,公爹才轉頭斥責老妻不要插手二房事情。


這樣一個婆婆,即使是在那古代,也是個「不可多得」的極品,大姑子壽山伯夫人就很是看不慣她,逮著了機會也會訓她:「你也別一味體恤大的,她皺個眉頭你也當個大病來伺候,也心疼心疼小的,年前那會兒,她都七八個月的身子了,還叫她給你立規矩,有你這麼做婆婆的嗎?!瞧她臉色煞白的,想是還沒養好!」


偏偏華蘭的老公袁文紹是個愚孝之子。

愚孝之子是個什麼概念,大概可以往現代的媽寶男方向想一想:我媽做的都是對的,如果她是錯的,但她是老人她是長輩,我們小輩不能也不能計較還是得算她是對的!


袁文紹這個愚孝之子比媽寶男強點,因為他深刻認識到他媽媽是不對的,對老婆華蘭是心懷愧疚的。他也不是不好,對待華蘭還是很好,母親給他的一屋子花花草草也就點個卯了事,多數的日子都陪在華蘭身邊,一有夫就哄著哥兒姐兒玩耍!


但是,愧疚歸愧疚,卻依舊是孝順的很,媽媽的所作所為他是不太違逆的,尋常也不生氣的,只有袁夫人偏心過度惹著了他,他也不過悶悶的甩下一句話,「若想要華蘭的陪嫁便說一聲,若家計艱難,拼著叫外頭人看不起,叫嶽家白眼,兒子也一定雙手奉上!也不用打什麼幌子了,沒的傷了身子又傷了情分!」


一個家庭裡,若是核心人物——丈夫一味順從母親,那便只有媳婦兒受委屈了。

袁文紹死心塌地的做愚孝之子,便只有華蘭吃虧受委屈了。吃力不討好不說,都七八個月的身子時候還被婆婆立規矩,平日裡各種偏心和欺負她那就不在話下了,言語擠兌也是家常便飯。在華蘭懷第三胎的時候更是以身體不舒服需要把孫子養在身邊才好的名頭,把華蘭的實哥兒拿捏在手害華蘭懷孕不安,果真實哥兒在祖母那被黑心婆子獨自晾著午睡,醒後爬動打翻了燻爐被燙,還是莊姐兒掛念弟弟偷偷跑去看到才救下弟弟!

華蘭甚至一度被逼的捏著簪子指著喉嚨以死要挾:『她要再敢提一句抱走我孩兒的事,我立時就死在當場』!

這得把一個人逼到什麼份上,才要以命相搏啊!也難怪華蘭會嘆,這日子什麼時候是個頭啊!


華蘭與婆婆鬥的很是辛苦,一是以她的性格做不出出格的事,二是,一個愚孝的老公,意味著從一開始,他便不是站在你的戰壕裡的,這場戰鬥,從一開始就很辛苦。也因此,華蘭吃苦累累,貼嫁妝管著勞什子的家。


但她有幾個決定性動作,一步一步緩和了她的境地。

她的一個重大改變,是聽了外援祖母的,把管家的事兒丟了出去!

女人對於家有執念,對於管家也是分外熱衷,畢竟管家意味著掌權意味著一家之內主。盛家祖母勸華蘭把管家的事兒丟出去時候,她心裡頭也是不舍的。祖母這般勸她「忠勤伯府將來到底不是你女婿的,管的再好也是為他人作嫁衣裳,沒的累了自己又費了銀子。」

她的另一個重大改變,是聽了外援明蘭的,找壽山伯夫人給袁老伯爺納妾。這一招稱得上是圍魏救趙,張姨娘得寵張姨娘懷孕,袁夫人自顧不暇,哪還有空來折騰華蘭。


至於袁文紹的改變,她靠的是一個忍,演的是苦肉計。

婆婆欺負她,她受著,婆婆指責她,她受著,婆婆偏心,她依舊是受著,婆婆算計她的嫁妝,她仍然受著。


袁文紹對這一切一開始是沒什麼脾氣的。

後來,婆婆偏心過渡惹著了他,他會悶悶發作,說若是一心要華蘭的嫁妝便說一聲,拼著丟人他也一定雙手奉上。

婆婆塞了通房不成又塞側室,華蘭哭到老伯爺前面去,剛得了大胖小子滿心歡喜的袁文紹忿忿抱怨:「大哥那兒不過一妻一妾,我卻滿屋子的小星,知道的是母親給的,不知道的,還不定怎麼議論我好色無德呢!」

及至文紹的妹妹文纓出嫁之際,婆婆又惦記著華蘭嫁妝裡的莊子大鬧時候,華蘭哭訴,將來這爵位是大哥的,瞧婆婆的架勢家產怕也分不到什麼,幾個孩兒怎麼辦?



一邊是偏心的母親,挖空自己媳婦兒的嫁妝,補貼與母親親上加親的大哥一家(大哥媳婦兒是袁母的親侄女),爵位肯定是大哥的,家產看樣子老母親也不會給他分點。

這母親,只能算作是別人的。

一邊是自己同甘共苦想要白頭偕老的媳婦兒,初嫁時的一身新衣而今被母親搜刮的一身舊裳,大女兒也是一身舊裳,媳婦嫁妝的銀子早沒了,莊子母親又惦記著。

這老婆這孩子,自己的,但是被母親剝削折磨著!

袁文紹終於生出警惕來,眼有冷光,讓華蘭不要事事順著母親,有事兒他擋著。並讓華蘭把母親送的通房全賣了!

至華蘭把盛家女兒一人一個的金項圈典當了換來的銀子給袁文紹,還故作輕鬆的「都做娘的人了,還戴什麼金項圈?」,心裡對自己母親的憤懣更添一籌。


華蘭不光能忍,還忍的高級。

妻子若在婆婆那處受了委屈,回去多半一股腦的將心中的委屈憤懣發洩在丈夫身上,氣是出了,但是,委屈卻白受了——本來丈夫心裡還有一絲絲愧疚,一頓爆脾氣迎面而來,好吧,我媽是不太對,但你不是也在我身上發脾氣找補了嗎?扯平了……

華蘭則不然,她忍的毫無怨氣,忍的讓人愧疚。

她在婆婆這裡受盡委屈,卻不會一五一十的跟丈夫哭訴。

婆婆接二連三的塞通房,她沒有鬧老公,只是吩咐媽媽熬好蕪子湯一個個灌下去。懷孕7個月婆婆給她站規矩一站就是半個時辰她老實站著,只晚上說動了胎氣下不得床。在娘家也不曾抱怨過夫婿的不是,還說老公維護自己做的樁樁件件。哪怕哭訴婆婆算計嫁妝,也是先說如果獨身一人跟著丈夫吃糠咽菜都樂意,再將家庭利害講給丈夫聽。從頭到尾,她都維護丈夫也不曾埋怨丈夫,表現的是跟丈夫完全一條心,與丈夫願同甘共苦。


曠日持久的,這愧疚這疼惜一點點的累積,這婆婆單方面無理取鬧做怪作妖在妻子的禮讓容忍下越發顯得無理取鬧!

沒有什麼人心不是肉做的。

也沒有什麼人是計算不清利益的。


於是,袁夫人作了十年,華蘭女士熬了十年,袁文紹這個愚孝之子終於在母親的推和妻子的拉雙重作用下,知道利害和好歹,事事向著自己妻子,也再不肯一股隆冬的把銀子都交給母親了。


這一日日的,他後又賣心愛的駿馬為妻子買京郊的莊子給媳婦兒補嫁妝,十年老夫老妻沒事去自己的小家新庄子過一過,舊日子過出新感覺,中年人重燃愛情之火,小日子蜜裡調油,華蘭總算是苦盡甘來了!


至於那個惡婆婆?

外有張姨娘牽制著,裡有老公一力扛著,華蘭,終於很是愜意!


更多閱讀:

相關焦點

  • 《知否》華蘭:老公愚孝,婆婆惡毒,她用一字訣換來婚姻幸福
    這樣一個婆婆,即使是在那古代,也是個「不可多得」的極品,大姑子壽山伯夫人就很是看不慣她,逮著了機會也會訓她:「你也別一味體恤大的,她皺個眉頭你也當個大病來伺候,也心疼心疼小的,年前那會兒,她都七八個月的身子了,還叫她給你立規矩,有你這麼做婆婆的嗎?!瞧她臉色煞白的,想是還沒養好!」偏偏華蘭的老公袁文紹是個愚孝之子。
  • 原著《知否》:華蘭惡婆婆的腌臢伎倆,何止是月子仇
    原著《知否》:華蘭惡婆婆的腌臢伎倆,何止是月子仇,簡直是欺人太甚。又是盛紘與王大娘子正蜜裡調油時出生的,集萬千寵愛;華蘭也是品貌過人,端莊持重,溫柔賢淑,才能高嫁忠勤伯爵府,但遇到個刻薄偏心的婆婆,婚後的生活可謂是艱難至極,十年間受盡委屈,不過終守得雲開見月明,後半生與袁文紹和和美美。
  • 偏心婆婆,愚孝老公,盛華蘭靠什麼逆襲為人生贏家?
    盛華蘭嫁入忠勤伯府時,盛紘是登州知州,正六品官員。所以,盛華蘭女士是高嫁!《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原著中,並不是一上來盛家就嫁女的。而是從泉州到了登州,盛紘才開始為嫡長女選擇夫婿的。而盛華蘭女士雖然高嫁,卻遇到了女人一生中最可怕的事情,偏心的婆婆,愚孝的老公。
  • 《知否》原著「忍王」華蘭:天之嬌女,高開低走的她竟靠三忍逆襲
    但是這位天之驕女愣是靠「三忍」實現了逆襲,那到底是哪「三忍」呢?01忍婆婆華蘭嫁入袁家後,她的婆婆不但算計華蘭的陪嫁,而且每當她懷孕的時候她的婆婆就開始「作妖」。華蘭第一次懷孕的時候,她婆婆直接塞了一大堆的妾室通房給自己的兒子。華蘭那時候剛進袁家的門不久,盛家也不在京城,她無所依仗,彷徨又無助,她只能忍。最後那個孩子沒有保住。幸好華蘭豁達開朗,她才走出了這次喪子之痛。
  • 《知否》原著「10年終在婆家熬出頭的華蘭」:過日子是需要腦子的
    《知否》原著裡,華蘭高嫁忠勤伯府,婆婆刻薄,丈夫愚孝,她的婚後生活並不順遂。不過還好,因有盛老太太時時點撥,加上她自身又是極有能耐之人,華蘭最終守得雲開見月明。華蘭嫁得雖是嫡子,但是家中排行老二。嫡長子娶的是婆婆的外甥女,所以婆婆與大兒媳格外親密,而對外來的華蘭卻是處處排擠、算計。婚後,華蘭過得並不幸福。有尖酸刻薄的婆婆,還有點火煽風的妯娌,更有為父母之命是從的老公,華蘭在婆家舉步維艱、異常艱難。
  • 明蘭妙計,姑母助陣,華蘭惡婆婆的苦日子才剛開始了
    明蘭暗地裡出妙計,惡婆婆袁夫人多了個受寵的妾室妹妹,袁姐夫從此多了個聽話的庶弟。》中,華蘭的惡婆婆袁夫人一心偏向大兒子與兒媳,不僅惦記著華蘭的嫁妝,還一直苛待華蘭,尤其是當華蘭懷孕時,下作手段更是了得。
  • 《知否》:同樣是高嫁,華蘭憑藉智慧逆襲,墨蘭靠心機毀了自己
    電視劇《知否》中華蘭高嫁,墨蘭也是高嫁。華蘭從一開始的婚姻不順到夫妻恩愛,而墨蘭日子卻越過越艱難。這究竟是為什麼?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兩段婚姻。華蘭嫁給袁文紹本就是利益聯姻。這一點,盛紘很清楚。即便從聘禮開始,袁家就怠慢了盛家,盛紘依然堅持。因為,他看重這門婚事的好處。這種好處是對盛家的,對盛紘的,也有對華蘭的。袁家有爵位,再不濟還有伯府。單憑這兩點,再沒落,他們的日子都過得去。如果袁文紹爭氣,以後的日子大富大貴。所以,盛紘是看重袁文紹的。一開始,華蘭的日子過得確實不好。因為,她有一個刁鑽的婆婆,嘲笑她的嫂嫂。
  • 盤點《知否知否》婆媳關係,教你三十六計如何跟婆婆相處
    知否知否中講述了很多段婆媳關係,比如說長柏妻子海氏和婆婆王氏,比如說華蘭與她侯爵府婆母,再比如說明蘭堂姐淑蘭與孫秀才的母親。不同的婆婆,應對方式不一樣,如何好好與婆婆相處,我們也能從知否中收益頗多。王氏是典型的刀子嘴豆腐心式的婆婆,對於這種類型的婆婆:媳婦只要全心全意孝順就好。一開始她可能嘴上不饒人,慢慢地就會毫無保留地接受你。當然,老公長柏在其中的紐帶作用不可忽視。
  • 知否:袁文紹這樣的男人值得嫁嗎?那要看你能否忍受華蘭的委屈了
    在小說《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裡,盛家的幾個女兒都嫁得不錯,三個高嫁,異常顯貴,即便是低嫁的如蘭也生活順遂,沒什麼煩心事,過得雖不說多富貴,但也是夫妻和睦、生活美滿了。相對而言,倒是墨蘭的日子過得有些費心費力,但好在夫妻感情不錯。
  • 《知否》華蘭:嫁妝豐厚,卻被婆婆算計到虧空,結局解氣
    01華蘭身為六品通判家的嫡長女,嫁給三品伯爵府中嫡次子袁文紹,這是典型的高嫁。高嫁的後果是什麼?華蘭的婆婆本就刁鑽刻薄,溫順賢良的華蘭自然成了砧板上肉,任人宰割。明明嫡長子媳婦是婆婆娘家的外甥女,天天什麼都不做,好吃好喝地養起來,偏偏讓嫡次子媳婦管家,典型的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果不其然,婆婆把持著田產鋪面等重要財產來源,把一個空殼子伯爵府交給華蘭。偌大的伯爵府到處都是花銷,進帳少出帳多,華蘭只好拿出自己的嫁妝貼補全家。
  • 《知否》原著:人到中年學會撒嬌的華蘭告訴你,經營婚姻有多重要
    《知否》故事之初,華蘭已是及笄少女,明慧爽利,頗具長姐風範。對於她那位時不時冒失出位的母親大人,還常常能拉回到線內。高嫁入忠勤伯府的華蘭,趕上個惡婆婆,惡婆婆一味地偏心大兒子一房,既要華蘭當家,又不肯放手家產,只惦記著華蘭的嫁妝拿出來貼補開銷,還不停往華蘭屋裡塞通房。
  • 《知否》原著:華蘭在夫家受盡委屈,幸得祖母指導,方才收穫幸福
    ,丈夫袁文紹的母親,也就是華蘭的婆母就對她很冷淡。,因此,在華蘭婚前,就叮囑她一定要沉住氣。她當的不是普通首飾,而是盛家女兒每人都有一個,並且會時常佩戴的金項圈。袁文紹知道那金項圈是盛家女兒每人一個的,華蘭如今竟要靠典當才能為自己打點,心頭更生出對袁夫人的憤懣,鏗聲道:「你放心!你的嫁妝以後我一點一點給你補回來!」華蘭笑得很溫柔:「紹郎是守信之人,從未食言。」
  • 《知否》原著朱氏:兒女死,丈夫喪,家有惡婆婆,到底多可悲
    因為她的娘家十分給力。她甚至都給自己的兒子說好了親事。她的哥嫂願意把自己的嫡長女嫁給她的兒子為妻。承平伯府的嫡長孫女,許配給無爵無權的侯府旁支之子,朱氏的哥嫂何其厚道。即使將來沒有顧廷燁相幫,朱氏的孩子也有朱家護著。可惜,一個惡婆婆毀了朱氏憧憬的這一切。
  • 《知否》:華蘭高嫁袁府,我看到豪門嫡女最狼狽的一面
    還沒過門,就能如此凌辱兒媳,嫁過去後,只會變本加厲。事實證明也是如此,袁家當家主母一開始就看不上華蘭,認為她是小門小戶出生的,上不了臺面。加上華蘭的性子軟,有時候只能聽之任之。《知否》原著裡面也有直接描寫:「她瞧著華蘭娘家得力,華蘭既得公爹支持,又受丈夫寵愛,還有家小尊重。相比之下,自己這個婆婆反倒被壓了一頭。丈夫不喜,兒子不愛,家小親戚多有看不起。華蘭處處都比她過得好,她心裡又氣又嫉妒。這更加各種尋釁找事,不叫華蘭好過了。」
  • 《知否》原著:華蘭婆婆最終被丈夫、兒子厭棄,險些被休出家門
    導語:華蘭婆婆,可謂是《知否》裡一朵奇葩,她性格強勢,多次打壓華蘭,不是因為別的原因,而是因為華蘭是袁紹文的媳婦,很難想像,一個母親偏心到只喜歡大兒子,不惜踩著其他兒子的脊梁骨的地步,因為不寵愛袁紹文,連帶著華蘭和華蘭生下的一眾子女,也不受待見,何其可悲!
  • 知否:2姐妹同入伯爵府,墨蘭不幸福,不是因為梁晗,根源卻在她
    盛家四女中,有兩個女兒都嫁到了伯爵府之中。大女兒華蘭嫁入了忠勤伯爵府袁家做大娘子,四女兒墨蘭嫁到了永昌伯爵府的梁家做大娘子。華蘭是怎麼嫁進伯爵府的呢?很多好人家來提親,盛老爹四處打聽,百般比較,甚至回絕了一個國公府,最後選中了袁家。理由如下:門風清正,袁文紹當時已經當差了,有能力有出息人品也好,以後會分家單過。
  • 《知否》袁文韶後來開始維護華蘭,是良心發現了嗎?
    無論是電視劇還是原著,華蘭高嫁到袁家,日子都一直很艱難。後來因為袁文韶的改變才慢慢好起來。袁的改變是華蘭守得雲開見月嗎?事情有那麼簡單的話,袁文韶就不會被掛上媽寶男的標籤了。袁文韶從什麼時候開始改變的,是從顧廷燁讓他幫忙說親開始。剛開始顧廷燁只說讓說袁文韶的妻妹,作為侯門嫡子說個四品官的嫡女都有些低了,為此誰都沒想到是庶女明蘭。
  • 《知否》惡婆婆袁夫人:你對兒媳做不到一碗水端平,得罪的是兒子
    這個角色在電視劇版《知否》並沒有正式出場,只是存活於臺詞中。她是忠勤伯爵府的大娘子,是袁文紹的母親,是盛家嫡長女、盛明蘭大姐盛華蘭的婆婆。在《知否》裡,好婆婆有,比如對王大娘子來說,盛老太太絕對是一個好婆婆;壞婆婆也有,盛家四個蘭遇到的婆婆都不怎麼好說話。今天,我們將認識一下在《知否》原著裡盛華蘭的婆婆袁夫人是有多麼糟糕。
  • 《知否》原著有一種婆婆叫「華蘭婆婆」尖酸刻薄又自私
    原著中華蘭婆婆想要華蘭的陪嫁莊子給自己的女兒袁文纓當嫁妝,袁文紹沒辦法去找父親告狀。袁老爺子鐵青著一張臉,指著自己站在下首的袁夫人抖個不停:「你你,你,虧你想的出?!居然想著拿兒媳婦的嫁妝去貼補纓兒!你昏了頭了!」袁夫人看了眼一旁的袁文紹,臉皮扯不下來,倔聲道:「她嫁進來便是我家的人了!什麼嫁妝不嫁妝的,什麼都姓了袁了!
  • 《知否》原著:華蘭被婆婆算計嫁妝,丈夫終於認清母親的面目
    在《知否》原著中,盛華蘭,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嫁入袁府。是當時所有女子姻緣的「典範」,生於深閨,配婿高門,本來希望能一輩子平安喜樂,偏偏,豪門的媳婦不好當,且不說袁文紹性情如何,他那個母親,就不是位省油的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