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小夥往山中走去,蒼松下坐著的老者輕聲一嘆:大禍已成梁永逸從前,有個叫何雲的書生,他有個瞎眼老母親。這年,老母親突然得了重病,何雲花光了所有錢財,親戚朋友也都借遍了,但老母親的病卻還沒治好。看著老母受病痛折磨,何雲心中無比愧痛,只怪自己是個窮酸的讀書人,想了幾天幾夜,他決定鋌而走險。他備好一口大刀,用一塊黑布蒙住臉,然後藏在一條偏道旁,打算打劫過往路人。守了幾個時辰,來了個十七八歲的少年,長得十分文弱,身上挎著個布包。「兄弟,真是對不住了。」何雲心中一聲暗嘆,提刀攔在路中央,有模有樣的惡聲道:「本大爺求財不害命,乖乖把銀兩留下!」少年嚇得臉色發白,跪在地上求饒說:「大爺,我身上只有一點兒銀兩,都是我娘日夜給財主縫補賺來的,是給我作盤纏去當學徒的……」何雲心中一軟,當時就想算了。但想到自己的老母,他的心又一狠,仍叫少年留下銀兩。然而,少年雖然很害怕,卻也不願將他娘的辛苦錢留給劫匪。何雲就舉起大刀,在空中虛劈,想嚇唬嚇唬少年。不料,少年也不知是嚇的還是想逃跑,忽然跳起來,正好迎上何雲虛砍下來的刀口。何雲大驚,想把刀收回已經遲了,刀刃一下子砍進少年的脖子,少年瞪大眼睛,倒在地上沒一會就斃了命。沒想到失手害了人命,何雲手中的大刀「咣當」掉到地上,他嚇得臉色蒼白,錢也不要了,轉身踉踉蹌蹌地往回走,一邊走,一邊想:自古以來殺人償命,我既然害了人家性命,就得一命抵一命,可我死後,我的老母怎麼辦?最後打定主意,一掉頭,就往深山裡走去。
走了不多久,忽聽到一聲詢問:「年輕人,你這是要往哪裡去?是否遇到了難事?」沒料到這深山裡還有人,何雲扭頭一看,只見一個老者閉目坐在一棵蒼松下,鶴髮童顏,飄然若仙。何雲料定老者不是普通人,當即跪在地上,一五一十將事情講了出來。老者聽罷,望著何雲唉嘆一聲:「大禍已成,你接著又有什麼打算?」何雲抹淚道:「我打算進山採一把毒草,回去煎成毒湯,先將老母毒斃,我再緊跟著服毒自盡,以贖回我犯下的罪行。」說完,向老者拜了拜,就要起身進山。老者撫著花白的鬍鬚,略一思索就叫住他:「且慢,你既然拜了我,我就給你指條路,可讓你贖罪,安心侍奉老母。」「假如真能贖回我的罪過,那是再好不過,請老仙指點!」何雲當即叩拜,認真聆聽。老者細細指點完畢,就沒了聲音,何雲再抬頭時,蒼松下已空空如也,老者已經不知去向。何雲當下回到打劫的地方,見那少年的屍首仍躺在血泊中,一群野狗正在屍體旁轉悠。他將野狗打跑,按照老者說的,先將少年的屍體背回家,當作自己至親的人一樣,幫其清洗乾淨身上的血汙,又用針線將少年脖子上的傷口縫好。做好一切後,何雲接著將少年裝進一口棺材,供在屋堂上,為其守靈三天三夜,最後將少年連同棺材埋在屋後不遠的山上。從此,每年的清明,何雲都要到山上給少年上香祭拜,風雨無阻。眨眼間,過了二十年,何雲的老母親壽終正寢。這時的何雲再無牽掛,便踏上了考取功名之路。何雲此時雖已經四十多歲,但他才華橫溢,不費吹灰之力一路高中,最後就要進京考狀元了。可進京趕考需要一大筆盤纏,何雲是個窮書生,一時間為盤纏的事發起了愁。這天,何雲正坐在家裡著急,門外突然響起馬蹄聲。他跑出去一看,一個十六七歲的年輕人騎著馬來到門前。這年輕人衣著華麗,顯然是有錢人家的子弟,他下馬走到何雲跟前,一拱手:「請問,這兒是何雲先生家嗎?」何雲疑惑地點點頭:「正是,我就是何雲。」年輕人見找對了人,臉上一喜,轉身從馬背上將一隻包袱拿過來:「何雲先生,你是我爹的救命恩人,我爹聽說你缺趕考路資,特意叫我將這些銀兩贈予先生,請先生笑納。」何雲聽得大是奇怪,心想自己並不認識有錢人呀,這年輕人咋說我救過他爹的命呢?
何雲在年輕人的帶領下,走進了一座豪華府第。「何雲先生,請稍等,我這就去叫我爹。」年輕人讓下人給何雲看茶,他轉身進去請他爹去了。過了一會,腳步聲傳來,一個年近四十,臉色白得嚇人的中年人出來了。何雲抬頭一看,不禁渾身一抖,手中的茶碗「啪!」一聲掉到了地上!這人是誰?竟然是二十年前被他錯手殺害的少年啊!何雲又驚又怕,「少年」卻熱情地拉住他,高興地說:「先生,難道你已經不記得了嗎?二十年前,我帶著我娘給的一點銀兩,趕去當學徒,半路上被一個劫匪打暈倒在地上。是你將我背回家,悉心照料,還給我了盤纏。我傷好後,在一個酒館裡當學徒,再後來,我娶妻生子,開了自己的酒館,家業漸漸有成。這些年,我無時無刻不想著報答恩人哪,可惜,當時我腦袋受傷,沒來得及問清恩人姓名,更記不清恩人家的位置了,直到聽聞恩人高中舉人,我才得知恩人姓名及家址,所以才叫小兒送去些銀兩給恩人作趕考盤纏……」「可我……」何雲聽得大驚,他本想將那年的事說出來,但終究忍住了。後來,何雲果真中了狀元,被欽點為一縣之長。上任前夕,何雲來到屋後的山坡上,命人挖開當年埋葬少年的地方,一口棺材露了出來。何雲又命人撬棺,棺蓋撬開的剎那,何雲不敢相信地愣住了,棺材裡除了下葬時丟進去的幾個銅錢,少年的屍首已經無影無蹤!(本故事完)註:這是作者想像的神話故事,僅供讀者賞閱,請匆對號入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