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優是我退休後結識的第一個小朋友。他是早市賣菜女的孩子,剪一個蓋兒頭,穿一身泛白的牛仔服。他的大眼睛忽閃忽閃的,充滿好奇;黑葡萄一樣的眸子天真無邪,仿佛一潭清澈的泉水,能讓你的心沉進去。
算是機緣巧合,那夭我在家門口的街心公園散步,見一個小男孩兒在前面走,天性喜歡孩子的我趕上去拍了一下他後腦勺。男孩兒回眸一笑,目光純淨如水。我問:「你叫什麼?」「優優。」「幾歲了?」「五歲。」「給我當孫子吧?」本是一句玩笑話,沒想到他停住腳步,很認真地用帶南方口音的普通話拒絕道:「不行啊,我有爺爺了。」我笑了:「那……就叫我幹爺吧。」他煞有介事地歪頭做思考狀,少頃,似乎覺得這個折中方案還不錯,就眨眨眼說:「幹爺?好,就叫你幹爺吧!」
從此,我們成了朋友。
散步時遇到他,小傢伙總會陪我走上一段。通過優優,我認識了妞妞、小胖兒、大牛和孟虎。和孩子們在一起時,是我最快樂的時光。他們的雙眸是那麼純潔,那麼清澈,那麼讓人心醉。我懂了,孩子之所以被稱為天使,或許就是因為那一雙純潔無瑕的眸子吧?相對成人世界的齷齪與欺詐,他們的雙眸就是上天為我們點亮的雪谷明燈,在寒風凜冽的情感世界,向我們傳遞著美好與希望!
說是早市,其實要到午後兩點來鍾才收攤兒。因為房租便宜,他們的家都在城鄉接合部,從城裡趕回去,已到了吃晚飯的光景。正是長身體的時候,每天兩頓飯怎麼成呢?有一天優優陪我散步,路過我家時,我隨手一指,說:「幹爺就住在這棟樓的1單元702號,你們要是中午餓了,可以去找我啊。」
其後兩天我因故沒去散步,第三天臨近中午聽到有人按門鈴。「誰呀?」沒人答話,卻聽見有意窸窸窣窣的聲響。隔著門鏡一看,哈,原來是優優帶著妞妞、小胖兒、孟虎來了。我急忙開門,小東西齊聲叫:「幹爺!」廚房裡的太太聞聲出來,一看這陣勢就明白了,但是沒有多準備飯啊,吃什麼?我想了想,孩子們五湖四海的,蒸點米飯,炒個雞蛋西紅柿吧,南北皆宜。吃完飯,妞妞要看動畫片,小胖兒要玩電腦,優優和孟虎則在客廳裡玩起了騎馬打仗。像是一壺滾開的水,家裡頓時熱鬧起來。我仿佛一下子又回到了逝去的歲月——有糾結,有煩惱,但更多的是快樂與溫馨。
沒想到,風雲突變,形勢急轉直下。第二天,孩子們見到我不再幹爺幹爺地叫著撲上來,而是目光閃爍,視同路人。小胖兒和孟虎甚至還快步離我而去。經過早市門口,我看到了優優,優優也看到了我,他有些遲疑,想走又停下腳步,咬了咬嘴唇說:「幹爺,妞妞的媽媽、小胖兒的媽媽,還有我的爸媽都說你是壞人,會把我們賣掉,不讓我們和你接近。」
瞬間,我的心拔涼拔涼的,我真想拽上優優去找他們的父母論理。我又一想,如今拐賣、傷害兒童案高發不下,父母們的擔憂是可以理解的。我轉身離開,走出沒幾步,聽見優優叫了一聲:「幹爺!」回頭望去,見他站在那裡怔怔地望著我,大眼睛忽閃忽閃的,依然充滿好奇。只是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黑葡萄一樣的雙眸上籠罩了一層令人心碎的陰霾。 (摘自《光明日報》,有刪改)
4.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鑑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文章通過語言、神態、動作等描寫,為讀者展現了活潑可愛、純潔無瑕的孩子的形象。
B.優優帶著小朋友們到「我」家裡吃飯,「我」有糾結,有煩惱,但「我」仍然特別歡迎他們的到來。
C.文章語言質樸生動,「拔涼拔涼的」等口語運用得當,寫了「我」不被人信任的心理。
D.優優等小朋友的父母們不讓孩子跟「我」交往,並不一定就認為「我」是壞人,但家庭環境使他們不敢讓孩子完全信任他人。
5.結合全文,談談你對標題中「眸子」的理解。(5分)
6.對於文章的體裁,有人認為是散文,有人認為是小說,你的看法是什麼?請結合文章進行分析。(6分)
十一、4.D【解析】本題考查體會重要語句的豐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語言表達藝術的能力。由最後一段「如今拐賣、傷害兒童案件高發不下」可知是社會現實使父母們不敢讓孩子完全信任他人。
5.①「眸子」是行文線索。從單純無邪到籠罩著一層陰霾,全文圍繞「眸子」行文。(2分)②「眸子」反映了孩子內心世界的純淨,傳遞了孩子世界的美好與希望;(1分)「眸子」的變化,反映了文章的主題:成人世界的齷齪與欺詐,給孩子的世界蒙上了陰影,社會需要信任。(2分)
6.示例一:我認為是散文。①散文強調真實性與抒情性,本文通過對現實生活中某些片段或生活事件的描述,表達作者的觀點、感情,並揭示其社會意義,字裡行間充滿感情。②本文不具有完整的故事情節和典型的人物形象,借「我」和優優等小朋友的交往片段,在真人真事的基礎上加工創造而成。③文中的「我」是作者自己,圍繞「眸子」,寫了「我」和優優的故事,還寫了其他孩子,符合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點。
示例二:我認為是小說。①小說以刻畫人物為中心,通過完整的故事情節和具體的環境描寫來反映社會生活。本文以當下社會現實為背景,通過相對完整的故事情節,塑造了「我」和「優優」的人物形象,深刻地反映了社會現實。②小說強調虛構性,選材源於生活而又高於生活。本文描寫了「我」和優優等小朋友的交往片段,是在現實基礎上的提煉。③第一人稱「我」在小說中並不一定指作者,這種設計可以更方便地敘述故事,更具有真實性。(每點2分,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本題考查分析作品的體裁特徵和表現手法的能力。散文和小說的典型區別,表現在前者強調真實性,後者強調虛構性;前者的敘述者常常是作者本人,後者則並非如此。另外,小說對情節的完整性和人物形象的塑造均有更高的要求。依據上述內容,結合文本整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