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稍有文化的巫,除了佛門、動物仙之外,還供上了道門的仙神,這些女巫往往在夢中,看到來了個老道或來了個和尚,或來了尊天神,或天魔,教她功夫,如果不好好學,或是不學就要受到懲罰,有時一病就是幾天,躺在床上起不來。
但這種女巫的層次要比民間動物仙女巫略高一籌。有的根基較好,與上界有因緣,這種教功、加持就會更好更多,甚至可成為大氣功師。
道觀以及佛門寺院上香禮佛、神的原理是與女巫拜動物仙的原理是一樣的,但是也是實在不易接通關係。因為層次越高的仙神越不易下界,而且層次高的仙神,不是你上香拜就可以了,那叫徒找師,層次高的仙神只是師尋徒,故而緣份是極為重要的,沒有那個造化,沒有那個緣份,你就是上一輩子香也沒有用,只能是為你下幾世積下陰德,結下因緣。
動物仙與高層次仙神不同,它們是主動找人,你這邊一供奉它,它馬上就到了,而且設法去和你溝通。
那麼氣功升華為神功的實質又是什麼呢?就是主動出擊,去衝破三維時空的阻礙,進入多維時空去與高層次仙神聯絡以求得無為高功夫和生命能量的加持。從某種角度上看,氣功、神功就是一種主動型的巫行為。民間女巫是一種消極、被動型的巫行為。宗教是一種有組織的,但只重形式不注意、不注重效果的巫行為。(指現代宗教、不是古老年代的宗教)
那麼,為什麼要研討這些問題呢?通過分析研究試圖尋找一條三維時空與多維時空的通道,以及用何種辦法可以以較快速度打開這條通道。
九二年秋天筆者開始做這個試驗:
「你看我有沒有保家仙?」筆者問小婦人。
「我查查看。」小婦人燃了整整一把香。「我們家老仙說了,你有仙都急得不得了,就是進不去你的門。」
「怎麼才能讓他們進門呢?」
「立仙堂,我可以幫你。」
於是小婦人幫筆者立了保家仙香堂,觀音菩薩像是現成的,不用再去請了,那是筆者於一九八五年夏季自寧波天童寺請的。
三天後,小婦人來訪,說是:「你家仙通知我家老仙,急著要報名,我說我沒有時間,再等一個月行不行,你家仙不幹,定要在明日八月十五日中秋節正式報名立堂,現在就得準備東西了,不然明天就來不及了」
報名開始了:「一般立堂報名就幾個仙,多的也就十幾個,我家算是大堂口了,有二十多位仙,真沒見過你這個仙堂,報名的仙一千多位,累死我了。」
然後是分類工作,動物仙八百名,選出了大教主,設一香爐,鬼仙二十多位,單設一香爐,「你家的小鬼仙一個個都十二、三歲,長得可好看了……」
「你問問她們,都是從哪兒跑來的,怎麼來找我?!」
「她們說,八五年你去蘇州,站在山邊一個亭子裡,在那兒與你結的緣。她們當時都在山裡修煉,她們的師父要她們跟住你,將來會出頭的。就這樣,已跟你七年了……」
「我說這七年怎麼這麼不順,一年比一年不順。」
佛、菩薩以及天神約二百名,分設兩個香爐。
「來了這麼多天神,可就是財神趙公明沒來」。筆者說:「他的母親聖中娘娘和三個妹妹三霄娘娘都來了,這個趙公明躲哪兒去了……?」
一位臺灣來的客商說:「趙公元帥現在在臺灣呢。」
「讓他來我家串串門。」筆者說。
「那可不行,他一走,臺灣的風水就沒有了,在臺灣給他專修了廟,家家都供他……」
在報名的一千多位仙裡,第一個來報名的是「白素貞」,報名後就一直未見此仙,當時筆者也不知此位是誰,直到九三年三月三,筆者去參加一些女巫的聚會,當時是想看看,女巫在三月三是怎麼個擺宴法,一位女巫忽然說:「來了兩位女仙,怎麼都備著兵器,風塵僕僕,顯得很疲倦。」女巫們開始盤問:「你兩位是誰家堂上的?」回答是筆者堂上的。怎麼從未見過你兩位呢?」筆者問。
「貴人多忘事……」
「你是誰呢?」
「白素貞!」
「為何一直不露面?」
「奉命在崑崙修煉。」
「那現在又為何事而來?」
「奉命前來換防,三月三必須趕到。」
「奉誰的命,換誰的防?」
「奉西王聖母、九天玄女之命,換雲中客和珠王的防。」
「她兩位還在堂上嗎?」
「已經離去,奉命去崑崙修煉。」
在此之前,雲中客與珠王二仙與筆者形影不離,一日雲中容忽然顯得悲悽說:「將要離開你了。」筆者當時未放在心上,只是以為出去玩兩天就會回來。「為什麼要離開,這幾個月不是一直相處得很好嗎?」
「久在凡間會退化的。」
「為什麼會退化?」
「凡間情太重,情重則退化。」
「那你要去哪兒呢?」
「去一個很遠很遠的地方。」
* * * * * *
「那你究竟是誰呢?」
「十五日後看電視就知道了……」
這裡的電視報只預告七天的節目,十五日後的節目,真是鬼知道。
結果,十五日後的電視上演臺灣拍的「新白蛇傳」,筆者這才恍然大悟,明白她是哪位了。
筆者發現天仙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前額上都有一顆不同顏色的明珠,她們有時可以取下來放在手上,這顆明珠就是「摩尼珠。」
如此看來,無論動物仙也好,天仙也好,都在修煉摩尼珠,使之具有更大的生命能量。對於人類而言,無論是修行、修煉,無論是哪個門派,若修不出摩尼珠來是沒有用的。評定一個氣功門派是否正確,也可以看它修的是什麼,是不是摩尼珠。當然,各宗教、各門派對摩尼珠的叫法是不同的,摩尼一語畢竟是梵文。
一九九四年十月二十三日(陰曆九月十九日)
2020年8月18日轉載於探索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