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慢與偏見》:好的婚姻不看個體目標,而追求共同利益的最大化

2020-08-27 坐看雲開


家裡人風風火火,要給表弟張羅相親。

表弟事業有成,唯一讓父母掛心的就是快四十的人了,還單著,怎能放心?

如今的婚戀市場,分門別類,按身家、學歷、容貌、資源,將人分了等級,有錢的單身漢總是很搶手,出奇漂亮的女性更容易跨越階層嫁得金龜婿。

這似乎已成共識,表弟不愁婚姻,愁的是情投意合的好婚姻,這點不由讓我想到了《傲慢與偏見》中的達西

過年重讀簡·奧斯丁的《傲慢與偏見》,還與表弟分享了作者的婚戀觀:

「為了財產、金錢和地位結婚,是錯誤的,而結婚不考慮上述因素是愚蠢的。」

一邊佩服作者洞察力的同時,我還發現,這本書其實還是一部好婚姻的指南。

書中的幾對婚姻:貌合神離的貝內特夫妻,各取所需的柯斯林夫婦,為私慾結合的威克姆與莉迪亞,還有情投意合的伊莉莎白與達西......

奧斯丁筆下,每對夫妻都代表著一種婚姻觀,而作者在展示英國鄉紳風俗人情的同時,也讓我們看到了婚姻在人性推動下的差異,真正好的婚姻並不是追求個體目標的最大化,而是追求共同利益的最大化。


1

追求個體目標最大化的婚姻


第一對,貝內特先生和太太。

貝內特先生年輕時愛美人,就想娶年輕貌美的女子,結果他娶的女人美則美矣,腦子卻不中用,目光短淺,夫妻倆貌合神離,無法一條心。

而貝內特太太則只想嫁個有錢人。

兩人的追求,都只看重個人的目標,貝內特先生如願娶到了美人,卻沒有感受到婚姻的幸福,因為他沒有考慮過家庭利益最大化需要什麼樣的女主人。

婚後失意的他徹底頹廢,沒了為家庭出力的心,只躲在自己的殼裡,一邊取笑太太的無知,一邊也讓整個家陷入別人的笑話中。

他們的婚姻是在混著日子吧。


第二對,柯斯林與夏洛特。

夏洛特,作為受過良好教育的一名大齡剩女,無貌無財,歲月蹉跎,在家已受到嫌棄,嫁人成為她唯一體面的出路,但她知道,她的條件在婚戀市場上沒什麼優勢。

而柯斯林先生,作為有地位的牧師,對上極盡諂媚,對下吹噓炫耀,婚姻於他,只是剛需而已,至於對象是誰,則取決於他的利益如何最大化。

他要繼承貝內特家的財產,也想娶他家貌美的女兒,自以為一舉兩得,豈料向伊莉莎白求婚,遭拒,於是轉身又向夏洛特求婚。

柯斯林的出現,對夏洛特來說,雖不盡如人意,但是所有可選項中的最優項,她果斷的抓住了這個機會示好,於是兩人一拍即合,快速完婚。

伊莉莎白認為夏洛特是在自取其辱,自貶身價,但夏洛特卻理性認為,自己並不是個浪漫的人,所求不過是一個舒適的家,而柯斯林的社會地位和收入能夠給她,這就足夠了。

不可否認,兩人的結合是各取所需,都是將個人的目標最大化,在那個不能離婚的年代,要求不高,到也能相安無事。若論幸福指數高低,最大可能也是平淡一生吧。


第三對,威克姆和莉迪亞

威克姆溫文爾雅,雖出生不高,卻擁有主人安排的很好的上升空間。但他貪圖享樂,一心想藉助婚姻成為有錢人,企圖誘拐財產3萬鎊的達西小姐,未果後又追求財產1萬鎊的金小姐。

可以說,這就是個唯利是圖之人。

而莉迪亞作為貝內特先生的小女兒,伊莉莎白的妹妹,性情跟母親一樣拎不清,16歲的花季年齡,卻貪慕虛榮,只顧眼前,看上了外表風度翩翩的威克姆,拋棄所有與他私奔了。

威克姆當然不會娶莉迪亞,因為她沒有財產,但年輕貌美的莉迪亞滿足了他激情,威克姆只想玩玩她,等待著莉迪亞及其家人的卻是事情暴露後的身敗名裂。

那個年代家聲就是一家人的通行證啊!這時愛慕伊莉莎白的達西出現,勸導莉迪亞無果,只得從中斡旋,出大利益誘惑威克姆娶了莉迪亞,保住了伊莉莎白及家人的聲名。

而威克姆夫婦倆,卻有些不知廉恥,不僅沒絲毫不好意思,還趾高氣揚,衣錦還鄉,拿別人的好處毫不手軟,到處炫耀。

這對夫妻,只有縱情聲色,只顧個人利益,談不上感情,更不在乎家庭,婚姻都是旁人以利益綁成,這樣的結合又有什麼忠誠可言呢?

每個人,在選擇配偶時,不可避免,會考慮到階層、財富這些因素,這並不世俗,而是生活需要,因為經濟基礎,很大程度上會決定未來的生活品質。

婚姻作為人生很重要的抉擇,需要考慮的很多,而每個人價值觀不同,也會帶來婚姻觀的不同,選擇自然也不相同。

結婚的目的是找個人共度,讓生活變得更好,這毋庸置疑,但如何才能更好,值得我們進一步探尋。


2

追求共同利益最大化的婚姻


我們來看第四對,達西與伊莉莎白。

可以說這是簡·奧斯丁最喜歡的一對,對他們的心理刻畫也著墨甚多,兩人的結合既有物質基礎,又情投意合,相交的過程也頗多戲劇性。

達西每年有1萬鎊的收入,品貌俱佳,是婚戀市場上是不可多得的金龜婿,人出色到這地步,難免有些傲氣。

第一次見面,達西的傲氣就損傷了伊莉莎白的驕傲,一句「她還未漂亮到打動我的心」,徹底斷了伊莉莎白的好感,還給他戴上了狂妄自大的帽子。

達西的身價與品貌比賓利還出色,卻沒有賓利那麼受歡迎,不得不說是源於達西的冷淡,對誰都提不起興趣,也因此讓人覺得他傲氣十足。

其實這是達西的保護色,他反感趨之若鶩的吹捧,也不屑於浪費時間周旋,他欣賞有思想的女性,渴望思維上的互動。

聰明機靈的伊莉莎白,當然就闖入了他的視線。

伊莉莎白語帶機鋒,思維敏捷,總是諷刺調侃他,卻又不失禮貌圓滑。

對這樣不吹捧他的伊莉莎白,達西是著迷的,但又苦惱伊莉莎白門庭低微,親眷行為不檢點;卻不知伊莉莎白輕信了威克姆對他的污衊,惡感漸深。

達西在對伊莉莎白的感情上是感性的,但在做決定時也是理智的,在確定了自己的想法後,他選擇了婚姻的長遠利益,果斷向伊莉莎白求婚,被拒後,也沒有惱羞成怒,反而積極尋找原因。

這次交鋒,兩人雖不歡而散,但也將誤會攤在了明面,有了機會深入了解彼此,二人都不是膚淺之人,在了解中越發看清了對方的可貴。

伊莉莎白並不是不考慮經濟基礎的無知女,同時也不是對財富趨之若鶩的拜金女。面對他的求婚,她拒絕,是因為覺得他品行不端,以及對自己親屬的瞧不起。

在解開誤會後,高貴的凱薩琳夫人跑來棒打鴛鴦,伊莉莎白從容不迫,用自己的尊嚴維護住了達西的尊嚴,一句「他是紳士,我是紳士的女兒,我們正是門當戶對」,擲地有聲。這份自尊與獨立,更讓達西傾心。

同時,伊莉莎白也看到了達西的紳士胸懷。他沒有因求婚被拒就覺得顏面掃地心懷憤慨,反而放下身段,靠近她及親戚,且禮貌周到;並在她家遭遇莉迪亞私奔時,不僅沒有躲開,還一力承擔,維護住了伊莉莎白全家的顏面。

兩人同時為對方的品性心折,也都放下了個人的那一點得失,為二人的共同利益披荊斬棘。

婚戀關係中,追求共同利益最大化,會建立深深的羈絆,一起共度難關,一起相護相惜,會讓兩顆心靠得更緊密,你的犧牲他銘記,他的成功你同甘。

經濟學家薛兆豐教授說:「 結婚,就是辦家族企業,籤的,是一張終生批發的期貨合同。」

婚姻關係就如建企業,它需要兩人心往一處跳,力往一處使,若一方太看重自己的得失,這個整體就散了,幸福感也會與日俱減。

當然,人非聖賢,孰能無過?誰一輩子還沒幹過件糊塗事兒呢?

跌倒了沒關係,但不要趴著不起,別像貝內特先生那樣,心中失望,就從此頹喪,自己都放棄了,幸福誰又能給你呢?

幸福的權柄是握在每個人自己手裡的,人生,若你不小心拿到副爛牌,別灰心,怎麼打?自己說了算,你依然有打出王炸的機會,至少比混日子強百倍。

重讀《傲慢與偏見》,重新審視了我的婚戀觀,獲益良多,難怪它歷經幾百年,依然被奉為經典。

相關焦點

  • 我看了三遍《傲慢與偏見》,總結了這四種婚姻觀,希望對你有用
    選擇好了,跨越階級,選擇不好,後悔終生。每個人想要的東西不一樣,選擇的標準也不一樣,形成的婚戀觀也不一樣。不同婚戀觀之間的碰撞,會產生不同的矛盾和衝突。《傲慢與偏見》這本書裡面涵蓋多種婚戀觀,就是經典版的《知否》,堪稱是一部「女性婚戀教科書」,這些婚戀觀放在現代,依然具有普世性。我看了三遍《傲慢與偏見》,總結了這四種婚姻觀,希望對你有用。這「四種」婚姻觀,你的婚姻屬於哪一種?
  • 《傲慢與偏見》:感性與理性兼具的愛情尤為珍貴
    第一種人為了金錢名利不惜出賣自己的婚姻,他們信仰利益至上,感情則顯得多餘而又浪費時間。第二種人恰恰與之相反,他們追求真情實感,兩情相悅,但戀愛中的人們不止需要感情,理性也必不可少,生活畢竟不只有詩與遠方,更多的是柴米油鹽。
  • 從《傲慢與偏見》看幸福婚姻的三個底層邏輯
    ·奧斯汀的代表作《傲慢與偏見》。由此可見,幸福婚姻的第一層邏輯,就是注重對方的品性。差的人品,給婚姻蒙上了一層暗影,就像一棟高樓地基不穩,搖搖欲墜。好的人品,給婚姻樹立了一道屏障,當考驗來臨時,夫妻雙方能夠攜手,共渡難關。
  • 《傲慢與偏見》:沒有愛的婚姻,也不會有幸福
    而那些因為利益,或者什麼原因牽強走到一起的兩個人,就算有了婚姻,也是無法走到最後的。也許會有一些特例,兩個不相愛的人,確實走到了人生的最後,可是他們的婚姻裡,必定缺少一樣東西,那就是幸福。《傲慢與偏見》這本書真的很經典,你可能以為,作者只是描述了四對男女的婚姻故事,但事實上,作者是借這四對男女來告訴我們一些人生哲理。
  • 《傲慢與偏見》:從父母關愛與約束矩陣分析這四段婚姻的必然性
    《傲慢與偏見》原作者是英國著名女作家簡·奧斯丁,講述了鄉紳家庭班納特家二女兒伊莉莎白、女兒簡、小女兒莉迪亞以及伊莉莎白的好閨蜜夏洛特這四位女孩的愛情與擇偶的故事。,女主角伊莉莎白和男主角達西先生的愛情故事,從相識,一個傲慢,一個偏見;到相知,解除偏見;再到相愛,最終找到愛情與婚姻的真諦。
  • 讀《傲慢與偏見》:認識四種擇偶觀,正確擇偶才能保證婚姻幸福
    《傲慢與偏見》一書寫的是班納特一家嫁女兒的故事。本書主要寫了貴族青年達西和班納特家二女兒伊莉莎白的愛情故事。 兩人從最初相見,相互的印象是達西的傲慢和伊莉莎白對達西的偏見,最後兩人相互了解後心生愛慕,選擇彼此為婚姻,終成眷屬。
  • 《傲慢與偏見》:好的婚姻從來不是愛情的墳墓,關鍵看你怎麼選
    她一生寫了十幾部小說,《傲慢與偏見》便是其中之一。 簡·奧斯汀的小說,基本上就在城市、鄉村或家庭鄰裡之間徘徊。有人評價她的作品屬於三寸象牙雕,指的就是視野狹小,僅限於情情愛愛。 但不管世界怎麼發展,人們的情感、婚嫁選擇,卻始終有一套可以遵循的方法。簡·奧斯汀二百多年前的婚姻觀、擇偶觀放在現在,依然不過時。
  • 傲慢與偏見
    英國小說家簡·奧斯汀創作的長篇小說《傲慢與偏見》中主要講述了主角伊莉莎白在舞會上認識了達西,但是耳聞達西為人傲慢,這種帶著偏見的心理導致伊莉莎白一直對達西心生排斥,在經歷一番周折後,伊莉莎白解除了對達西的偏見,同時達西也放下了自己的傲慢,有情人終成眷屬的故事。
  • 《傲慢與偏見》:有趣的靈魂萬裡挑一
    巜傲慢與偏見》書中的四段姻緣,寫盡生活悲喜。貌不驚人的女主角伊莉莎白的愛情婚姻,是最令人嚮往的。也許大多數人會羨慕她的幸運,卻忘記了她的內在魅力是最值得讚揚的。妥妥的富二代,門第好,家境好,英俊瀟灑,一切都好。只是自恃清高,他拒絕邀請貌不出眾的伊莉莎白跳舞。伊莉莎白並沒有患得患失,也不自卑,只是把它當個笑話調侃:要不是他冒犯了我的尊嚴,我很容易就會寬恕他的傲慢。獨立的女孩內心很強大,不會因為一個拒絕而否定自己。
  • 《傲慢與偏見》:這段200多年經久不衰的愛情,是偏見成全了它
    他勇敢地向伊莉莎白求婚,卻遭到無情的拒絕,他對自己的為人處世產生了質疑,並改變了自己的傲慢,與此同時伊莉莎白也發現並改變了自己對達西的偏見,一段美滿的姻緣也就此最終成就。 有人說《傲慢與偏見》是一個霸道總裁愛上灰姑娘的故事,其實它還是一個關於成長的故事。
  • 是「愛」還是「遊戲」,看了《傲慢與偏見》的愛情,才知啥叫情劫
    看了它,你會深刻領會到,啥才叫傲慢與偏見,啥才叫真愛、浪漫、遊戲和刻骨銘心愛情,甚至是愛情與婚姻的悖論。但一旦上升到絕對或強烈的佔有,甚至是嫉妒性佔有,這不但是個體的悲劇,更是愛情的悲劇。這樣的愛情,在《傲慢與偏見》中,彬格萊小姐對達西的情感,就屬於這種偏激式戀愛。小說中,彬格萊小姐不但來自上流社會,且地位優越。
  • 《傲慢與偏見》:她剖開靠「婚姻改變階層」的心酸與尷尬,太真實
    最近再次閱讀了《傲慢與偏見》。外國人的名著作品大多讀起來語言生澀,閱讀難以理解,但是遇到簡·奧斯汀,這顯然是一本淺顯易懂、詼諧輕快的小說。在中世紀的英國女人把找男人當成生活裡唯一的、終極的、最重要的生活目標。然而在如今,我始終覺得達西和伊莉莎白是"霸道總裁"的原型出處。
  • 《傲慢與偏見》豆瓣8.6:婚姻裡的門當戶對,是精神上的一路同行
    《傲慢與偏見》是英國著名女性小說家簡·奧斯汀的代表作,毛姆將它列為世界十大名著小說之一,書中完美的展現了對待自由婚姻的嚮往。影片一出場,就引人注目,有英式鄉村的感覺,畫面唯美,情節優雅婉轉,他的傲慢與她的偏見,但最終他們還是解除種種誤會,走在一起。
  • 《傲慢與偏見》守住初心 方得始終
    是內心裡的驕傲(傲慢)還是對男主的偏見?一、伊莉莎白的偏見與達西的傲慢我相信第一次見到男主達西是有偏見的。一張嚴肅的面孔,和舞會歡聲笑語格格不入。的確不討喜。換個角度看伊莉莎白內心,你這張撲克臉,自己就這樣拒人千裡之外,還說我不漂亮。誰要做你的舞伴。討厭!一般不是巴巴的為了財富花痴硬貼上男主的,聽到,看到他這樣,都會討厭。
  • 《傲慢與偏見》的婚戀觀和現實意義
    簡·奧斯丁終身未嫁,而婚戀主題卻成為她畢生六部小說的共同主題。尤其是她的代表作《傲慢與偏見》,更是歷經了三個多世紀而始終風採不減。時至今日,書中所體現的三種婚戀觀仍是當下社會的主流。 賓利先生舉辦的第一次舞會上,簡就愛上了賓利,但她的教養、矜持和淑女規範使她將自己的感情深藏不露。她曾一度失去賓利先生,別的不說,單憑貝內特太太在大庭廣眾之下滔滔不絕地議論簡和賓利婚事的好處,就足以把賓利嚇退了。本是相互鍾情的好姻緣險些成為泡影。好在歷經曲折以後,有情人終成眷屬。
  • 《傲慢與偏見》:戀愛與婚姻的智慧,選擇成就幸福人生
    ——託爾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開卷有益婚姻可能不是必備品,可人生總要有準備進入婚姻的階段吧。所以我總是和朋友們說,《傲慢與偏見》是人生的必備書籍,甚至可以變成一本枕邊書。今天我們將再一次站在上帝的視角,換一個角度,去俯瞰《傲慢與偏見》中的幾對婚戀的情況。或許從這幾對婚戀中,將能夠獲得一些啟迪與智慧。
  • 《傲慢與偏見》:不同教養類型造就伊莉莎白和莉迪亞的婚戀觀差距
    《傲慢與偏見》原作者是英國著名女作家簡·奧斯丁,講述了鄉紳家庭班納特家二女兒伊莉莎白、女兒簡、小女兒莉迪亞以及伊莉莎白的好閨蜜夏洛特這四位女孩的愛情與擇偶的故事。在網絡上有著霸道總裁鼻祖的稱號,女主角伊莉莎白和男主角達西先生的愛情故事,從相識,一個傲慢,一個偏見;到相知,解除偏見;再到相愛,最終找到愛情與婚姻的真諦。
  • 《傲慢與偏見》:關於婚姻、自我與情感,我想和你分享這些
    電影《傲慢與偏見》是根據簡·奧斯汀同名小說改編,講述了19世紀初期英國的鄉紳之女伊莉莎白·班內特五姐妹的愛情與擇偶的故事。而這部影片的原著,也被英國小說家和戲劇家毛姆列為世界十大小說之一。但伊莉莎白像是社會中的另類,她不像閨蜜那樣屈服於年齡和金錢,不像妹妹那樣追求婚姻和地位,不像姐姐那樣對所有人都溫柔善良,她有自己的一套為人處世的方法,而這種方法甚至超過了現代的很多女性。
  • 從《傲慢與偏見》中看婚姻與愛情
    我是先看過《傲慢與偏見》的電影,然後再去看原著小說的,更多人熟悉的應該是2012年凱拉·奈特莉主演的版本,體現了英式鄉村風情,至少我看的時候,是對裡面的景物風光很感興趣的。所以在這個過程中,一段感情會牽扯到很多人,達西先生對伊莉莎白家人的看法,何嘗不是對伊莉莎白本身造成偏見。所幸達西先生也吃過愛情的苦頭,誰讓他在背後說別人的壞話,還被當事人聽到了呢,個人認為,即使沒有韋翰的挑撥,達西先生第一次求婚也是很難成功的。達西和韋翰好像是兩個對比,同樣高大俊美又博學多才,一個富有,一個朝不保夕,到處借債。
  • 《傲慢與偏見》告訴我們:原生家庭,不是我們的宿命
    你是很好,但我也不差!《傲慢與偏見》就描述了一位同樣出身平民之家,卻自尊自愛、聰明睿達的女子伊莉莎白,憑藉自己的個人魅力贏得了美好的愛情。《傲慢與偏見》裡的班納特家族,是一個普通的鄉村之家,家中有五個還未出嫁的女兒,她們的母親既愛慕虛榮,又無知膚淺,她給女兒們選女婿的唯一標準就是有錢。班納特太太認為女兒們只要嫁了有錢人,就一定能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