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慢與偏見》:沒有愛的婚姻,也不會有幸福

2020-08-10 末小北

01

幸福的婚姻,是每個人都嚮往的,如果能跟心愛的人結合,然後幸福地過完餘生,確實是很棒的一件事。

我們都說,婚姻的基礎是愛,如果沒有了愛,那麼婚姻形同虛設。

對於這一點,我特別認同。

很多幸福的婚姻,都是因為彼此愛著,所以才走到了最後。

而那些因為利益,或者什麼原因牽強走到一起的兩個人,就算有了婚姻,也是無法走到最後的。

也許會有一些特例,兩個不相愛的人,確實走到了人生的最後,可是他們的婚姻裡,必定缺少一樣東西,那就是幸福。

《傲慢與偏見》這本書真的很經典,你可能以為,作者只是描述了四對男女的婚姻故事,但事實上,作者是借這四對男女來告訴我們一些人生哲理。

簡單來說,這本書裡面,主要講述四對男女的婚姻故事,分別是簡和賓利,伊莉莎白與達西,莉迪亞與威克,夏洛蒂與柯林斯,四種不同的婚姻現象。

當然,前兩種婚姻是大家特別嚮往的婚姻,因為這種婚姻,是建立在愛情的基礎之上的。

而後二種婚姻則很現實,因為完全建立在了利益上。

很難想像只有利益的婚姻,能走多遠?

兩個人完全沒有愛,在一起就是因為利益,當利益一旦破裂了,婚姻也就瓦解了。

作者並沒有直接的批判,而是把四種不同的婚姻現象,展現於讀者面前,讓我們自己來分析,從而達到一定的效果。

婚姻,從來不是交易。

可怕的是,在當時的社會,很多人都把婚姻當成了交易,如果自己的生活不如意,那麼就想通過婚姻來改變,但殊不知這是最傻的行為。

我有個朋友,也是吃了婚姻交易的虧。

朋友為了房子和一個不愛的女孩結婚了,婚後雖然住上了寬敞的房子,但是他一點也不快樂。

因為不愛對方,所以感覺對方到處都是缺點。

其實,女孩也並不愛他,她只是看上了他帥氣的外表而已。

婚後的兩個人,除了僅有的幾句問候,其他的時間幾乎誰也不理誰,就算偶爾會有一搭沒一搭地聊上幾句,那也都是「尬聊」。

後來,朋友實在受不了這種生活,就和妻子提出了離婚。

朋友說:

「這是我這輩子做得最錯的事情,這世上什麼都可以兒戲,唯獨婚姻不能兒戲,否則註定會一輩子痛苦。」

當婚姻摻雜了利益,那麼一切就改變了。

02

在《傲慢與偏見》這本書裡故事的背景下,人們的等級世俗觀念,極為根深蒂固,結婚考慮的是門當戶對。

如果門不當戶不對,那麼就算相愛了,可能都不會在一起。

多數人,為了得到自己想要的生活,不得不委屈婚姻,雖然不愛對方,甚至還有些討厭對方,但是只要能過上好的生活,那麼這一切都不重要。

當時的人們,似乎都是這麼做的。

但是,即便大家都這麼做,還有有人會打破這種模式。

比如,伊莉莎白為主角,她就是一個勇敢獨立,追求自由,敢於擁抱自己幸福的女孩。

這本書重點描述的,是伊莉莎白和達西先生。

不過,他們的感情並不是很順利,但最後還是義無反顧地在一起了。

簡單來說,達西先生很無理,他雖然很喜歡伊莉莎白,但是不夠果斷,加之達西先生特別無禮,所以一開始伊莉莎白並不愛他。

伊莉莎白對達西的心理印象,是逐漸變化的。

雖然討厭他的無禮,但是當了解到了達西先生為人正派時,還是無可救藥地愛上了他。

你可能覺得,達西先生的傲慢是骨子裡來的。

實際上,不是這樣的。

其實,與當時的社會有很大關係,如果不是因為他的傲慢無禮,那麼伊莉莎白一直對他存在於偏見。

他們的感情能不會那麼曲折。

婚姻,說到底就是兩個相互了解的人,因為愛情而走到一起,如果摻雜很多利益,那麼婚姻就變得不純粹了。

這樣的婚姻,就算能維持一輩子,那麼也只是湊合,絲毫不會有幸福可言。

達西先生和伊莉莎白的感情不是湊合,他們是因為真正相愛而在一起的,因此,他們自然會生活得非常幸福。

03

我們都想要幸福的婚姻,但幸福的婚姻並不是捆綁的。

無論什麼時候,你都要知道,幸福的婚姻要以愛情為基礎。

當彼此相愛了,那麼其餘的才有可能,如果彼此不愛,那麼在一起真的是一種痛苦。

在這本書中,作者謳歌了有愛情作為基礎的婚姻,批判了世俗的婚姻。

婚姻,本來就不應該有等級之分,既然愛了,那麼就在一起。

作者奧斯汀深惡地批判了等級觀念的婚姻,他覺得婚姻不應該是一種牢籠,不應該有痛苦。

好的婚姻,應該是與愛情和幸福相伴。

其實,在我們當下的生活中,也有很多人因為相愛卻無法走到一起。

有些人,是因為雖然有愛,但並不合適結婚;有些人,是因為父母強加的頑固觀念,而不得不放棄與相愛的人在一起的機會;還有一些人,是因為某些利益關係,選擇用婚姻的方式,彼此捆綁。

說真的,沒有愛的婚姻,對於兩個人來說,其實都是一場極大極危險的災難。

兩個人住在同一屋簷下,睡在同一張床上,心裡想的人卻不是對方,而是他人。

俗話說,愛情裡最痛苦的事情,就是愛而不得。

在這樣沒有愛的婚姻裡,就算勉強堅持了一輩子,最後得到的都是自欺欺人,以及痛苦的一生。

所以,希望你任何時候都要記住,婚姻不能僅僅為了利益而就得以將就,否則註定只會痛苦一輩子。

如果感受不到婚姻帶來的幸福與快樂,那麼這樣的婚姻不要也罷。

我們生而為人,來到這世上走一遭太不容易了,如果你連自己的情感都壓抑,那麼當你在臨別這個世界時,你一定會後悔的。

所以啊,活在這個世上,我們一定要找到一個相愛的人,然後在一起過完餘生。

我們應該像《傲慢與偏見》中的伊莉莎白和達西先生一樣,既然選擇了勇敢相愛,那麼就要勇敢地在一起,走過一生。

而不是,找一個人隨便湊合,把生活過得痛苦不堪!

相關焦點

  • 從《傲慢與偏見》看幸福婚姻的三個底層邏輯
    ·奧斯汀的代表作《傲慢與偏見》。,而是情到濃時水到渠成的完滿結局幸福婚姻的第二個底層邏輯是有牢固的感情基礎。因此,這樣的婚姻是脆弱的,不堪一擊的。很多人說要選擇一個愛自己的人,不要選擇自己愛的人,這樣自己就不會受傷。但這樣的選擇本身就是一個不知何時爆炸的地雷,一不小心自己就會粉身碎骨。夫妻是要攜手走過一生的伴侶,沒有牢固的感情基礎是不可能走完全程的。
  • 《傲慢與偏見》:戀愛與婚姻的智慧,選擇成就幸福人生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同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託爾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開卷有益婚姻可能不是必備品,可人生總要有準備進入婚姻的階段吧。今天我們將再一次站在上帝的視角,換一個角度,去俯瞰《傲慢與偏見》中的幾對婚戀的情況。或許從這幾對婚戀中,將能夠獲得一些啟迪與智慧。
  • 《傲慢與偏見》導讀,要是人生不再有「傲慢」與「偏見」會怎樣?
    小說寫了四對青年男女的結合,表達了作者的婚姻觀,即為財產打算的婚姻是沒有幸福的,結婚不考慮財產是愚蠢的,講究門第的包辦婚姻不堪忍受,把婚姻當兒戲毫不足取,理想的婚姻要以感情為基礎,「什麼事都可以隨便,沒有愛情可千萬不要結婚」。
  • 《傲慢與偏見》:最好的婚姻是不負生存不負愛
    「有錢的單身漢都需要一個妻子」這是世界名著《傲慢與偏見》的開篇語。小說的結局很多人都知道,最後,男主摒棄了傲慢,女主釋然了偏見,幸福地生活在了一起。伊莉莎白和達西,簡和賓利,他們的婚姻堪稱完美,他們兩對夫婦彼此間都相愛之深,多金的男方正好可以補足女方財力不足的缺憾。不負生存不負愛,最好的婚姻莫過如是。1.
  • 豆瓣9.2分《傲慢與偏見》:洞見簡.奧斯汀對「愛」的堅守
    這兩段愛情故事最後都以幸福美滿的結局收尾,但即便是美好的愛情,也曾歷經坎坷,有個人、環境以及各種現實因素的阻撓,這篇文章就以伊莉莎白與達西的婚姻愛情為基礎,去探尋人性本質—「傲慢」與「偏見」,並在與之對抗的過程中,洞察簡奧斯汀筆墨背後對「愛」的堅守。
  • 讀《傲慢與偏見》:認識四種擇偶觀,正確擇偶才能保證婚姻幸福
    《傲慢與偏見》一書寫的是班納特一家嫁女兒的故事。本書主要寫了貴族青年達西和班納特家二女兒伊莉莎白的愛情故事。 兩人從最初相見,相互的印象是達西的傲慢和伊莉莎白對達西的偏見,最後兩人相互了解後心生愛慕,選擇彼此為婚姻,終成眷屬。
  • 《傲慢與偏見》:你們會不會白頭偕老,其實早就命中注定了
    ——《傲慢與偏見》《傲慢與偏見》是英國女作家簡·奧斯汀的代表作,是一部描寫愛情與婚姻的經典小說,也是我高中時期讀過的最好的小說。作品主要是以男女主達西和女主伊莉莎白由於傲慢和偏見而產生的愛情糾葛為線索,共寫了四段婚姻:伊莉莎白與達西、簡與賓利、莉迪亞與威克姆、夏洛蒂與柯林斯。
  • 《傲慢與偏見》豆瓣8.6:婚姻裡的門當戶對,是精神上的一路同行
    《傲慢與偏見》是英國著名女性小說家簡·奧斯汀的代表作,毛姆將它列為世界十大名著小說之一,書中完美的展現了對待自由婚姻的嚮往。影片一出場,就引人注目,有英式鄉村的感覺,畫面唯美,情節優雅婉轉,他的傲慢與她的偏見,但最終他們還是解除種種誤會,走在一起。
  • 《傲慢與偏見》:這段200多年經久不衰的愛情,是偏見成全了它
    如果達西不傲慢,伊莉莎白就不會產生偏見,如果不是偏見,伊莉莎白在達西的眼中就和那些整天追逐在他身邊、奉承他、仰望他、想獲得他青睞的女子一樣,一定不會贏得他的歡心。如果他們沒有認識到自己人格中的缺憾,及時修正完善,獲得成長,這段愛情也一定是沒有結果的,所以說這是一段被偏見成全的愛情,被成長完全的婚姻。
  • 是「愛」還是「遊戲」,看了《傲慢與偏見》的愛情,才知啥叫情劫
    看了它,你會深刻領會到,啥才叫傲慢與偏見,啥才叫真愛、浪漫、遊戲和刻骨銘心愛情,甚至是愛情與婚姻的悖論。而在《傲慢與偏見》中,伊莉莎白和達西,到愛情的中後期,也升華到了這樣的愛情高度。當伊莉莎白和達西彼此深愛並接受後,即便沒有轟轟烈烈的激情過程,但在彼此的內心,都只想著的是為對方付出,根本就不希望索取什麼——就那樣,僅只是愛著,深深地愛著,為對方愛著。
  • 《傲慢與偏見》:從父母關愛與約束矩陣分析這四段婚姻的必然性
    ,女主角伊莉莎白和男主角達西先生的愛情故事,從相識,一個傲慢,一個偏見;到相知,解除偏見;再到相愛,最終找到愛情與婚姻的真諦。莉迪亞的婚後生活,不管是小說還是電影都沒有太多的加戲,但是從莉迪亞的性格養成以及班納特太太對她的教養模式,可想而知,莉迪亞的婚姻並不會幸福。因為莉迪亞只懂得索取,不懂得感恩,而威科漢姆也不是個會付出的人。
  • 《傲慢與偏見》:她剖開靠「婚姻改變階層」的心酸與尷尬,太真實
    達西認為伊莉莎白的姐姐只是為了錢去勾引他的朋友賓利,遂而產生了傲慢;而伊莉莎白瞧不上達西那樣有錢又自大的大戶人家,對他產生了偏見。這也是《傲慢與偏見》書名的來源。然而簡是真心愛著賓利的,達西甚至本著為朋友好的心,差點拆散了簡和賓利。
  • 《傲慢與偏見》:夏洛特的婚姻智慧,你看懂了嗎
    《傲慢與偏見》是19世紀初,關於英國鄉紳的女兒伊莉莎白姐妹的愛情和婚姻的故事。年少時,我比較喜歡伊莉莎白和達西這對CP。在故事中,夏洛特只不過是用來襯託女主伊莉莎白對於婚姻正確的選擇和幸福的。其實夏洛特才是真正掌控了自己婚姻的女人。現實中擁有伊莉莎白這樣好運的妹子恐怕不多,我們不如學學夏洛特是怎樣營婚姻的。
  • 《傲慢與偏見》:有趣的靈魂萬裡挑一
    該如何取捨,才能找到屬於自己的幸福生活?巜傲慢與偏見》書中的四段姻緣,寫盡生活悲喜。貌不驚人的女主角伊莉莎白的愛情婚姻,是最令人嚮往的。也許大多數人會羨慕她的幸運,卻忘記了她的內在魅力是最值得讚揚的。伊莉莎白並沒有患得患失,也不自卑,只是把它當個笑話調侃:要不是他冒犯了我的尊嚴,我很容易就會寬恕他的傲慢。獨立的女孩內心很強大,不會因為一個拒絕而否定自己。"與姐姐相比,她的觀察力更敏銳,性情也不那麼柔順,倒是更有主見,決不會因為別人的青睞而改變自己的觀點。大概某些女子的美,需要挖掘才能慢慢呈現出來。
  • 我看了三遍《傲慢與偏見》,總結了這四種婚姻觀,希望對你有用
    儘管結婚並不一定會叫人幸福,但總算給她自己安排了一個最可靠的儲藏室,日後可以不致挨凍受餓。」—《傲慢與偏見》人生由一個又一個的選擇組成。《傲慢與偏見》這本書裡面涵蓋多種婚戀觀,就是經典版的《知否》,堪稱是一部「女性婚戀教科書」,這些婚戀觀放在現代,依然具有普世性。我看了三遍《傲慢與偏見》,總結了這四種婚姻觀,希望對你有用。這「四種」婚姻觀,你的婚姻屬於哪一種?
  • 《傲慢與偏見》守住初心 方得始終
    可憐的達西連解釋的機會都沒有。以他高冷的個性,也不會主動去告訴詹姆斯的底細!伊莉莎白對達西的偏見坐實!達西對伊莉莎白沒有愛的情況下是有偏見的,他對她家人的偏見就如此之深。特別是達西說服好友彬萊格斷絕和吉英的戀愛關係。就能證明達西的偏見。達西用世俗的眼光,認為吉英對彬萊格沒有愛,只是從婚事中謀取利益。
  • 《傲慢與偏見》:感性與理性兼具的愛情尤為珍貴
    和當時普遍浮誇的寫作風格相比,偏向現實向的它顯得有些格格不入,但金子總不會被埋沒,《傲慢與偏見》終成為一個世紀的偉大見證。但伊莉莎白並不想像常人一樣通過這兩種方式贏得尊嚴,在她心裡,人人生而平等,皆有追求幸福的權力。
  • 《傲慢與偏見》的婚戀觀和現實意義
    尤其是她的代表作《傲慢與偏見》,更是歷經了三個多世紀而始終風採不減。時至今日,書中所體現的三種婚戀觀仍是當下社會的主流。她與達西初見時就被達西傲慢的態度存有了強烈的偏見,加上威克姆對伊莉莎白說的關於達西的壞話。成為了伊莉莎白拒絕達西求婚的原因,就算達西長得英俊又有錢,也會拒絕他的求婚。然而對於威克姆,他得體的舉止,文雅的舉動,儘管沒有錢,卻依然博得了伊莉莎白的芳心,直到得知莉迪亞和威克姆私奔,這種暗戀才結束。在伊莉莎白是觀念裡,最重要的不是金錢而是感情。
  • 《傲慢與偏見》:放下「我」本位和個人好惡,才能消除傲慢和偏見
    這是一部描寫愛情與婚姻的經典小說,講述了鄉紳家庭出身的伊莉莎白和上層社會的有錢單身漢達西,剛開始互相看不順眼,產生了種種隔閡和矛盾,後來,誤會解開,兩人也都打破了內心存在的傲慢與偏見,最終相愛的故事。在這部名著裡,簡·奧斯汀為我們展示了18世紀的英國中產階級女性,在擇偶方面所做的選擇和努力,如何一步步打破偏見,消除傲慢,重塑自我的成長。
  • 《傲慢與偏見》:她為什麼能得到達西的愛?
    尤其是她有一雙迷人的深眸,乾淨純粹能洞見人心。她的眼裡仿佛有星星一般靈動是貝內特家族裡其他四個姐妹所不具有的。簡是女兒中最漂亮的一位,她的性格善良溫柔卻沒有主見,遇到心儀的彬格萊卻沒有勇氣,簡過多地在乎別人的想法以至於忽略自己內心,常常會被別人的意見左右,還好歷經波折最後有個美好的結局。對於一部經典來說,濃淡適宜的筆法相當到位,在書中沒有過多去去寫三女兒瑪麗與四女兒吉蒂未來的婚姻,卻從字裡行間中能感受到她們是一個什麼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