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邊境連失七城,滿朝譁然,二十歲的她請纓道「願替父出徵」

2020-05-24 每天讀點故事


故事:邊境連失七城,滿朝譁然,二十歲的她請纓道「願替父出徵」

本故事已由作者:嬰心,授權每天讀點故事app獨家發布,旗下關聯帳號「每天讀點故事」獲得合法轉授權發布,侵權必究。

1

深秋九月,一行人步履急切地登上乾清山,副將衛及在闊氣的柏木大門上敲出三個響兒,沒一會兒,打裡面鑽出來個童子,看清來者是誰後,童子眼中流露出些許無奈之色。

「諸位,我家先生不在,換個時候再來罷。」

「又不在?」衛及的耐性渾然磨淨,「去告訴你家先生,他若再不出來見我家將軍,廖家軍就蕩平這乾清山!」

「衛及。」一個清冽的聲音制止住他,「他不過一個門童,能做什麼主呢。童兒,你去告訴寧先生——大祁子民的命運,全都系在他一個人的身上了。」

話音剛落,忽一曲琴聲空靈傳來,在山谷間悠蕩不息。她垂眸淺笑道:「看來是不用了。」

女子帶領諸人朝著琴音尋去,曲折找到乾清山的絕巔上,只見那裡正坐著一個灰青色的背影,面臨群山,手撫古琴。

衛及正要上前,卻被女子攔住,她將食指立於唇間,示意眾人噤聲。直至一曲琴音彈罷,女子才款款走向那人,輕語道:「先生終於肯見我了。」

「寧某一介微賤書生,何以勞動將軍親請三番?」

「為天下。」

此三字從女子口中說出來,語氣堪有千斤之重,那背影聽後身形一頓,而後又開始輕勾琴弦。

「寧某不才,擔不起『天下』二字,將軍請回罷。」

陡然一道劍光閃過,才從衛及鞘中抽出,轉瞬便落在寧宿的頸上,再看那執劍之人——目光淡漠,面不改色,但握劍的手隱隱隆起筋脈,決絕無比。

他發出一聲輕笑,「寧某無心入世,將軍若要取我性命,大可請便。」

她並未下手,而是舉著劍繞到寧宿面前,對其再三打量,身後眾人凝神屏氣,不知她會作何反應。

寧宿見她忽然挑了挑眉,然後將劍刃緩緩移到琴弦下,只需微微一挑便可使琴弦盡斷。「先生確定?」

「其實……也不是沒得商量。」

2

衛及不明白為何寧宿將那琴看得比自己性命還重要,廖莘向他解釋:「你可聽過梅妻鶴子?」

衛及搖了搖頭,廖莘也跟著搖了搖頭,然後扔下衛及走進寧宿的營帳中。

「廖莘行伍之人,若有得罪,還請先生莫怪。」

寧宿一心擦拭他的寶貝古琴,半日才抬頭,不由得一怔。廖莘已換上了甲冑,頭髮綁得乾淨利落,看起來沉穩幹練,與那日身著一襲淺色輕衫的女子比起來,似全然換了一個人,唯獨眸光中的堅定不曾改變。

寧宿清清嗓子,「閒話少說,請將軍把布防圖拿來罷。」

羊皮紙卷在桌案上攤開,寧宿大略看過一遍,手指落在圖上某個不起眼的地方,「此地可以一戰。」

廖莘朝他所指的地方瞧過去,又在腦中推演數遍,半晌後吭聲:「先生所言有理。」

寧宿捲起圖紙丟在角落,重新擦拭起他的古琴,「那寧某等候將軍佳音。」

一夜無夢,寧宿被邊關清晨的寒氣給逼醒,捂嘴打了個呵欠,他準備給自己弄杯熱茶喝。帳外操練聲震動方圓十裡,寧宿收了收前襟,閒步走了過去。廖莘正在排兵布陣,見他出來,恭謹道:「先生早。」

他不過是點撥了一句,廖莘便已將作戰計劃全然備好,連日練兵,只待合適時機就可奇襲敵軍。他有點覺得,她根本沒那麼需要自己。

「戰場危險,屆時先生留在大營即可。」

半個月後,天時恰好,寧宿望著廖莘站在高臺上鼓舞士氣,準備出兵。這是他出山後的第一場大戰,軍隊浩浩蕩蕩啟行,廖莘提槍上馬,對留下的守兵囑咐道:「務必保護好先生。」

寧宿空坐帳中彈了一日的琴,直到手冷得不聽使喚,乾脆鑽進毛皮厚毯中。

無趣,無趣,哪及在山中逍遙自在。

又是一夜無夢,帳外吵嚷不休,寧宿沒好氣掀開帘子,卻被眼前景象給驚住了。廖莘朝他欣喜道:「先生,我們勝了!」

他的目光卻盯在她頸上那道深長的傷口上,再看向別處,無一不被血汙沾染,前幾天還幫他提水的士兵而今袖口空蕩,淅瀝地向下滴著血水。勝利的喜悅聲與傷痛的低吟聲混雜在一起,半片人間,半片地獄。

誰都知道戰爭是慘烈的,但沒有親眼見過的人,永遠無法明白那究竟有何等的慘烈。

廖莘見他怔住的神情,愧疚一笑,「不好意思,讓先生見了血腥。」

寧宿一言不發,徑直走過去撥開正為廖莘包紮的衛及,抓起她的手腕把脈,又查看了傷口,良久遞給衛及一張方子,示意他按方熬藥。

寧宿頂替衛及幫廖莘處理血傷,不由得眉頭緊鎖,因為刀口再深半寸就會傷及動脈。廖莘抻著脖子一動不動,原本的喜悅被愧疚覆滿,「先生放心,就算廖莘死了,也定護先生周全。」

他的眉頭並沒因為這句話就得以舒展,驀然瞪了她一眼,冰冷道:「兵不可無將,若將軍如此不惜視自身安危,收服西蠻就如天方夜譚。」

衛及蹲在灶前熬藥,寧宿見他笨手笨腳,頓時氣從心起,把扇子從衛及手裡抽走,將他趕去一邊。

衛及不知如何自處,乾脆蹲在那裡與寧宿搭話:「先生,什麼是『梅妻鶴子』啊?」

寧宿盯著火候,猜出他為何有此一問,「是將軍告訴你的?」

衛及「嗯」了一聲,又聽寧宿獨自低喃:「她確有些聰明。」

聽見這話的衛及忽然來了勁頭,開始侃侃道:「莫看我家將軍是女子,多少男兒都比不上她呢!」

「說來聽聽。」

3

三年前,西境軍主將廖世忠撐著病軀提槍上馬,指揮兵士與西蠻大軍作戰。可惜他敵得過兵馬數萬,卻敵不過病老的自己,最終輸了此生唯一一場敗仗,為國捐軀。

廖將軍戰死的喪訊令朝野大為動蕩,同樣年邁的皇帝不知還有誰能頂替廖將軍,去奪回那被西蠻搶走的七座州城。群臣議論,各推人選,可無論是久經沙場的老將、還是初露鋒芒的新秀,都在奔赴西境之後傳回戰敗的消息。

皇帝不由得坐在龍椅上哀嘆:「莫非是天亡我大祁……」

這時一個纖瘦的身影跪在朝堂外面,宮人進來傳話,說是廖將軍之女廖莘主動請纓,欲前往西境頂替父職,奪回大祁失地。

那是在廖莘送父歸殯半年之後,本該關在家中守孝的她,此刻卻跪在大殿外頭,忍受烈日的炙烤。西境的日頭比京中要烈得更多,但她寧願重回那個充滿廝殺的死亡之地,也不要背負著父親的遺憾在閨中安度一生。

爭議頓起,皆說女子如何能擔起戍邊大任,諸多猛將都退敵不得,莫非她一個才二十出頭的姑娘能反敗為勝?

內閣首輔陳滿則出列進諫:「廖莘隨其父在軍隊生活多年,對西境戰況極是了解,更有勝算也未可知。」

前一夜廖莘找過父親的這位摯友,希望他能夠在殿上幫自己說話,燭影裡,陳首輔一遍遍地向她確認:「丫頭,你當真要去?」

廖莘的答案始終如一:「當真要去。」

底下吵嚷不休,而龍椅上的老皇帝神情莫測,最終他將眾人遣散,獨留廖莘一人面聖。

邊境連失七城,滿朝譁然,二十歲的她請纓道「願替父出徵」。

「你可知,朕為何不願讓你去西境?」

她跪道:「因為廖莘是女子。」

「不,因為你是世忠唯一的女兒。」

廖莘驀然抬頭,見到的是一張慈愛如父親的面孔,老皇帝摸了摸她頭上簪的白花,囈語般地說:「年少時,世忠跟朕一起打天下,後來,他又將一生都耗在了西境。若再把他唯一的女兒牽連進去,將來朕無顏去見世忠啊。」

「可是陛下,若要讓廖莘眼睜睜看著西境失守,臣女同樣無顏去見父親。」

得知皇帝決定遣廖莘去西境統兵,群臣們唇槍舌劍,從早朝爭吵到晌午,誓不讓皇帝發下這道御令。忽然殿外響起重鐵砸地的聲音,群臣湧出,只見廖莘在烈日下站得筆直,手裡握著一把長槍。

攜重器入宮乃是大罪,有人質問廖莘是何居心,廖莘用堅定的眸光一一掃過各張面孔,同時喝聲道:「若今日無人打敗廖莘,諸位可否允我赴邊?」

原來是要比武。老皇帝的聲音透著微微嘶啞:「誰願與廖莘一戰?」

武臣們互相推卻,都覺得與一個姑娘家動手有損自己顏面,最後是前幾日剛從西境戰敗回來的吳驍出列,打算教訓一下這個不知天高地厚的丫頭。結果,反被廖莘給教訓了。

老皇帝記得出徵那天,廖莘身穿戎裝,英姿颯爽,不再似那個披著孝服的纖弱女子,他甚至在她身上恍惚看見了世忠的影子。號角聲響,淹沒了城牆上的一句自言自語:「世忠,你一定要保佑你的女兒,保佑我們的大祁。」

身後戰旗飄搖,廖莘腦中浮現著父親每次出徵的景象。她本生於江南水鄉,幼時失恃,父親固執地認為女兒只有在自己身邊才是最安全的,哪怕邊境戰亂不息,只要他在一日,便能夠護佑她一日。

可他終會有不在的一天,於是開始教授廖莘如何保護自己,後來又教她如何保護他人。

「父親,此後女兒替你守護大祁。」

4

廖莘不負皇恩,赴邊兩個月就打贏了第一場大勝仗,一口氣奪回了三座城池。

衛及是一直跟在廖老將軍手下的副將,廖老將軍去世後,西境換了一位又一位主帥,他目睹了這些人罔顧戰勢,只急心於快點贏下勝仗,立功揚名,卻又在失敗後將過錯推給士卒們。

直到廖莘歸來,人們重新整頓士氣,隱隱見到了勝利的曙光。衛及喜,衛及也憂,他怕廖莘在前線出什麼差池,他愧對廖老將軍的在天之靈。

三年過去了,廖莘帶領西境軍與西蠻開戰無數次,終於將七座城池悉數奪回,遠在廟堂上的那些人也算高枕無憂了。

可廖莘始終不敢鬆懈,雖然失地已被收復,但西蠻人仍對大祁虎視眈眈,不時騷擾。雙方各據天險,近百年的拉鋸戰,皆無法使對方傷筋動骨。如果不能將西蠻境軍斬草除根,邊民們會一直處於水深火海之中。

這些年她見了太多血,她不懼怕,但很心痛。戰爭給軍臣帶來的是顯耀功名,給百姓帶來的卻是永無寧日。究竟,要如何才能還百姓一個太平樂土?

這時陳滿在往來的書信中提到:乾清山中有隱士,窺天機,諳謀術,得之或可平天下。

寧宿搖著扇子靜靜聽著,心中嘀咕:所以就把他給逼出山了……

衛及雙手託腮,一腔豪情忽然化作隱憂,「先生,將軍實在太難了,您可一定要幫他。」回神過來卻發現寧宿已經端著碗走遠了,「哎,先生……」

也不知道,先生聽沒聽見他的囑託。

寧宿端著藥碗走進廖莘的營帳裡,後者正披著衣服挑燈夜讀,臉上的血汙早已被洗淨,盡露出一張尋常姑娘家的俊俏容貌。

「先生來的正好,廖莘正想向先生請教問題呢。」

自父親去後,再也沒人指點她兵法軍務,她一個人撐了許多年。寧宿奪走她手裡的兵書,將藥碗往她面前一扔,「久慮不利於調養氣血。」

廖莘捧著碗將藥一飲而盡,那方子裡的藥都苦得很,寧宿卻見她眼睛都不眨一下。廖莘擦了擦嘴,輕淡道:「只有廖莘睡不安穩,大祁子民才能睡得安穩。」

寧宿抓過她的手腕把脈,夜晚鷓鴣啼鳴,營帳外刮過獵獵風聲,昏暗的燭光裡,廖莘凝視著閉合雙眼的寧宿,耳畔似能聽見他氣息輕吐的聲音。

「先生,其實我一直心中有愧,您本可在山中不問世事,一生無憂,都是廖莘把您牽扯進這血雨腥風中。」

寧宿睜開眼睛,放下她的手,「那就請將軍答應我,只要西境安定,便放寧某回歸逍遙。」

「我答應你。」此言既是要她允諾,同時也是允諾了她,廖莘心裡安穩下許多。「聽聞先生能窺天機,可是真的?」

「那是先師的本事,寧某不才,只學到謀術,未窺到天機。」

炭火爆了一聲,寧宿腦中忽然響起師父的預言:「你命裡有劫數,唯有躲在山中避世不出,才可安度一生。」

「先生,先生?」廖莘打斷他的冥思。

夜深了,寧宿端起空碗離開,剛掀開帳簾卻又給她留下一句話:「下次,寧某陪將軍一起出戰。」

衛及的囑託,他聽到了。

5

原本祁軍偶爾也有小敗,但這下子有了寧宿襄助,廖莘麾下軍隊堪稱戰無不勝、攻無不克,且每次出徵都傷亡甚少。

敵軍發現廖莘突然換了路數,戰法奇詭,令人防不勝防,派探子去查才知道祁軍裡多了一位軍師,被廖莘視若珍寶。

是夜,祁軍正在慶賀勝利,篝火烈烈,將士環坐,廖莘本想拉寧宿一起熱鬧,後者卻只想躲在帳子裡彈琴,拒不出營。

衛及喝得有些興起,勾著廖莘的脖子嘮叨不休,廖莘也是喜不自勝,同將士們大肆歡飲,只是會在舉杯的間歇忍不住朝寧宿的營帳望去一眼。

燈火透亮,映著一個安然撫琴的剪影,為這粗糙的邊關生活平添了一抹溫柔。骨子裡江南女兒的柔軟忽然作祟,廖莘想,自己一定是醉了。

神思恍惚間,遠處忽然升起一道沖天的火光,許久才有人醉醺醺地喊出:「是糧草燒著了!」

廖莘被晚風吹出一個激靈,腦子頓時清醒——沒想到,剛被他們重創的西蠻人居然會趁夜偷襲!

廖莘率衛及等人趕到糧倉處,不費多少力氣就將襲軍全數圍剿,衛及不禁嘀咕:「就這麼點人?」

不好,是調虎離山之計!

廖莘趕回寧宿營帳卻發現已經空無一人,獨留一把孤琴無以出聲。廖莘疾步走出帷帳,提槍上馬,對眾人喝道:「隨我去把軍師給搶回來!」

寧宿被身著皮絨的西蠻人圍住,其中一個將領模樣的人對他幾番打量,似乎不相信眼前的羸弱書生那個神機妙算的軍師,許久才發話,居然是要他歸順西蠻。

「金銀財帛,美女如雲,爵位權勢,先生盡可擇選。」喀爾克說。

總是些俗不可耐的東西,寧宿盤腿坐在地上,嘴角勾出不屑的弧度,心中想:他們到底是沒有廖莘聰明。

喀爾克見他如此神色,怒而拔刀指在他的鼻尖,「既然不從,我便殺了你!」

寧宿沒來由地問了一句:「你們可聽過梅妻鶴子?」

西蠻人面面相覷,不知何意。忽然遠方馬蹄聲疾,捲起數丈滾滾黃沙,西蠻人定睛一看,打頭的廖莘攜全數祁軍來勢洶洶,喀爾克立刻提著寧宿衣領上馬,率部下倉皇逃竄。

秋季的最後一場雨驟然降至,裹挾著寒風徹骨。只聽得廖莘呼喝一聲「蠻子還我軍師」,而後馳馬追上擄攜寧宿的馬匹,一槍挑在喀爾克的腋下,將他撥倒在地。

寧宿不知如何控馬,顛簸兩下便從馬上墜落,眼見就要被踏在蹄下的時候,忽然一隻手將他提起,待反應過來,自己已經坐在了廖莘馬上。

「我說過會護先生周全,就一定言而有信。」

被秋雨打溼的頭髮緊貼在她的臉上,餘存的醉意揮發出一個肆意的笑,寧宿從那笑容裡看見了燦爛無比的光芒,看見了他從未感受到的生命力。

眾人都半醉未醒,不宜戀戰,廖莘手攥韁繩策馬返回。

寧宿忽然也迎著風雨大笑起來。

「先生笑什麼?」

「寧某隱逸多年,竟不知自己仍有熱血尚存!」

6

一場秋雨一場寒,此雨一過,氣溫驟然降至徹骨。回營後,寧宿很快就染上了風寒,馬背上的恣意狂蕩被一個個噴嚏渾給噴沒了。

他蜷在床上裹緊狐裘,又喝了自己配下的方子,卻半日不見好轉,怕就此臥病在床以致殆誤戰機,他決定出營走動走動,就此碰上了忙得焦頭爛額的衛及。

糧草乃行軍之根本,眼下被燒得只剩半個月的儲量,而下批糧草得兩個月後方才運至,就算臨時傳書請求調糧也得一個月,衛及正不知如何是好。

寧宿並未立即替他想法子,倒是心生疑慮:廖莘一向親力親為,而今遇上了糧草緊缺的要事,她為何不出面?

衛及這下才告知,說是將軍冒雨回營後也病了,現下正在營中歇息呢。

為了救他竟臥病不起,寧宿緊了緊身上的狐裘,縮著身子朝廖莘的營帳走去。廖莘的貼身女兵卻不讓他進帳,言說將軍身無大礙,先生有所不便。寧宿嗔怪她:「諱疾忌醫最不可取,且讓寧某進去為將軍診治一番!」

巧在這時另一個女兵端了碗湯藥過來,被寧宿一把攔下,「這是什麼藥?」說著就搶來嘗了一口。

微苦、微辛、微甜,紅糖薑茶是也。

寧宿隱隱明白了什麼,眼中頓時流露出羞怯,「那就讓將軍好好休息罷,寧某告退……」正作勢要走,營裡卻傳出聲音:「門口可是先生?快請進——」

寧宿只好扭捏地隨端藥的女兵一同進去,廖莘白衣素服,長髮披肩,手裡捧著一個暖爐,唇色微微泛白,想來是被那場雨給淋壞了。「正要去找先生呢,而今糧草短缺,先生可有對策?」

寧宿壓制住心下的慌張,靈思一動,開口道:「去搶他們的。」只見廖莘捂嘴一笑,聲音似風鈴響動,悅耳動聽。「將軍笑什麼?」

「原以為先生會說出什麼奇巧的法子,原來與廖莘心有靈犀。」

「法子並不巧,巧得是如何施行。」

「如何施行?」

「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先生是說調虎離山?」

二人彼此凝望,心意互通,同時勾起胸有成竹的笑意。

剛逃脫追擊的喀爾克攜小部隊休緩於距大營十裡處,部下士兵多少都負了些傷,又逢寒雨驟至,夜幕降臨,區區十裡竟也一時難走,故而喀爾克下令停宿一夜,明日再回營。

此調虎離山之計,要麼可毀掉祁軍的糧草,要麼可拐走祁軍軍師,是個穩賺不賠的計策。喀爾克坐在火堆前回顧自己的手筆,不由得咧露出後槽牙——現下就等著半個月後祁軍糧草用盡,活活餓死!

時至下夜,一聲透亮的馬蹄聲將眾人吵醒,從馬上翻落下自大營而來的傳令兵,說是前偵兵探查到祁軍正朝大營行至,怕是要偷襲。

喀爾克略一思忖,猜出廖莘此行是要偷糧草。他此行帶出來的人並不多,但俱是精銳,而駐守大營的兵力雖然雄厚,此刻卻缺失頭首,祁軍的那位軍師詭計多端,恐會有失。

然而喀爾克身負傷勢,不宜冒寒夜行,故而命副將塔吉率一半精銳回去援助,他則與餘下士兵朝大營緩行。

塔吉腦中響起喀爾克交代的話:據三地的位置,現下難以在祁軍前頭趕回大營,不如直接朝祁軍而去,迎頭痛擊,牽制至大營援軍到達,困境可解。

塔吉拽著馬頭朝東南方向趕去,一路疾馳卻始終沒能遇上祁軍,最終聽得探子來報,說是廖莘等人在一個時辰前就換了方向,朝西北奔去,兩股隊伍早就錯過了。

西北方向,豈不就是喀爾克駐紮夜宿的位置?塔吉立刻明白廖莘此乃調虎離山之計,她要的不是糧草,卻是兵馬正弱的喀爾克!

遂扭頭往回跑去,並吩咐傳令兵遣援軍轉向。在離大營尚有五裡處,塔吉和喀爾克相遇,援軍也氣喘籲籲地趕來,但不見絲毫風吹草動。喀爾克詢問過後當即大呼:「不好!」

待他們一同趕回大營,卻已是鳩佔鵲巢,廖莘趁大營防守虛弱將其一舉攻破,現下她正站在高臺上揮動戰旗,上面一個「祁」字飄然作動,正下方處有個青衣書生裹著狐裘,鮮見地彈奏慶功的曲調,以賀這不菲的戰果。

奔忙了一宿的西蠻軍暫不具備攻營的力氣,原本易守難攻的優勢竟成了橫在自己腳前的高檻。喀爾克用西蠻語言唾罵了一句,然後率部下逃離此地。

7

這場奇襲的關鍵在於疾攻。行至半路,廖莘率一部分士兵下馬隱秘步行,至前方安排好的地方換上馬匹繼續趕往敵軍大營,另一部分佯裝朝喀爾克奔襲,以引走塔吉和援軍。

一個計策,調兩隻虎,正出自寧宿之手筆。七天兩場大仗,一場小仗,完全不同於廖莘往常謹慎周備的行事作風,但三場俱勝證明了寧宿的正確。

寧宿本不願讓廖莘出戰,廖莘幾番追問原因,他卻支吾不答,終了應付不過才說:「將軍身子不爽,不宜出戰。」

廖莘這才明白他的顧慮,雖然小腹痛極,她卻忍作無妨。「女子生來便有諸多不便,府裡的女婦可以趁此休緩,營中的廖莘卻不能。只要選擇踏入這片修羅地,誰顧你是羸弱女子。」

寧宿徒然嘆氣,令她不知何故。他嘆的是她心懷天下蒼生,卻獨獨不懷自己。

此戰令喀爾克失去了最穩固的據地,也使廖莘奪取了邊境十城中最為緊要的豐城,奪下了它,也就意味著擁有了管控兩國通行的主要權力。

短期內不宜再戰,適合休養生息,廖莘打算施行她心懷已久的政策——通商。

她許兩國百姓可在豐城互商,無關雙方戰事。初時西蠻百姓不敢前來,僅有留在城中尚未逃離的寥寥商販敢與祁民做生意,後來商事漸興,兩國百姓皆從中賺取厚利,廖莘「仁戰」的賢名由此遠播,吸引了更多的百姓前來互市。

而今豐城之貌,亦是廖莘心中所盼的整個大祁之貌。從豐城開始,她要一步步安定興盛大祁的每寸土地,完成連她父親都沒有完成的事。

這其中自然少不了寧宿的功勞。(作品名:《榮國女將》,作者:嬰心。來自:每天讀點故事APP,禁止轉載)

點擊屏幕右上【關注】按鈕,第一時間看故事精彩後續。

相關焦點

  • 故事:邊境連失七城滿朝譁然,二十歲的她請纓「願替父出徵」(下)
    故事:邊境連失七城,滿朝譁然,二十歲的她請纓道「願替父出徵」(上)這其中自然少不了寧宿的功勞。一晃經年,寧宿的眉眼也多少刻下了被邊塞磋磨的痕跡。廖莘不露悲喜,同往常一樣對他恭敬道:「廖莘想請先生同去逛一逛豐城。」繁榮似夢,滿城風絮,廖莘身著一襲輕紗行走在寧宿身旁,恰如他當年第一次見到她一般。這些年,他悉心調養她的身體,儘量使她那些戰傷不留下傷疤,而今青絲微綰,蓮步徐徐,睹不見無情戰事給她劃下的那些痕跡,誰還能看出這就是那位戰功赫赫的女將軍?連此時此刻走在她身邊的寧宿,都險些忘了。
  • 《天龍八部》「自作主張」的阿朱:她的「替父死」,太糊塗
    作為慕容復的心腹婢女,她懂得怎麼巧勝強敵。她最厲害的絕技,是易容術。不論是80歲的老翁,還是正當壯年的猛漢,她都裝扮地難分真假。她的膽大,不是偶爾事前魯莽欠考慮,而是經常事後依然我行我素。聚賢莊內,邪門正派,武林豪傑,全都悉數到場。阿朱為了治掌傷,也喬裝成醜姑娘前往。當薛神醫問她為何受傷,她把假故事講得詳細生動,一點也不怯場。場上的數百人被她騙得一愣一愣,就連喬峰,也沒忍住用眼神表示不可思議。
  • 幹將莫邪之子,欲替父報仇,沒想到還能遇見如此俠義之人
    轉眼間眉間尺長到十五歲了。一天,他追間母親「我爹究竟是什麼人?他到哪兒去了,你為什麼不告訴我?」母親叫兒子坐在身邊,含著眼淚對他說:「孩子,你爹叫幹將,是楚國最有名的鑄劍師傅。楚王叫你爹為他鑄劍,三年才鑄成,他怕你爹再給別的國君鑄劍,就藉口把你爹殺害了!」
  • 故事:民間故事之二十歲媳婦十五歲郎
    陳知縣的掌上明珠輕易不肯許配人家,高不成,低不就,一晃幾年,蘭蘭今年正好二十了。這年秋,一天蘭蘭和丫環在後花園消遣,忽見小廝棗子舉竹竿在園中打棗,滿樹紫紅色的棗子紛紛落地。棗子丟下竹竿撿起一個個又大又紫的棗,一邊吃著一邊往懷裡揣著,蘭蘭見景生情,脫口而出:棗子打棗子,棗子落、棗子樂。蘭蘭脫口說出上聯,自覺很滿意,還想對下聯,可想了很一會,也沒想出來,氣得悶悶不樂。
  • 夜寒心裡道:潔姐兒,十四歲的年紀是可以訂婚了,要點形象好麼
    果然如夜寒所料,第二天早上,陳潔接到了夜皇的密旨,私密帶兵前往西部,所帶軍隊全是參加她訓練的人。二批訓練的人共是五千三百零二人,不含紀仁。抽掉夜寒的暗衛,還剩下五千一百八十二人。老實說對於五千多人參加兩國邊境的戰鬥,正面迎敵的話人數少了。但是陳潔對於此次西行在心中已有了計劃,而且若只是要拖住對方的腳步,五千人,足夠。出徵的日子定在三日後。
  • 故事:鄰國皇帝想娶我聯姻,太子護住我霸氣宣誓主權,她是我的妻
    我自請纓道:「戰事危急,燕州乃我朝京都,陛下和太子乃社稷之重,燕州不能失守,陛下和太子亦不能淪為戰俘,孩兒願為先鋒,前去救駕。」爹爹拍拍我的肩膀,苦哈哈道:「你大字不識幾個,這能行嗎?」我翻了個白眼:「這是大事,太守大人請嚴肅點,我只是看不懂那些文縐縐的詩詞歌賦,大字還是識的。」爹爹面露難色:「雖說你素來喜好舞刀弄劍,可你才十四歲啊。」
  • 故事:微小說6:「願得一人心,白首不分離!」
    皇帝與貴妃 (五) 願得一人心,白首不相離你愛過一個恨你的人嗎?一個越恨我我就越愛他的人,我強行抱著他親暱。他的冷漠卻毫不加掩飾,偏過頭死不看我。可憐蟲,這麼弱小,完全在我的手掌裡生活,還不肯低頭。原來我們不是這樣的,說來慚愧,我們是青梅竹馬一同長大的,他還叫我哥哥呢。
  • 她替她哺養兒子,她卻反過來搶了她老公
    本故事是真實的,涉及到兩對男女情侶,為便於敘述和出於隱私,用A1B1、A2B2代表這兩對情侶(A代表男,B代表女)。二十年前,西安的某所著名大學裡,A1和B1是同班同學,他們大二開始戀愛了,到大四畢業最後那個學期,B1懷孕了。A2B2是這所大學附近的西安本地的一對夫妻,結婚幾年了一直未生育,但夫妻倆感情很好,開個夫妻店,倒也其樂融融。
  • 故事:心上人危在旦夕時她才懂,從前種種生氣失望,皆因愛得太深
    她自小就跟其父恭親王一樣舞刀弄槍,幼年時期大部分時間在邊關度過。才十六的年紀,就已立下赫赫戰功,保得楚國北方邊境平安。楚國文風盛行,武力不足,自恭親王因病去世,北方邊境一時無將可用,朝堂為北方邊境急得亂作一團。
  • 那一年,她五歲,他十七歲
    他是所有鳳臺待選的公子裡年紀最長的一個,已滿十七,與我同年,大了義和整整十二歲。先帝問羲和,讓他給她做夫君可好。五歲的年紀哪裡知道夫君是什麼,那時她歡歡喜喜地答「好」,或許只是一時心血來潮。可無論如何,他終歸是被命運帶到了她的身邊。先帝到底是睿智的,是謝清晏成就了大齊史上最偉大的女帝。當然這是後話。
  • 故事:「本公主命你凱旋而歸,十裡紅妝迎娶我!」她4年暗戀成真
    本故事已由作者:德合,授權每天讀點故事app獨家發布,旗下關聯帳號「每天讀點故事」獲得合法轉授權發布,侵權必究。月雅,你已經要二十了,你的兩個妹妹早就嫁人了,哪怕是在民間,也沒有哪個姑娘像你一樣,本宮絕不可能讓自己的女兒為了一個不喜歡自己的男子耗費青春。你不願意去結交其他的男子,沒關係,母后替你找,一個不行就十個,十個不行就一百個,總會有合適的!」說完,王后看了娜娜一眼,道:「照顧好公主,沒有本宮的命令,誰都不能放她出去!」這就是要關住她了。
  • 第一千五百零六章 道兵出徵
    第一千五百零六章 道兵出徵 雖然只是除名,並沒有廢除修為,但是對巨龍來說也無疑是一場晴天霹靂。 先不說面子問題,肯定奇恥大辱,以前有多麼高看他,現在就會多麼看低他。 最關鍵的是,背靠大樹好乘涼,沒有了龍族站在背後,即便是他有神皇修為也不保險。 以前礙於龍族的威勢,很多他得罪了,甚至看他不順眼的人都忍了,現在嘛,統統都冒了出來。
  • 《邊境夜行人》丨在小說裡看見邊境緝毒警察們高尚的人性之美
    所以,每次看到類似緝毒警察的書籍出來,我都會特意看一看,只是在心裡向他們致敬,是他們在守衛我們國家安危時衝在前面為我們豎起了第一道屏障。《邊境夜行人》的作者田浩是雲南邊境前緝毒偵查員,擁有五年的第一線的實戰經驗,退役後他用自己的文字講述了邊境緝毒戰爭中的隱秘故事,讓我們看到了一場場生命對決的瞬間所凸顯的人性的複雜,讓我們在小說裡看到邊境緝毒警察們身上高尚的人性之美
  • 得知兇手是夫君,她發瘋吐血
    而我,因為是將門世家,再加上父親和兄長的緣故,所以十五歲便跟著他們上了戰場,才成了例外。「你……」剛想開口,僅僅吐出一個字,我就發覺,我嗓子乾澀,聲音也沙啞難聽的嚇人,吐字十分困難。那丫頭趕緊給我倒了杯水,恭敬的遞到我面前,「小姐,您喝口水,慢一點,小心燙。」我遲疑了片刻,便接過了杯子,慢慢喝了兩口,嗓子裡面頓時覺得輕鬆多了。
  • 故事:她是皇上寵妃,每日被他殷勤餵食,身體越來越差才察覺不對
    一個丰神俊秀,長身玉立的青年,穿了最隆重的紫衣,卻好似被束縛住翅膀的華麗珍禽——他那年只有二十歲,已經是澤國的國君。他帶來了足以震驚各國使節的珍貴禮物,但她能看出來,他眉頭緊鎖,並不開心。於是小棠公主就從屏風內跳了出來,跳到站滿各國使節與文武百官的朝堂上,幾乎把平端帝嚇得從龍椅上溜下來。
  • 小說:寢宮大火,她在火中自刎,皇上發瘋衝進火場:我錯了,別死
    而我,因為是將門世家,再加上父親和兄長的緣故,所以十五歲便跟著他們上了戰場,才成了例外。「你……」剛想開口,僅僅吐出一個字,我就發覺,我嗓子乾澀,聲音也沙啞難聽的嚇人,吐字十分困難。那丫頭趕緊給我倒了杯水,恭敬的遞到我面前,「小姐,您喝口水,慢一點,小心燙。」我遲疑了片刻,便接過了杯子,慢慢喝了兩口,嗓子裡面頓時覺得輕鬆多了。
  • 言情推文:《嫁給一個和尚》《滿級綠茶穿成小可憐》《尚公主》
    宰相再回憶道:「起初……」——起初,丹陽公主暮晚搖前夫逝後,她前往嶺南養心,借住一鄉紳家中。暮雨綿綿,雨絲如注,公主被讀書聲驚醒。她撩帳,見俊美少年於窗下苦讀。雨水濛濛,少年眉若遠山遼闊。公主看得怔忡,她搖扇,俯在他耳後提點他:「只是死記硬背,卻文理不通,氣勢不足不暢;家中無權無勢,你又不去交際。這般讀下去,再過十年,你科考也中不了。」
  • 昔陽作者軍風講述郝家峪村的傳奇故事
    老趙抬頭早發現,頓時笑容堆滿面:「你先瞅瞅細看看,一口棺材二十元。做工精細好土板,保證你不掏冤枉錢&34;。老王吐出一口煙,煙霧籠罩半張臉:「俺成天撅也牛尾巴,地裡營生做不完。白日黑地沒有閒,放下樸籃都是钁。買賣從來不沾邊,給你溝通有點難。五口大材五十元,小材你就貼給俺。
  • 故事:程咬金與景雲鍾(民間故事)
    唐太宗李世民降旨愛卿領兵前往,滿朝文武卻沒有一個人應聲接旨。已經年邁的李世民長嘆了一口氣,說:「可惜李靖、敬德、秦瓊諸將都先朕而逝,可嘆我大唐從此無人了!」話語剛落,一句應答聲若洪鐘:「還有老臣在此呢!」
  • 二十歲堂弟的一生
    許是上天垂憐,大伯父在深山打鳥時帶回來一個男嬰。據說當時孩子身上全是螞蟻,嘴唇乾裂發紫,屁股被屎尿刺激得紅疹遍布,糜爛不堪。孩子已經哭不出來了,被大伯父帶回家細心照料了一個月,才哭出第一聲。這就是我那可憐的堂弟,生來便遭遺棄的堂弟。大伯父和大伯母對堂弟疼愛有加,也從不跟越漸長大的堂弟說他的身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