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李與王都是小城有名的成功商人。
李在小城市中心經營著一家規模不小的豪華飯店,還有二家連鎖店。
王的生意做得更大一些,他經營著一家旅店,五六家超市,還有一家幼兒園。
李與王的私人關係也不錯,每逢過年過節都要走動,李對王十分佩服,與人說到王,總要豎起大拇指稱讚說,王是大能人。但是在十多年前,他們二人的關係,與現在是不一樣的。
一
李和王曾是化工廠同一車間的同事,他們同是機加車間的車工。
李每天早來晚走,領導交給的活計按時完成,有時活計多,他就主動加班,總是在規
定時間內把領導交給的活計完成好。
他認為做一個車工,技術很重要,工作不多的時候,就鑽研技術。他加工的零件,總是符合圖紙的要求,質量也是一流的,從來沒有出過廢品。
功夫不負有心人,很快他成了車間的技術能手,幹出的活計又快又好。
這樣,車間裡有些難加工的零部件,許多人幹不了的難活計。有些商家要的急活計,領導總是交到他去加工。不管多難的活計交到他手裡,他照樣幹得很好,總是把領導布置的工作完成得盡善盡美。
李不僅技術好,工作態度也是一流的,幹活不挑揀,能吃苦。
他年年被評為廠裡的先進工作者,加上領導重視,他的收入,自然在車間工人中間是最高的。
李認為不論幹什麼,要想幹好,首先要肯下功夫!
二
車間裡除了他以外,王也很受領導青睞。但是王的本職工作並不出眾,車工水平也一般。王的特點是點子多,經常向領導提一些合理化建議,並經常能被領導採納。也是年年被評為廠裡的先進工作者。領導對王也很重視,王的收入在車間與李不相上下。
說到李與王二人的關係,王很欣賞李,說李的車工技藝高,無論多難的活計,到他手裡都能拿下,幹出的活計又快又好,肯吃苦,是個好工人。
李卻很有些看不上王,認為自己是憑實幹與真本事受到領導青睞的。而王,不論幹什麼捨不得出力,總是喜歡在車間裡這裡看看,那裡轉轉,尤其喜歡拍領導的馬屁。雖然王在車間裡混得也不錯, 到頭來單位的什麼好事總少不了他.。可李認為『王的好』不是像他一樣,是憑本事賺來的,是耍滑頭換來的。他自認為他和王是兩路人,平時他很少和王有來往。
三.
後來工廠破產了,工廠把廠房設備也賣了,把錢分給了廠裡的工人們,讓大家自找出路。
工廠破產,自然,李和王都先後下崗了。因為李與王都是車間的骨幹,車間分錢的時候,他倆分的錢比一般人要多一些,他們分別在商業街上租了一個店鋪做起了小買賣.。
李租了店鋪後,先在商業街上走了一趟,發現這趟街上沒有雜貨鋪,他就開了一個小雜貨鋪。李做生意照樣很勤奮,每天早八點到店鋪,晚八點離開,每天十幾個小時堅守崗位從不偷懶,一年算下來只是少有盈利,比起上班時的收入,要少。上班時雖然一般的工人收入不好,他是骨幹,收入自然要比一般工人多不少。
王也在商業街上租了一個店鋪,王也不像李那樣賣力,王每天早晨到店鋪的時間並不早,先在商業街上轉一圈才到店鋪,晚上收工也早,收工後照例要在商業街上轉一圈。.
他的店鋪營業時間也不長,但他一開門人總是滿滿的。他賣的貨物也不固定,服裝、鞋、副食、菜、什麼都賣,他不論賣什麼都賣的好。一年下來,總是盆滿缽滿。
李不服氣王,像他這樣勤勤懇懇經營生意的人,怎能輸給一天到晚溜溜達達,不好好幹活的王呢?他們在一個車間幾十年了,他從沒輸過。第二年他增加了營業時間,天一亮他就到店鋪賣東西,很晚才回家睡覺,一年下來,才小有盈利。
王還是那樣,來得也不早,不慌不忙地在商業街上轉一圈,還找人說說話,到十點才到店鋪開始賣東西,晚上收工也早,收工後照例要在街上轉一圈。也要找人說說話,他的生意還是很好,一年下來,盆滿缽滿。
第三年,李乾脆搬到了店鋪去住,除了睡覺外.幾乎都在營業,一年下來生意還是沒多大起色。
王,照例看上去不怎麼費勁,生意紅紅火火的,一年下來盆滿缽滿.。
四.
李徹底服了。李,感覺王的經商的能力比他強,這幾年孩子上大學了,他與妻子的父母也一年年老了,用錢地方很多,雖然妻子是老師,收入還行,但他是一個很要強的人,感覺家庭還要靠男人來撐,
他也很想找王取取經,把生意進一步做大,但想起自己待人家的態度不夠好,不好意思開口。
王看見李的生意不太好,也想幫他一把,再加上自己的孩子數學成績一直不太好,李的妻子是中學數學老師,也是他孩子的班主任,想讓李的妻子輔導一下孩子的數學。也是感覺李待自己,一直是不冷不熱的態度,男人總是好面子的,也沒好意思主動與李聯繫,他們就這樣僵著。
還是李的妻子腦子靈活,在一次家長會快散會的時候,李的妻子把王叫住對他說,你兒子的數學,如果需要我幫忙,儘管開口。
王的兒子在李的妻子的幫助下,數學成績大有起色。
春節到了,除夕傍晚,街道一改往日的喧譁,徐徐無聲。幾聲劈劈啪啪的鞭炮聲,夾雜著孩子的笑語,在夜空迴蕩著。一隻小哈叭狗,躲在房簷下啃著一根骨頭。
王家的廚房裡飄出了噴香的肉味,隨著冷風四處飄散著。王讓妻子備了一桌豐富的飯菜,還有好酒,王是個知恩圖報的人,過年打算把李家倆口請到家裡吃頓飯,趁機也向他傳傳生意經。
三杯酒下肚,王的臉有些紅了,王的話多起來了,王說,李哥,當年你是一個好工人。
李接著說,老弟,好漢不提當年勇,做生意老弟是能手,比我強。
王趁機說,李哥,做生意和當工人不一樣,當工人只要勤奮就是個好工人。做生意是選擇大於努力。
李說,老弟,你能進一步把話說明白些嗎?
王說,選擇大於努力包括三層意思。一定要選擇自己。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長與優勢,看自己適合做什麼事情,就做什麼事情。李哥,我感覺你動手能力很強,你的優勢在手上,感覺你辦個飯鋪,比你賣貨好。開飯鋪,飯菜的質量就是招牌。
李感覺王說得對,點頭表示同意。
王接著說,另一層意思,而做生意要看市場行情,要出來多走走。我每天開門前出去轉一圈,店鋪關門前出去轉一圈,要了解什麼貨賣得好,什麼貨賣得不好。還要了解什麼地方的貨便宜質量好,進貨時,當然要選擇行情好,價格便宜質量好的貨物,這就是平時說的眼力。
王說到這裡看了我一眼,接著說,還有一層是選擇價格,我總是選同類商品的最低價格,快進快銷,讓資金快速周轉起來……
李哥,我不謙虛地說,李哥動手能力比我強,老弟的眼力比你強。
王的這一番話,讓李大開腦洞,也讓他更佩服王,也明白了當年車間領導青睞王的原因。
李站起來,上前一把抓住王的手說,,老弟,到今天為止,我才真正認識到你是個大能人!
五
春節一過,李按照王的指點,開了一家餃子鋪,李一開始並沒有租店鋪,他用一手推車,輪流在附近的幾條街上賣,看他的餃子在哪條街上賣的好,最後他在餃子賣得好的那條街上租了個鋪子賣餃子。
他在這條街上轉了轉,調整了餃子的價格,到最低,他把心思用在提高餃子的質量上,他的餃子鋪生意越來越好。
十幾年過去了,李與王都成了本市的成功商人。
------------
一帆風順2008言: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勤奮是事業成功的重要條件,但不是首要條件,很多情況下,選擇是比努力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