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以為家》教會我們的那些東西
一整天,終於在斷斷續續中看完了《何以為家》。看完電影,彈幕中無數人表示:我很慶幸,我生活在這樣的生活裡。《何以為家》透過電影,我真正的感受到了痛苦為何物。甚至,用了一整天的時間才忍住心中的痛苦與難耐看完。
-
北活態度丨看完《何以為家》,你的心中是否也有一個挪威?
白鷺:一個寂靜的夜晚,看完《何以為家》,心情猶如一片夜色,看似寧靜,實則暗潮洶湧,我們不是生活在和平的年代,我們只是生活在和平的國家。鼓起勇氣看了《何以為家》果真是每一秒都在暴擊人性全片的節奏不快,緩緩展現的是旁觀者的身份用「去窺探」一個人的生活
-
《何以為家》——成為父母需要資格嗎?
《何以為家》由娜丁·拉巴基執導的劇情片《迦百農》,又名《何以為家》。影片講述的是一位12歲黎巴嫩小男孩贊恩的辛酸故事就好像《家有兒女》裡面二兒子劉星打趣兒說的:「誰讓你生我了?經過我同意了麼?」
-
《何以為家》:「為什麼要起訴父母?」「因為他們生了我。」
這是電影《何以為家》開篇的主人公贊恩跟別人的一段對話,那時候贊恩正在接受法庭的審判,他因為持刀傷人被捕入獄服刑5年。在審判的時候,法官問贊恩的父母年齡的時候,作為父母的他們竟不知道他幾歲了,還要靠一份醫學證明才能確定贊恩的出生日期。
-
看完影片《何以為家》 ,你們有何感想?
小男孩名叫贊恩,生活在黎巴嫩的貧民區,這裡擠滿了社會底層人民,他們有的是難民,有點是黑戶,贊恩家就是其中之一。贊恩也順利的給尤納斯領回來一大桶奶粉和一些尿布,倆個孩子坐在路邊,艱難的咀嚼著幹奶粉,來往的車倆飛速而過,就像是這個飛速向前的時代,根本沒有時間停下來看他們一眼。
-
《何以為家》:如果出生也能有一個冷靜期,我想我不會來到這世上
但是,看完《何以為家》這部電影,最大的感觸大概就是:如果出生也能有一個冷靜期就好了……《何以為家》開篇就是一個12歲的小男孩贊恩將父母告上法庭的畫面。為了躲避戰爭,從敘利亞逃到了黎巴嫩的贊恩一家,家境貧困,父母連給孩子的食物都供不起,年僅12歲的贊恩就要去打工,承擔起整個家庭生活的重擔。
-
我要控訴我的父母,因為他們生下了我——觀《何以為家》
觀《何以為家》昨晚看了《何以為家》。看完了就睡了,但我低谷了它的影響力,整整一天,它都縈繞在我的腦海裡。反覆重現,就像爆炸了一顆原子彈,讓靈魂抖了三抖。第一幕鏡頭,是小男孩在法院裡控訴父母的開庭。控訴理由「因為他們生了我」。生而不養,是原罪。
-
「何以為家」:能直擊心靈發人深省做出靈魂拷問的電影才是好電影
《何以為家》這部影片講述的是黎巴嫩一個名叫扎因的12歲男孩控告自己父母的故事。》這部影片又名:《迦百農》《星仔打官司(港)》《我想有個家(臺)》,首映於2018年5月17日的坎城電影節,2018年9月20日在黎巴嫩上映,2019年4月29日才在中國大陸上映。
-
標題:何以為家?當人心成為「迦百農」,難有再恢復之日
當一個人的閱歷和經驗還沒達到一定高度的時候,即使是看同樣的電影、紀錄片和書籍,也依然是領悟不到的。因為你的精神世界不夠富足,所以,你能體會到的東西,也就是非常表層和淺顯的。 就像我早早聽說《何以為家》這部中東電影,耐著性子,一點點觀看完,用自己淺薄的經歷和眼光去解讀的時候
-
不要把自己的問題,甩鍋給原生家庭——電影《何以為家》觀後感
看了電影《何以為家》後,最大的感觸就是,不要把自己的問題,甩鍋給原生家庭。1,贊恩贊恩,12歲的黎巴嫩少年拉希爾租的小房子,布置得溫馨,孩子有東西吃,有玩具,相比贊恩家被鐵鏈栓在骯髒的地板上的孩子們要好太多。拉希爾工作時,把尤納斯放在離自己不遠的廁所,方便自己隨時照看。拉希爾生活如此困難,還不忘寄錢給自己的媽媽;她遇到可憐的贊恩時,還請他吃東西,並把無家可歸的贊恩帶回家。拉希爾從打工的店裡帶回別人吃剩下的蛋糕,分給孩子們吃的時候,贊恩悲苦的童年有了難得的片刻歡樂。
-
《何以為家》:「生而不養」才是最大的悲哀
世人皆知,一雙父母是孩童在幼年最好的保護,即使是在離亂人不如太平犬的年代也依舊如此,可《何以為家》這部電影以半紀實的方式,向你展示一個12歲男孩為人子、為人兄獨自撐起家庭重擔甚至流浪為家的故事。因為父母商量讓他去上學的原因居然是「學校管吃穿,鄰居家的孩子一摞一摞地往家裡拿東西;在學校吃飯,還能給我們帶回好吃的;這麼好的機會我們要抓住才是,放學後還可以讓贊恩去阿薩德那裡加班」。
-
電影《何以為家》:無辜的孩子到底做錯了什麼?
電影《何以為家》中贊恩的父母在已經無力撫養小孩的情況下依然不停的生育,還將11歲的女兒賣給了商販為妻,最後導致女兒大出血身亡,而贊恩也成了個無家可歸的孩子。1、父母有生孩子的權利,為什麼不盡到撫養的義務電影《何以為家
-
電影《何以為家》看哭萬人,講出了三個為人父母必須明白的道理
1 生而不養,何以為家最近看了一部評分9.1的高分電影《何以為家》,該片由真實故事改編,主演以及演員都是生活在黎巴嫩的貧民。影片一開始,是一個面黃肌瘦的小男孩贊恩控告自己的父母,理由是:「因為他們生了我。」
-
《何以為家》:「童年」是現代文明最大的仁慈
我喜歡看《權力的遊戲》,因為它的基本架構是一個中世紀時代,拿劇中的二丫艾莉亞來說,第一季的時候,是一個7-8歲的小姑娘,這也就能夠理解她的母親凱特琳為什麼一定要讓她做煩人的「淑女」,因為幾年以後,在她還腦子都是冒險幻想的時候,她跟另一個貴族的兒子訂婚勢所必然
-
《何以為家》這世界,每一秒都有悲劇在發生
我斷斷續續用了一整天的時間才看完了一部一個小時五十六分鐘的電影--《何以為家》。不是因為它有多難看,難看到我無法看下去。我沒有辦法一口氣看下來,截止到中午,我才剛剛看到薩哈被迫嫁人。薩哈剛滿十一歲來了例假。贊恩為了防止家裡人把她賣出去,小心翼翼幫她隱藏,結果還是被人發現了。而發現的下場就是薩哈被人帶走。
-
《何以為家》,讓全球觀眾獻出幾噸淚水
電影《何以為家》講述的是一個12歲的男孩贊恩究竟還有多少骯髒的故事被埋沒在這個世界上,相信你看完這部電影,也會為他們的人生而留下淚水。
-
《何以為家》,不要拿幸福的象徵製造不幸
在朋友的推薦下,我去看了《何以為家》這部作品。這部電源影講述了一個12歲的男孩悲慘的生活經歷,他的父母生下了他,生下了那麼多兄弟姐妹,卻沒有能夠好好的撫養他們。看完這部作品,我才了解到男主角贊恩·阿爾·拉菲亞生在難民區,有著悲慘的命運,我才由感嘆一個孩子的演技如此之好,轉變為對這個群體的同情。
-
當《何以為家》在中國上演,網友心酸:養不起孩子的人真的別生了
我們都知道《何以為家》這部電影中苦命的孩子讓人同情,當《何以為家》在中國上演會是怎麼樣呢?攝像師看這個小女孩太可憐了,於是給小女孩準備了幾雙鞋,還有幾本書。
-
現實版《何以為家》惹人心酸:不亂生孩子,是做人應有的自覺
拍攝者問小女孩:&34;小女孩便把拍攝者帶到了她家。小女孩說:&34;家裡的另一個小姑娘身上也背著一個小孩子,也只穿著一雙拖鞋。拍攝者便抱來一些書、玩具和兩雙雨鞋給小姑娘,小姑娘看見了很開心:&34;在這個山區,很多大一點的小孩,都帶著比自己還小的孩子,小小年紀,他們瘦弱的肩膀就要承擔起照顧弟弟妹妹的責任,簡直就是現實版的《何以為家
-
何以為家 幸運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
《何以為家》類型: 劇情>豆瓣評分:9.1戰爭之下,何以為家!直到看了《何以為家》這部電影後我才真正感觸到這句話的含義。電影用贊恩的視角展現出了以戰爭為背景的敘利亞難民艱苦度日的殘酷現實。它讓我們看到,世界上仍有一些地區,那裡的人們飽受著戰亂,貧窮和飢餓的折磨。而現如今我們對和平的生活已經習以為常,便認為世界都似這般美好,但並不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