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離婚冷靜期火了,許多人調侃,相比起離婚冷靜期,更希望有一個結婚冷靜期。但是,看完《何以為家》這部電影,最大的感觸大概就是:如果出生也能有一個冷靜期就好了……
《何以為家》開篇就是一個12歲的小男孩贊恩將父母告上法庭的畫面。
為了躲避戰爭,從敘利亞逃到了黎巴嫩的贊恩一家,家境貧困,父母連給孩子的食物都供不起,年僅12歲的贊恩就要去打工,承擔起整個家庭生活的重擔。
而他的妹妹,被當地的雜貨店老闆阿薩德盯著,生理期一來便被「逼迫」和其結婚。受不了妹妹被交易的贊恩離開了家,遇到了一對母子,獲得了短暫的被母親照顧的快樂。
在拉希爾被關進監獄後,贊恩被迫成為「父親」,照顧拉希爾年僅1歲的孩子。
為了獲得身份證,贊恩回家了,卻意外得知妹妹因為懷孕逝世的消息。衝動的贊恩拿起了刀,傷害了雜貨店老闆。於是便有了開篇的一幕在監獄中,贊恩起訴了自己的父母,原因是,父母將他生下來了。
影片的原稱為《迦百農》,迦百農是聖經中的名字,是耶穌開始傳道遷居到的地方,傳聞有不少神跡和重要的事情發生在這。
迦百農的另外一個意思便是「混亂,無秩序」,而影片主人公所處的環境也是混亂、無秩序,在生存溫飽間,不斷遊走於灰色地帶。
原本應在學校上學的贊恩,卻在街頭賣飲料、幫雜貨店老闆打工、幹著各種辛苦活。
而這一切,都源於他那貧窮且愚昧無知的父母。因為貧窮,他的父母不得不忍氣吞聲,寄人籬下,賣兒子的苦力,賣女兒的身體,以此來艱難的生活著。
「窮「,即萬罪之源。
窮,讓年僅12歲的兒子打工、讓女兒11歲就嫁人。更可怕的是,因為窮,無所事事,或是為了增加勞動力,「貧窮」帶來的愚昧,讓這個家庭不斷誕生著新的沒有身份證明的生命。
「窮人生育,越窮越生」,這話說得一點都沒錯。一個小女孩11、12歲就可嫁人換取食物與金錢,小男孩七八歲便可承擔一定勞動活。因此,和勞動力相比,少量的食物算不了什麼。多幾雙筷子不大影響家庭的開支,反而是可以給家帶來勞動力與收入。
不僅黎巴嫩,世界各個貧窮落後的地區都是如此,越是貧窮落後的地方,每家每戶生的孩子越多。在窮人的眼裡,孩子的作用是增加勞動力。身為人父母,對孩子不考慮一絲教育與關懷,只是寄希望於孩子長大後有能力替父母幹活,做著一份份苦力活來改善家庭環境。
上述的即是「窮人思維」,窮人以為生育孩子就像買彩票一樣,生得越多,越容易改善家庭環境。但實際上,生育從來都不是買彩票,比起多生少教育,不如少生多教育。送孩子去學習,通過知識去改變家庭命運才是最好的方法。可惜在那樣艱苦的環境下,人們無法忍受當下的艱難,放眼未來的美好,寄託希望於未來。
前段時間的離婚冷靜期火了,我想,對於貧窮地區,只被當作勞動力的孩子來說,他們更需要的是一個出生冷靜期或者出生選擇權。
當父母的作用不是教導孩子、給予孩子良好的成長環境與關愛和教育,而是把孩子當作生存之道,孩子也有必要思考,是否要選擇這樣的父母
整部電影中,最令人難以忘懷的一句話便是,「我要控告我的父母,因為他們生下了我」。
因為貧窮,父母生下贊恩卻沒辦法給予他關愛與教育,小小年紀便被迫成為大人,在本該上學、玩遊戲的年齡裡,做著大人應該做的事。而這一切都是因為,愚昧貧窮的父母生下了贊恩。
有人說,父母也是被逼無奈,正如影片中父母所辯解的那樣,他們也不想過著如此貧困潦倒的生活。父母的貧窮無奈令人感嘆,卻不令人認可他們對子女的做法。
當今社會中,流傳著這麼一句話,「我不會選擇生孩子,如果我沒有足夠的經濟實力的話。」這句話直截了當地說明了當代清醒之人的思考,當我們連自身都沒辦法好好生存時,我們憑什麼再去兼顧其他生命?
但顯然,贊恩的父母並不懂得這一點。他們把「生孩子」當作上帝給予的恩賜,是上天送的廉價勞動力或者交易對象,而不是應該好好教育、好好呵護的心頭肉。
當贊恩提及要去學校學習時,父母的反應只是覺得學校可以拿很多吃喝及穿用的,並不是兒子能學到知識。他們甚至還怕贊恩因為學業而影響工作!
這在我們看來是很滑稽可笑的,因為在我們的認知裡,學習是最重要的事情,但在贊恩父母眼裡顯然不是。
貧窮蒙蔽了他們的雙眼,生活令他們無暇去思考未來,只能得過且過。
影片結尾時,字幕上解釋道,「為了躲避敘利亞境內的戰爭,贊恩跟隨家人來到了黎巴嫩,成為了難民」以及「本片大部分內容來自真實故事」。
由這些,我們可以想像到,在中東,還有許許多多個贊恩和贊恩父母,他們飽受了戰爭的摧殘,生活窮困潦倒,四處躲避戰爭。
何以為家?不單單是在擁有這樣的父母下的贊恩,何處是他的家;也是在戰爭下,人們的流離失所、四處避難,到底能以何為家?
雖然全片沒有提及戰爭,也沒有戰爭的一絲絲畫面,但這故事的發生的背景便是戰爭。這部片,讓我們看到,戰爭對家庭的摧殘,戰爭下的家庭對孩子的摧殘。
不知道大家還記得3歲的艾倫庫爾迪嗎?他為了躲避敘利亞的戰爭,一路逃亡,死在了歐洲的沙灘上。
當時一張《沙灘上的敘利亞小男孩》震驚了全球,歐洲的難民湧入潮,顯示出的是戰爭對人們家園的破壞以及人們對和平美好生活環境的渴求。
這同時也讓我們明白到:在一些地方,「和平」是讓人觸不可及的夢想。何以為家,戰爭之下,貧窮潦倒之下,又能以何為家?
贊恩的經歷與行為,表面原因是他的父母的無知愚昧,但更深的原因是,戰爭摧毀了無數的家庭,以及戰爭下,無數人的無以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