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為出版商和讀者眼中的四大名著叢書,《三國演義》和《水滸傳》也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相比較於《西遊記》的玄幻和《紅樓夢》的隱晦,三國和水滸的故事編排和人物設定更符合大眾的口味,所以在成書時間相隔不久的兩部著作,其中有很多人物和劇情有「雷同」的地方,再加上兩部書作者謎一樣的身世,就讓人覺得兩部書可不可能是同一人所做或者真如傳聞那樣,羅貫中是施耐庵的徒弟呢?
四大名著
我們先來逐步盤點下兩部書中一些「雷同」的地方。
先說幾個人物。在充滿「暴力」元素的兩部小說中,它們各自的作者都在書中設定了一位武藝天下無雙的角色,分別是呂布和盧俊義。許多讀者覺得,二人在書中也沒有什麼特別傲人的單挑戰績啊,至少各自都沒有擊殺過敵方一流武將。其實,要想突出武將的強悍,除了要體現出他們的單兵作戰能力外,更重要的一點,還要考量他們在亂軍中的衝陣能力。
於是乎,呂布和盧俊義就各自在自己的世界中上演了一場曠世無比的衝陣大戲。呂布手持畫戟,腳跨赤兔,單騎衝陣獨敗李傕數萬軍;盧俊義在疲勞無助的情形下也能在數千遼軍鐵騎中遊刃有餘。二人如此驚人的表現,是其他角色不曾有的。
但盧俊義的外貌與呂布並無相似之處,而梁山上的呂方卻像極了呂布年輕的樣子。但呂布終究是邊緣人物,和郭盛一樣依靠帥氣的外表贏得了宋江保鏢的位置,並且在徵南之前也並沒有什麼過人的表現。直到打方臘時,呂方有了很多鏡頭,但就算如此,他也沒有達到大奉先那種神擋殺神佛擋殺佛的境界。
三國中的武聖關羽自然是很好的取材角色,於是關勝做為關羽的後人出現在了北宋。關勝的設定容易的很,直接把小說裡關羽的原型搬過去就完事大吉了,但為了不「侮辱」武聖,施耐庵沒讓關勝繼承關羽那傲氣凌人的性格,這也是值得欣慰的地方。除此之外,朱仝的是關羽的另一個化身,並且水滸中的朱仝把關勝的義上升到了新的高度。
而豹子頭林衝,則是張飛的替代品。我們無法得知歷史上的張飛究竟是什麼模樣,但在小說中,他「豹頭環眼」的特徵已經深入人心,而《水滸傳》中的林衝形象基本跟他一模一樣。但遺憾的是,林衝的性格過於內斂,缺乏張飛身上的豪氣,倒是秦明的某些性格上有張飛的影子。
《三國演義》中智將無數,這點也是《水滸傳》裡最缺乏的,吳用雖自詡自己為諸葛亮,可他一生壓根就沒出過一條好計,因此不能把二人劃等號。但小說中的諸葛亮可是會呼風喚雨,這點和水滸中的公孫勝到有些相似。
人物先說這麼多,接下來說情節。三國中原創的「三英戰呂布」情節頗為時髦,水滸中類似的劇情就出現了兩例,一是呂方、郭盛、朱仝鬥石寶,二是方傑大戰關勝、花榮、李應、朱仝。值得一提的是,同樣使用方天畫戟的方傑可比呂方更有呂布的影子。水滸中這兩段只能說是與三國志劇情相似,其影響力和恢弘程度都比不上原文字。
在高手與高手的對決上,顏良速敗徐晃與史文恭速敗秦明有異曲同工之妙,並且二者中的敗者都因此敗,被許多讀者開始大黑特黑。這一點當然是兩部書的作者沒有想到的,但卻是真實存在的。
所以問題來了,《水滸傳》真的是羅貫中和施耐庵合作的麼,或者說其實羅貫中就是施耐庵的徒弟。
我們在假使二人確實存在的情況下,會發現一個祖籍山西的人怎麼就回不遠萬裡到江蘇拜師學藝了呢。並且羅貫中為什麼要拜施耐庵為師呢,真的就是單純的學習寫小說?恐怕這種推論站不住腳。
施耐庵
羅貫中號湖海散人,從稱號我們就能知道羅大才子是個遊俠形式的人,連官都不做選擇去四處遊歷,自然不會選擇走科舉路線,那麼在不學八股文的情況下去學寫小說,恐怕他的思想也太超前了。從《三國演義》和《水滸傳》的成書時間來看,明顯羅貫中的小說先出版,那時施耐庵的小說還沒寫完自然更談不上出版,想要知道施耐庵的名氣,從他曾可能是張士誠的幕僚的身份遠遠行不通,羅貫中更不可能知道施耐庵小說寫的好了,這萬裡拜師之路,更像是雲端操作。
羅貫中
所以從二者的經歷來看,羅貫中不太可能真的拜過施耐庵為師,而二人的寫作手法也不太相同。我們如今看到的通行本《三國演義》是清朝毛綸父子修訂過的版本,其整體風格還真的與百回本的《水滸傳》有所類似,那這樣一來,要說《水滸傳》是施耐庵與羅貫中合著的,恐怕也站不住腳。
所以,二人的小說著實精彩,但二人的關係真的像是個謎。
文/邏輯文史遊 今日頭條原創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