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愛聽評書《水泊梁山》,喜歡108將的綽號和他們劫富濟貧的故事,很滿足年少好動的欲望 。這部評書是由《水滸傳》改編而成的,長大後看原著,恨極施耐庵,諸多好看的女子都被他寫成蕩婦。他好像很不喜歡女人,《水滸傳》裡人物上百,女性寥寥無幾,不是淫蕩加身,就是全然沒有女性特徵的潑辣婦。可是,這和羅貫中有什麼關係呢?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權刪除
1.《水滸傳》顯現了施耐庵不解風情的影子。《水滸傳》大家再熟悉不過,「水滸」二字引名於《詩經·大雅·緜》。 滸,是指離岸稍遠的平地,暗含走投無路之意,又合江湖的意思。《水滸傳》是以北宋末年宋江起義為框架,融合南宋水滸故事,借鑑元雜劇的有關情節整理而成。並稱有「施耐庵集撰,羅貫中纂修」字樣。那好,讓我們記住這個細節。
2.我們來看《水滸傳》裡女性的命運。潘金蓮被武松殺,閻婆昔被宋江殺,潘巧雲被楊雄殺,白秀英被雷橫殺,賈氏被盧俊義割腹剜心,但凡貌美幾乎都成蕩婦盡數被殺。正義的林娘子一出場便被高衙內調戲,沒能逃脫自殺的命運。而活下來的只是三個混在男人堆裡喝酒吃肉的男人婆。可見他是多麼討厭女人,難道和當時的社會現狀有關?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權刪除
1. 元末明初是一個有法不依的社會。
朱元璋稱帝頒布了《大明律》,以《唐律》為藍本,在經濟、軍事、行政、訴訟方面的立法更為充實;在定罪判刑上﹐體現了「世輕世重」,「輕其輕罪,重其重罪」的原則。然而,朱元璋又設立特務機構錦衣衛,跨過司法機構任意抓人私判,眾多功臣慘招陷害,比較有名的是「胡蘭黨案。」
要知道,朱元璋曾投奔佛門,是個念過經的和尚,真夠難為他的。他最怕別人奪江山,好不容易從別人手裡搶過來。民間傳說「火燒慶功樓」可見其用心狠毒,叛國罪更是會株連九族。
2. 值得一提的,那是個愛情故事盛行的時代。
那麼,動私刑是那時的特色,男女有相對自由的空間,很符合《水滸傳》成文環境。其實朱元璋更希望人民過「老婆孩子炕頭」的安心日子,不過施耐庵沒讓一個孩子出生,三個女漢子都不懷孕,這不是避孕措施好,是施耐庵不給她們機會,為什麼呢?
大明律量刑內容
2006年8月,在山東舉行的「羅貫中與《三國》和《水滸》國際研討會」上,來自國內外的500位專家普遍認為,「施耐庵」倒著寫就是「俺乃是」, 《水滸》署名「施耐庵-羅貫中」的潛臺詞,很可能是說「俺乃是羅貫中」。當然,還得加上點山東口音。因為《水滸傳》在明初是禁書,不能實名出版。施耐庵這個人社會歷史資料查不到蹤跡,這有可能是羅貫中的筆名。
這就好辦了。想想錦衣衛的血滴子,再想想魯迅,覺得好有道理啊!因為作者成功的完成了一個隱姓埋名的過程。由「羅貫中」變成「施耐庵 羅貫中」,後來就只剩了「施耐庵」。若不是後人刨開他家主墳考古,誰知道呢?我們看看他家主墳裡有啥。
1. 兩人的簡歷,有點蹊蹺。羅貫中忽隱忽現像個幽靈,施耐庵的生平與他高度符合。
施耐庵(約1296年-約1370年),原名彥端,字肇瑞,號子安。聽諧音有死了以後延瑞、造瑞,讓子平安 意思?那編造這段年譜就有必要了。
趙伯英和奇林編著的《施耐庵年譜》中記載:公元1296年秋(元成宗元貞二年歲次丙申)一歲,生於蘇州城外施家巷,取名彥端,字子安,號耐庵。父名施元德,字長卿,母為卞氏。施氏是孔子弟子施之常的後裔。(以後略)
看這段年譜,一歲時的施彥瑞就別號耐庵了,而耐庵應該是他在寫「石秀智殺悲裴如海」想起了東林庵的木魚才得名。一歲懂得耐什麼庵,撒謊太不嚴謹了。這是很明顯的造假,而目前關於施耐庵生卒年判斷,正是依據這份年譜。
我們再看看館長說什麼。
施耐庵紀念館的館長竇應元認為,關於施耐庵的籍貫、科舉、生卒年月等問題,一直迷霧重重,很多說法都需要進一步澄清,施耐庵的兒子施讓是1373年出生的,難道施耐庵死了3年之後又生了兒子? 我們可以推算出施耐庵生於1320年,而這一年恰好就是猴年,與其生肖吻合。
那麼,施耐庵的年齡就和羅貫中差不多了,當然只是推算。為什麼要這樣呢?看羅貫中簡介就知道,他曾參加了張士誠的武裝革命,朱元璋最恨這種人,株連九族啊!這與「滸」走投無路的意義多麼相像。
2. 從《水滸傳》和《三國演義》兩部著作中看端倪。
(1)羅貫中的《三國演義》成書較早,堪稱章回小說的鼻祖,成名早於施耐庵。老羅何必要投個不如自己的師父。《三國演義》描述上百場戰役,涉及人物上千人,造詣遠在《水滸傳》之上。《水滸傳》更像是羅貫中的晚年之作,也是他的心結和寫作初衷。
(2)有關兩著作的文風介紹:《三國演義》的語言從半文半白,到口語化、方言化,這恰恰印證了羅貫中漂泊的過程和章節內容問世的時間。《水滸傳》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用白話文寫成的章回小說之一,流傳極廣,膾炙人口。徒弟說著半文半白的話,師傅提前說白話文了,從語言的發展規律有點說不通。
種種跡象表明,《水滸傳》是羅貫中晚年之作,施耐庵是一個筆名。這兩本書有一個相同之處,都工於計謀,這是在纂修中加不了的。而且兩部書有相同的一個原型,李逵和張飛。都暗示了羅貫中想成為一個頭腦簡單,不用考慮周全的殺貨,而他,偏偏考慮周全。
《續文獻通志》云:《水滸》羅貫中箸。字貫中,杭州人;《七修類稿》云:《三國》《宋江》二書乃杭州羅本貫中所編;《三國志傳》萬曆本署,東原羅道本編次;《水滸志傳評林》署:中原貫中羅道本名卿父編輯;《水滸傳》署:中原羅貫中編輯。
列寧說世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 There is absolutely no such thing as love or hatred without any reason or cause。
1.《三國演義》中女人也少,這與《水滸傳》出奇的相似。
《三國演義》描寫到人物1191人,其中女性僅55人。其中以貞烈守節形象出現的有:徐庶之母、糜夫人、太史慈之母、辛憲英、王經母、馬邈妻子李氏、孫翊之妻徐氏等。
2.為什麼《三國演義》裡的人物要強調貞烈呢?《三國演義》是一部正三綱,謹五常的書,這裡面應該有兩個原因。一是作者以「君為臣綱」表達對朱元璋搶皇帝的不滿,二是以「夫為妻綱」表達對母親不貞的不滿。在《三國演義》裡寫了七位貞烈的婦人,以母為多。這暗示著他內心對母性不貞烈痛苦,要知道越是提倡的,往往是欠缺的。
3《水滸傳》寫得多為蕩婦,第一個出現的林娘子暗示著作者對母性的貞烈願望。同一個原型的李逵,母親被七個老虎吃掉暗示作者的傷心程度。《水滸傳》成書的素材大部分來源於民間雜劇,羅貫中早年在杭州說書,積累了大量民間故事。怎麼編不行?民間並沒有他與哪位女子的傳言,就算有也不至於恨到中年寫《水滸傳》的時候。只有一個原因,那就是母親不貞,而家醜不能外揚。
讓我們看看羅貫中的簡歷,14歲時母親病故,於是輟學隨父親去蘇杭一帶做絲綢生意。那14歲以前呢?父親經商從蘇杭到太原,以過去的條件一個來回走很長時間。而母親無疑是漂亮的,否則他不會專恨漂亮女子。那我們再想想高衙內調戲的林娘子,就可以想到她母親遭遇了什麼。他給自己號稱海湖散人,本身就帶著流浪的意味。
羅貫中14歲含恨下江南,遊刃於書場,積累了《水滸傳》的素材。此後恰逢戰亂,兵從張士誠,又熟讀兵書深諳謀略,藉助《三國志》的資料,鑄就了《三國演義》。
張士誠兵敗,朱元璋追剿叛軍,他不能謀取功名,走投無路下奮筆疾書。編纂成《水滸傳》,加入了年少的心結,成就了另一部不朽之作。
為了不被錦衣衛殘害,化名施肇瑞,成功騙過朱元璋,「死後成功的造就了一片祥和」,讓子孫後代都姓了施,羅貫中就消失在人間。這對功於謀略的他來說,並不難。
施耐庵一生頗具才華,只留下一部《水滸傳》,其他什麼都沒留下。如果這部書也讓羅貫中拿走了,就只剩下一個名字,一個筆名。《三國演義》中貞烈的母親是羅貫中達不到的理想,《水滸傳》中淫蕩的漂亮女子,是羅貫中在晚年都不肯原諒母親的發洩,這也是他隱名改姓的另一個原因。不管怎樣,這兩部巨著都是我國文學史上不可多得的瑰寶,羅貫中也以他的蓋世奇才被寫進歷史,成為我們學習文學的榜樣。
【作者簡介】我是,寫小說愛詩歌,歡迎大家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