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江真的忠於宋朝廷嗎?他醉酒後寫的那首詩,才是他的真實想法

2020-09-05 黑白歷史

很多看過《水滸傳》的人,對宋江為何一而再,再而三的要投降宋朝廷表示不解,因為在梁山被招安時,應該算是梁山勢力的巔峰時期,主將三十六位,副將七十二人,總計一百單八將,個個都有一手好絕活;當時朝廷更是將宋江列為「四大寇」之首,屢屢派重兵來圍剿,非但沒有成功,還被梁山吸納了不少人才。

看看「四大寇」裡的另外三人,王慶佔據淮西為王,擁八座軍州,有八十六縣之地,建立楚國,自封「楚王」;田虎佔據河北五州五十六縣,建立晉國,自封「晉王」;最後的方臘實力最強,虎踞江南,不僅所轄之地遼闊,而且擁兵百萬,麾下文武絲毫不弱於宋江,也是將來宋江最大的敵人,雖然最終被剿滅了,但卻也讓宋江付出了極大代價。

但宋江所在的梁山,所轄之地不過八百裡水泊加上孤島梁山,雖然先後攻打祝家莊、曾頭市、高唐州、青州、華州、大名府等地,但都只是劫掠一番,然後便撤回梁山。而在之後兩勝童貫、三勝高俅以及天下八方十位節度使,並活捉高俅,梁山事業發展到鼎盛之際,宋江卻不顧部分手下的反對,極力求招安,為此還不惜孤身入險境,通過浪子燕青與李師師的關係,與宋徽宗一見。

之後宋江的梁山隊伍就成了宋王朝的「正規軍」,先後替宋王朝拒遼國、平王慶、滅田虎、剿方臘,損失慘重不說,最終自己還被蔡京、高俅、童貫等人用毒酒所害;而且宋江在臨死之前,還擔心鐵桿小弟李逵造反,就先毒死了李逵;這等兄弟情,當真是讓人唏噓不已。但宋江真的是忠於宋朝廷嗎?

其實還真不是,在宋江因殺了閻婆惜,被判發配江州;而在江州,宋江過得還算不錯,結識了戴宗和李逵等人,小日子過得也還滋潤,但宋江的內心卻是抑鬱的。一次宋江病癒後,想找好友們喝酒卻不得,因此悶悶不樂,加上酒醉,在牆上寫了一首反詩,全詩是這麼寫的:

自幼曾攻經史,長成亦有權謀。恰如猛虎臥荒丘,潛伏爪牙忍受。

不幸刺文雙頰,那堪配在江州。他年若得報冤讎,血染潯陽江口!

心在山東身在吳,飄蓬江海謾嗟籲。

他時若遂凌雲志,敢笑黃巢不丈夫!

酒後吐真言,可能這才是宋江內心真實的想法吧,全詩的核心在最後一句「他時若遂凌雲志,敢笑黃巢不丈夫!」這是什麼意思?黃巢是唐末時期最有名的農民起義軍首領,曾率軍攻下唐都洛陽,建國大齊,並大肆屠戮唐朝宗室百官。宋江這是真想反了宋王朝啊,也因此,宋江被黃文炳看到並告發,差點被斬。

那是什麼改變了宋江呢?如果宋江真的是單純的忠於宋王朝,或者單純的想當一個反賊,估計《水滸傳》也就成不了四大名著了,因為宋江一再要求被招安,本質上是為了大宋江山,為了天下百姓,而絕不是單純的想當官。當時的百姓很苦,外有遼國入侵,內有多地豪強割據,自立為王,山河一片飄搖,最苦的是誰?是百姓。

雖然不知道是什麼改變了宋江,但宋江被招安後,對官職真的很不在乎,以他拒遼國、平王慶、滅田虎、剿方臘的功勞,封王拜相綽綽有餘,但最終卻是只被封為武德大夫、楚州安撫使、兼兵馬都總管,官階五品,最多只能算是一個中層武官而已;但宋江卻是不吵不鬧,心平氣和的接受,哪怕是最後,被賜毒酒,似乎都在他的預料之中,但他欣然接受,因為他的心願已經完成了。

讓宋江思想改變的,可能只是一件很小的事,也可能是他徵伐途中的所見所聞;總之,最後的宋江放下了私仇,從一個立志成為黃巢的人,轉變成了一個為國為民的人,俠之大者,心懷天下。雖然宋江最後被害死了,而水泊梁山也散了,但他們卻為大宋天下帶來了久違的和平,縱然貪官汙吏依舊在,但沒了戰亂,百姓的日子還是好過了很多,也或許,這才是真正的「替天行道」吧。

相關焦點

  • 宋江被毒殺後,手握兵權的10位梁山兄弟,為何沒一人願為他報仇
    宋江的人生是個悲劇,他被迫上梁山之後,並沒有因此而走上反叛之路,反而帶領一群和朝廷作對的好漢,最終走上了招安之路。招安之後,宋江為了報效朝廷和向朝廷表示忠誠,帶著梁山兄弟們四處徵戰,替大宋朝廷擊敗了遼國,以及除掉了王慶、田虎、方臘這3個心腹之患。
  • 宋江,真的是忠義黑三郎嗎?
    潯陽樓上寫下的兩首反詩。不幸刺文雙頰,那堪配在江州。他年若得報冤讎,血染潯陽江口。」酒後吐真言,而宋江在潯陽樓題詩,並不能簡單的歸結於此。這句詩寫的很詭異,黃文炳看到也覺得突兀,宋江到底要找哪個報冤讎?而且還要血染潯陽江口?江州宋江根本沒有仇家,那宋江所要報復的就只能是北宋朝廷,而目前他流配的江州正好是個宋江試刀的地方,而且宋江的扈氣很重,要血流成河。
  • 丘處機的這首詩,已令人肅然起敬,詩背後的故事更感人
    最近熱播的《瞄準》中,廖傑通過一首詩,向秦鶴年傳遞了自己主和的想法。這個情節中,秦鶴年念了丘處機的一首詩,聽完這首詩,眾人不禁感動不已,對丘處機肅然起敬。第二是作幾首歪詩。第三才是這幾手三腳貓的武藝。而他的作詩能力,還在武功之上,足見才學。眾所周知,丘處機是歷史上真實存在的道士,地位尊崇。儘管丘處機武功高強是小說家之語,但金庸對真實的歷史人物,大部分細節方面,都儘量忠於史實。
  • 誰才是梁山真正的老大?直至吳用上吊前,他才明白一直都不是宋江
    卻怎麼也沒有料到,宋江這個人始終想要歸順於朝廷,並且這個想法一直在他的腦海裡。他從未停止遊說自己的弟兄,希望他們能和自己一起招安,在朝廷上有個一官半職,好讓後代有著體面的工作。所以直到吳用上吊之前,他才明白過來,梁山的真正老大其實一直都不是宋江這個橫空出世的人。
  • 若宋江是朝廷安排的間諜,《水滸傳》將是一部大型古裝暗黑戲
    事情總是經不住推敲的,我們靜下心來仔細想想,也許在好漢們的背後真的有一雙手操控著他們。這雙大手就是宋朝廷,而及時雨宋江也許是宋朝廷安排在江湖勢力上的一個眼線目的就是為了利用並且剷除江湖勢力,也就是水泊梁山造反集團。為什麼這麼說呢?
  • 再讀水滸,仰嘆宋江之忠義
    但事實真是如此嗎?這難道真的就是單靠所謂「鬆綁勸降許寨主」來的虛情假意嗎?實著不然,宋江既然能夠在群雄中佔據此位,那就絕非單單依託人情往來的便宜,梁山的滿堂好漢亦非如此好糊弄的。那麼,究竟是什麼樣的魅力讓好漢們敬服呢?
  • 真實歷史中的宋江是真心想被招安嗎?
    ,好像有席捲天下建立新王朝的氣勢,但是宋江卻始終忠於朝廷只是想要清君側,替天行道幫君王祛除貪官汙吏還天下人一個朗朗乾坤。宋江等義軍被宋徽宗招安後,被當做炮灰參加了聯金滅遼的徵遼之事,還幫助朝廷鎮壓東南的方臘起義軍等農民起義,結果梁山好漢死傷慘重所剩無幾,最後宋江等人還被卸磨殺驢的宋徽宗等人給毒死了。
  • 宋江被殺時:梁山11位兄弟手握兵權,為何沒人站出來替他報仇
    這36人,悉數被朝廷封官了,其中12人被封為了兵馬總管、指揮使、都統制,這3個職務是有兵權的,其中宋江是楚州安撫使、兼兵馬都總管,他被別人毒殺後,當然自己不能給自己報仇,那麼其他11人呢?為何宋江被蔡京等奸佞謀害毒殺後,沒有一個人站出來為宋江報仇?
  • 宋江人品怎麼樣?看看他被毒死後,武松的反應就懂了
    ,要知道,當年在梁山大碗喝酒大口吃肉的日子才是這位英雄最痛快且難忘的歲月,而那一切都註定一去不復返了。而宋江傷害最深的還真的要數當與他交情最深的武松,而在得知宋江被最終毒死的結局,單看武松的反應我們也就更能明白宋江這個人物真實的人品。
  • 到處都是老朋友的宋江,其實並沒什麼朋友
    這也是為何幾次三番,和宋江本江奔現的英雄好漢第一眼見了他,都不敢相認,要再三確認才信。真正確立宋江江湖名聲的是口碑。在地上社會,忠孝是人品的考量尺度;在地下社會,信義則是名聲的刻度準繩。宋江身上的標籤是什麼?山東及時雨,孝義黑三郎。孝是虛,義是實。
  • 宋江為何執意要招安
    一部水滸主要描寫了二個方面的問題,一是寫了「逼山梁山」,二是寫了「招安」。要「招安」的主導者就是梁山之主宋江,為了能得到朝庭「招安」,宋江更是費盡了心機,採取了一系列的措施與辦法。那麼宋江為了「招安」,採用了什麼措施與辦法呢?(一)首先設法獲得梁山的領導權。
  • 《水滸傳》:從檢舉宋江題反詩到被滅門,黃文炳到底做錯了什麼?
    ,黃文炳很準確的領會了宋江的意思,理解、同情他的遭遇,但通過他的想法得出結論,這確實是一首反詩。也就是說,檢舉宋江這樣的謀反嫌疑人,原本就是黃文炳的職責,他能利用閒逛的間隙,在潯陽樓上看到宋江的反詩,並把這事反映給知府,這更能說明他的盡職盡責,這就好比一個民警去牛肉麵館吃麵時抓了一個準備行竊的小偷一樣。
  • 宋江的仁義,是多麼的荒唐
    宋江的這番話,真可謂是感天動地。聲稱自己為人一世,所主張者唯有「忠義」二字,自己雖無辜被朝廷賜死,但是死而無憾。可是,宋江的忠義,真的是像他所說的那樣嗎?恐怕有待商榷!顯然,宋江這個人在事關自己切身利益的事情上面,絲毫不會手軟。犯了殺人罪的宋江靠著自己的手腕與多年積攢下來的人脈,總算是保住了一條命,但是他卻又在潯陽樓上作了兩首詩。詩一:自幼曾攻經史,長成亦有權謀。恰如猛虎臥荒丘,潛伏爪牙忍受。不幸刺文雙頰,那堪配在江州。他年若得報冤讎,血染潯陽江口!
  • 李雪健,不是宋江勝似宋江!
    對於宋江,是一個從押司開始就有大抱負的人,他喜歡仗義疏財,但仗義疏財卻不僅僅為了喜歡。他從一個公務員到一個流放的犯人,從犯人到一個山賊草寇,又從草寇到招安施展抱負,是不一樣的心思,不一樣的狀態。他的招安之計真的為了兄弟們?真的沒有自己的私慾?這些問題都要想到,都要表現。在各種的訪談,回憶,和《水滸》劇組再聚首中,李雪健老師都透露過,宋江不好演,要分析,要理解,要真的把自己想像成他。
  • 水滸中偽善的人,比宋江更小人,你知道他是誰嗎?
    宋江去大名府中,裝神弄鬼給盧俊義指路,隨即還陷害盧俊義,去官府告他,盧俊義被迫無奈上了梁上。在三打祝家莊時,李逵更是大開殺戒,宋江連象徵性地懲罰都沒有,只是輕描淡寫地罵了李逵一頓後,讓人沒想到的是,對於殺父仇人,扈三娘居然還認宋江當了義兄。
  • 宋江到底是君子還是小人?
    不幸刺文雙頰,那堪配在江州。他年若得報冤讎,血染潯陽江口!宋江寫罷,自看了大喜大笑,一面又飲了數杯酒,不覺歡喜,自狂蕩起來,手舞足蹈,又拿起筆來,去那《西江月》後再寫下四句詩,道是:心在山東身在吳,飄蓬江海謾嗟籲。他時若遂凌雲志,敢笑黃巢不丈夫!
  • 招安後,吳用曾勸宋江投降遼國,他為什麼會選擇遼國呢
    對於宋江來說,投降遼國這是關乎原則的事,這是違背他為國盡忠思想的,他當然不會答應,但是吳用為什麼會選擇遼國呢?他是隨口說說嗎?恐怕不是。說吳用漫無目的是有根據的,其實吳用遇上宋江之後,在梁山始終是宋江的跟班,雖然有時宋江會向吳用問計,但對於梁山的走向,吳用從來都沒有成熟的思路,只會跟在宋江的後面辦事。說招安就招安,說打就打。雖然吳用確實對當時的梁山形勢看得比較清楚,知道招安後不會有宋江所謂的好結果,但吳用還是堅持跟在宋江後面,幾乎成了名副其實的「稻草人」。
  • 詩妮娜貴妃毫不隱瞞自己的真實想法:我猜中了開頭,卻猜不透結局
    《詩妮娜貴妃往事》之126:我猜中了開頭,卻猜不透結局詩妮娜貴妃是一個藏不住話的人,有人陪她聊天的時候,她很怕冷場,常常真情流露自己的心聲,甚至毫不隱瞞自己的真實想法:「我猜中了開頭,卻猜不透結局。」詩妮娜貴妃猜中的開頭是什麼?猜不透的結局又是什麼呢?這確實是一場有歡樂,也有悲傷的愛情故事。
  • 《水滸傳》中的宋江,真的是梁山覆滅的罪魁禍首嗎?
    以三十六人橫行齊魏,官軍數萬,無敢抗者,其才必過人。」但最後的結局,是被一個叫張叔夜的官員打敗,後來投降了朝廷。方臘的起義軍,其實是被童貫帶人殲滅的。,怎麼樣神話108將,他最後也需要遵循歷史的大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