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看過《水滸傳》的人,對宋江為何一而再,再而三的要投降宋朝廷表示不解,因為在梁山被招安時,應該算是梁山勢力的巔峰時期,主將三十六位,副將七十二人,總計一百單八將,個個都有一手好絕活;當時朝廷更是將宋江列為「四大寇」之首,屢屢派重兵來圍剿,非但沒有成功,還被梁山吸納了不少人才。
看看「四大寇」裡的另外三人,王慶佔據淮西為王,擁八座軍州,有八十六縣之地,建立楚國,自封「楚王」;田虎佔據河北五州五十六縣,建立晉國,自封「晉王」;最後的方臘實力最強,虎踞江南,不僅所轄之地遼闊,而且擁兵百萬,麾下文武絲毫不弱於宋江,也是將來宋江最大的敵人,雖然最終被剿滅了,但卻也讓宋江付出了極大代價。
但宋江所在的梁山,所轄之地不過八百裡水泊加上孤島梁山,雖然先後攻打祝家莊、曾頭市、高唐州、青州、華州、大名府等地,但都只是劫掠一番,然後便撤回梁山。而在之後兩勝童貫、三勝高俅以及天下八方十位節度使,並活捉高俅,梁山事業發展到鼎盛之際,宋江卻不顧部分手下的反對,極力求招安,為此還不惜孤身入險境,通過浪子燕青與李師師的關係,與宋徽宗一見。
之後宋江的梁山隊伍就成了宋王朝的「正規軍」,先後替宋王朝拒遼國、平王慶、滅田虎、剿方臘,損失慘重不說,最終自己還被蔡京、高俅、童貫等人用毒酒所害;而且宋江在臨死之前,還擔心鐵桿小弟李逵造反,就先毒死了李逵;這等兄弟情,當真是讓人唏噓不已。但宋江真的是忠於宋朝廷嗎?
其實還真不是,在宋江因殺了閻婆惜,被判發配江州;而在江州,宋江過得還算不錯,結識了戴宗和李逵等人,小日子過得也還滋潤,但宋江的內心卻是抑鬱的。一次宋江病癒後,想找好友們喝酒卻不得,因此悶悶不樂,加上酒醉,在牆上寫了一首反詩,全詩是這麼寫的:
自幼曾攻經史,長成亦有權謀。恰如猛虎臥荒丘,潛伏爪牙忍受。
不幸刺文雙頰,那堪配在江州。他年若得報冤讎,血染潯陽江口!
心在山東身在吳,飄蓬江海謾嗟籲。
他時若遂凌雲志,敢笑黃巢不丈夫!
酒後吐真言,可能這才是宋江內心真實的想法吧,全詩的核心在最後一句「他時若遂凌雲志,敢笑黃巢不丈夫!」這是什麼意思?黃巢是唐末時期最有名的農民起義軍首領,曾率軍攻下唐都洛陽,建國大齊,並大肆屠戮唐朝宗室百官。宋江這是真想反了宋王朝啊,也因此,宋江被黃文炳看到並告發,差點被斬。
那是什麼改變了宋江呢?如果宋江真的是單純的忠於宋王朝,或者單純的想當一個反賊,估計《水滸傳》也就成不了四大名著了,因為宋江一再要求被招安,本質上是為了大宋江山,為了天下百姓,而絕不是單純的想當官。當時的百姓很苦,外有遼國入侵,內有多地豪強割據,自立為王,山河一片飄搖,最苦的是誰?是百姓。
雖然不知道是什麼改變了宋江,但宋江被招安後,對官職真的很不在乎,以他拒遼國、平王慶、滅田虎、剿方臘的功勞,封王拜相綽綽有餘,但最終卻是只被封為武德大夫、楚州安撫使、兼兵馬都總管,官階五品,最多只能算是一個中層武官而已;但宋江卻是不吵不鬧,心平氣和的接受,哪怕是最後,被賜毒酒,似乎都在他的預料之中,但他欣然接受,因為他的心願已經完成了。
讓宋江思想改變的,可能只是一件很小的事,也可能是他徵伐途中的所見所聞;總之,最後的宋江放下了私仇,從一個立志成為黃巢的人,轉變成了一個為國為民的人,俠之大者,心懷天下。雖然宋江最後被害死了,而水泊梁山也散了,但他們卻為大宋天下帶來了久違的和平,縱然貪官汙吏依舊在,但沒了戰亂,百姓的日子還是好過了很多,也或許,這才是真正的「替天行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