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肖像》:請讓我有尊嚴地死去

2020-08-28 原來是醫學小白

之前看到過一個問題,大意是你看過的最震撼的照片是哪一張,我立馬想起這本陪伴我高三生涯的神書——每次翻一翻都刺激著我去學習刷題——對鎮靜心神有奇效。

畢竟滿眼都是死亡,心底一陣拔涼拔涼。

正經講,挺酷的一本書,包攬ADC金獎和荷賽銀獎。

本書記錄了人的生命和死亡,他們中有科學家、官員、警察、作家、醫生、甚至剛出生的嬰兒

在臨終關懷醫院,同樣的死亡等待著所有的人。沒有人今天能肯定他是否還能活過明天。

攝影師記錄無一例外是他們的兩張照片:一張記錄他們活著時的狀態,另外一張則是他們死亡後的表情。

在這些人的臉上,你會看到滿足、平靜、滿懷希望,還有絕望、放棄、哭泣、害怕,以及深深的哀傷…


艾爾米拉·桑·巴斯蒂安 17個月


延斯·帕拉斯 62歲 漢堡光火臨終關懷醫院


埃德格特·克維拉 67歲 漢堡海倫施蒂夫特臨終關懷醫院


烏蘇拉·阿派東 57歲 漢堡光火臨終關懷醫院

臨終前,病人往往是被陌生的醫生和護理人員包圍著。醫護人員的換班時間和醫院員工辦公室的鑰匙往往能左右病人最後一段生命旅程的節拍。在醫院裡親屬和朋友往往變成了隔著籬笆牆的客人。他們和瀕死的病人一樣無助的面對著他身體的不斷衰弱其他伴隨而來的各種來勢洶洶的痛苦;而這和我們模糊的,多多少少有些幼稚的「在尊嚴中結束生命」的設想完全不符。

人們總是在迴避死亡,而通過這本書我們看到,即使到了無法迴避的時候,人們往往仍繼續迴避。

一個臨終者只要意識還清醒,就仍會對生命保持幻想。

這種對死亡的否認和拒絕,既是出於求生的本能,也是出於死亡的恐懼。

不但臨終者本人,而且周圍的親戚、朋友、探視者,也往往對死亡持迴避的態度。通常他們言不由衷的鼓勵病人繼續與病魔作鬥爭,預言他會好起來,假裝一切正常。

米歇爾·蘇爾曼 56歲 裡卡姆臨終關懷醫院,柏林


海納·施密茲 52歲 漢堡光火臨終關懷醫院


艾莉·根特 82歲 裡卡姆臨終關懷醫院,柏林


這種虛偽的氛圍把臨終者逼入了徹底孤獨的境地,使他越發感到自己和繼續活下去的人們之間隔著一條鴻溝,只有他絕望地面對著自己的死亡。

事實上,雖然心懷恐懼,臨終者更不能忍受的是虛偽。出乎本書作者意料的是,所有的受訪者都願意談論死亡,而這個話題一直是來探視他們的親友避之唯恐不及的。

臨終者的內心是矛盾的,一方面恐懼和拒絕死亡,另一方面知道自己必死,不接受也得接受。誠實的談話會有助於改變兩者的比重,幫助他們達成人生最後一項成就——平靜的接受死亡。



因而,二十一世紀以來,臨終關懷運動和姑息陣痛醫學成了重症病人的福音。在這方面,我們差距甚大,有待改善。當生命確定不可挽救時,坦然面對死亡,無論是病人,醫生,還是親屬,目標都不應該是延長生命,而是使病人在最後的日子裡得到人道的關懷,減除肉體的痛苦,能夠以尊嚴的方式死去。

結束語:

希思黎·薩德斯說:「只有當我們不再把死亡當作禁忌,我們才能建立起一種與自己死亡之間的人性的關

相關焦點

  • 《美丘》:勇敢地愛、絢爛地活,有尊嚴地走,才是生命最終的意義
    等有機會……豈不知那有什麼來日方長?「我絕對不要腦袋變成一個空殼,只剩軀體還活著。」「如果我失去了自我,希望你可以用你的手來終結我的生命。」當最後時刻來臨,美丘再一次提起他們的約定。但對於絕症患者,甚至植物人,渾身插滿管子、痛苦地活著無意識地活著,還有什麼尊嚴可講?美丘清楚地看到了這一點,像她那樣狂熱自由的人,病魔禁錮了身體、思想,活著的意義又在哪裡?所以,她要太一幫她結束這種無意識的生命。
  • 一個人應該有體面地活著,更應該有體面地死去
    「我」不是小說鑑賞家,想通過閱讀小說得到人生啟示!」欺騙總是帶有貶義色彩,如果事情萬不得已,找個很好的理由,欺騙也會變成善意,只是我們不要忘記,它是謊言的實質不會改變。因為他的病情,作為一個醫生和他的孫女不得不採取撒謊來欺騙他,我們看到當上校聽到軍隊打勝仗的謊言時,兩眼有神,精神煥發出異樣的光彩。這個謊言有了效果,使得上校在精神上有極大的慰藉,這個作用是毋庸置疑,對他身體乃至精神方面的恢復都有一個積極作用。但在此情此景中,卻難掩一種悲哀情感籠罩著故事中的人物,誰都希望就這樣一直騙下去。在他們的眼裡,如實告訴上校實情,必將導致他身體惡化,甚至是死亡。
  • 人的生命,死亡與尊嚴
    而我的觀點卻恰恰相反,那就是儘快的給父親做手術,儘可能地延長他生命的長度。當時我想到的是,小時候我們生病時,哪怕是一個小小的感冒,父母都心急的不行,都是全力以赴,哪怕是傾家蕩產也給我們看病,從來都沒有拋棄過我們。而父母老了,病了,我們卻無能為力,有了病不去盡全力爭取,而去拋棄他們,這一點我是做不到的。能讓他多活一天,我們就能在他身邊多陪伴一天。因為人一旦去了,就再也不可能見著面了。
  • 九旬女人要尊嚴的死去,誰能幫助她?
    &34;閨女,買點安眠藥給我吃吧,我想早點死」。女人叫張淑英,1931年3月生人,今年己九十歲,自前年十月在女兒家摔一跤之後,臏骨骨拆,醫生建議手術,不然躺床上活不過三個月,兩兒考慮老人年齡大恢復慢,更耽心下不了手術床,不同意手術,便保守治療回到沙河岸邊的家裡,整日躺在床上生活,從此再也沒有站起來過。古語說床前百日無孝子,真是千真萬確。
  • 《簡·愛》:關於尊嚴、生命和愛的理解和詮釋
    時隔多年,再次看《簡·愛》時,我已人至中年,經歷了許多人生磨難,也看過了人情冷暖。因為經歷,因為成長和成熟,因為心境的巨大改變,我看待事情的視角和對事物的理解都有了很大的變化。重讀《簡·愛》,也有了不一樣的理解和感悟。
  • 民間故事:肖像的人頭被老鼠咬斷,是不祥之兆還是另有轉機?
    林西仲入獄前,家裡留著一幅情人畫的肖像。他入獄之後,這肖像的頭被老鼠咬斷銜走,而且被咬的頭頸處的一條線整整齊齊,就像被刀割斷似的。林家人見此情景,個個痛哭,認為這是不吉利的徵兆。隔不了多久,朝廷的部隊打敗了耿精忠,將林西仲從獄中救出,不但恢復了他的官位,而且還提升三級。林西仲回到家裡,家人擺了酒席慶賀他再生。
  • 為了愛的尊嚴,我甘願淪落風塵
    很多人說看孫頻的小說能看出張愛玲的小說的味道,我也深有同感。看似漫不經心的描寫,卻能直指人心。「她自願地、快樂地、九死一生地做了娼妓。為了供養她那一點點血液深處的尊嚴,她要永遠把自己變成另一個人,她要把更充沛更多的恥辱當作養料,維持著她殘留的那點生命。她對整個世界說,我不再是人,我是個娼妓。」 鄭小茉最後痛苦地死於人流沒做好留下的後遺症。
  • 《沉默的真相》:我們生命的意義在於,尊重別人的生命
    我不敢。大張偉有句名言:認慫保平安。我們大多數人嘴上不這麼說,卻是這麼做的。認慫是常態,這就凸顯出那些為了捍衛別人的生命和尊嚴,付出自己生命的人的高貴。他們這麼做,只是為了證明死刑會有誤判,當發現誤判後,被執行死刑的人,蒙受不白之冤的人,生命再也無法挽回。
  • 《彎腰的尊嚴》
    是一家上市公司的老總,腰纏萬貫,有一天,他突發奇想,想體驗一下普通百姓的生活。  他上了公共汽車,投了幣,找到一個靠窗邊的座位坐了下來。  他好奇地打量著身邊的人,他的前面是個懷孕的婦女。  他的身後是個上了年紀的老人,這些普普通通的人,每天擠著公共汽車,日子雖然過得清苦,但依然很快樂。他的對面有一個很漂亮的女人,他可以近距離地欣賞。
  • 林有有喪失了尊嚴?
    結尾林有有竟然沒損失的回北京了。我們不是要看爽劇,只想要一個應有的結局。有人說,她心被傷了,感情受傷,這和一簾幽夢的「你只是失去了一條腿,而她失去了愛情。」 她只是失去了尊嚴。呵呵。賭贏了上位,賭輸了還可以回北京。
  • 父親的尊嚴
    在我的印象中,父親嚴肅,不拘言笑!父親經歷過動蕩戰亂年代,是艱苦,滄桑的一生!在我父親十二歲那年,便跟隨我爺爺去打遊擊,因為我爺爺曾當過某縱隊的大隊長,那段歲月跟隨爺爺南徵北戰,生活條件異常艱苦!解放後回到家鄉,為了謀生,父親開了一個雜賣部,賣一些生活日常用品,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父親勤勤懇懇,任勞任怨打理著他的小生意。
  • 《霍亂時期的愛情》: 人,能經歷愛情的折磨,是一種尊嚴
    他要為這種尊嚴書碑,以小說的方式。若要我總結這部小說的故事,那麼,實際上就是上面那個故事.雖然書裡的人物另有名字,但主題都是不變的,還是讓相愛的人,找到尊嚴,拾回尊嚴。只不過馬爾克斯以他天才的敘述,將愛情寄託於五十年的時間長河中,讓它面臨戰爭、霍亂等考驗。這幾乎是人一生所能經歷的所有了。
  • 爸爸有「兩件小棉襖」,怎麼還會悽慘地死去?
    他含著淚長嘆一聲「愛了一輩子的女兒,到頭來反給女兒遺棄」後死去。;我決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他們為了給孩子最好的,不惜花大代價「孟母三遷」來擇名校,甚至請家教。有些「一切為了孩子」的父母們,一心只盯著孩子的學習成績和是否能上名校,是否有好工作,而對孩子的品德並不是特別關心。孩子一旦有問題,要麼找學校鬧,要麼找別人鬧,在他的眼中,我的孩子就是最優秀、最正確的,其他人都要給我的孩子讓路。
  • 在自己的尊嚴受到威脅時,要敢於維護自己的尊嚴
    有一天,一個身無分文的青年男子來到學院外不遠處的一條繁華街上。站在街上,他望了望來去匆忙的人群,便勒緊褲帶坐在一棵榕樹下,並拉起了手中的琴。這時,一個無賴看了看青年男子很不屑一顧,鄙夷地將錢扔在青年男子的腳下。青年男子抬起頭來看了看無賴,雖然無賴臉上的不屑深深地刺傷了他,但他最終還是彎下腰拾起地上的錢遞給無賴說:「先生,您的錢掉在了地上。」無賴一臉鄙夷地接過青年手中的錢,又把它重新扔在青年男子的腳下,再次傲慢地說道:「這錢已經是你的了,你必須收下!」
  • 石田衣良《美丘》:生命的意義是什麼?這是我聽過的最好答案
    福貴的一生,經歷了無數死亡,身邊的人一個個死去,他卻活著。比起福貴,日本美少女美丘要不幸得多,活著成為她最大的奢望。才上大二的美丘,發現自己經常有頭暈目眩的感覺,醫生告訴她,是她的大腦細胞被感染,病毒在作祟的原因。小時候,上幼兒園的美丘曾發生過車禍,頭骨破裂,當時醫生用了可能存在危險的凍結乾燥硬膜來修復。
  • 精彩微小說:彎腰的尊嚴
    他好奇地打量著身邊的人,他的前面是個懷孕的婦女。他的身後是個上了年紀的老人,這些普普通通的人,每天擠著公共汽車,日子雖然過得清苦,但依然很快樂。他的對面有一個很漂亮的女人,他可以近距離地欣賞。車子到了下一站,上來的人漸漸多了,美女就漸漸被人遮住了。他看不到她,就閉上了眼睛,回味著那女人的曼妙風情。
  • 什麼是尊嚴:從100年前的英國管家說起
    無論在高貴的莊園主人眼中,還是在只有主人不在時才能出現在客廳裡打掃壁爐的小廚娘黛茜眼中,卡森先生無疑都是一位非常有尊嚴的存在。父親在感情上對那位將軍自然是憎惡至極,但作為一位職業管家,他也清晰地認識到那位將軍的來訪對於僱主生意前景的重要性;此外,除了那位將軍,預計屆時將有近20位客人到來,操辦如此規模的宴會也絕非易事。
  • 《三十而已》顧佳只是失去了家和公司,林有有卻失去了所有尊嚴?
    她說:大家可能對全身而退這樣的詞理解不同,林有有最後是失去了她的所有尊嚴離開的,像顧佳所說的這段關係會成為她永遠難以啟齒的人生底色。瞬間讓我震驚。如果林有有有尊嚴,她就不會辭掉工作,從北京追到上海,安心的接受許幻山的包養。如果林有有有尊嚴,在許幻山要和她徹底斷了的時候,她就會和他好聚好散。如果林有有有尊嚴,她就不會去應聘顧佳小區的物業前臺,還跑到顧佳家裡,藉故加了顧佳微信,窺探她的生活,還靠近許子言,給他講爸爸會有自己的家。
  • 《三十而已》:林有有失去了尊嚴?不,她失去了最寶貴的愛情
    但是,以顧佳的修養,不允許自己做出如此不體面的事情,她只想解決問題,並不想帶來麻煩,所以,波瀾不驚地處理了這件事情。就連這部電視劇的編劇,都親自下場,向觀眾解釋。她說:林有有是喪失所有尊嚴離開的,就像顧佳所說,這段關係會成為她永遠難以啟齒的人生底色。
  • 《請你迷失在我身旁》,我想更好地照顧父母
    《請你迷失在我身旁》,初看書名,會以為這是一本言情小說,文雅,充滿溫情的書名背後,是略帶沉重的話題,生老病死,照顧與陪伴。作者岸見一郎是一名心理學家,著有暢銷書《被討厭的勇氣》,他的父親82歲時,被診斷為阿爾茨海默症,岸見一郎描述了自己的知父親患有阿爾茨海默症後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