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紹興十八年,浦縣崇照鹽場遇到了一件怪事。有一個大魚,突然被海水衝到了岸上,有幾丈高,看上去似乎已經死了。
宋代時,中國生產力極其落後,大家吃飯都成問題,看到這麼個東西,第一個想法竟然是這得有多少斤肉呀,一時間,十裡八鄉的村民都爭相過來割肉。
最後大家整整割了幾百車肉,結果更奇怪的事發生了,有個人想去挖掉巨獸的眼睛,結果劇痛之下這個巨獸,竟然掙紮起來,把一艘船撞沉了,原來這個大魚竟然還沒死,這才釀成了大禍。
「紹興十八年,漳浦縣崇照鹽場海岸連有巨魚,高數丈。 割其肉數百車,剜目乃覺,轉鬣而傍艦皆覆。又漁人獲魚,長二丈餘,重數千斤,剖之,腹藏人骼,膚發如生。 二十四年四月,海鹽縣海洋有巨鰍,群蝦從之,聲若謳歌。抵岸偃沙上,猶揚鬣撥刺,其高齊縣門。」——《宋史》
這還不是個例,清代乾隆年間一條大魚擱淺,也是附近的村民紛紛跑去割肉,結果大魚並沒有死,劇痛之下翻身,一下壓死了幾百人,釀成一起轟動全國的慘案。
如果仔細翻一翻史書,會發現一個有意思的事,就是但凡有大魚擱淺,大部分都是被附近的村民吃了。
南齊永明九年,有一隻大魚擱淺,這條大魚因為擱淺時間不久,生命力還很頑強,拼命發出叫聲。叫的聲音像牛的聲音,當地的村民叫它海燕,這個名字挺有意思。
這個海燕體長30多丈,這個長度可能有點誇張,現在世界上還沒有如此長的動物,但是估計也有幾十米。渾身是黑色的,沒有鱗甲,村民也將他吃掉了。
永明九年, 鹽官縣石浦有海魚乘潮來,水退不得去 , 長三十餘丈,黑色無鱗,未死,有聲如牛。土人呼為海燕,取其肉食之。——《南齊書》
南齊永元元年,這一年實在是很奇怪,有12頭大魚進入了內河,最後在永興江和山陰附近擱淺,村民從來沒有見過這麼大的魚。大的有20多丈長,小的有十幾丈長。
大家的反應和宋代的村民一樣,覺得奇貨可居,可以好好吃一頓肉,紛紛去割肉,最後這12頭大魚竟然被大家給吃了。
永元元年四月,有大魚十二頭入會稽上虞江,大者近二十餘丈,小者十餘丈,一入山陰稱浦,一入永興江,皆暍岸側,百姓取食之。 ——《南齊書》
這種事,在史書上層出不窮,我們其實可以看出來,這些所謂的大魚應該就是擱淺的鯨魚,至於為什麼擱淺,不得而知。
而村民之所以要吃掉鯨魚,那也是因為太窮了,有魚肉吃改善生活,誰能抵得住誘惑,我們也無需苛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