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一貫節儉的爺爺奶奶,立下這樣的「吃飯規矩」

2020-09-07 愚伯的自留地

文:徐知任

圖:來自網絡

我在外面工作多年,每當吃飯時,便想起爺爺奶奶立下的二十四字吃飯規矩:吃多少盛多少,不準剩飯剩菜,掉飯桌上的飯菜拾起來吃了。我從記事起,就知道這是爺爺奶奶立下的規矩。

為了讓孩子們記住,後來爺爺奶奶乾脆請來本村的教書先生,把這個規矩用毛筆寫成楷書,貼在家裡飯廳。再後來用大玻璃壓在飯桌上面。吃飯時大家圍著,一坐下每個人便看到了飯規矩。

現在全家四世同堂,爺爺奶奶已是耄耋之年,吃飯規矩條幅仍在。過年全家大聚餐,爺爺奶奶還要再說上幾遍:吃多少盛多少,千萬別浪費。晚輩們都微笑著點頭答應:是,好,絕不浪費。大家心裡也挺感慨。

說起來爺爺奶奶一生故事很多。兩位老人是同村人,爺爺年輕時勤勞忠厚,長得英俊魁梧,是地方上的美男子,奶奶模樣一般,爺爺娶奶奶有點虧,但媒人給爺爺一說他願意奶奶,因為都是同村的,相互了解,奶奶勤儉持家,心地善良。

那時大家的生活貧苦,奶奶經常自己不吃,也要打發要飯的老人。別人說:爺爺不娶奶奶的話,一定能娶個大美女。可爺爺的理論是:娶的是賢惠,不是娶的美顏,醜夫人醜夫人,夫人醜了有醜福。

爺爺奶奶成親後,過日子幹活多,生氣拌嘴少。那時不興計劃生育,兩位老人一共生了五個兒子兩個閨女,「五男二女七親家」,是大夥羨慕的幸福之家。

我父親是老五,他常說:爺爺勤勞,奶奶節儉。爺爺夏天在地裡鋤地,他給自己立下的規矩:早上和晚上天氣涼快,要多幹點,中午太陽毒辣能把除掉的草曬死,因此,爺爺去了田間絕不偷懶。

奶奶過日子更是好手,伺候大人照顧孩子,一天做好三頓飯,抽空還去地裡幫爺爺幹活,回家的路上還順便挖點野菜野草,到家野菜做飯,野草餵牛。

晚上,為了節省燈油,奶奶都是趁著好月光紡花織布到半夜。對子女的教育,老人總是以:嚴、儉、善,兄弟姊妹之間要大讓小,小敬大,不能爭吃爭喝吵架鬥嘴。吃飯時掉個飯粒也要拾起來吃了,為人要善良勤勞。

家裡孩子多,自然生活拮据,爺爺奶奶儉字當頭,孩子們雖然穿的不好,卻沒有一個穿的衣不裹體。大孩子的衣服不能穿了,改一改給小一點的穿,改到最後都不能穿了,奶奶也捨不得扔掉,把它剪成布塊做鞋子。父輩們至今還保持著穿補丁衣服的習慣。

去年發生的一件事,更是讓我對兩位老人有很高的敬意,爺爺騎著老年代步車拉著奶奶到街上玩,在飯店裡吃飯時,看到有人吃剩的半根油條、半塊饃和半碗米飯,還有一些肉菜,兩個老人收拾起來帶回家,當作一頓晚餐吃了。

我父親覺得不好意思,給老人說:以後別再拾這些東西了,人家看見笑話。爺爺一聽火了:胡說八道,大家應該笑話那些亂扔飯菜的人,浪費糧食是犯罪。當年周總理都把掉桌子上的米粒撿起來吃了,咱們老百姓都不節儉,十幾億人都浪費,國家這日子怎麼過?個人家的日子怎麼過?往後只要見到地上的半塊饃也要拾起來,人不能吃回家餵雞也不能浪費糧食。

一席話把父親說的心服口服,仔細想想,現在老百姓雖然是小康生活,如果都鋪張浪費,不懂節儉,隨意拋撒食物必然有不好的後果。

我覺得,人再富有也要記住這二十四字的吃飯規矩:吃多少盛多少,不能剩飯剩菜,掉飯桌上的飯菜撿起來吃了。

相關焦點

  • 故事:爺爺與奶奶之間的淳樸愛情故事
    我的奶奶和我爺爺是經過介紹認識的,20歲那年叔叔做媒給奶奶介紹一門親事,就這樣經過奶奶叔叔的安排他們互相見了一面之後,就開始談婚論嫁了,一晃幾十年就這樣過去了。,再也不給他洗衣服之類的話,爺爺總是會讓著奶奶,偶爾回幾句,比如:不吃就不吃,我可以到別處蹭飯,不管是爺爺還是奶奶,他們沒看見對方的時候,都會問「你奶奶(爺爺)幹啥去了,怎麼還不回來」,到了吃飯的時間,只要爺爺沒到場,奶奶就會讓我打電話,讓爺爺回家吃飯,人到齊了,筷子才能動。
  • 爺爺奶奶的發家"謎
    郭城到煙臺140華裡,爺爺要在一天內步行趕到,夜裡還要起身餵牲口,特別辛苦。  趕腳生意賺的是兩地貨物差價,雖然利薄,但日積月累,收入還是可以的,如果有時差價大,收入就可以豐厚些。爺爺趕腳一年後,家境漸漸好起來,於是就決定加大投入,把毛驢賣掉,買了兩頭騾子,這樣,販運的貨物加倍,收入也就隨之翻了一番。當然,爺爺的負擔也就加重了許多。
  • 「憶我的爺爺和奶奶」
    今年是我爺爺去世六十周年和奶奶逝世三十四周年。爺爺是在上世紀一九六0年,三年自然災害的國家困難時期。因得浮腫病而逝世,他享年七十四歲。那時他可算得上是一位長壽老人了。在農村上七十多歲的老人少之有少。在鄉下沒有幾位可有這麼的高齡。那年我才十四歲,與我爺爺相差六十年。剛好一個甲子。爺爺是一個勤勞把節,忠厚老實,生活節儉的老農民。我三歲起就跟爺爺兩人睡。
  • 爺爺奶奶的故事
    妙妙後來和我說「那時候你奶奶就和她叔叔一起出來乞討,到了我家門口……」至於他們倆怎麼在一起,怎麼相愛的,這我就不知道了。  好吧,其實就是我爺爺奶奶的故事。  平時在家的時候,總能聽到他們老兩口拌嘴。有時候聽著聽著我就笑了,這樣的他們真好。挺久了吧,我爺爺肺裡長了個東西,需要動手術。因為爺爺輩分大,親屬多,動手術那天,很多人都來了。
  • 93的爺爺去世,奶奶卻說每晚都能看到爺爺來找她吃飯!
    去年冬天的時候93歲的爺爺安詳的走了,奶奶傷心欲絕,所有親戚都來追悼了。我大著七個月的肚子送走了爺爺,奶奶每天都在哭,我們以為是一輩子的夫妻感情太好,老伴走了傷心難過呢!沒想到奶奶卻說是因為自己害怕,害怕爺爺會回來敲她的門,天,我也是第一次聽說。爺爺走後奶奶就不敢在那個房間睡覺了,從大伯家趕出來後搬到我家,在我家住的時間裡,奶奶每天六點就開始睡覺,我問她睡那麼早,她說因為害怕,住了幾個月,奶奶搬到叔叔家住了。
  • 爺爺奶奶的愛情。
    這不禁讓我又想起了我的爺爺奶奶,爺爺奶奶都是八十一歲時去世的,已二十多年了,但爺爺奶奶的一點一滴,在我的記憶裡,永遠是最深的、最幸福的一部分。今天空閒啊,突然有一種想寫點爺爺奶奶生活的想法了。爺爺奶奶都是地地道道的農民,爺爺是個精明的馬幫,不管多麼跳皮的馬,在爺爺手裡一訓,就會變得溫順了。
  • 矮個子爺爺和高個子奶奶的故事
    找爺爺治疳積的特別多,他通常都是先把孩子逗笑,然後再對幾個穴位進行按壓,然後配上一些不值錢的藥,三四次集市後,大人們帶來的孩子就不再面黃肌瘦了。爺爺雖然矮,但我卻很喜歡跟著他去趕集。一路上人們總是熱情地和他招呼著。下集的時候,爺爺會走到豬肉攤前,買一些屠戶都不要的胰腺,原來這就是我經常吃到的肉啊!就是這樣別人都嫌棄的東西,爺爺卻能換著花樣給我們做出好幾種美味。
  • 和孩子爺爺奶奶過中秋
    這一切都是頭天晚上就安排好的,說好了我們跟孩子去爺爺奶奶家吃午飯。算是認真地陪伴老人過節。估計老人做了一上午的準備,10點多鐘就接到孩子奶奶的電話拔過來催促過去。上午,孩子去補課了,他爸送去的,一個學期都難得破例一次。我給二老買禮物。畢竟是中秋,月餅水果,肉一樣都不能少。一切忙完了,剛好可以去吃飯。
  • 故事:這樣的男人最終會孤獨一生
    (因三十多歲時她就和劉爺爺分居了,房子劉爺爺一個人住)劉奶奶不由得走上前敲起了門,半天了卻沒人應聲開門,便趕快給兒子國強打電話。國強來後從廚房翻窗進去才打開了門,發現睡在床上的劉爺爺已身體冰冷僵硬,早沒了呼吸。對門鄰居得知後說:「近兩天沒聽見劉爺爺屋子裡有什麼響動,還以為他去了親戚家。」事已至些,劉奶奶和兒子女兒忙著料理劉爺爺的後事......
  • 爺爺因新冠去世,奶奶念叨:我在這裡坐著,想著他在那裡
    臘月二十八,武漢封城前一天,大黃接到奶奶的電話,讓他回家過年。晚上,看到爺爺給奶奶量體溫,大黃才發現奶奶發燒了。觀察了兩天,奶奶不見好轉,爺爺突然說他也不行了,渾身發冷,一點力氣都沒有。大黃意識到,爺爺奶奶可能患上了新冠。年是不能過了。從大年初一開始,大黃就開始帶爺爺奶奶看病。
  • 父親仍然堅持他一貫做法,一如既往地組織老年人活動
    第二天大清早,料想不到的是,喜歡睡懶覺的小孫子,天還沒有亮就醒了,穿戴整齊,很是興奮地跑到客廳裡,伶牙俐齒地嚷開了「爺爺早、奶奶好,姥姥、姥爺早上好。」 「九點半的高鐵,我把車開到高鐵站。」女兒在網上訂好了車票,安排好了食宿,也與爺爺奶奶約定好了行程,來了一個說走就走的,年齡相差70多歲的,四代人同行的旅遊。 兒行千裡母擔憂,四代人旅遊,不知道牽動了家人的多少擔憂。
  • 除夕吃年夜飯,奶奶舉動很反常,沒想到是爺爺來了!
    上高中時的同學說他家的故事,接下來用第一人稱講述。我爺爺前幾年走的,有一年除夕,我家親戚多,放完炮就一起坐下吃年夜飯,我奶奶是最大的長輩,我們一老家子人圍在一張特大號的桌子上吃飯,我家比較大,餐廳和客廳是兩個房間,就在這時候奶奶突然放下筷子,站起身就往客廳走去,我爸給我使了個眼色,因為我是家裡最小的,所以我就跟著我奶奶進了客廳那屋,進來後,奶奶坐在沙發上然後說:「孫子來杯酒」,我奶奶從來都不喝酒,我給倒了一杯,五十八度的酒一口就喝完了
  • 討飯的爺爺和奶奶
    我的奶奶是窮人家的女兒,奶奶的娘家就是離我們那裡只有兩裡多路的鄰村,在一個平平常常的一天,奶奶坐著花轎頂著紅蓋頭嫁給了我的爺爺。爺爺是個勤快人,什麼活都能幹,什麼苦也能吃,但還是改變不了窮苦的命運,天下都是窮人,窮人也有窮人的活法,爺爺和奶奶幾年的時間,有了四個孩子,我的大伯,二伯,我爸,還有一個小姑。
  • 沒媽了,你是爺爺奶奶掌心的寶
    小瑩的媽媽在她3歲那年去世了,從那以後,她就跟著爺爺奶奶生活。在她媽媽活著的時候,她是爸爸媽媽的掌上明珠,每天打扮得像個小公主,是個人見人愛的「潮童」。媽媽還帶她去上早教班,回來後給爺爺奶奶表演學到的節目,全家人坐成一排當她的觀眾,給她鼓掌誇她是聰明的寶貝。
  • 為天堂裡的爺爺奶奶點亮一盞燈
    她說:爺爺死了!其實是我叫的爺爺,孩子3-4歲,弄錯輩分了。但是我明白是我的爺爺。我丟下書包就往院子裡跑去,由於我家房子是單獨建在山水田園之間,而爺爺奶奶住在院子邊上。距離2-300米,我飛奔而去。徑直就衝進爺爺奶奶的臥室,房間裡面站著有好多人。
  • 奶奶去世不到百天,爺爺就帶了一個騙錢的後老伴進門了
    傾訴:奶奶去世當天,我火急火燎的趕回家中,爺爺摘下眼鏡,擦了擦眼角的眼淚,聲音都哽咽了「奶奶沒了!」  剛知道這個消息的時候,我還覺得不太真實,眼淚一滴也沒有流下來,但聽到爺爺說完這句話之後,我眼淚便止不住了。  我一直以為爺爺對奶奶的感情很深,因為爺爺是一個大學生,那個年代的大學生,絕對是人中龍鳳,可是偏偏找了只有小學學歷的奶奶。
  • 爺爺的腳踏車和下漢口,奶奶的木蘭山和封城故事
    在上文說過,我的爸爸、爺爺和太爺爺都是武漢人。太爺爺我沒有見過,聽奶奶說起過。奶奶因為家境貧困,很小就沒了父親,早早就被送到爺爺家當童養媳,爺爺奶奶是一起長大的。,一家人,太爺爺太奶奶和4個兒子兒媳,什麼都沒帶。
  • 我的爺爺奶奶!(2)
    爺爺說他當兵的那些年跟著部隊跑遍了大半個中國,廣西,內蒙古,新疆,河南,山東,陝西等,後來沒打仗了,爺爺就回家了,那時候爺爺26歲了,本來爺爺當了這麼多年的兵是有工作安排的,可是因為當時的各種原因,爺爺就沒有去國家安排的單位工作,而是和奶奶結婚了,在一個小山村裡生兒育女,一輩子務農。
  • 爺爺奶奶與黃鼠狼一家真實的故事
    奶奶家住在北方的一個小山村,那是六十年代的時候,奶奶養了很多雞,下了蛋,奶奶不捨得吃,攢著賣點錢。可是有幾天,她的雞蛋總丟,奶奶氣的夠嗆,爺爺說,一定是老鼠或者黃鼠狼偷的,下個夾子吧,於是就下了一個老鼠夾子。
  • 爺爺和奶奶們的風花雪月之四——我爺爺是個大右派
    我印象中的爺爺是比較慈祥,奶奶則要厲害多了。我有點記事的時候,就聽到我奶奶經常訓我爺爺,我爺爺就經常搬著小凳子坐在院裡,笑咪咪的也不回嘴,我有時問我媽,我爺爺怎麼這樣怕我奶奶啊,我媽告訴我你爺爺才不怕你奶呢,年輕時在我們這裡是一個很厲害的人呢,後來從我媽和我爸和我叔叔們的口中了解了我爺爺和我奶奶的一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