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說做好白菜才是烹飪高手?真實一道傳統菜,感嘆古人智慧

2020-10-22 文中話江湖

金庸小說的一大亮點,就是把傳統文化寫到小說裡。不但有酒文化,茶花文化,更多的還是美食文化。

黃蓉在張家口初遇郭靖,一番「報菜名」式的操作就讓讀者食指大動,垂涎欲滴。此後黃蓉更是靠著一盤「玉笛誰家聽落梅」外加一碗「好俅湯」,讓郭靖得到了洪七公親傳的降龍十八掌。而金庸也靠一番文字徵服了讀者的想像力,讓讀者深以為此物應該是時間所存在。

而就在黃蓉「騙」到洪七公降龍十八掌這段劇情中,黃蓉對洪七公說自己最拿手的菜是「炒白菜、蒸豆腐、燉雞蛋、白切肉」的時候,原文是這樣描寫的:

洪七公品味之精,世間稀有,深知真正的烹調高手,愈是在最平常的菜餚之中,愈能顯出奇妙功夫,這道理與武學一般,能在平淡之中現神奇,才說得上是大宗匠的手段,聽她這麼一說,不禁又驚又喜,滿臉是討好祈求的神色

可以說金庸借洪七公之口說出這樣一番話,能把白菜這類普通菜餚做好的,才是大宗匠的手段。

最初我看到這段的時候,其實是有些不以為然的。一道白菜而已,能做出什麼樣的花樣呢?後來隨著閱歷提升,有幸見識到了傳統菜大師所展示的一道「開水白菜」,看著平淡,但製作工藝複雜,真正感嘆古人智慧,能把小小的白菜玩得這麼溜。

我們很難想像,一道普普通通的白菜要如何加工,才能說是「宗師級」。在我所見的這道白菜加工中,第一道工序就是撕去白菜梆子上面的筋絲,逐片菜葉撕掉筋絲,而不破壞菜葉本身。

白菜的初步處理中,焯水並不複雜,然而焯水之後要立刻放入冰水之中。以水溫的反差鎖住白菜鮮味。

隨後是繁瑣的制湯過程,以火腿、雞、鴨、肘子入清水熬製,選材上又有其獨特講究,不為外傳。長達數小時的小火熬製,將食材鮮味融入水中成湯,再撇掉浮沫等,讓湯色清澈爽亮。

再以細膩肉末倒入湯中繼續熬製,肉末中不含半點肥肉,以免湯色濃稠油膩,隨後濾掉肉末,繼續保持湯色清澈。如此反覆多次,最終成湯為金黃色淡如茶水,看不出半分油膩。

最後,再將前面所處理過的白菜裝盤,倒入調製好的湯汁,入籠屜蒸幾分鐘。成品看似平淡無華,色澤金黃,如同淡黃色的白菜嫩葉倒影在水中一般。但入口清脆、鮮嫩。

這小小的一道白菜,倒是讓我想起《紅樓夢》大觀園中劉姥姥所吃到的茄子,一道茄子倒是用了十幾隻雞來做輔料。古人在食文化一道上,以古人所能接觸到的食材,將工序發揮到極致,最終製作出現代人用了諸多調味品也做不出的上等佳餚。老祖宗的智慧,不由得不佩服。

而金庸借洪七公口中所說,普普通通的菜品作出美味佳餚,才是大宗師的手段,也的確並非誇大其詞。真正的頂級食材,烹飪手段反而是儘量簡單以保持食材的原汁原味。確實只有在白菜、豆腐這類普通食材上,才能顯示大師手段。

相關焦點

  • 金庸武俠10大高手排名,究竟誰才是金庸武俠第一人
    金庸的武俠小說一共十五部,它們可以由這幾句話描述:" 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那麼這些名著中,究竟誰才是真正的絕頂高手呢?天下武功出少林,少林武功出達摩,就足以決定了達摩老祖在金庸武俠中的第一高手地位。
  • 把《鹿鼎記》當成通俗喜劇,才是對金庸最大的誤解
    而韋小寶手無縛雞之力卻能順利進紅花會,正如對傳統江湖秩序的極大諷刺。傳統江湖的準則和秩序,在幫會文化面前被拆解的支離破碎。難得的是,金庸以荒誕主義的筆法,把這一切都融入陳近南的人生悲劇命運中,這位號令東南沿海上萬高手的江湖大佬,最終死於自家人之手。
  • 金庸武俠小說中的圍棋高手,哪位排名第一?
    金庸是個棋迷,對圍棋不是一般的痴迷,愛屋及烏,他的武俠小說中有不少高手喜歡圍棋,且棋藝甚高。 《碧血劍》中的木桑道長年輕時,輕功卓絕,身法變幻無窮,江湖上送他個外號,叫做「千變萬化草上飛」。後來他耽於棋道,沉迷其中,勝過武功。本來他的武功甚高,卻自認平平;而棋藝不過中上,卻自負得緊,竟自行改了外號,叫做「千變萬劫棋國手」。
  • 古代輕功曾真實存在,為何如今卻消失殆盡?
    現在不少人在少年時期都希望到金庸先生創造武林世界中闖一闖,希望自己是神鵰大俠楊過,天下第一郭靖。每一個人都一個江湖夢,希望可以和小說中的人物一樣練就絕世武功,像輕功水上漂、乾坤大挪移。再不濟也要像楚留香一樣練就最好的輕功本事,飛簷走壁不是夢。
  • 唐山周末 休閒玉田 第147集 散說玉白菜
    觸景生情,想起童年的歌謠,立冬不出菜,必定雪中蓋,這是無終古國玉田的諺語,菜指的是玉白菜,那是看得見的鄉愁。白菜與土地最親,從頭到腳都貼著大地的心,白菜是土地的兒女,生於土地,隱藏於土地,土頭土腦,又拙於表達,仿佛是樸實的中國農民,飽滿、厚實。白菜既平凡又崇高,是人類賴以生存的主要菜品,百吃不厭!
  • 金庸小說四大隱世高手,掃地僧排名只能第三,第一名無人能及
    今天我們來聊聊金庸小說,肯定大家都不陌生,追劇還是原著都看了不少。金庸一生共寫了15部小說,部部都是小說界的經典之作。金庸筆下的高手也有很多,不過說起隱世高手,能排上名號的也就那麼幾個人,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他們分別是哪些隱世高手。
  • 金庸先生筆下的真實歷史人物(《鹿鼎記》篇)
    金庸先生的小說,蘊含了歷史的同時也賦予了中國傳統文學;借組獨特的武俠文化語言把傳統發揮得淋漓盡致。但歷史終歸歷史,正所謂「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鑑於現今許多人將《三國演義》當成正史來述說,因此寫下這篇文字,以區別真實的歷史中與金庸筆下人物的真真假假。
  • 俠探簡不知:金庸之後再現新武俠,沒有大製作卻還原了傳統武俠風
    簡不知在去寒月山莊的路上,又得到了鬼扇子阿傑的相救,阿傑對他說:「我呀最愛殺這種不講道理的人,最喜歡的就是你這種不會武功的,因為只有你這種不會武功的人,才願意去講道理。」02 再現的傳統武俠《俠探簡不知》被喻為「金庸之後再現新武俠」,除了劇情案件的風格很像楚留香、陸小鳳、四大名捕等等,裡面的那種快意恩仇的江湖情懷也和金庸、古龍、溫瑞安等武俠宗師筆下的傳統武俠很相似。
  • 借「蠱毒」的真實性,談金庸先生是傳統文化的守護者和傳承者!
    說到「蠱」,我這個年紀的人大多是在金庸老先生的筆下看到的,而且多半會聯想到苗疆、美女。金庸先生在《倚天屠龍記》寫胡青牛痛述「家史」:華山掌門鮮于通年輕時在苗疆,用花言巧語騙了一個苗女的感情,結果這個苗女在他身上下了「金蠶蠱」,鮮于通不以為意,偷偷離開了苗疆,結果途中蠱毒發作,差點死掉,幸好蝶谷醫仙胡青牛出手相救,才保住了性命。這顯然是「情蠱」。
  • 能夠打通水滸和金庸武俠之間平行宇宙的除了郭盛還有一位劍術高手
    大俠金庸的十四部作品都是在真實的歷史背景下杜撰的傳奇故事,裡面有一些真實的歷史人物和事件,每部作品的年代上有一個交替的關係。 如果說金庸先生要寫一部以北宋末年宋徽宗時期為時代背景的作品的話,那麼一定會和《水滸傳》的情節人物有交集。所以說,《水滸傳》一定隱藏著金庸武俠宇宙的密碼。 《射鵰英雄傳》的男主郭靖是梁山好漢賽仁貴郭盛的後代,所以這讓水滸宇宙和金庸武俠宇宙有了一條明顯的關聯線索。
  • 5V5、古龍武俠高手VS金庸武俠高手!誰會略勝一籌?打團了
    我們都知道古龍和金庸梁武俠巨匠。他們的武俠人物定位有一些不同,古龍的武俠人物古龍小說講究的是輕功、速度,詭異的招式,不太講到內力...。而金庸的武俠人物多點內力而少一點招式的變化。張無忌這個人沒有絕頂的悟性,也沒有過人的耐力去刻苦修行,但是絕對有無敵的機遇(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狗屎運)。
  • 從年代來看金庸每部小說的最強高手,金庸武學真的是越來越弱嗎?
    除去《越女劍》《鴛鴦刀》等一些中短篇小說,這裡就金庸主要長篇小說裡最強高手的年代進行排序,進而看看金庸小說的武功是不是隨著年代前進,越來越弱。雖然書中張三丰基本沒有出手,但沒有出手才是最強高手,說明《倚天》中雖然熱熱鬧鬧,動靜很大,但也輪不到他出手的地步。就金庸書中定力而言,沒出手的張三丰已經勝過出手卻被喬峰打傷的掃地僧,可見《倚天屠龍記》中張三丰的武功境界不僅高過了《神鵰俠侶》,也高過了《天龍八部》的掃地僧。
  • 封小區出不去,雞西小夥兒愣把彝族媳婦兒練成東北麵食高手
    寶林背著手,光著膀子,叼個小煙兒宰旁邊眯縫個眼睛做監工和質管:「嘖,褶兒不勻乎哇,多捏幾個才好看,十八個褶兒最好……」「你聽說過一個成語叫拔苗助長沒?」沙沙邊跟包子較勁邊騰空瞪寶林。欠嘴大廚做了倆菜:酸辣白菜、紅燒帶魚,還炸了點兒花生米,炸了碗辣椒油……東北人能吃辣的不少,俺們這地方冷,吃辣禦寒,而且最能調動胃口,美中不足,這花生豆有點兒糊巴了,明顯戀鍋了。
  • 黃蓉收買洪七公僅用4道菜,她的廚藝究竟從何而來?
    如果說金庸筆下的美人大都是不食人間煙火,如仙女下凡般的存在,那麼黃蓉絕對是最生活化的一個。黃蓉對吃的講究,即便是到了現代,應該也沒有幾人能夠和她相比。即便是最簡單的燒白菜,黃蓉做起來也是非常不同:白菜只挑最嫩的菜心,而且必須要用雞油,再加上一點鴨掌末生炒。這樣一盤燒白菜得廢多少菜心?用雞油,加鴨掌末這一點,是什麼樣的七巧玲瓏心才能想出來的法子呀?
  • 戰神血刀老祖:金庸武俠遊擊戰第一高手
    血刀老祖這個人,比較奇特,因為他沒有留下真實的姓氏,是以門派和武功為名的。這個組織叫做血刀門,憑藉一本《血刀經》和出其不意的武學理念,倒也讓中原武林談之色變。而且也要必須承認,這四大高手任何一個人都不在血刀老祖之下。其中仁義大刀陸天抒在功力上還要比血刀老祖稍勝一籌。或許在落花流水的心目中,早就躍躍欲試和雪刀老祖較量一番。金庸沒有讓他們失望,很快就這樣安排了。南四奇和血刀老祖將在雪山,五個人聯袂上演另外一場「華山論劍」。
  • 網絡小說和金庸小說比,差距真有那麼大?更多是人們的情懷罷了
    長期以來,說到金庸小說和網絡小說的對比,很多熟讀金庸小說的書迷們,對網文讀者往往都有一種「迷之優越感 」,並視網絡小說為毫無文學價值的小白爽文。然而,這些金庸讀者未必願意承認的是,金庸小說之所以如此在超過半個世紀的時間內,如此大受歡迎,恰恰是因為存在很多爽文甚至小白文喜聞樂見的橋段,什麼跳崖得寶,神功白送,美女倒貼,多女追一男,裝叉打臉等等,都可以說是當今網絡小說的鼻祖了。
  • 金庸筆下那些反派角色,錢從哪裡來的,為何沒想過造假做錢?
    在看金庸小說時,不知大家是否糾結過一個問題,這些身手不凡,手段通天的武林高手,是如何賺錢的?畢竟,金庸筆下角色還是沒能脫離世俗的吃喝拉撒,正派中人想必是有正常途徑。那麼,金庸筆下那些反派角色,為何沒想過造假做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