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小說的一大亮點,就是把傳統文化寫到小說裡。不但有酒文化,茶花文化,更多的還是美食文化。
黃蓉在張家口初遇郭靖,一番「報菜名」式的操作就讓讀者食指大動,垂涎欲滴。此後黃蓉更是靠著一盤「玉笛誰家聽落梅」外加一碗「好俅湯」,讓郭靖得到了洪七公親傳的降龍十八掌。而金庸也靠一番文字徵服了讀者的想像力,讓讀者深以為此物應該是時間所存在。
而就在黃蓉「騙」到洪七公降龍十八掌這段劇情中,黃蓉對洪七公說自己最拿手的菜是「炒白菜、蒸豆腐、燉雞蛋、白切肉」的時候,原文是這樣描寫的:
洪七公品味之精,世間稀有,深知真正的烹調高手,愈是在最平常的菜餚之中,愈能顯出奇妙功夫,這道理與武學一般,能在平淡之中現神奇,才說得上是大宗匠的手段,聽她這麼一說,不禁又驚又喜,滿臉是討好祈求的神色
可以說金庸借洪七公之口說出這樣一番話,能把白菜這類普通菜餚做好的,才是大宗匠的手段。
最初我看到這段的時候,其實是有些不以為然的。一道白菜而已,能做出什麼樣的花樣呢?後來隨著閱歷提升,有幸見識到了傳統菜大師所展示的一道「開水白菜」,看著平淡,但製作工藝複雜,真正感嘆古人智慧,能把小小的白菜玩得這麼溜。
我們很難想像,一道普普通通的白菜要如何加工,才能說是「宗師級」。在我所見的這道白菜加工中,第一道工序就是撕去白菜梆子上面的筋絲,逐片菜葉撕掉筋絲,而不破壞菜葉本身。
白菜的初步處理中,焯水並不複雜,然而焯水之後要立刻放入冰水之中。以水溫的反差鎖住白菜鮮味。
隨後是繁瑣的制湯過程,以火腿、雞、鴨、肘子入清水熬製,選材上又有其獨特講究,不為外傳。長達數小時的小火熬製,將食材鮮味融入水中成湯,再撇掉浮沫等,讓湯色清澈爽亮。
再以細膩肉末倒入湯中繼續熬製,肉末中不含半點肥肉,以免湯色濃稠油膩,隨後濾掉肉末,繼續保持湯色清澈。如此反覆多次,最終成湯為金黃色淡如茶水,看不出半分油膩。
最後,再將前面所處理過的白菜裝盤,倒入調製好的湯汁,入籠屜蒸幾分鐘。成品看似平淡無華,色澤金黃,如同淡黃色的白菜嫩葉倒影在水中一般。但入口清脆、鮮嫩。
這小小的一道白菜,倒是讓我想起《紅樓夢》大觀園中劉姥姥所吃到的茄子,一道茄子倒是用了十幾隻雞來做輔料。古人在食文化一道上,以古人所能接觸到的食材,將工序發揮到極致,最終製作出現代人用了諸多調味品也做不出的上等佳餚。老祖宗的智慧,不由得不佩服。
而金庸借洪七公口中所說,普普通通的菜品作出美味佳餚,才是大宗師的手段,也的確並非誇大其詞。真正的頂級食材,烹飪手段反而是儘量簡單以保持食材的原汁原味。確實只有在白菜、豆腐這類普通食材上,才能顯示大師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