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婦人》是由美國女作家露易莎·梅·奧爾科特創作的長篇小說。以美國南北戰爭為背景,以19世紀美國新英格蘭地區的一個普通家庭四個姐妹之間的生活瑣事為藍本的帶有自傳色彩的家庭倫理小說。
英文little women,這個翻譯總讓人感覺不是非常貼切。原文中第一次出現這個詞是在第一章馬奇先生給家裡寫的一封信中,馬奇先生稱四位十幾歲的女兒為little women,不同性格的四人對此有著不同的理解。
01四姐妹的生活
美國內戰期間,馬奇先生遠赴戰場做了隨軍牧師,四個女兒和母親在家裡過著清苦卻堅強樂觀的生活。她們雖貧窮卻樂意幫助比她們更需要幫助的鄰居赫梅爾一家。大女兒梅格生性愛美,對戀愛充滿憧憬;二女兒喬獨立自主,矢志成為作家;三女兒貝絲則是傳統乖乖女,柔弱而惹人憐愛;小女兒艾米則鍾愛繪畫。四個姑娘一同從成長,卻有著迥然不同的性格,追逐著各自不同的理想,並在這個過程中邂逅愛情。
梅格不屑於上流社會的虛偽,為了追求真愛而選擇清貧的生活;儘管婚後生活拮据,她仍然意識到&34;,因為貧窮賦予丈夫開創事業的勇氣,從而使他們的生活更有意義,在她身上體現出女性在情感上的自強。
喬作為小說的核心主人公,充當著小姐妹的領導者,時時都表現出堅強樂觀、自強自立的個性;她熱愛寫作,一方面因為寫作給她帶來快樂,另一方面,寫作是她保持自立的一種方式,讓她&34;我要承受我那一份,我要忙著賺錢養家",體現出女性在事業上的自強。
貝思在母親到前線照顧重病父親的期間。擔負起照顧自己姐妹的任務;她不求回報地愛著自己的家人,窮人和弱者;甚至因為被姐妹們遺棄的玩具娃娃的殘舊而更加珍愛他們;後來貝思久病不起,在死亡面前,貝思坦然接受,毫不畏懼,因為她相信死亡是與自然的融合,在她身上體現出女性在道德上的自強。
艾米作為最小的女兒,雖然有點嬌氣,她夢想成為一名偉大的藝術家,並為此不懈努力,即使受到挫折、嘲笑也毫不懷疑自己的能力,在結婚後,她沒有按傳統為家庭放棄一切,而是繼續自己的藝術追求;對貧苦民眾的同情心驅使她投身慈善事業,在她身上體現出女性在人性自我完善上的自強。
02令人惋惜的喬與勞裡
《小婦人》最讓人喜歡也最讓人感到惋惜的角色是喬。喬的英文名Josephine,一個非常女性化的名字,這跟她的性格幾乎是天差地別。
在19世紀六十年代的美國,女性的社會地位遠不及現在,女性的夢想是嫁給有錢人,當一個貴太太。我們的喬,卻是一個異類,她活潑開朗,好動,不喜歡穿裙子,夢想成為作家,堅持寫文,熱心幫助鄰居家看起來不快樂的男孩。這樣一個天真可愛的女孩,毫無意外地,勞倫斯淪陷了,他愛上了這樣一個獨特而又有魅力的女孩。他向喬表白了,可是,喬拒絕了。
十三覺得,喬是愛著勞倫斯的,但是勞倫斯並不真正了解喬,此時的喬,愛情並不是第一位的,她有衝勁,渴望通過自己向世界證明些什麼,而勞倫斯對他來說似乎沒有那麼成熟,與她所期待的完美愛情有著不可逾越的距離。
最終,勞倫斯出國,兩人分離,再次相見就是勞裡與艾米訂婚,命運的齒輪在往前奔走,誰也不知道會發生些什麼事情。喬最終嫁給了一個教授,兩人在勞裡的支持下辦了慈善學校,教書育人。說實話,這樣的結局是有些讓人無法接受的。
新的電影版《小婦人》是由羅南和甜茶搭檔,據說應了出版社的要求會美化喬的歸宿,十三還沒有看到這個電影,希望能夠有一個令人溫暖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