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魯班是木匠的祖師爺,但你知道嗎,魯班還是石匠的祖師爺。說起來,還有一段有趣的故事呢!
有一天,魯班外出做木工活,經過一座山,魯班也累了,想坐下來歇歇。這時候,就聽到一陣「叮叮噹噹」的錘子響。魯班覺得奇怪,日頭西沉了,怎麼還有人在鑿石頭呢?於是背著家什順著聲音尋了過去。
鑿石頭的是個年輕人。正在一塊大青石頭前用力敲打,汗如雨下,居然把石頭變成了石碗石碟,還刻上了精美的花紋。
魯班一看,暗暗點頭,隨口說道:「師傅的手藝不錯呀!」
年輕的石匠回頭一看,沒認出魯班,只從行頭認出是個木匠,沒當做一回事。得意地說:「我們石匠活可比你們木匠活難多了,就憑這石頭的硬勁兒來說吧。你們用的木頭多軟,那也叫手藝活?」
魯班聽了不樂意了,說:「別看那木頭軟,要你來做還不準會呢!」
這一句激起了年輕石匠的好勝心,當下也不幹活了,非要和魯班比試比試手藝。
魯班說:「咱是比粗活還是比細活?」
石匠說:「當然是細活,粗活算什麼能耐!」
魯班點點頭,說:「好,但既然是比,就要有個說頭,輸了咋辦?比贏了咋說?」
石匠想了想,說:「誰輸了誰當徒弟,誰贏了誰當師父。徒弟給師父跪下磕三個響頭,你敢不敢!」
魯班哈哈一笑,說:「有什麼不敢,咱們誰先幹?」
石匠用手一指旁邊的大石頭,說:「我提出的自然我先做,我用石頭做個什麼東西,你就用木頭做個什麼東西。」
魯班說:「好!」
石匠說幹就幹,只見他在一塊石頭上敲打了幾下,又用鑿子鑿了幾下,不一會兒就用石頭做出一根光滑的擀麵杖。
魯班呵呵一笑,也沒多說,左右看了幾眼,發現旁邊有棵樹,幾斧子砍倒,選擇了一截,用手指頭蘸上劃線的墨,在兩頭各畫了個圈兒,又用斧子使勁往一頭砸,立時就做出來了一根擀麵杖,更加光滑好用。
石匠心有不甘,說道:「我做個鳥籠讓你開開眼。」說著就又「叮叮噹噹」地鑿起來。一盞茶的工夫,鳥籠子真做好了,裡面還有一隻惟妙惟肖的小鳥。
魯班一看,點了點頭,只說:「我也學著做一個。」說罷,拿了塊圓木頭就鑿起來。也是一盞茶的工夫,鳥籠子鑿好了,裡面也有一隻活靈活現的小鳥,更加神奇的是,魯班對著鳥籠拍了幾下,木頭小鳥居然活了,抖了兩下翅子,還「吱吱吱」地叫了幾聲。
石匠看得目瞪口呆,可還沒等他開口說話,魯班說話了:「小師傅,我看你的頭髮鬍子都長了我給你剃剃吧。」
石匠心裡還覺得奇怪,木匠如何給自己剃頭?魯班已經拿起錛,對著石匠腦袋「唰唰唰」地削了幾下,眨眼間,頭髮被颳得整整齊齊;接著魯班又拿過刨子,對著石匠的上下嘴唇刨了幾下,立刻變得乾乾淨淨,連一點鬍子茬都沒有。
石匠此時輸得心服口服,當即跪在地上給魯班磕了三個響頭,叫了三聲師父。
從此以後,石匠也拜魯班為祖師。
關注「酒歌說文」,了解更多有趣的民俗文化。反正不要錢,多少看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