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生了一兒一女就是「好」,趙姨娘為何就不能在榮國府瀟灑生活?
對於天下所有的女人來說,最大的幸福莫過於夫妻和諧、兒女成雙。
《紅樓夢》裡,偏偏就有那麼一個女人,夫妻關係很不錯,自己也生了一兒一女。但生活得不但沒有尊嚴,甚至連喜歡自己的人也沒有幾個。
她就是趙姨娘,探春和賈環的母親。
讀《紅樓夢》,一直就有一個很深的疑惑,都說一兒一女一枝花,趙姨娘本該是一個幸福的女人。可是,她為什麼生活得這麼慘呢?
要知道,趙姨娘在賈政面前其實是很得寵的。不然就生不出探春和賈環這兩個孩子了。甚至姐弟倆長大之後,賈政也還經常去她那兒過夜。
再後來,反覆讀了幾遍之後,才漸漸明白,趙姨娘的不幸,其實主要是拜王夫人所賜。就是這個成天吃齋念佛的女人,卻在不動聲色之中讓趙姨娘逐漸沉淪。
在《紅樓夢》裡,我們看到的,是大觀園的詩情畫意,是男男女女們的紙醉金迷,或者附庸風雅,但這一切全和趙姨娘無關。甚至連稍微有點頭臉的下人丫環,也並不給好臉色她看。
趙姨娘唯一需要面對的、只能面對的,就是現實而殘酷的東西——家產。
對王夫人而言,趙姨娘生了賈環,就有可能威脅到賈寶玉。這便是王夫人心中趙姨娘最大的罪狀。
在數千年封建的嫡庶之爭裡,其實吃虧的總是庶出子女。除了極少數走狗屎運的庶出子女,得以僥倖鹹魚翻身之外,其餘的幾乎全都只能在陰暗中苟且偷生。
出身金陵王家的王夫人,根本不可能接受趙姨娘的「投誠」。她有這個資本。無論趙姨娘母子投降與否,都只有一條出路——日漸沉淪。
王夫人最得意的手筆,應該就是將探春從趙姨娘身邊拿走,並厚實地從小用感情來培養探春、容忍探春,使得趙姨娘母女之情日益淡漠。
有的人或許會問,賈環不才是王夫人心中最大的芥蒂嗎,為何不把他一併拿走呢?
這或許正是王夫人的高明之處。自古以來,重男輕女在國人心中總是難以隔斷的情結。對趙姨娘來說,賈環就是自己的底線,更是將來母憑子貴的唯一出路。
一旦連賈環也「沒了」,趙姨娘或許真能做出什麼狗急跳牆的瘋狂之舉。
王夫人正是留給了趙姨娘一條出路——就像古代攻城,四面楚歌之下,圍三放一。讓敵人自認為有「一線生機」,便不會和自己掙個魚死網破。
於是,賈環便很輕鬆地生活在母親的懷抱裡。王夫人也更受到了旁人心底仁慈的讚譽。
殊不知,賈環留在趙姨娘身邊,也就失去了最好的教養,也沒有了最好的生活。
和賈寶玉比起來,賈環過得是多麼受歧視、甚至受虐待的生活?
趙姨娘身邊的丫頭,月銀只有五百錢,比寶玉的丫頭還低。
趙姨娘自己的月錢,也是區區2兩銀子,甚至還比襲人少,連尤氏也不忍收,還得時不時聽鳳姐指桑罵槐。
於是,趙姨娘的受害意識特別嚴重,卻又特別期待自己能在這個家裡有崇高的地位。
我們可以看她罵賈環的話:又到哪兒墊了踹窩兒回來的?有好的能給你?……
作為一個母親的憤慨,我們心裡首先湧起的必然是濃重的心酸。
要知道,這麼說的時候,趙姨娘心裡該是多麼的難過?多麼的絕望?多麼的辛酸?
其實,趙姨娘也試圖去討好王夫人,但並不被接受。賈環燙了寶玉,王熙鳳輕飄飄一句話,王夫人便能隨意痛罵她。
當然,客觀地說,趙姨娘的「愚蠢」也是確實存在的。但問題的關鍵其實是她的鬥爭方式很不得法。
在老謀深算的王夫人面前,趙姨娘的所謂「謀慮」都顯得那麼幼稚,所謂「行動」都是那麼不堪一擊。
有兩個人,曾經試圖助力趙姨娘,那就是彩雲和彩霞。可是她和賈環的城府、水平都實在太低,平白無故失去了兩個助手。
很多人只看到,趙姨娘糾集馬道婆,用武術魘害賈寶玉和鳳姐。但那又如何?這麼些年來,趙姨娘所受到的欺凌,不是比所謂的巫術更多、更直接嗎?
於是,在賈政面前,或許也是憑姿色,趙姨娘一直還算受寵;也生了探春和賈環一對兒女。
本該是活得滋潤、獲得自在的人生,卻因為自己的心性與眼界,再加上王夫人泰山壓頂般的存在,依然只能卑賤地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