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故事開始的時候,趙姨娘的人生巔峰已過。雖然探春出落得大方美麗、賈環也有了個堂堂正正的&34;稱謂。
可她並不受待見,第一次出場,就比被輩分比她低的王熙鳳夾槍帶棒好一頓說教。
&34;
幾分鐘前,賈環垂頭喪氣地進了門。
他和寶釵的丫鬟鶯兒玩骰子,輸急眼了賴錢。當哥哥的寶玉說了幾句,讓他別處玩去。可聽在趙姨娘耳朵裡,事情完全變了味,&34;
恰好王熙鳳從窗外路過,這幾句粗鄙低俗的罵人話一下子激起了她的反感,於是便有了劈頭蓋臉的教訓。
所以也算自作自受。
可是沒過幾天,禍事又來了。
她那不省心的兒子,故意失手把蠟燭油潑向寶玉那張面如秋月的臉!這可捅了馬蜂窩,要知道,寶玉可是賈母和王夫人心尖尖上的肉。
果然,戰火又燒到了趙姨娘身上。
這次是被王夫人罵,口氣嚴厲而不留情面,&34;
可除了忍氣吞聲,趙姨娘無路可走。
誰叫她是妾?主子也只勉強做了半個,不過比下人略微好一點罷了。
02
俗話說,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
但趙姨娘的報復之心是藏著掖著的,直到馬道婆出現。
這位在大戶人家頻繁走動的老婆子看多了人心叵測,早對華麗袍子下的一地蝨子習以為常。所以,她一面為寶玉的平安出謀劃策,一面卻又在趙姨娘耳邊煽風點火:&34;
那些不可說不能說的心機和秘密一旦被道破,就像得了陽光雨露的罌粟種子,迅速生根發芽,開出邪魅的花,結出罪惡的果。
馬道婆扎了兩個小人兒,分別寫上王熙鳳和賈寶玉的生辰八字,只待回去做法。在我們看來,當然是無稽之談,但這通行於紅樓夢中的那個虛幻世界。
趙姨娘的想法簡單而粗暴,&34;
她忽視了法條,枉顧了道德,甚至弄不清楚賈府的權力分布狀況,更不了解自身的真正位置。
許多悲劇,其實都是從貪婪且愚蠢開始的。
就好像趙姨娘,她覬覦著偌大的榮國府,卻沒有足夠的智商與情商來撐起蓬勃的野心和欲望。放在宮鬥劇裡,應該就是活不過第二集的主。
拿親閨女探春的話來說,&34;
那一次,是因為探春給寶玉做了一雙鞋,趙姨娘不高興了,抱怨說:&34;
探春看不慣她的斤斤計較和粗淺鄙薄,於是常把一句戳親娘心窩子的話掛在嘴邊,&34;
換句話說就是:我沒你這樣的媽!
03
女兒探春是趙姨娘的一塊心病。
那是她和老爺賈政的第一個孩子,想必也費了許多心思和精力。十月懷胎,孕育的不僅是一個稚嫩的肉身,還是一個嶄新的希望。
她盼望的應該是一個兒子,能幫著爭寵上位,也好繼承家業讓她揚眉吐氣。
可生下來的竟是個女兒,而且自小養在賈母膝下,學著琴琴書畫,聽著詩詞歌賦,薰陶出了一副大家閨秀的好模樣。
而趙姨娘一手帶大的賈環&34;,和一母同胞的姐姐不可同日而語。
孩子就是父母的一面鏡子,賈環身上的自私惡毒,其實正映證著趙姨娘的狹隘陰暗,與探春的大氣明朗背道而馳。這正是母女芥蒂的根源所在。
後來,趙姨娘的兄弟去世,恰巧王熙鳳得了病,由李紈和探春幫著料理家務。探春依循舊例,給了20兩撫恤金。趙姨娘不幹了,哭哭啼啼地過來鬧,說自己連襲人都不如。
開始時,探春好聲好氣地解釋,趙國基是賈府的家生奴才,和襲人的母親不同。祖宗規矩,內外有別,所以才給了襲人家40兩銀子。
可趙姨娘不聽勸,又拿&34;的名頭來壓她。
探春卻只認王夫人的兄弟王子騰為舅舅,趙姨娘憤憤不平,又說出許多鄉野粗話,母女倆當著李紈的面公然撕破臉,鬧得非常不好看。
趙姨娘爭的,也未必是那20兩銀子,而是借著錢財來尋求女兒的認同與支持。她想當然地認為女兒該無條件地跟自己站在一邊,卻無視規則,也不問制度。
表面看,是不識大體。往深處說,這是階級、眼界與認知的局限。
趙姨娘與探春的距離,其實就是她和整個賈府的差距。那是由成長環境和學識修養共同決定的一種東西,刻在骨子裡,融在血液裡。
到了今天,我們把它叫作三觀。
04
其實,很少有人會去在乎趙姨娘的從前。我們甚至不知道,她叫什麼名字。
配角的存在價值是點綴主角的人生,一筆帶過的來龍去脈並不值得深究。所以,我們也只模模糊糊地知道,趙姨娘是賈府的家生子,在某年某月某日,被政老爺收了房。
那時的她,想必也很美麗。畢竟娶妻娶賢,納妾納色。更何況,探春長得削肩細腰,長挑身材,鴨蛋臉面,俊眼修眉。有女如斯,當媽的也不會差到哪兒去。
窮人家的漂亮女孩,前程似乎都系在那一張姣好臉蛋上,不得不把以色侍人當作唯一出路。
趙姑娘是幸運的那個。她如願以償地爬上了主子的床,又接連生了兩個孩子,看上去也算烈火烹油熱熱鬧鬧。
可她的內心深處始終是惶恐不安的,這份要命的安全感缺乏被投射為了一種扭曲的心態。可怕的是,她自己從未意識到,那許多的作死和吵鬧,其實只是在尋找缺失的存在感與認同感。
她只感覺到,所有人都看不起、也對不起她和她的兒子。雖然事實也的確如此。
所以,當芳官把茉莉粉假充薔薇硝來糊弄賈環時,她會不管不顧地打上門去。倒也不真的為了那一包茉莉粉,而是要找個由頭鬧上一鬧,好讓所有人知道她的威風。
可偏偏芳官不識趣,一句&34;石破天驚,準確無誤地往趙姨娘心口插了一把刀。
不出所料,趙姨娘和芳官等一幹小戲子打作一團,直到尤氏、李紈和探春趕來,才喝止了這齣鬧劇。
事後,探春說:這是什麼事情,也值得吵一吵,並不留體統!耳朵又軟,心裡有沒有算計。
這一番話,倒讓我想起大街上撒潑打滾的市井婦人,為了蠅頭小利吵嚷不休。可這愚昧不堪和斤斤計較背後,也必然藏著生活的窘迫與不易。
往前一翻書,果然就看到了馬道婆掀起帘子請安時,趙姨娘正擺著滿炕的碎綢緞做鞋面。
她這個姨娘做得,從來就不是光鮮亮麗風頭無兩。
她想要的,是以物質為象徵的地位和尊重。
05
第一次看《紅樓夢》,我覺得趙姨娘是個壞女人。
小孩子的世界非黑即白,對於作惡,向來都無法等閒視之。當我漸漸長大,看過了世間的百轉千回後再翻開這個故事,卻對這個世人厭棄的女子生出惻隱之心。
趙姨娘也的確算不上一個好女人。
但是,可恨之人也不乏可憐之處。
一個人的行為裡,藏著你看不見的私密過往。人越成熟,就越懂得黑與白之間尚有無數道深深淺淺的灰,更何況一個七情六慾樣樣俱全的人?
我幻想過她年輕時的樣子,也許也有過暗戀交好的小廝,可最終入了侯門,深似海的除了蕭郎,還有不可預測的明天。
但趙姨娘大概不會那麼想,我猜她是歡歡喜喜地上了老爺的床,把那一刻的溫柔繾綣都賭給了明天。
賈政大概也是喜歡她的,但也只是喜歡罷了,永遠上升不到寶黛的心靈共通生命相連。因為他們,從來都不是同一個世界裡的人。
87版《紅樓夢》裡,編劇在探春遠嫁時,安排了一場母女倆抱頭痛哭的戲。遺憾的是,我們始終猜不到曹雪芹給她安排了怎樣的結局。可以肯定的只有一點:覆巢之下,並無完卵。
只是,不管當日的大觀園,還是今天的現代社會,都還活躍著無數個年輕的&34;。她們花枝招展,把飛上枝頭的夢做得大義凜然。
她們大概還不知道,長不出一雙翅膀的話,永遠只能小心翼翼地站在枝頭,一輩子戰戰兢兢如履薄冰。風一吹,也就輕飄飄地跌下來了。
寫到最後,不由又想起《金鎖記》結尾處的幾句話:
&34;
是張愛玲寫曹七巧的,用在趙姨娘身上,倒也恰如其分。
果然應了那句很火很雞湯的至理名言——
媽媽的三觀裡藏著孩子的未來!
點擊標題右下角的【關注】,評論區留下您精彩的留言評論,讓我們成為互關好友,每日帶您獲取淹沒在時間長河中的歷史真相,在歷史的潮流中洞見歷史,解密塵封已久的歷史檔案,帶您領略不一樣的歷史。每日持續更新中,敬請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