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春&趙姨娘 |三觀不同,不能強融

2020-09-07 八千女鬼上山

01.

故事開始的時候,趙姨娘的人生巔峰已過。雖然探春出落得大方美麗、賈環也有了個堂堂正正的&34;稱謂。

可她並不受待見,第一次出場,就比被輩分比她低的王熙鳳夾槍帶棒好一頓說教。

&34;

幾分鐘前,賈環垂頭喪氣地進了門。

他和寶釵的丫鬟鶯兒玩骰子,輸急眼了賴錢。當哥哥的寶玉說了幾句,讓他別處玩去。可聽在趙姨娘耳朵裡,事情完全變了味,&34;

恰好王熙鳳從窗外路過,這幾句粗鄙低俗的罵人話一下子激起了她的反感,於是便有了劈頭蓋臉的教訓。

所以也算自作自受。

可是沒過幾天,禍事又來了。

她那不省心的兒子,故意失手把蠟燭油潑向寶玉那張面如秋月的臉!這可捅了馬蜂窩,要知道,寶玉可是賈母和王夫人心尖尖上的肉。

果然,戰火又燒到了趙姨娘身上。

這次是被王夫人罵,口氣嚴厲而不留情面,&34;

可除了忍氣吞聲,趙姨娘無路可走。

誰叫她是妾?主子也只勉強做了半個,不過比下人略微好一點罷了。

02

俗話說,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

但趙姨娘的報復之心是藏著掖著的,直到馬道婆出現。

這位在大戶人家頻繁走動的老婆子看多了人心叵測,早對華麗袍子下的一地蝨子習以為常。所以,她一面為寶玉的平安出謀劃策,一面卻又在趙姨娘耳邊煽風點火:&34;

那些不可說不能說的心機和秘密一旦被道破,就像得了陽光雨露的罌粟種子,迅速生根發芽,開出邪魅的花,結出罪惡的果。

馬道婆扎了兩個小人兒,分別寫上王熙鳳和賈寶玉的生辰八字,只待回去做法。在我們看來,當然是無稽之談,但這通行於紅樓夢中的那個虛幻世界。

趙姨娘的想法簡單而粗暴,&34;

她忽視了法條,枉顧了道德,甚至弄不清楚賈府的權力分布狀況,更不了解自身的真正位置。

許多悲劇,其實都是從貪婪且愚蠢開始的。

就好像趙姨娘,她覬覦著偌大的榮國府,卻沒有足夠的智商與情商來撐起蓬勃的野心和欲望。放在宮鬥劇裡,應該就是活不過第二集的主。

拿親閨女探春的話來說,&34;

那一次,是因為探春給寶玉做了一雙鞋,趙姨娘不高興了,抱怨說:&34;

探春看不慣她的斤斤計較和粗淺鄙薄,於是常把一句戳親娘心窩子的話掛在嘴邊,&34;

換句話說就是:我沒你這樣的媽!

03

女兒探春是趙姨娘的一塊心病。

那是她和老爺賈政的第一個孩子,想必也費了許多心思和精力。十月懷胎,孕育的不僅是一個稚嫩的肉身,還是一個嶄新的希望。

她盼望的應該是一個兒子,能幫著爭寵上位,也好繼承家業讓她揚眉吐氣。

可生下來的竟是個女兒,而且自小養在賈母膝下,學著琴琴書畫,聽著詩詞歌賦,薰陶出了一副大家閨秀的好模樣。

而趙姨娘一手帶大的賈環&34;,和一母同胞的姐姐不可同日而語。

孩子就是父母的一面鏡子,賈環身上的自私惡毒,其實正映證著趙姨娘的狹隘陰暗,與探春的大氣明朗背道而馳。這正是母女芥蒂的根源所在。

後來,趙姨娘的兄弟去世,恰巧王熙鳳得了病,由李紈和探春幫著料理家務。探春依循舊例,給了20兩撫恤金。趙姨娘不幹了,哭哭啼啼地過來鬧,說自己連襲人都不如。

開始時,探春好聲好氣地解釋,趙國基是賈府的家生奴才,和襲人的母親不同。祖宗規矩,內外有別,所以才給了襲人家40兩銀子。

可趙姨娘不聽勸,又拿&34;的名頭來壓她。

探春卻只認王夫人的兄弟王子騰為舅舅,趙姨娘憤憤不平,又說出許多鄉野粗話,母女倆當著李紈的面公然撕破臉,鬧得非常不好看。

趙姨娘爭的,也未必是那20兩銀子,而是借著錢財來尋求女兒的認同與支持。她想當然地認為女兒該無條件地跟自己站在一邊,卻無視規則,也不問制度。

表面看,是不識大體。往深處說,這是階級、眼界與認知的局限。

趙姨娘與探春的距離,其實就是她和整個賈府的差距。那是由成長環境和學識修養共同決定的一種東西,刻在骨子裡,融在血液裡。

到了今天,我們把它叫作三觀。

04

其實,很少有人會去在乎趙姨娘的從前。我們甚至不知道,她叫什麼名字。

配角的存在價值是點綴主角的人生,一筆帶過的來龍去脈並不值得深究。所以,我們也只模模糊糊地知道,趙姨娘是賈府的家生子,在某年某月某日,被政老爺收了房。

那時的她,想必也很美麗。畢竟娶妻娶賢,納妾納色。更何況,探春長得削肩細腰,長挑身材,鴨蛋臉面,俊眼修眉。有女如斯,當媽的也不會差到哪兒去。

窮人家的漂亮女孩,前程似乎都系在那一張姣好臉蛋上,不得不把以色侍人當作唯一出路。

趙姑娘是幸運的那個。她如願以償地爬上了主子的床,又接連生了兩個孩子,看上去也算烈火烹油熱熱鬧鬧。

可她的內心深處始終是惶恐不安的,這份要命的安全感缺乏被投射為了一種扭曲的心態。可怕的是,她自己從未意識到,那許多的作死和吵鬧,其實只是在尋找缺失的存在感與認同感。

她只感覺到,所有人都看不起、也對不起她和她的兒子。雖然事實也的確如此。

所以,當芳官把茉莉粉假充薔薇硝來糊弄賈環時,她會不管不顧地打上門去。倒也不真的為了那一包茉莉粉,而是要找個由頭鬧上一鬧,好讓所有人知道她的威風。

可偏偏芳官不識趣,一句&34;石破天驚,準確無誤地往趙姨娘心口插了一把刀。

不出所料,趙姨娘和芳官等一幹小戲子打作一團,直到尤氏、李紈和探春趕來,才喝止了這齣鬧劇。

事後,探春說:這是什麼事情,也值得吵一吵,並不留體統!耳朵又軟,心裡有沒有算計。

這一番話,倒讓我想起大街上撒潑打滾的市井婦人,為了蠅頭小利吵嚷不休。可這愚昧不堪和斤斤計較背後,也必然藏著生活的窘迫與不易。

往前一翻書,果然就看到了馬道婆掀起帘子請安時,趙姨娘正擺著滿炕的碎綢緞做鞋面。

她這個姨娘做得,從來就不是光鮮亮麗風頭無兩。

她想要的,是以物質為象徵的地位和尊重。

05

第一次看《紅樓夢》,我覺得趙姨娘是個壞女人。

小孩子的世界非黑即白,對於作惡,向來都無法等閒視之。當我漸漸長大,看過了世間的百轉千回後再翻開這個故事,卻對這個世人厭棄的女子生出惻隱之心。

趙姨娘也的確算不上一個好女人。

但是,可恨之人也不乏可憐之處。

一個人的行為裡,藏著你看不見的私密過往。人越成熟,就越懂得黑與白之間尚有無數道深深淺淺的灰,更何況一個七情六慾樣樣俱全的人?

我幻想過她年輕時的樣子,也許也有過暗戀交好的小廝,可最終入了侯門,深似海的除了蕭郎,還有不可預測的明天。

但趙姨娘大概不會那麼想,我猜她是歡歡喜喜地上了老爺的床,把那一刻的溫柔繾綣都賭給了明天。

賈政大概也是喜歡她的,但也只是喜歡罷了,永遠上升不到寶黛的心靈共通生命相連。因為他們,從來都不是同一個世界裡的人。

87版《紅樓夢》裡,編劇在探春遠嫁時,安排了一場母女倆抱頭痛哭的戲。遺憾的是,我們始終猜不到曹雪芹給她安排了怎樣的結局。可以肯定的只有一點:覆巢之下,並無完卵。

只是,不管當日的大觀園,還是今天的現代社會,都還活躍著無數個年輕的&34;。她們花枝招展,把飛上枝頭的夢做得大義凜然。

她們大概還不知道,長不出一雙翅膀的話,永遠只能小心翼翼地站在枝頭,一輩子戰戰兢兢如履薄冰。風一吹,也就輕飄飄地跌下來了。

寫到最後,不由又想起《金鎖記》結尾處的幾句話:

&34;

是張愛玲寫曹七巧的,用在趙姨娘身上,倒也恰如其分。


果然應了那句很火很雞湯的至理名言——

媽媽的三觀裡藏著孩子的未來!

點擊標題右下角的【關注】,評論區留下您精彩的留言評論,讓我們成為互關好友,每日帶您獲取淹沒在時間長河中的歷史真相,在歷史的潮流中洞見歷史,解密塵封已久的歷史檔案,帶您領略不一樣的歷史。每日持續更新中,敬請關注!

相關焦點

  • 趙姨娘為什麼不能變成周姨娘?趙姨娘:我看不上!
    庶出也罷了,更何況,她的生母趙姨娘,活得就像跳梁小丑一樣,沒有任何可取之處,淨給她惹事,丟臉。不管自己如何努力向上攀爬,沒腦子的趙姨娘總不時地來拖後腿。優秀要強的探春,攤上這樣一個生母,淺薄、狹隘自私、狠毒,市儈......她不甘,卻又無奈。因為趙姨娘的存在,探春有多發奮,內心就有多敏感自卑。在趙姨娘一次又一次鬧得不像話後,探春收拾著爛攤子,又一次次勸導她。
  • 賈探春遠嫁時,終於喊了趙姨娘一聲「娘」,當時就淚奔了
    趙姨娘是探春生母,有著難以割捨的血脈親緣。不過趙姨娘一直是探春的一塊心病。王夫人不認可趙姨娘,雙方勢同水火。賈探春夾在中間左右都不是人。(第五十五回,王熙鳳說:)「太太又疼他,雖然面上淡淡的,皆因是趙姨娘那老東西鬧的,心裡卻是和寶玉一樣呢。」王夫人對賈探春好,探春知道。
  • 賈探春,可能就是《康熙王朝》裡的藍齊兒,而趙姨娘則是榮妃
    顯然不能!又比如說,能把康熙扒灰一事寫進清史嗎?顯然也不能!我們知道賈環是妾室趙姨娘所生,而賈探春也是趙姨娘所生。他們同父同母,是真正的親兄妹。而胤祉和固倫榮憲公主,恰恰是康熙帝的妾室榮妃馬佳氏所生,他們同一母親。另外,探春在賈府裡有「三姑娘」之稱,而固倫榮憲公主恰恰是康熙帝的皇三女。
  • 賈探春與趙姨娘:從冷漠生疏到護母心切,一對愛恨交織的母女
    探春時常看在眼裡,急在心裡。歷來就有不少《紅樓夢》的讀者都對探春喜歡不起來。原因就在於探春對待生母趙姨娘的態度以及她和趙姨娘的關係。,從探春攢錢讓寶玉幫她買輕巧玩意兒,到說起探春給寶玉做鞋的事,就提起趙姨娘的抱怨。
  • 《親愛的自己》諷刺中國式「虛榮」媽媽:圈子不同,不必強融
    一個原本就不是屬於你的圈子,三觀也不同,為什麼要強融進來呢?你覺得自己跟他們拉上關係了,可是你能給人家什麼好處,你當人家是傻子嗎?不知道你什麼目的。當你弱的時候,不了解你的人才不會憐惜你。你即便是擠了進去,她們仍然是看不起你。這很現實。
  • 為趙姨娘說幾句
    作者:韓 羽人們看問題,總會有不同看法,語云:「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讀《紅樓夢》第五十五回「辱親女愚妾爭閒氣」,愚者見愚,且替「愚妾」說幾句話。因鳳姐病了,王夫人派探春、李紈外加上薛寶釵暫時代理家務。
  • 趙姨娘在賈府的地位真那麼低?探春:沒人苛待,都是自己作出來的
    趙姨娘在賈府的地位其實已經很高了。趙姨娘只是一個家生的丫環,即使她生了孩子,也沒有人身自由權。這個身份就限定了她的地位上限,永遠不可能和主子們齊平。賈府的丫環升職記,大概是掃地的小丫環——做粗活的三等丫環——做細活的二等丫環——涉及到主人財務管理的一等丫環——管家娘子或平民娘子。
  • 對於探春而言,最悲劇的結局是什麼?遠嫁?不,是不能做正妻
    探春是個爽快且有擔當的人,敢說敢幹敢出頭。且又有個特別善於惹事、吵鬧的生母趙姨娘,所以,我們有很多機會了解探春的志向。第五十五回中,鳳姐病了,探春暫代理家之職。偏偏趙姨娘的兄弟過世,為了喪葬銀子,趙姨娘又來和探春鬧。
  • 探春遠嫁蕃國時叫出的那一聲「娘」道出了母女倆的真實關係
    在《紅樓夢》中,探春就是如此,她是賈政和趙姨娘所生的女兒,從小由王夫人撫養長大,她稱呼王夫人為母親,稱自己的母親為姨娘,當然這也是封建禮教下的規矩,如果她稱趙姨娘為母親那是有違宗法禮制的,是那個社會所不能容忍的事情。
  • 都說生了一兒一女就是「好」,趙姨娘為何就不能在榮國府瀟灑生活
    都說生了一兒一女就是「好」,趙姨娘為何就不能在榮國府瀟灑生活?對於天下所有的女人來說,最大的幸福莫過於夫妻和諧、兒女成雙。《紅樓夢》裡,偏偏就有那麼一個女人,夫妻關係很不錯,自己也生了一兒一女。但生活得不但沒有尊嚴,甚至連喜歡自己的人也沒有幾個。
  • 不認「親舅舅」,訓斥親生母親,當家的賈探春真是「翅膀硬了」?
    賈探春臨危受命走馬上任不久,生母趙姨娘兄弟趙國基死了,需要分發賞賜。所有人的目光都盯著賈探春如何處理這件事。於公,趙國基是賈家奴才。奴才死了自有定例。於私,趙國基是趙姨娘的兄弟,也是賈探春名義上的「親舅舅」。賈探春管家,給多給少代表她執法的尺度。
  • 為什麼人人討厭的趙姨娘會得到賈政的喜歡?
    我之前總是感覺為什麼探春好像天生就對王熙鳳不感冒,老是和王熙鳳過不去,而王熙鳳倒是很看重和善待探春的,她們之間也並沒有太大的矛盾和隔閡啊,我感覺有點奇怪,我現在恍然大悟感覺到了一定是多多少少有點這個原因,就是王熙鳳老是以教訓和用看不起的眼光對待趙姨娘,從這點看探春是還是有母女之情的
  • 賈政為何會對粗俗的趙姨娘另眼相看
    甚至還和芳官等小丫頭們動手,探春管家她就來鬧騰,就為了能多得二三十兩銀子。可以看出要強的探春對趙姨娘愛惹事也是有苦難言。眾人正是知道趙姨娘的為人,才慫恿她來鬧,好讓探春下不了臺。探春沒有徇私舞弊,公正的處理了這個問題。
  • 為什麼人人討厭的趙姨娘會得到賈政的喜歡
    趙姨娘是討厭,典型的癩蛤蟆跳腳面---不咬人煩人,但賈政為何喜歡趙姨娘,無他。首先就是賈政只有在趙姨娘面前才能找回男人的自尊。或許是賈政的口味重,當然在賈政的面前,趙姨娘展現的是最好一面,而在別人面前展現卻是最真實的自己。
  • 富貴鄉裡孤獨的俠客——深刻解讀探春的孤獨
    芳官等小戲子和趙姨娘打架後,探春是這樣勸趙姨娘的那些小丫頭子們原是玩意兒,喜歡呢,和他玩玩笑笑;不喜歡,可以不理他就是了。他不好了,如同貓兒狗兒抓咬了一下子,可恕就恕;不恕時,也只該叫管家媳婦們,說給他去責罰。何苦自不尊重,大吆小喝,也失了體統。
  • 王夫人對探春的感情淡淡,從趙國基喪事可以看出一二
    賈探春是王夫人的庶女,她精明能幹,又有遠見,為了能夠靠攏嫡母王夫人,不惜疏遠生母趙姨娘胞弟賈環。那麼賈探春到底拉攏住嫡母王夫人沒有呢?,在外人眼裡,王夫人對探春確實不錯,就連趙姨娘都說&34;,王熙鳳也認為&34;寶哥哥,身上好,我整整的三天沒見你了。
  • 生母無理取鬧,就拿別人出氣,賈探春為何這樣不講理?
    但李紈「尚德不尚才」,寶釵是客居,實際責任主要落到了探春頭上。然而就在上任不久,探春的生母趙姨娘,就在別人的挑動之下,借趙姨娘之弟趙國基的撫恤金問題,向探春發難。雖然探春有理有據,沒有被趙姨娘打敗,但這一份氣,可真不是好受的。
  • 林黛玉為何對趙姨娘格外客氣?一個細節,很容易被忽略!
    然而,黛玉雖嘴裡不饒人,對趙姨娘卻是十分恭敬,人前人後從來不曾慢待。且看原著,「一語未了,只見趙姨娘走了進來瞧黛玉,問:姑娘這兩天好?黛玉便知她是從探春處來,從門前過,順路的人情。黛玉忙陪笑讓坐,說:難得姨娘想著,怪冷的親身走來。又忙命倒茶」。
  • 探春買些小東西也要攢錢,她的錢去了哪裡?其實大觀園人人都知道
    小姐們不能隨便出門,手底下的嬤嬤、奶哥哥等,就可以捎帶些東西,有兄弟的也可以趁他們出去時買一些園裡不常見的。比如賈府的買辦貪汙錢,採買回來的胭脂水粉都是次品,小姐們也要差人出去買些好品質的。她會在她的能力範圍內為探春提供便利,比如抄檢大觀園時,「早有人報與探春了」,報信的只能是親娘趙姨娘。
  • 《紅樓夢》的女性力量:為什麼說,女性都該活得像探春而非黛玉?
    而探春的親弟弟賈環,還有生母趙姨娘,這兩人卻永遠是出類拔萃的賈探春內心的痛,亦是探春這個人物的爭議之處。因為探春給寶玉做鞋而未給賈環做,惹得趙姨娘在背後抱怨她攢錢給寶玉使,卻不給環兒,讓她很沒面子;而鳳姐臥病期間,探春暫代鳳姐管家,正是大展拳腳、樹立威信之時,因為給趙姨娘的弟弟趙國基的喪禮賞銀少於襲人的娘,被趙姨娘當面數落哭鬧,氣得一向清醒自持的探春也情緒失控哭了起來:「何苦來?誰不知道我是姨娘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