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原著:明蘭發嫁鳳仙姑娘,只肯陪嫁二十兩銀子

2020-11-09 落川公子

劇中的鳳仙姑娘,是顧廷燁姑母送來給侄兒做妾的,顧廷燁留在她房中一夜,本意是想讓明蘭醋一醋,沒想到明蘭和小桃吃飽喝足,熄燈睡覺,完全沒當回事。

而原著中,這位鳳仙姑娘進門比明蘭還早,是甘老將軍送來的,當時原話「此乃罪臣之女,尚有幾分顏色,性情也算乖巧,可供都督灑掃消遣」。

顧甘兩家彼此忌憚,這麼個燙手山芋送過來,大約也沒安什麼好心。

明蘭夫婦一沒讓鳳仙拿笤帚灑掃,二沒拿這姑娘消遣,只供著吃喝衣裳,就這麼閒置著。

鳳仙心裡原本想著若能叫顧廷燁喜愛,先當個通房,待生下一兒半女,總能慢慢抬舉起來。

想法歸想法,按常嬤嬤的說法,她還算是個知羞恥的。

閒置了四五年,這一回顧廷燁臨出門前,叫明蘭可以著手處理掉鳳仙了,明蘭猜度著大約甘老將軍好日子不長了。

對於怎麼「處理」鳳仙,明蘭給了三條路讓她選:

一、若還有可靠親戚,放她去投奔,將來走遠些,嫁個莊戶人家也好,全當發嫁了個丫頭。

二、如今漕幫的車三娘就在侯府,請她幫忙,要麼尋個老實的低門小戶嫁了,要麼給富戶為妾。

三、若不願離了侯府,就到莊子上配個老實的奴才。

明蘭本以為鳳仙這種風吹就倒的弱美人,面對人生抉擇題,總要糾結三兩月,哪知人家遇上終身大事,一點都不優柔寡斷了。不過兩日,她就請翠微向明蘭轉達,說願意給富戶為妾。不過請無論如何找個好人家,要家底殷實些,主母厚道些,男人年輕些——太老了她怕生不出孩子。

明蘭求助車三娘。

車三娘見多識廣,提議為免將來又繞上侯府,索性尋個安穩的土財主,選個山高路遠的,耳根清淨。

車三娘是江湖女子,人面廣,很快打聽到某偏遠鎮上一富戶,家有百頃良田,因妻室年長夫婿五六歲,已是知天命年紀,就想納一房姿色好的女子來服侍丈夫。鳳仙這樣的罪臣之女最好,比良家貴妾好拿捏,又比煙花女子規矩。

作為一個擁有現代靈魂的侯爺夫人,對於婚姻大事,明蘭還是決定尊重一下當事人的意見。

鳳仙先是羞羞答答問:還有更好的麼?

又紅著臉問:那位相公生得如何?

然後關心:那個,夫人打算許奴家多少嫁妝呀?

最後自說自話:路遠迢迢的,旁的家什不方便運送,帶銀子即可。

明蘭感覺很崩潰,用心險惡的對頭送來的女人,好吃好喝供著,給她找婆家,末了,還要陪上一份嫁妝!

作為一名現代法院書記員,明蘭不允許自己墮落成為聖母,因此只願出二十兩銀子作陪嫁。不承想臨出門前,彪悍的綠枝從鳳仙行李的衣裳堆中,搜出一對小巧的汝窯官藏青花玉鳳轉心瓶,另有一個垂玉璫粉紫釉描金暖手爐。

阿彌陀佛!

也虧得鳳仙遇到的是厚道民主且具有現代人權意識的明蘭&姚依依,如果是跋扈的王若弗,怕不狠抽她一頓?如果是狠毒的康姨母,只怕立刻賣了她去窯子,多少得幾兩銀子,還能費錢費事給她找婆家?

身為罪臣之女,其實屬於天降災禍,《知否》中最有名的罪臣之女,當屬曹錦繡,其次是丟了性命的可兒。

鳳仙嫁了富戶為妾,若能生下一兒半女,再學會香姨娘一半的安分守拙,下半生求個安穩日子,也許求得到。

怕就怕心太高,愛作妖,若是混得比曹錦繡還差,那便糟糕了。


相關焦點

  • 原著《知否》顧廷燁內宅的妾室姨娘們,都去了哪裡
    原著《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中,顧廷燁除了有外室曼娘,府內還有三位姨娘,分別是龔紅綃龔姨娘,秋娘,鳳仙姑娘,這三位本都想著使盡本事去得顧廷燁眷顧,生下一兒半女,得顧候抬愛,成為寵妾。龔紅綃為餘嫣紅的陪嫁丫鬟,後被餘嫣紅抬為姨娘;餘嫣紅墮胎慘死之後,她作為姨娘留在侯府,顧廷燁離家闖江湖,龔紅綃便被安排和秋娘一起照顧蓉姐的日常起居。待顧廷燁建功立業,雪恥歸來,與明蘭成親分府別居之後,被太夫人小秦氏打發過來噁心明蘭,但始終未曾近身顧廷燁。
  • 知否:顧廷燁的四個妾中,有父母賞賜,夫人陪嫁,還有一種最討厭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是一部古裝宅鬥劇,由趙麗穎,馮紹峰,朱一龍主演。該劇主要是以女主明蘭的視角展開,通過對她經歷過的人物和事件的描寫,來進行人物的性格和命運的展現,從中看到每個人成長的過程和變化。餘大太太害怕女兒在夫家沒有貼心人,不能應付夫家的雜事,便拒絕了紅綃的請求,讓紅綃作為陪嫁丫鬟,和嫣紅一起去寧遠侯府。嫣紅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就將自己的陪嫁丫鬟紅綃給了顧廷燁做姨娘。
  • 《知否》:華蘭出嫁十裡紅妝,明蘭的陪嫁到底有多少?
    (圖片來自《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宋朝有厚嫁之風,女兒出嫁,娘家要備下一筆厚厚的嫁妝原著也曾提到:有些鐘鳴鼎食的考究家族裡,那些受重視的嫡女,從牙牙學語始,長輩們便要一件件的攢嫁妝了。 就是一樣厚薄的嫁妝,也有從繁從簡兩種情況。繁的,就是除卻陪嫁的丫鬟、婆子、管事和固定資產,大到床、桌、櫃、箱等家具,小到四季衣裳,甚至紅木金箍的馬桶和洗澡盆,誇張一點的搞不好壽衣都要備下了。
  • 《知否》原著「10年終在婆家熬出頭的華蘭」:過日子是需要腦子的
    《知否》原著裡,華蘭高嫁忠勤伯府,婆婆刻薄,丈夫愚孝,她的婚後生活並不順遂。1《知否》原著中,華蘭嫁入京城,而盛家遠在登州,再加之是高嫁,明事理的華蘭總是報喜不報憂。直到盛紘官越做越大,移居到京城,幾次見面後,盛老太太察覺自己的大孫女有異樣,一猜便猜得八九不離十。盛老太太教給華蘭一個「忍」字,她自己就是不懂得忍,才吃了大虧,喪夫失子,大半輩子孤苦一人。
  • 她是《知否》原著唯一嫁給愛情的女人,她的不爭,才是聰慧人生
    看《知否》原著的時候,我看到了一個又一個鮮明的人物,她們以不同的性格活著。如明蘭那般小心翼翼,守拙度日的人;也有如墨蘭和林小娘整天為了一點小事斤斤計較,活在自己的小世界當中的女人,但我卻始終覺得活得最精彩的卻是如蘭。
  • 《知否》原著:小秦氏不愛顧偃開,為了省陪嫁才嫁給顧家,可悲
    導語:小秦氏是《知否》中,最可怕的敵人:她面甜心苦,得到了顧廷燁全部的信任,挑唆康姨母和盛家叔伯的矛盾,令他們出面迫害顧廷燁,自己躲在背後不出手,在最後,在皇帝面前告了顧廷燁一狀,直接將他推下地獄,將自己一手養大的孩子推進地獄,何等可怕?可其實,你們知道小秦氏,原本是溫柔善良之輩嗎?
  • 《知否》原著:江湖女子車三娘的神仙愛情
    不就是銀子嘛。」車三娘笑盈盈的贊好。很明顯的夫妻情睦,相處直接,更可見婚後這些年夫妻倆胼手胝足,一起努力開創事業,已經掙下了一份不大不小的家業。「不就是銀子嘛」,講這句話是要有底氣的。見明蘭面露不忍之色,反過來笑呵呵的勸道:「我算有福氣的,他爹不嫌棄,只說等兄弟討媳婦後,生他十七八個,給我們祧上一爐子香火就是了。」明蘭聽了,覺得車三娘能嫁個石家大哥這樣真心實意的人,實在是好。
  • 《知否》原著:劉、向、祁、房、崔媽媽五大忠僕,有善終,有惡報
    在《知否》原著中,除了光彩奪目的主角,還有一種人,就是那些衷心事主的僕人們,他們有善有惡,他們雖然只是芸芸眾生中最為普通的一員,卻同樣成為了劇情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為什麼《知否》電視劇過去這麼久了,可是它的話題討論度卻仍然這麼高,甚至帶火了原著,因為比電視劇和原著本身更值得看的,是那些毫不起眼的小人物,不起眼到我不寫,大家可能都記不起她們是誰。
  • 知否:給多位同僚贈妾的甘老將軍,他贈送的那些妾結局如何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是一部古裝宅鬥劇,由趙麗穎,馮紹峰,朱一龍主演。該劇主要是以女主明蘭的視角展開,通過對她經歷過的人物和事件的描寫,來進行人物的性格和命運的展現,從中看到每個人成長的過程和變化。鳳仙姑娘與劇版不同,原著中,甘家給顧廷燁送來的妾是鳳仙
  • 《知否》原著常嬤嬤:不入奴籍經歷三苦,福遺子孫,她的三守該學
    提起《知否》原著中的孔嬤嬤,大家不免想到還有一個和她同樣精明強幹的常嬤嬤。那時候剛好白家大小姐嫁入侯府,看得透的常嬤嬤並沒有跟著白家大小姐到顧家去享福,而是回自己家努力帶大一雙兒女。她只在顧廷燁和明蘭有需要的時候挺身而出。
  • 看過《知否》原著才知道,如蘭在認識文炎敬前,就有了低嫁的念頭
    》原著中,盛家四個女兒,三個高嫁,只有嫡出的五姑娘如蘭「低嫁」到了文家。入文家,給文炎敬當老婆,是因為愛情,但看完全《知否》原著之後,你會發現,如蘭早在認識文炎敬之前,就有了「低嫁」的念頭。,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原著中,縱觀盛家的女兒,如蘭是很不起眼的一個。她的容貌、才學都不如其他幾個姐妹出眾。
  • 《知否》:什麼樣的姑娘能嫁得好?
    到底什麼樣的姑娘能得此佳緣?從海朝雲的身上就能窺得一二。02 誠待家人 海朝雲是高門下嫁,但在未正式嫁入盛家之前,就特地給盛家的姑娘一人準備了一份禮物:象生花。,這二嫂嫂對明蘭說到:墨蘭出事後,你哥哥說,家族最不好姑息養奸,若是明蘭和如蘭真的嫁不出去,一世在家,也是一樣的兄妹和氣。
  • 原著《知否》:華蘭惡婆婆的腌臢伎倆,何止是月子仇
    原著《知否》:華蘭惡婆婆的腌臢伎倆,何止是月子仇,簡直是欺人太甚。《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中,華蘭作為盛家嫡長女,又是盛紘與王大娘子正蜜裡調油時出生的,集萬千寵愛;華蘭也是品貌過人,端莊持重,溫柔賢淑,才能高嫁忠勤伯爵府,但遇到個刻薄偏心的婆婆,婚後的生活可謂是艱難至極,十年間受盡委屈,不過終守得雲開見月明,後半生與袁文紹和和美美。
  • 《知否》原著:嫁妝和聘禮同樣重要,可惜看明白的不多
    壹《知否》原著寫著:「婚期將近,海家的嫁妝流水般地抬進盛府,家具包括床桌椅屏,一色泛著好看的紅光,衣料足足有幾十大箱子,各式擺設裝點,還有陪嫁過來的幾百畝田地和不知多少家店鋪,明蘭看得目瞪口呆。姑娘做了媳婦便要矮三寸,若嫁妝豐厚,便可挺直了腰杆,因她的吃喝嚼用都是自家的,可不是仰仗夫家養活的。」貳在古代,有彩禮就要有嫁妝,如果只有彩禮,沒有嫁妝,真的就是賣女兒,女兒嫁過去是會被看不起的。
  • 《知否》原著盛明蘭「最合格的丫環」綠枝:她的「不寬厚」,真颯
    越讀《知否》原著,我越能覺出綠枝這個丫鬟的「妙」。雖然盛明蘭覺得她「不夠寬厚」,但恰恰是她的這種不寬厚,才顯出了她的颯,也才顯出了她在盛明蘭身邊的「最合格」。還有對鳳仙,對頭送來的妾,好吃好喝地供著,還給她說了婆家,等到走的時候,竟然偷了侯府的東西。又是綠枝極其彪悍地從鳳仙姑娘身上搜出了不少東西。可不可愛?綠枝姑娘的不寬厚,大多對應的都是拎不清身份的人。她自始至終心思極正,她維護的也是盛明蘭的利益。比起同情別人,她更知道自己是誰的丫鬟,該替誰當差做事。
  • 知否原著:王舅母使銀子給慎界司折磨康姨母,因為玉觀音而結怨
    劇中,她是王家的媳婦,康姨母得喊她一聲「嫂嫂」,身份高貴,人家都說她嫁了一戶好人家,婆婆和氣,丈夫體貼,公公更是一位清官備受朝廷器重,百姓愛戴,兒女更是孝順,偏偏她遇到了這個世界上最奇葩的小姑子。>拼命折騰的康姨母: 剛剛嫁過來那會兒
  • 《知否》原著:孫志高無德,淑蘭與他和離時,為何還分他一半陪嫁
    《知否可與舞姬共侍一夫,對淑蘭這種正經人家出身的姑娘來說(古時女方的嫁妝應隨女方走,若男方謀取女方陪嫁,會臭名聲)留給孫家為代價,換取了孫志高在和離書上簽字。就在孫志高灰頭土臉地準備回歸家庭之際,被他迎娶回來,捧在手心的那位舞姬,也把孫家除了住的屋子以外的一乾田莊土地及其他貴重擺設,全賣了,換了銀子
  • 原著《知否》顧侯女兒結局:嫻姐嫁梁府,蓉姐嫁常嬤嬤孫子常年
    原著《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中,兩位顧侯女兒結局:永昌伯爵府吳大娘子親自求說,顧廷煜女兒嫻姐許配梁府世子爺(梁晗二哥的嫡長子),門當戶對,但瑣事纏身;顧廷燁夫婦斟酌考量,女兒蓉姐低嫁常嬤嬤孫子常年,幸福美滿。
  • 《知否》:同為盛家姑娘,高嫁與低嫁終究不同
    剛墜入愛河時,只看重這個人,根本不注重門當戶對。這往往就是初戀男女的誤區。《知否知否應是綠肥應瘦》中,盛家的姑娘有高嫁、有低嫁,她們面對的人生自然是不同。高嫁與低嫁終究是不同的。盛家女兒華蘭、明蘭、墨蘭都是嫁於高於娘家勢力的大戶人家,只有如蘭是低嫁。該劇在結局演繹一幕盛家喜樂融融的景象,看著溫馨而又和諧。可是現實終究不能如此。
  • 知否原著:盛華蘭、明蘭和如蘭都不願意讓自己的貼身丫鬟為小妾
    今天小編和大家繼續分析《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裡面盛家的女兒們,除了墨蘭,盛家的其他女兒們——華蘭、明蘭和如蘭,都不願意讓自己的貼身大丫鬟成為自己丈夫的通房小妾,儘管經常看古代小說和電視劇的人都知道,古代的陪嫁丫鬟,大多數會成為男主人的小妾。《紅樓夢》裡大家熟知的王熙鳳的陪嫁丫鬟平兒,就是王熙鳳丈夫賈璉的通房丫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