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天寶年間,翠華山的西邊一夜之間出現了一個大墓,墓碑上空白無字,因此人們都不知道此墓的來歷,以及墓葬的主人是誰。
此後,這裡屢有靈異之事發生,據說附近經常鬧鬼,甚至平白無故的出過人命。
此事一傳十,十傳百,弄得人盡皆知,人心惶惶,人們都認為這裡是一個不祥之地,所以很少再有人來往。
後來,清河縣有一個叫崔槐的年輕書生,此人博學多才,風流倜儻,得到了很多人的推崇,於是被朝庭徵召為州官,赴任的路上經過此地。
這時候天色已晚,薄暮冥冥,崔槐放眼望去,只見周圍空山野窪,荒無人煙,不禁心裡害怕起來。
忽然一陣陰風吹來,路邊霧氣消散,出現一戶人家,朱門大院,粉牆黛瓦,樓閣相接,十分氣派。
一看就是大戶人家。
隨著「吱呀」一聲響,院門大開,有一個婢女走出來,對崔槐施禮說:「崔郎請進,我家娘子有請。」
崔槐只覺得精神恍惚,來不及細想,只好下了馬,跟在女子身後。
經過兩重院落,又有一個青衣婢女提著燈籠在前面引路,向一處閨房走去。
這時,崔槐稍稍有些清醒,於是對婢女作揖說:「在下只是一個路人,與你們素不相識,為什麼要這樣厚待我呢?而且男女授受不親,我還是告辭吧,以免有辱貴主人的清譽。」
婢女說:「崔郎有所不知,我家娘子本是平陵劉府君的妻子,侍中吳質的女兒,平素家世清白,只是劉府君早歿,娘子孤苦無依,想要尋找一個良人託付終身,聽說崔郎品性高潔,所以她想要見您,還請公子憐惜。」
崔槐不好再推辭,便跟著進去了。
只見閨房中錦羅繡帳,布置華美,一個女子穿著紅袍,滿頭珠翠,氣度雍容華貴,儀態萬千。
崔槐心中疑慮,擔心她們都不是人類,直到看見那女子美豔無比,不由得心思暗動,於是靠近美人旁邊坐下,和那女子聊天。
女子略帶嬌羞,一邊回答崔槐問話,一邊對他噓寒問暖,極盡關切。
隨後,女子命人擺下酒筵,與他對飲。
崔槐平常很有文採,善於弄文吟詩,面對美人把盞,紅袖添香,不覺酒色動心,醉意朦朧,於是吟道:
「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
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
寧不知傾城與傾國,佳人難再得。」
女子抿嘴而笑,說:「崔郎剛到這裡的時候,院子裡的樹木颯颯作響,隨風而舞,就好像在歡迎久別重逢的故人,奴家認為這是與郎君有緣的徵兆啊!所以才鬥膽請郎君進來拜見您的容顏。」
崔槐大喜,於是與女子相擁而眠,極盡纏綿。
第二天早晨,崔槐與女子辭行,女子依依不捨說:「一日夫妻百日恩,世上雖好,但請崔郎不要忘了奴家,十年之後,當再與君約,勿忘!」
說完,便拿下手指上的戒指贈送給崔槐作為信物,崔槐便拿頭上的玳瑁簪作為交換,送給了那女子。
崔槐上馬走了幾十步後,心中不忍,於是回頭想再看看美人芳華,卻哪裡還有她蹤影,只見到一個有碑無字的大墳。先前的屋宇也不見了,不用說,那女子肯定是鬼物所化。
想到這,嚇得他冷汗涔涔,逃也似的離開了。
這件事成了崔槐的心病,一想到曾經和女鬼同床共寢,便覺得心驚膽戰,害怕會有災禍發生,為此經常怏怏不樂。
朋友奚叔布見他整天魂不守舍的,便問他原因,崔槐便把自己遇鬼的事告訴了他。
奚叔布說:「我認識一個叫皇甫的道士,道法精深,精通驅邪鎮鬼之術,何不請他來看看呢?」
翌日,皇甫道士到來,他仔細的看了崔槐一會,說道:「施主印堂發黑,陰氣纏身,定是撞見了鬼魅,如果不及時驅除的話,早晚會發生災禍!」
旁邊的奚叔布立即請求皇甫道士為崔槐驅邪。
於是皇甫開壇作法,口中念動咒語,然後駢指成劍,指向崔槐。
這時突然從崔槐的身上落下一物,正是女鬼所贈的戒指。
那戒指化作一股黑煙,凝成女鬼的模樣,對崔槐忿然道:「崔郎啊崔郎,想不到你對我如此薄情寡義,你以前貪念我的美貌,和那些登徒浪子無異,現在又害怕我害你性命,不僅違背了我們之間的約定,竟然還請來道士害我,難道就不怕我的報復嗎?」
說罷,變成一個青面獠牙的惡鬼,伸出利爪,颳起一股陰風,向崔槐撲來。
皇甫道士飛劍而出,大喝一聲:「大膽孽障,竟然敢在我的面前行兇傷人,還不快快受伏。」
劍尖刺中女鬼前胸,女鬼大叫一聲,遂又化作黑霧,漸漸消散不見了。
女鬼即除,皇甫道士又對崔槐訓戒道:「施主今後應當好自為之,約束自身,不要再犯這樣的事情了。」
崔槐點頭稱是,從此持齋修道,一直活到了八十一歲,這在當時已算是高壽了。
本文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