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節決定成敗Ⅱ》| 精細管理經典,從《紅樓夢》晴雯之死說起

2020-08-27 杜豆豆萬卷好書讀書會

文/杜豆豆

「細節決定成敗」這個書名,讓我最先想到的,就是「集腋成裘」這個詞兒。不過,這個詞兒的真正含義,我還是讀《紅樓夢》時得到啟發的。

晴雯是怎麼死的?因為夜裡趕織一件俄羅斯雀金裘,著了風寒,加上得罪了王夫人被趕出賈府,結果一病不起,香魂雲消的。

讀的時候我一直在疑惑,不就是一件披風嘛,補個洞要如此大費周章,居然整個城找不到一個裁縫能幹的,害得好好一個晴雯16歲便撒手人寰,揪了多少紅粉們的心。

後來,我還專門查了資料,才知道,這「雀金裘」當真是不簡單,是用孔雀的羽絨和金箔製成的絲線縫製而成,沒有點兒巧手天工,還真是幹不了這活兒。

查資料的時候,很偶然也一起探究了一下集腋成裘。之前,只知道這詞兒是比喻積少成多。這下才知道,原來「腋」是指狐狸胳肢窩下的那點皮毛,把那點皮毛攢吧攢吧,最後縫製成一件大衣。明白後,想想晴雯的身世,心下不禁唏噓。

我們在生活中,很多事情都是這麼積少成多來的。你的個性、生活習慣、工作風格,無一不是這種從少到多的過程。當然,成功也不例外。

沒有細節的沉澱,說成功都是妄談。

《細節決定成敗Ⅱ》就是一本談細節的書,管理學上還專門定義了一個名詞,叫做「精細化管理」。這本書,我認為,正是希望提升管理能力的人士需要的精細化管理訓練寶典。

這本書的作者汪中求,是清華大學國際工程項目管理、研究院特聘教授,也是多家業界知名的管理諮詢公司首席顧問。

2004年1月,他出版了《細節決定成敗》一書,提出了「精細化管理時代一細節決定成敗」的理念,開啟了中國精細化管理的新時代,並創造了管理類暢銷書的奇蹟。

《細節決定成敗Ⅱ》是在他第一本書的基礎上,對「什麼是細節、細節的實質、細節的功用、我們為什麼做不好細節以及如何做好細節」等理論和實踐又做了進一步的探討,並提供了一些培養員工細節意識的訓練方法,以及實用的細節管理工具和方法。如果說第一本書是開篇,這本書更偏向於實戰。

接下來,我就來分4個重點,為你講講這本書。

一、 細節與管理

出第一本書時,作者的新鮮觀點一拋出,還是有不少質疑的聲音的。最為讓人忍俊不禁的,就是為「讀者捏一把汗」、甚至以「大便,決定生死」比喻細節的簡潔先生。對於這樣的業內批評,幽默的作者及時給出了回應。

什麼是細節呢?當然不是大便這麼簡單。細節,是能夠反映事物內在聯繫和本質的微小事物和情節。細節只有從系統的角度看才有價值。你要藉助目標去發現細節,圍繞目標,系統地做好各方面的工作,不要在細節上出漏洞。

管理是伴隨生產活動產生的人類社會互動,又是通過對各項細節不斷地思考、探索、提煉、總結出來的系統化理論體系。所以,倡導細節,更像是重視過程,在過程的實踐中改進和提高。

比如,我們誰都能看到、知道蘋果一定會掉到地上,但並不是每個人都能研究出萬有引力定律。

細節就是管理者在所在的組織去發現被忽視的問題,著手抓緊、抓透。在管理上,我們尤其要分清楚的,是「碎片」和「細節」。細節是系統性的存在。離開了系統,細節就是一種無用的存在,稱為「碎片」。它真正的核心是科學的精神和認真的態度。

上海交大的王方華教授就曾說:「中國人做事從來都是問『做完了沒有』,而不問『做好了沒有』。「 「德國製造」為什麼成為品質保證的國家品牌?最重要的,就是德國企業重視細節,審慎嚴謹、一絲不苟的做事風格。

二、 為什麼做不好細節?

書中,對「為什麼做不好細節」這一問題,總結了五項原因:

1、責任感普遍缺位;

2、經濟發展水平的限制;

3、社會浮躁心態的影響;

4、國民素質和職業化訓練程度不高

5、重大輕小、重概括輕數據的傳統文化影響。

以責任感普遍缺位為例:

2003年,中國曾發生過一起悲慘的餓死孩子事件。民警在羈押一位吸毒女時,未通知相關人員照顧被她獨自鎖在家裡的三歲女兒,使其活活餓死。

無獨有偶,2013年6月,「南京女童餓死家中」事件更是震驚全國。兩個孩子,一個三歲、一個一歲,也是在家中活活餓死。

這不僅僅是家庭悲劇,更是社會公共管理的問題。對於長期沒有人照看的小孩,難道相關的居委會、民政局、公安民警等部門,不應該承擔起責任嗎?

缺乏責任心使我們看不到應該看到的細節,或者看到了也做不到位。反過來,如果我們能夠用心去做事,就能夠看到那些能給我們帶來商機的細節。

認真與不認真的差距,就在於能否看到細節的差別,表現的是對事情結果負責的責任感的差別,所導致的結果是完全不同的。


另外,企業的細節做不到位,也一樣會存在大量危害。

對於管理者來說,普遍問題是執行不到位,主要原因有十種:

  1. 工作標準不具體;
  2. 考核標準不一致;
  3. 沒有例會制度;
  4. 沒有第二責任人;
  5. 文件表述複雜;
  6. 不做推演;
  7. 成冊頒布大量的文件;
  8. 對下級上傳的資訊不重視;
  9. 越級指揮;
  10. 習慣做批示。

比如,同樣是在中國,是中國人在做事,為何在麥當勞就能夠注重細節?

原因之一就在於麥當勞的管理規則已經按細節全部規範化了。比如:洗手規定要用溫水來洗,用麥當勞提供的專用洗手液,洗完手只能晾乾或烘乾。

第二是麥當勞非常重視員工訓練,新員工訓練一般都在四個月以上。我們國內的企業,喜歡找成熟的社會人才,往往不訓練或者只訓練一兩個星期就可以上崗了。但社會人才不等於企業人才,要為企業所用,就要把企業標準明確教給他。

曾經有人提出來說,中國企業短命是否與忽視細節有關係呢?我只能說,當然不全是細節問題,但是肯定與細節有關。

三、 如何做好細節?

作者在講述「如何做好細節」這個問題時,重點從部分企業的細節管理實踐、高層管理人員藉助規則做細節、對中層做細節的建議、細節習慣的訓練這四個方面講了很多案例,這些案例無一不令人深思。

比如,「簡單不等於容易——企業管理實踐」這一節的第一個案例,講的是作者在德勝考察過程中,發現德勝之所以能比同行更優秀,正是因為「他們的管理已達所有程序、環節的末梢,他們深諳細節管理之道」。

這些細節甚至包括所有新員工要從打掃衛生開始、每早要宣誓「認真做事」、工牌上的一句話等等,更不用說執行程序的規則細節度了。這就叫做「細節到位」。

那麼,對於中小企業主管,應該怎樣從細節上做好計劃並實施以及如何檢查工作?

中小企業執行力差,有兩個共性的方法可供參考:

一個是建立例會制度。企業也是個生命體,例會就像是體檢一樣,能讓管理人員發現潛在的危機。

還有一個是,每次碰頭會都應該有個人或高管成為其中的核心。即便是去吃個飯,都可以迅速變成學習環境,養成習慣,自然執行力就加強了。

另外,說到細節,到底要細化到什麼程度?可以無數次分解嗎?這個度該怎麼掌握?

人生最難掌握的規則是度,細節的度要立足於實際「管理的崗位和流程的標準化」。作者指出,細節的發展一般有三個階段,明確、準確、精確。

比如,最早我們對一杯可樂的要求是沒有標準的,後來提出來喝涼的,就不能熱,這個時候開始有標準;再往下什麼叫涼的,又定了個標準是4℃,這個口感最好。那麼3℃是不是更好,以後有可能是,但是現在不必要那麼細。

華為的任正非提出過企管三化:僵化、優化、固化,也是一樣的道理。這個過程,實際也是個不斷細化的過程,但一定要講究規矩為王,最終的目的是讓執行者將規則變成習慣,將習慣視成自然。

說完企業,我們來看看政府。

政府管理的細節,書中建議了四條,分別是:

1、調研重細節,決策靠數據;

2、建立和諧社會政府管理疏導優先;

3、時代需要寬容精神,讓社會的空氣溼潤一些;

4、落實要到位關鍵看結果。

比如,關於「調研重細節,決策靠數據」這一點,作者講了兩個案例故事。

一個是毛主席調查陝北水旱蟲災,開會時打雷擊中了禮堂的柱子,砸死了柱子邊的一位縣長。結果有農民就說:「為什麼雷公沒劈死毛澤東?」毛主席沒有責怪這個農民,而是讓調查組去找原因,結果發現因為徵糧太多,農民們承受不了,後來很快毛主席便改了公糧徵收的政策,和群眾形成了雨水關係。

另一個是溫家寶農田調研農民負擔重問題,也是一樣用重調研細節的態度贏得了群眾的信任。

這兩個案例的啟示都是:「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政府官員不能容不得老百姓說話,一定要重視細節,靠調研數據來決策。

四、 關於細節的「細節」

關於細節的「細節」,作者講了五點誤區:「戰略決定成敗」、「大丈夫不拘小節」、「事無巨細,事必躬親」、細節與效率、細節與創新。

以「戰略決定成敗」這點為例。很多人覺得,戰略規劃是大方向,市場變化瞬息萬變,太細節了沒必要。

作者認為,戰略也一樣要從細節中來、到細節中去。制定戰略規劃,要細緻地整合和分析資源,有量化的管理數據做基礎,才能保證準確性,「差不多」式的拍腦袋規劃,是投機取巧,會阻礙企業發展。

比如,作者在書中提到了一家臺資房產中介公司,進大陸時,在業內毫無品牌。但它的戰略很清晰,並且很細化。首先選擇在西部登陸,西部又首選了蘭州。別人收1-2個點的中介費,它收3個點,保證自己的服務能力。經過4年,它不僅完全控制了蘭州,而且在西北、西南已經處於強勢。後來又指向東北和華北,幾乎每城必得。而是認認真真做細節,僅各連鎖店的手冊就有31種,且操作性很強。

有人問作者:細節決定成敗,那什麼決定細節呢?

他的回答是:態度決定細節,訓練決定態度。態度調整了,細節就容易做到位。通過訓練的改變,最終達到改善細節的目的。

「完善細節」的方法論是什麼?

第一,是要培養全民的規則意識。

第二,力避精明。

第三,從規則入手。

第四,程序訓練。

第五,調控心態。

第六,細節源於態度。

第七,細節體現素質。

因此,對待細節,不光光是認識和態度到那麼簡單,關鍵還要去自覺地訓練。

五、結語

總之,這本書對細節問題進行了相當深入的探討,可以說,是足以為精細化管理的實踐提供堅實的理論基礎的。

另外,大量現實的案例,也對細節管理進行了更具有說服力的說明。對當前企業管理和政府管理中,可能出現的常見問題,書中也有理有據地進行了剖析,並給出了訓練方法和建議,甚至還提供了工具。

這是一本指導性強,實用易操作的管理學書籍,對身居管理職位的人士,尤其具有啟迪作用。

(本文結束)

傾一生之力,讀經典好書,寫有厚度的文字,過有深度的人生。我是杜豆豆,感謝您的關注。

作者簡介:杜豆豆,IT從業20餘年,曾先後研修英語、計算機、美學和心理學專業。早年創過業,後就職多家全球知名IT外企,現工作於某研究院。書痴一枚,閒時碼碼字。兼任多家平臺籤約作者,簡書會員合伙人,萬卷好書工作室、萬卷好書讀書會創立人。

相關焦點

  • 紅樓夢.晴雯之死
    尊前八十回文本為據,探佚《紅樓夢》諧隱瑣話——晴雯之死當然,如果參考整部《紅樓夢》中眾多好色縱慾的膏梁紈袴,我們也就不必再對賈寶玉的所作所為耿耿於懷了:譬如聚麀之誚的賈敬賈珍父子,濫溢荒淫的賈赦賈璉父子等等,至於薛蟠賈瑞孫紹祖之流,那就更不必提了。
  • 細節決定成敗,沒想到結局會變成這樣
    就這樣,心事重重的老農立馬轉身往村裡的方向趕去,想與村長報告,希望儘快通知大夥這個消息;說來也巧,就在回去的路上,老農剛好碰到了自己的兒子,便與他說起了這事,老農的兒子聽了後就不以為然地說道:「無礙!您看這長堤固若金湯堅固得很,這麼龐大的大物難道還害怕這幾隻小小的螞蟻嗎?我看啊你是太多慮了,放心吧,走!走!
  • 《紅樓夢》角色與演員的聯繫——晴雯篇
    安雯(又名張靜林)87版《紅樓夢晴雯是《紅樓夢》中最嬌憨的女子,她懶,牙尖嘴利,常說,有你們一日,我便受用一日。這個嬌憨的晴雯,從沒有為自己的未來謀划過絲毫。所以,當怡紅院倒黴的時候,第一個被蹂躪而死的就是嬌憨俏麗的晴雯。晴雯雖然是丫鬟,但在劇中分量也很重,晴雯有三個經典場景&34;&34;和&34;,並且王立平先生還專門為晴雯寫了一首歌,可見,晴雯這個角色之重。
  • 風流靈巧的俏晴雯,到了李少紅版紅樓夢裡,竟成了焚琴煮鶴的俗物
    晴雯輕輕甩開寶玉拉扯的瞬間,旋即輕輕一笑,見好就收,這才是和解應有的態度啊。要知道,兩人鬧矛盾固然咎在寶玉,但晴雯也並非毫無過錯,所以這一段表演,晴雯既有初見寶玉時的委屈,也有知錯後的嬌羞,同時還有寶玉主動和解後的小得意,以及恃寵而驕的任性,表情變換十分自然。接下來是撕扇子的經典鏡頭。87版《紅樓夢》:什麼叫「巧笑倩兮」?
  • 10版的紅樓夢為何口碑這麼差?從這幾個細節上就能看出來
    其實到底好不好,我們還是應該和原著對比,看還原的程度如何,看導演對於名著的理解深度如何,而並非完全靠著新舊版去決定。不過,這些外表的東西依舊沒辦法掩飾導演對於紅樓夢理解的偏頗,接下來我們就從這幾個小片段的細節去分析一下。
  • 《紅樓夢》:晴雯之死,真的是襲人在背後告密造成的嗎?
    看87版《紅樓夢》時,我很喜歡林黛玉和晴雯,除了顏值高使人賞心悅目外,最重要的是她們的性格很真實,喜笑嗔怒,不太像古代土著,倒像是我們身邊不矯情不做作的朋友,有一種熟稔的親切感。眾所周知,晴雯之死並不算是迷,紅學界也是眾說紛紜,曹公寫的判詞是:霽月難逢,彩雲易散。心比天高,身為下賤。風流靈巧招人怨,壽夭多因誹謗生。多情公子空牽念。
  • 《紅樓夢》:賈寶玉的冷漠無情,冤死了晴雯,夭逝了林黛玉
    為什麼晴雯性格潑辣又直白,卻排在第一呢?《紅樓夢》開篇即雲「假作真時真亦假」,書中重要的就是「真」、「假」之辨。而晴雯是諸多丫鬟裡,愛賈寶玉最真、最純粹的女子。晴雯愛慕賈寶玉,但從不逾矩,是純柏拉圖式的精神戀愛,因為晴雯直到死,都還保持著完璧之身。但人生可悲的也往往如此,你最珍惜的,反而是被別人肆意誣衊的。
  • 87版《紅樓夢》的晴雯,為夫還債千萬,換來的卻是丈夫36天的陪伴
    &34;,這是曹雪芹對《紅樓夢》中晴雯一角的判詞。從這句判詞中我們回想起晴雯美麗的相貌,靈敏的頭腦和敢愛敢恨的性格。晴雯眉眼間與林黛玉有相似之處,最後的命運兩人也不盡相同,&34;這四個字就已經暗含了她註定是&34;,最後的結局只能是受盡委屈被趕出大觀園,年僅17歲就悽慘死去。
  • 三個版本的晴雯:楊冪最出名,李勇勇最大氣,卻都難敵安雯一笑
    ——晴雯晴雯撕扇,晴雯補裘,何以可愛?愛其天真。因其天真,故不得不死。》一直是眾多觀眾心中最為認可的經典,從長相到舉手投足都是演員們經過長達幾年的學習刻畫出來的。但是李勇勇的長相更偏向於端莊大氣,而且長的高(身材高挑和長的高是兩個概念),就不如安雯的晴雯撒嬌時自帶的小鳥依人,嬌俏之感。
  • 四兒為了幫晴雯,說了一句不該說的話,最終落得同晴雯一樣下場
    晴雯和襲人都是賈母派到寶玉房裡的人,但是賈母其實更看好的是晴雯。這一點在晴雯被攆走後,賈母忍不住說了出來,原文如下:晴雯那丫頭我看他甚好,怎麼就這樣起來。我的意思這些丫頭的模樣爽利言談針線多不及他,將來只他還可以給寶玉使喚得。
  • 初中四大名著之紅樓夢練習
    作品塑造了三個悲劇人物:_______,為愛情熬盡最後一滴眼淚,含恨而死;_______,終於離棄」溫柔富貴之鄉」而遁入空門;_______,雖成了榮府的「二奶奶」卻沒有贏得真正的愛情,陪伴她的是終生悽涼孤苦。
  • 寶釵和王熙鳳作為管理「雙秀」,如果來到現代,投資人更青睞誰?
    《紅樓夢》裡,王熙鳳和寶釵兩人,在管理方面有著很高的評價。王熙鳳作為榮國府的實際管理者,這麼一個大家族的吃喝拉撒,尤其是賈府這樣「走下坡路」的家族。而寶釵作為一個未出閣的姑娘,在《紅樓夢》裡並沒有太多實際管理的機會。但即使雪泥鴻爪,寶釵的管理才華,還是在驚鴻一瞥中讓人有驚豔之感。
  • 《紅樓夢》晴雯丈夫:「樂壇教父」到「詐騙犯」,欠巨款獄中死去
    張靜林是個喜歡當中心的人,當即決定出演晴雯但她跟組裡談了個條件,演晴雯行,不過不跟組,只有晴雯的重場戲才去。蘇越曾做過《軍港之夜》原唱蘇小明的唱片,此時又已以《血染的風彩》聞名。《紅樓夢》熱播後,幾個主演走穴。
  • 《紅樓夢》晴雯,前半生享受後半生還債,惟願餘生健健康康的活著
    本來她是奔著黛玉去的,但導演王扶林覺得晴雯最適合她,最後她就稀裡糊塗的演了賈寶玉的四個大丫鬟之一——晴雯,水蛇腰,削肩膀,口齒伶俐,聰明過頂,個性剛烈,敢愛敢恨,眉眼還有點像林黛玉。拍完《紅樓夢》,張靜林就把自己的名字改為安雯,並延用一生。《紅樓夢》拍完不久,北京舉辦了一個歌手大賽,想著唱歌是自己擅長的,本著貪玩的心態,安雯花5塊錢報了名。
  • 曾是《紅樓夢》晴雯,被丈夫寵23年連洗內衣都承包,如今人財兩空
    87版《紅樓夢》無疑是各個《紅樓夢》版本裡最經典的一個,劇中的每個角色都演得惟妙惟肖,仿佛他們就是為了角色而生的一樣。生活中,他們與劇中人的命運也有著某種暗合,讓人唏噓不已。除了他們,晴雯的飾演者安雯的命運也與晴雯有著某種相似之處。
  • 《紅樓夢》:「三十而已」王漫妮和「心比天高,命比紙薄」的晴雯
    看到王漫妮的遭遇,也實在是個薄命女子,像極了《紅樓夢》裡的晴雯。也就是說,晴雯的出身是奴才家的小丫鬟,地位卑賤至極,而且連父母家鄉一概忘記,孤苦伶仃之人,只有一個表哥「多渾蟲」算是親人。晴雯因為標緻伶俐,被賈母派給了賈寶玉使喚,因此得以年幼時陪伴賈寶玉成長,也漸漸產生了男女的情愫。
  • 《戰火熔爐》媲美「集結號」硬剛「金剛川」,果然細節定成敗
    劇中,四連雲山郡之戰摧毀美軍營級指揮所,後續俘虜黑人連,光復平壤,血戰長津湖,佔領漢城,漢江南岸阻擊戰等等戰鬥單元均有原型出處。真實自帶光環,歷史無需粉飾。02、服化道高度還原當年原貌,尤其是武器道具可謂登峰造極!
  • 晴雯為什麼是12釵又副冊之首?
    曹雪芹在《紅樓夢》開篇說,編撰《石頭記》是為使當年閨閣中人不致泯滅,為她們所作的昭傳——分明以紅顏寫鬚眉之志。若寶釵是滿口仁義道德之儒臣,黛玉是天性自然之智者,鳳姐是法家之能臣幹吏,鴛鴦&34;之義士,那晴雯是什麼呢?因何居十二釵又副冊之首?
  • 紅樓夢在高考中的內容
    》中,有「小寶釵」、「小黧玉」之稱的兩個人分別是(襲人)、(晴雯)。13、「四春」之中,性格比較懦弱的是(迎春),精明志高、具有管理才能的是(探春),最後出家為尼的是(惜春)14、《紅樓夢》中結的兩個詩社分別是(海棠社)和(桃花社),社長是(李紈和林黛玉)。
  • 87版《紅樓夢》:盤點晴雯最出彩的情節,盡顯伶牙俐齒、聰慧靈巧
    她長得風流靈巧,眉眼兒有點像林黛玉,口齒伶俐,針線活尤好,王熙鳳曾在王夫人面前講,在所有的丫鬟裡面,晴雯長的最好,但也因此,常遭人毀謗,最後一個人悽慘的死去。《紅樓夢》中的姑娘大多數都是一個悲慘的結局,越出挑結局越慘,晴雯只不過是其一罷了,能夠在這個大觀園裡生活一遭,或許也是一種成長和感悟吧,因為從她死前給寶玉託的夢中,她並不留戀這個地方,而是信步離開,叮囑他們好好過,就像寶玉認為的那樣,晴雯不是死,只是奉召去司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