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離異教授對14歲的房東女兒一見傾心,為了留在女孩身邊竟然娶了她媽媽。更詭異的是女孩媽媽發現真相後,情緒失控出車禍身亡,男人則趁機帶著女孩到處旅行。男人以愛之名控制著女孩。這樣一個細思極恐的故事被作者以浪漫的筆觸粉飾成愛情,這就是被稱為禁書的《洛麗塔》。小說隨後被導演搬上了大熒幕引起軒然大波,代表著清純少女的蘿莉一詞由此而來。
電影中洛麗塔的出場是趴在草坪上悠閒地看書,全然不在意噴灑的水珠弄溼了自己,宛如陽光下清晨還沾著露珠的花骨朵,帶著清純的美好又有著邪魅的誘惑。所以才有男主最著名的那句話「洛麗塔,我的生命之光,我的慾念之火。我的罪惡,我的靈魂……」
這個失去父親的早熟叛逆少女對中年男人迷戀的目光充滿了好奇,有意無意的和他肢體接觸,甚至跳起來掛在他身上親了他,更是讓男人春心蕩漾,不能自拔。電影裡充滿了男主角的迷戀和美化,偏執的認為是洛麗塔挑逗並拋棄了他。事實上,這是一部男性視角下病態欲望下的愛情幻想 。
電影中亨伯特看似是一個體面紳士的中年教授,他的瘋狂痴戀讓人同情。洛麗塔訴說失蹤三年裡被奎爾蒂拐騙,那個變態的戀童癖男人圈養了一群少男少女關在一起,逼迫他們滿足自己畸形的嗜好。這不正是亨伯特認為的自己和洛麗塔眼中的自己嗎?
電影裡展現了作者的高明之處, 把一個人的兩面用不同視角下的兩個人來表現。所以說不管亨伯特如何表現他的深情,美化他們的關係都掩飾不了他控制和變態的本質 ,那個醜陋邪惡的奎爾蒂才是他本來的真實面目。小說作者納博科夫也在評價亨伯特時說:這是一個自負、殘忍的惡棍,卻努力顯得「動人」。他讓自己顯得「動人」的工具,無疑就是他的文學修辭,他的巧言令色。
對於洛麗塔來說亨伯特不過是個變態的老男人,根本不愛他。她的小把戲不過是一個青春期叛逆女孩的任性。美貌又過於早熟的洛麗塔一生悲劇是遇見了亨伯特,最終一段畸形的關係導致了兩個人的毀滅。
那麼一個中年男人和未成年少女之間到底有沒有愛情?是女孩勾引了男人還是男人控制了女孩?這個法律和道德的雙重問題,一直以來爭論不休。除了文學和影視作品的刻意美化,其實這是一個成年男人對心智不成熟、沒有判斷力少女的愛情洗腦和精神控制。這是不可否認的犯罪,而受害者的一生都會蒙上噩夢般陰影。
就連少年成名的電影女主角蘇•萊恩也不能倖免。1962年版的洛麗塔飾演者蘇·萊恩一生五段婚姻以失敗告終。她認為:「我個人的毀滅可以追溯到洛麗塔,扮演一個成年男子的戀童癖幻想中的女學生,毀掉了我的生活。我14歲演了洛麗塔,15歲就成了一種符號,往後要想試圖過上正常的感情生活,就很難了…」
在現實生活中有著同樣遭遇的洛麗塔們,如因新聞曝光被人們熟知的房思琪、李星星,因為外在的壓力和內在的控制,患上斯德哥爾摩症,對被施暴者產生了依賴,結局同樣悽慘。施暴者李國華、鮑毓明為自己辯解的是她們勾引了我,驚人的與電影中畫面如出一轍。他們表面上有體面的職業、較高的社會地位,衣著光鮮受人尊敬,背後卻是將罪惡的魔爪伸向了毫無反抗能力的少女,並將這種變態的關係美化為愛情!
電影總是來源於生活的,也是輸出價值觀的,它表面上是蘿莉與大叔的浪漫愛情故事,其實是告訴我們戀童癖是罪惡的,無論怎樣美化粉飾都改變不了其本質。警惕那些衣冠楚楚的惡棍,不要被他們外表的假象所迷惑。
保護未成年人,嚴懲戀童癖需要法律不斷的完善。好消息是,刑法修正案將對姦淫幼女、猥褻兒童等犯罪重刑懲罰,我們看到了時代在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