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麗塔》:社會的灰色地帶就是深度文學的舞臺

2020-09-03 淺歌人

《洛麗塔》:社會的灰色地帶就是深度文學的舞臺

前言:


簡介:

《洛麗塔》是一本非常有名的長篇小說,幾度被改成電影,由俄裔美國作家弗拉基米爾·納博科夫創作。《洛麗塔》是一本高口碑的暢銷書,教外國現代文學的大學教授基本都會講到,它是文學史難以繞開的佳作。

《洛麗塔》屬於後現代主義文學,後現代主義文學是指吸納了西方現代主義(包括後現代主義)的觀念和技巧,通過新的價值取向與傳統倫理道德觀念發生決裂,反映現代生活中的情感享受、物質追求和底層人們生活的合理性。


故事梗概:

《洛麗塔》講述了一個亂倫的愛情故事。中年男子亨伯特年少的時候有過一段初戀,但是他十四歲的女友因病夭折了,這件事讓他有了心靈創傷,他便成了戀童癖。從法國移民美國的他,愛上了房東的女兒,美麗的十二歲少女——洛麗塔,為了與洛麗塔接近,他娶了洛麗塔的母親,成了洛麗塔的繼父。後面,洛麗塔的母親在亨伯特的日記中發現了丈夫對女兒的沉迷,在寄信途中不幸遭遇車禍死亡。

妻子死後,亨伯特與年幼的洛麗塔開始了一段亂倫之戀,後面隨著洛麗塔的長大,她意識到這種狀況的不堪,她找機會脫離了亨伯特,去追逐自己的生活,後面懷孕的洛麗塔與丈夫鬧翻,不得已找亨伯特要錢,故事的結局,亨伯特殺了洛麗塔的丈夫奎迪,自己入獄,而洛麗塔難產而死。

這是一個很有深度的故事,它不是批判戀童癖那麼簡單,事實上作者是站在亨伯特這一邊的,他對亨伯特的情感表示贊同,所以他們亂倫之戀的愛情,不是以亨伯特的猥褻為開始,而是以洛麗塔的挑逗為開始。事實上大家也是對亨伯特與洛麗塔褒貶不一,他們的情感值得尊重,方式卻值得商榷,悲劇性的結局又令人唏噓不已。


1,畸形的愛戀終究得不到美好的結局

故事的最後,亨伯特沒有與洛麗塔修成正果,他們愛過,但是下場都很慘,亨伯特要求洛麗塔離開丈夫,但是洛麗塔拒絕了,一怒之下他殺了洛麗塔的丈夫,自己鋃鐺入獄。洛麗塔難產而死,在我來看是對她的懲罰,如果她接受了亨伯特的請求,也許就是好的結局了。不管是哪個結局,這個故事都值得令人深思。作者安排這個結局就已經表明了,畸形的愛戀終究得不到美好的結局。

都說婚姻要門當戶對,愛情要情投意合,亨伯特與洛麗塔的愛情,到底算不算愛情,年幼的洛麗塔只是一名無知少女,她在這段感情中,只是出於好玩,以及亨伯特的各種誘惑與現實的無奈,而亨伯特的愛,很明顯是不正常的,他的確愛洛麗塔,但是靠威逼利誘吸引洛麗塔愛上他,明顯是不現實的。

愛情可以超越年齡,這個不是問題,但是中年人與未成年少女之間的愛情,很明顯就違背了道德,如果亨伯特等到洛麗塔成名,有了成熟的意識,兩人相互喜歡,這樣才是值得尊重的。


2,病態的戀童癖應該從社會消失

不得不承認,現在很多人都有戀童癖,不僅是男人,女人也有,這是特別令人反感的,喜歡沒有錯,但是不能與愛情混為一談,更不能將自己的欲望付諸行動。孩子應該在一個純淨的環境健康地成長,不應該受到這種傷害。如果這種病態的戀童癖不從社會消失,孩子們永遠不能得到真正的安全。韓國知名電影《素媛》就深刻地揭露這種病態心理,作為父母,我們一定要對孩子加強安全教育。


3,對子女的性教育不能缺少

性教育,在中國一直是一個沉重的話題。沒有性教育,孩子可能就不能保護好自己,或者去傷害別人,家長與學校都應該承擔起這個責任,不能讓孩子迷迷糊糊地度過青春期。這是每個人都得面對的話題,科學的教育與合理的引導比逃避更有用。就像早戀一樣,一味地阻止只會適得其反。


4,提倡真愛,但是真愛不能違背道德

愛情可以跨越時間、地域、種族,但是不能跨越道德,社會的和諧離不開道德的約束,我們支持兩情相悅的戀愛,不等於支持成年人與未成年人戀愛,如果是真愛,請等他們長大,等他們成熟,而不是為了滿足自己的欲望而不顧道德。真愛的基礎就是,兩個思想健全的人,相互愛慕,失去這個前提,就不能稱為愛情。任何有強制性的愛情,都不會有好的結局。


5,文學要有勇氣觸及社會的灰色地帶

文學的最重要任務,就是社會批判,魯迅之所以地位那麼高,就是因為其高舉反封建的大旗,揭露了封建社會的黑暗。不管是哪個時代,文學都要有勇氣觸及社會的黑暗地帶,關注底層人民的苦痛。就像《我不是藥神》一樣,有勇氣為人民吶喊,就會贏得人們的喜歡與讚揚。文學不是高唱讚歌,文學應該揭露社會上的陰暗面,以推動時代的進步。文學的深度之一就在於,是否能觸及社會的灰色地帶。


結語:

《洛麗塔》是一部非常成功的作品,它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也具有很高的思想價值。它深刻的展現了一個邊緣化的群體——戀童癖人群,它引導我們思考愛情到底是什麼,愛情與道德的界限在哪裡。這部廣受好評的作品,值得細細研究。


相關焦點

  • 亦舒:灰色地帶
    概念很新鮮:只賣一種顏色的衣服鞋襪手袋,店名都想好了,叫「灰色地帶」。 餘杏瑤說:「肉眼可以分辨二十多種深淺不同的灰色。但是,電腦可以分得出二百二十多種,灰色是至耐看,至名貴的顏色。最淺,與白色只差一點點。最深,又與黑色接近,變化多端,是我最愛的顏色。」
  • 《洛麗塔》:影片的主題傷風敗俗,關於性的指涉小心翼翼地表現出來……
    蘇·萊恩飾演的洛麗塔但是,筆者不太喜歡影片的前半部分,就是從開頭一直到夏洛特(洛麗塔的母親,亨伯特的妻子>他將美國社會塑造成一個寬容的對性痴迷的社會。這個社會,就像之後法國作家米歇爾· 維勒貝克(Michel Houellebecq)在小說中揭露的那樣可笑:這是一個強迫人們享樂的幹預性的集權社會。
  • 別扯愛情,這是犯罪《洛麗塔》別信大叔愛上蘿莉的洗腦謊言
    這樣一個細思極恐的故事被作者以浪漫的筆觸粉飾成愛情,這就是被稱為禁書的《洛麗塔》。小說隨後被導演搬上了大熒幕引起軒然大波,代表著清純少女的蘿莉一詞由此而來。洛麗塔訴說失蹤三年裡被奎爾蒂拐騙,那個變態的戀童癖男人圈養了一群少男少女關在一起,逼迫他們滿足自己畸形的嗜好。這不正是亨伯特認為的自己和洛麗塔眼中的自己嗎?
  • 是時候重新認識「洛麗塔」了
    任何優秀的文學作品都拒絕單一維度的閱讀,《洛麗塔》更是編織了一張迷網,是最多義的那一類。庫布裡克強化了這種鏡像關係,亨伯特殺死了奎爾蒂,也就是殺死了自己。但在小說接近尾聲時,納博科夫提供了一次有關小女孩內心生活的暗示,她說:「你知道,死最可怕的地方就是你完全得靠你自己。」
  • 網絡文學的現實書寫要有深度追求
    網絡小說《小歡喜》深度聚焦中國的家庭教育問題,在社會上引起廣泛討論。圖為根據網絡小說改編的同名電視劇劇照。資料圖片「面向現實」,已成為近年來網絡文學創作的一個重要轉向。現實題材網絡小說成為方向標近年來,網絡文學發展最引人注目的一個變化,就是現實題材的網絡小說創作漸成潮流。在2018年網絡文學平臺發布的新作品中,現實題材佔比達65%,同比增長24%。縱覽網絡文學發展史,網絡小說並不缺少現實題材。
  • 禁忌戀經典《洛麗塔》:卑劣執拗的愛——戀童癖的精神世界
    97版《洛麗塔》(一樹梨花壓海棠)改編自美國同名小說,在劇情節奏和配樂上都十分優秀,從男主角的視角講述了一個苦澀的悲劇。洛麗塔,一個少女的名字,一場致命的罪惡,一段絕望的愛。這就是最後了。亨伯特的淚不停的流,他躲開洛安慰的觸碰:「別碰我,你一碰我,我就得死。」但隔著擋風玻璃,一瞬間亨伯特產生了錯覺——時間拉回從前,他回想起她第一次吻他的那天。於是無限溫柔,又從眼底湧出。
  • 《洛麗塔》:被包裹在美好文字和光影中的罪惡!全社會都應該警醒
    > 小說《洛麗塔》風靡之後,出現了「洛麗塔」情結,在日本則誕生了「蘿莉」一詞,喜歡蘿莉的人被稱之為蘿莉控。 《洛麗塔》是一個戀童故事,所謂的「洛麗塔」情結就是不折不扣的戀童癖!機緣巧合下,他租住進了一位寡婦的家中,後與這位寡婦結了婚,但真正令他想要結婚的原因並非其他,而是這位寡婦的小女兒,十二歲的多洛蕾絲,也就是男主人公亨伯特口中反覆念叨的洛麗塔。
  • 洛麗塔服裝很漂亮,那你知道洛麗塔一詞是怎麼來的嗎
    洛麗塔服裝來源於:歐洲宮廷。流行於日本。圖片來自網絡洛麗塔一詞來自於俄裔美國作家弗拉基米爾·納博科夫創作的長篇小說《洛麗塔》,敘述了一個中年男子與一個未成年少女的戀愛故事。
  • 辯論|文學是否可以作為人性的「遮羞布」?
    「高管性侵養女」事件一出即引發社會熱議,網友在批判鮑毓明種種禽獸行為之時,火極一時的《房思琪的初戀樂園》再次跳至人們眼前。小說推薦語裡有這麼一段話:「這本小說乍看談論權力不對等之性與暴力,實際上更直指文學及語言如何成為誘姦與哄騙之物;在加害者對受侵害者不可逆轉之剝奪和取樂中,成為殘忍的同謀,背叛了溝通與文明,也使人迎向了失語和瘋癲。」
  • 小說《洛麗塔》背後隱藏的真實犯罪故事
    《洛麗塔》小說以一個中年男人(亨伯特)作為第一人稱講述,講述了他對一個12歲女孩洛麗塔的痴迷,並且發生了不正當的關係。在小說中洛麗塔最終逃離了了亨伯特,但是當兩年後他們再次見面時,洛麗塔已經懷孕,最終亨伯特因為腦血栓病死獄中,而洛麗塔也死於難產。這部小說被認為是20世紀最有爭議的作品,在1962年、1997年還分別改編成了電影。
  • 悲歌長嘶 致敬文學經典
    近年來,曹文軒老師的著作被頻頻搬上舞臺,前有首次將曹文軒同名作品搬上舞臺的《山羊不吃天堂草》,此外還有話劇《根鳥》等等,而《火印》的排演更是能夠讓人看到,在厚重文學根基的滋養下的戲劇,所呈現的意義是極其深遠的。 《火印》以抗日時期的北方草原為其歷史大背景,講述了野狐峪裡的男孩坡娃和他從狼群中救下的名為「雪兒」這匹馬之間,那感人至深盪氣迴腸的故事。
  • 一樹梨花壓海棠:大叔偏愛「洛麗塔」,老婦也對女童戀戀不忘
    一樹梨花壓海棠:大叔偏愛「洛麗塔」,老婦也對女童戀戀不忘一樹梨花壓海棠,這真的是所謂的愛情嗎?《洛麗塔》這部小說敘述了一個中年男子與一個未成年少女的畸戀故事。從法國移民到美國後,他遇到了女主人公洛麗塔(女房東12歲的女兒),從此對洛麗塔喜歡得不可自拔。為了親近這個熱情、早熟的小女孩,亨伯特不惜違心地娶房東為妻,成為洛麗塔的繼父。一次偶然,女房東發現了自己的丈夫對女兒意圖不軌,一氣之下跑出去,結果出了車禍。
  • 網文破圈,《詭秘之主》作者登上聯合國舞臺
    一個網文作者首次登上聯合國的舞臺,以青年代表的身份探討社會發展與進步的相關問題,對於整個網文圈子來說都是振奮人心的。這代表著主流社會對網絡文學的認可,對於提升網絡文學和網文作者形象都是莫大的好消息。網絡文學是在特定環境下生長出來的快餐文學,是精神領域裡的炸雞奶茶。雖然沒什麼營養,但量大管飽還好吃啊。因此在文學領域裡,網文是天生自帶原罪的。
  • 鮑毓明與養女的故事:任何關於性的暴力都是社會一起完成的
    從封閉到文學,從文學再到被文學化身以誘姦形態囚禁,這是房思琪的故事。鮑毓明要是跟女孩結婚了,不就是某君嗎? 3所有美好都是想像,任何關於性的暴力都是社會系統完成的。對於這本書,《洛麗塔,不洛麗塔:二十一世紀的少女遇險記》,自由作家張亦絢在《房思琪的初戀樂園》的後記中歸納情節如下:已婚補教名師李國華五十歲了,誘姦十三歲的房思琪之前,狩獵學生的經驗已很老到。外人看來,李國華家庭幸福,夫妻和睦,有一個名叫希希的女兒。在初次性侵五年後,與思琪情同雙胞的劉怡婷,接到警局通知,去帶回神志不清被判定瘋了的思琪。
  • 關於墨白小說《白色病室》的討論(文學評論)
    他是一個精神病醫生,但自己就是一個病人。他一直尋求被世界接納,被治癒,但未能如願。我覺得這個人物與現實的貼合度極度地高,他以為無視了這之間的許多灰色地帶,就能為自己勻來一方安全的白色空間,卻從來沒有審視過自己的內心,辨清善與惡的距離。小說中有很長的一段關於蘇警己和姜仲季的描寫,說蘇警己一直在囚禁著姜仲季,不允許他走出自己所控制的範圍。從某種程度上,是姜仲季在囚禁著蘇警己。蘇警己無法抹去當時吃梨的屈辱,就是在變相地囚禁著自己的自尊,直至麻木、異化成害死自己心愛之人的刀刃。
  • 本周舞臺丨李六乙新作《二月》首演;人藝新排《朱麗小姐》
    話劇《二月》是國家大劇院繼《簡·愛》《推拿》之後將文學經典搬上話劇舞臺的又一新作,同時也是李六乙導演繼《我這一輩子李六乙表示:「非常感謝國家大劇院委約製作出品了這部作品,促使柔石的《二月》作為近代中國文學史經典之作,生長於當今戲劇舞臺。這是一次人文戲劇的藝術實踐,依附於文學蘊含的歷史哲學的美學實踐;這是堅持歷史文化精神的未來表達,使戲劇回歸了戲劇的本來。」
  • 《寂寞的遊戲》成長的灰色地帶被看見,寂寞和遊戲又是另一番滋味
    當我先看到張大春為之寫就的「代序」裡,,我才初步了解了這個臺灣久負盛名的文學天才袁哲生及其這本小說集背後的故事,第一感覺是有點後悔,害怕,擔心,怕自己也被裹挾進其中的陰鬱情緒裡,畢竟自己曾經有過抑鬱,擔心自己還不夠堅強去面對生命中的脆弱,因為如此光環加身的袁哲生還是走了,走的時候才39歲。閱讀本來就是為了讓自己快樂和強大起來的有力武器。
  • 迷霧劇場《非常目擊》小說上線愛奇藝閱讀 釋放影視文學互哺價值
    《非常目擊》是愛奇藝文學迷霧劇場專題繼《十日遊戲》《隱秘的角落》後,又一部文影聯動的佳作,進一步彰顯愛奇藝文學依託愛奇藝多元生態布局優勢,深度聯動迷霧劇場的文學專題與影視專題等資源,推動影視文學互哺的IP全產業鏈開發。《非常目擊》是愛奇藝迷霧劇場懸疑短劇系列的一部社會派懸疑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