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面觀音的故事
丨
唐朝末年,天下大亂,民不聊生。當時的河南洛陽,民心不古,世風日下。
有一天,洛陽街頭忽然出現了一個老婆婆,看上去挺普通的,可是她卻拿著一面銀光閃閃的鏡子,高聲叫賣。
有人上前問她:老人家,你這鏡子多少錢願意賣?
老太婆婆微笑著說:一千兩紋銀,多一分不要,少一分不賣。
一個少年一聽,有些奇怪,說:小小一面鏡子,就算是黃金做的,只怕也值不了一千兩銀子,你這鏡子究竟有什麼特別,怎麼這麼貴?老婆婆說:我這鏡子,一可以照你以往的所作所為,二可以照你心地善惡,絕對不錯絲毫。有這樣的好處,難道還不值一千兩銀子嗎?
那少年一聽,搖頭道:老人家,您別開玩笑了,這世上哪有這種寶貝?老婆婆仍然微笑著說:你不信可以試一下,但是照一次要給我三文錢。少年低頭想了想,便掏出三文錢遞給老婆婆。老婆婆接過錢,便拿著鏡子對少年說:照的時候一定要心無雜念,不然可什麼都照不出來。
少年依言對著鏡子照了大約一盞茶工夫,果然鏡子中照出了自己以往的所作所為,沒有絲毫差錯。照到最後才知道自己墮入了畜生道中,來生投胎成了一條狗。
——少年看得心驚膽戰,滿頭大汗。可是旁人看去鏡子中卻空空如也,什麼也沒有。
老婆婆收了鏡子,對少年說:我沒有騙你吧?絕對沒有絲毫差錯。這三文錢不冤吧?
少年臉色蒼白,彷佛大病一場,圍住他的人都紛紛問他看到了什麼,少年也不好回答,只一個勁地說:三文錢,值!你們也照一下吧,肯定值!之後便急匆匆地走了。旁人一看,好奇心大起,於是紛紛排起長隊,都想花三文錢照一下那面鏡子。
很快,這事驚動了全城的人,那天照了鏡子的就有三千多人。大部分人照完之後都像那個少年一樣,滿頭大汗,臉色蒼白,眼中滿是驚訝和恐懼,只有極少一部分人面帶喜色。
眼看天色不早,老婆婆收起鏡子,站起身來,撣了一下身上的灰塵,可就在她抬頭的瞬間,老婆婆卻在不同的人眼裡出現了不同的形象。
惡人眼中的老婆婆是兇神惡煞,平常人眼裡的老婆婆則微含怒氣,而心地善良的人眼中的老婆婆,卻是慈眉善目的觀世音菩薩。
大家這才明白,原來是觀世音菩薩前來點化眾生。
於是大家最後商定了三副面目:一副是慈眉善目的,一副是大怒狀的,一副是微微含怒的。
然後他們集資在原地修了一座庵堂,塑了那三副形象供奉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