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心裡的疙瘩

2020-08-11 老家許昌

【「許昌大儒慕甲榮」連載之138】

心裡的疙瘩‖老家許昌

文‖蔣曉雲


(接上期。欲欣賞「許昌大儒慕甲榮」連載之137的精彩內容,歡迎點擊以下連結:


三味上前一把抓住玲瓏的手說道:「看著我的眼睛,你說謊,你在說謊!」

玲瓏姑娘用力掙脫開三味的手叫道:「請你走開,別以為我是個戲子,你就可以隨便帶我走。你有什麼資格衝著我吼?別以為你救了我就應該是你的人了,你想錯了,我跟你沒有什麼關係,請你以後離我遠點,我再也不要見到你!」玲瓏用力掙脫開三味的手跑回了戲班。

三味失魂落魄地回學堂,他不相信玲瓏變化這麼快,都說戲子無情,昨天還甜甜蜜蜜在一起,今天就翻臉不認人,這麼多天的接觸,三味不相信玲瓏姑娘這麼快就變了心。

他沒了魂魄一樣來到哥哥的店裡,發現母親也在,母親看他那眼神躲躲閃閃的,三味一下子明白了,三味沒頭腦地丟下一句:「你們要不同意我娶玲瓏,我現在就不去學堂上課了。」

孫大妮把手中的手帕往地上一摔:「你個兔崽子,良賤不通婚,你要再跟玲瓏在一塊,我就不認你這個兒子!」三味抬眼看了看母親,掉轉頭就跑了。

孫大妮在身後喊著:「三味,你回來!」母親的話,三味一句也聽不進,他已經跑得沒了影蹤。

慕甲榮聽老婆嘮叨著,看孫大妮著急得有點想哭了,哈哈大笑起來:「老婆子,我以為啥大不了的事情呢,你還知道良賤不通婚,我還真得對你刮目相看了。常言說得好,寧拆十座廟,不拆一樁婚,三味是你兒子,他的幸福重要,還是世俗的看法重要呀?三味現在是個秀才不假,他真有福氣考中舉人、考中進士,誰也不會因為他娶了個唱戲的就取消他的功名。」

「老婆,別讓世俗的眼光成為羈絆,幸福才是最重要的!別管他們了,淨瞎操心。看看你為他著急,他如今排斥你、反抗你,連學堂也不進了,這難道是你更想看到的嗎?哎,老婆,我們老了,兒孫自有兒孫福,別去管他們了!」

慕甲榮說著,拍拍孫大妮的肩膀走了出去。孫大妮哭了:「可是我就是不甘心,老爺。」

慕甲榮邊走邊說:「那都是過眼煙雲,我出生那天靈井保井裡龍出現,人們都說我是文曲星下凡,我也自認為不是凡人,做夢都盼著考中進士,這大半輩子過去了,我不還是個窮夫子嗎?如今我早看開了,我們就是凡人、普通人,就讓我們過凡人過的日子,過凡人擁有的幸福,做個凡人吧!」

很快到了 1816 年春節,雖然孫大妮不願意接納玲瓏姑娘,但她終究沒有拗過三味。三味為玲瓏放棄了學業,玲瓏姑娘也從戲班子裡出來了,孫大妮有好長時間不能接受這個事實,心裡這個疙瘩始終沒有解開。

三味說他要經營好自己的小家,讓玲瓏姑娘過上衣食無憂的生活。

這一年春節,三味成親了。成親那天,慕甲榮又想起了李婉妮,想起當初自己的懦弱和名利之心,自己親手埋葬了那份愛情。他看著三味,聲音有些哽咽地說了這樣一句話:「兒子,你是對的,你是我的驕傲,你要珍惜眼前的幸福!」

1822 年秋季,瀟湘書院弟子已經爆滿,慕甲榮樂得合不攏嘴。屈指一算,他在瀟湘書院已經十年了。十年中,瀟湘書院由瀕臨倒閉,破敗蕭條,生源岌岌可危,到今天的弟子爆滿,輸送出一批批秀才、貢生、舉人,可謂桃李滿天下;這十年,他不知付出了多少心血和汗水。

慕甲榮在回想著過去的點點滴滴,手竟然有些顫抖,聲音有些哽咽:儘管沒有實現要考中進士的宏願,但是,能把瀟湘書院打造成一流的地方書院,也算是實現了人生存在的意義和生命的價值。

除夕夜都要給祖先墳上點燈,到了下午,他帶著兒子三餘和三味,領著十歲的孫子同端、九歲的同馨和六歲的金陵,去水潮店給祖先和父母親上墳。

剛下過一場雪還沒有完全融化,凜冽的寒風吹過來,路邊的野草在風中掙扎著,鞋底兒上沾滿了泥濘。慕甲榮從路邊隨手拾起一些野蒿枝幹,讓他們三個刮擦底子上的泥巴,完了,他彎下腰要背著金陵。

三味說道:「還是我來背吧,小時候,父親可是教育我們,什麼事情,自己能做的一定要自己做,我出門你很少背我的。」

三餘接著說道:「是呀是呀,我也記得父親是這樣的,你很少背過我,有一次我生病發燒了,外邊下著滂沱大雨,雨水打得人睜不開眼睛,你才肯背著我去看郎中的。那天雨下得特別大,我就鑽在你背上的蓑衣下,黑洞洞的啥也看不見,就覺得你深一腳淺一腳的,但是我在你背上,卻感覺特別踏實,那一刻我印在腦海裡,一輩子都忘不掉!」

(三餘和三味,還有孫子聽到慕甲榮在高聲地對著墳頭喊叫著,說著莫名其妙的話,三個孫子哭著撲在了三餘和三味的懷裡……精彩故事,明天繼續。)

【作者簡介】蔣曉雲,女,河南省作家協會會員。2006年在起點中文網發表長篇歷史小說《褒姒傳奇》;長篇歷史小說《窯變》入選《中原實力派文叢》,2014年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後,被評選為「中國鈞瓷優秀圖書」,許昌市、縣「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2018年在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長篇人物傳記《許昌大儒慕甲榮》,被評為「建安區第一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近年來小小說創作成績突出,在《百花園》、《小小說出版》、《參花》、《奔流》、《鄭州日報》、《河南科技報》等報刊發表作品多篇,小小說《心中有盞燈》入選《2015河南小小說年選》,中篇小說《伐桂》獲得首屆師陀小說獎新人佳作獎等。

1、本文由作者授權發表,文責作者自負,如有侵權,請通知「老家許昌」今日頭條號立即刪除。本文作者觀點不代表「老家許昌」今日頭條號立場。

2、文圖無關。文中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攝影者或原製作者所有,在此表示誠摯的感謝。本文所用圖片如有侵權,請通知本今日頭條號立即刪除。

3、「老家許昌」版權作品,轉載或投稿請發郵件至hnxc126@126.com 。

愛許昌老家,看「老家許昌」。 老家許昌,情懷、溫度、味道!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相關焦點

  • 張疙瘩嫁女(民間故事)
    張疙瘩與夫人聽了,只感到路程遠了一點,小夥子的家境倒蠻好,就問女兒婧秀怎麼想?誰知婧秀早已在隔邊廂房裡將表姑與父母的對話聽得一清二楚,心裡也是蕩漾漾的,就順水推舟地說:「一切由父母大人做主!」張疙瘩覺得真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於是,他就讓表妹為媒,為兩家人牽線搭橋,並承諾:「做成姻緣,必定重謝!」
  • 故事:疙瘩頭私自放跑跛牛,丟失飯碗,四年後,他成了牛場主
    晚上,疙瘩頭專門割來一筐青草,餵給大牯牛吃,順便來向它道別。 大牯牛吃著青草,時不時地用頭蹭著疙瘩頭,以示親熱。疙瘩頭突然抱著它的脖子大哭起來。哭罷,把大牯牛牽到山上,照著它的屁股就是一棍子,嘴裡哭喊道:「你走吧,到山上過著自由自在的日子。」大牯牛負疼,跑向深山。 第二天早上,趙大善人知道疙瘩頭把牛放跑了,沒有要他賠償,因為他也賠不起。
  • 第503期:吃鹹菜疙瘩的老人(小小說)
    哼哼……」他嘴裡叨咕著,從兜裡掏出一把鏽跡斑斑,魚狀的小刀,又打開那個已經毛了邊兒的舊軍用挎包,掏出一個鹹菜疙瘩,摁在桌子上切,由於刀子太鈍,鹹菜疙瘩又艮,拉好幾下才拉下一小片,然後放在嘴裡「咯吱咯吱」的嚼,咽下去了,再打開肩上斜挎著的軍用水壺喝一口水。
  • 亂世梟雄7: 護蘭姐老疙瘩嚴拒逼婚人 遭陷害張作霖身陷監牢營
    邢立亭一聽,這不是老疙瘩張作霖他們家嗎,他問這幹嗎啊?就提高了警惕,「啊,我知道,那家姓張啊,他家有個老疙瘩還跟我是朋友。」「對!其實我都打聽了,我想對證一下。你跟那張老疙瘩處得不錯啊?」「還行吧,低頭不見抬頭見,本鄉本土的,常聚會。」「那就好了,我再問你點兒事,他們家幾口人?」
  • 故事:微小說:呵呵,傷了爺的心尖寶貝疙瘩,還想全身而退,當爺死了嘛
    沈述白輕嗤,抬手拽住顧楓的衣領,將人粗暴用力拉了回來,「傷了爺的心尖寶貝疙瘩,還想全身而退,當爺死了麼?」心尖寶貝疙瘩蘇見薇:「……」讓他們慢慢聯絡感情,她示意手下的人趕緊算算損失。作者:一個炒熟的番茄,頭條優質故事領域作者
  • 小說:村長50歲娶20歲的美麗妻子,恨不得栓在腰上,當成寶貝疙瘩
    杏兒哭的楚楚可憐,梨花帶雨的,張龍看的心裡不禁一軟,是李秀蘭這個婆娘逼她的?狗日的李秀蘭!張龍心底大罵,他早就知道王德彪不是個東西,這李秀蘭平日裡狐假虎威的,也不像個好娘們,只是沒想到,這李秀蘭居然這麼壞,竟然這樣逼迫杏兒。而且張龍更感覺心底一陣酸楚,他感覺自己對不起杏兒,如果他是個更有本事的人,王德彪和李秀蘭也不敢欺負到他和杏兒頭上來。
  • 那會兒的人真傻 | 疙瘩樓還壺記
    「不用了,沒幾步,民園對麵疙瘩樓,咱可真是走眼了:這石良駒是石中天的兒子也是親傳弟子,聲名鵲起,不啻其父!」採稿 校對 編輯 | 紫石關於我們本號匯集了五大道人講述的老故事及五大道人的文學、攝影作品等,旨在重溫五大道老時光、探尋五大道人的生命軌跡、弘揚五大道的人文精神。
  • 故事:老人手,病帶走,一位老人去世後,緊緊抓住孫子的手
    如今老太太年事已高,看孩子是不行了,也該著享享清福了,但是卻有個事情,一直讓她記在心裡,不能釋懷。那就是自己的大孫子已經二十好幾了,至今未能娶上媳婦。小夥子名叫陳喜山,長得是一表人才,也上過幾年學,也有份正經工作,掙錢也不少,唯獨有個缺陷就是手臂上有個雞蛋大小的疙瘩,而且這疙瘩隨著年齡的增長也跟著長大。
  • 故事:為撿金子他落水差點沒命,上岸定睛一看,金子變成鏽鐵疙瘩
    :焦淺淺,授權每天讀點故事app獨家發布,旗下關聯帳號「每天讀點故事」獲得合法轉授權發布,侵權必究。他思來想去,心裡就像有一雙小手不停地撓一樣,想去又不敢去,猶豫半晌,心道我不出聲,先看看總沒事吧?周逛子失心瘋一樣嘿嘿笑著,抱著金子狠狠親了一口,卻感到嘴上一疼,不由得定睛一看,手上的金子怎麼變成一塊生鏽的鐵疙瘩了!為撿金子他落水差點沒命,上岸定睛一看,金子變成鏽鐵疙瘩。
  • 故事:民間故事:老牛晚上一聲叫,村上就會去世一人
    小時候聽我奶奶講過的一個老牛成精的故事,不怕大家笑話,到如今我還不吃牛肉,也不敢去看牛的眼睛,怕得慌!老宋家年年期望大黃牛能懷崽生下小牛,那可是活生生的金疙瘩哩! 可大黃牛幹活時任勞任怨,唯獨不下崽子。宋老頭給它添草料時,想起來覺得窩囊,順手就給它一鞭子,大黃牛隻用烏黑的眼睛溫順的看著主人,稍稍退後一些,吃食時也只是小口小口的吃,像是怕再惹惱了宋老頭。
  • 「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傳說故事的由來
    在當地的傳說中,這裡的橘子還跟一個神話故事有關。這個故事就是「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天亮夢醒後,果然發現紅線疙瘩不見了。她沿著紅線尋到村外河邊的一口枯井裡,紅線針別在枯井裡長出來的一株很大很大的紅蘿蔔上面。她把紅線收起來裝在身上,把紅蘿蔔拔回家煮成一鍋湯,嘗了一口十分香甜,就先給公公舀了一碗,後給婆婆舀了一碗,她最後舀了一碗。
  • 每個人的心裡,都有無法述說的故事
    男人知道自己的偷盜行為實在不算是好事,但他一心想做個好人,他糾結著在夜裡哭泣,心裡難受卻無人述說,直到遇到單純善良的英子。英子和男人約定了等弟弟坐輪船到外國去的時候,他們一起去看海,看太陽是從海上升起來的,還是從天上升起來的。
  • 老年人口口相傳的故事,再不記錄就要失傳了(五)
    很長時間沒有更新老人講故事了,今天又聽到一個老年人給孩子講的故事,記錄下來,分享給大家,希望大家喜歡。講的是:大門三,二門鼻,掃帚疙瘩來開門的故事。從前,有一位老奶奶,她有三個孫女,分別叫,大門三,二門鼻和掃帚疙瘩,有一天,老奶奶去趕集,回來的時候
  • 老韓講故事:山西陋食
    黃花梁戰國稱黃華,北魏、北齊名黃瓜堆,隋唐以後稱黃花堆、黃花嶺,是個有故事的地方。過去的晉商過雁門關後再走上兩天的路程,就到了一個村莊叫做歧道地。爬上這個村子附近的黃花嶺,他們可以看到兩條路,一條通往殺虎口,一條通往張家口。這兩條路都可以到達蒙古草原。
  • 民間故事:東北黃皮子害人禍不及三輩
    但是真正東北黃皮子的故事五花八門,黃皮子就是咱們說的黃鼠狼,整個身子極為的長,和狐狸還不一樣,它的臉非常的小,僅僅有張小碟子那麼大,所以就有人說這黃皮子「臉小」,就是說如果要是跟這東西有了什麼過節它就會記恨上你,還有這東西經常夜晚進入農戶的家中,將雞咬死而不吃,只是通過雞的喉管來吸食血液。
  • 民間故事之老牛成精
    小時候聽過奶奶講過一個老牛成精的故事,不怕大家笑話到如今我還不吃牛肉,也不敢去看牛的眼睛,怕得慌。故事發生在奶奶小的時候,那是許多許多年前了,還沒建國,動物成精也是可能的。那時候家家戶戶都窮,越窮越生,越生越窮,可還是得生。因為都是面朝黃土背朝天,土裡刨食的莊稼人,勞動力就是命啊。
  • 我爺給我講的故事(小小說)
    反正是解放前哪年我記不得了,因為我爺爺給我講的時候,我還很小,故事是這樣的,在兵荒馬亂的年代,有一個有錢家的小老婆不知道什麼原因,也記不得從哪兒跑到我們村就嫁給了一個剛剛死了老婆,扔下三個兒子的的姓費的羅鍋,這個女人到這再沒有生育,就帶著這費羅鍋還有這三個兒子一起生活。那個女人對三個兒子視如己出,可是三個兒子中的老大,老二卻和女人不一條心,似乎怎麼也感化不了?
  • 神醫麻武( 民間故事)
    民間故事選刊·下 2017年7期■許世禮山西有座山,叫饅頭山,山下有個鎮,叫泰安鎮,鎮裡有條街,叫麻武街。這條街原來不叫麻武街,叫白事街,因大部分商鋪賣喪葬用品而得名。後來出了個麻武就改成了麻武街。泰安鎮有名的趙家小姐得了痤瘡,粉嫩嫩一張俊臉,起了滿臉的疙瘩,那些疙瘩體紅頂白,一擠一坨膿,像一個小白蟲。疙瘩好了變成一個深坑。眼看俊臉要成了疤臉,小姐氣得又哭又鬧。趙老財上門求麻武去診治。麻武把帶去的藥面,用醋稀釋,白布包了,在小姐臉上輕輕敷過,只見藥包敷過的地方,疙瘩漸漸小了,半天后,小姐臉上的疙瘩都不見了,連原來的坑也變平了。真是神了。
  • 民間故事——魯班爺顯聖龍王殿
    這時,一個小木匠看到了,對工頭說,大殿旁有個大樹疙瘩,讓他鋸開算了,工頭用手一指,對老頭說:「幹去吧。」老頭順從地來到樹疙瘩前,用墨一會橫一線,一會豎一線。一直幹了三天,其間沒一個人理會他。三天後,老頭拉著工頭來到樹疙瘩前說:「我的活幹完了。」工頭看著滿是墨線的樹疙瘩,猛地用腳步一踢,「媽的……」話還沒說完,他驚呆了,樹疙瘩「譁」全變成了一個個光潔的木楔,灑了一地,「挑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