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女人能夠在青樓當中做到頭牌,僅有美貌是遠遠不夠的。《大宅門》中,白景琦的姨奶奶楊九紅,就是這樣一個女人。
《大宅門》中的楊九紅,雖然出身不高,際遇也不好,但絕對是個頭腦清醒、有心機會盤算的女人。
被狠心的哥哥賣到青樓的楊九紅,知道青樓不是長久容身之地。身在青樓的她,時時刻刻尋找機會開啟另外的人生。
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這句話放在楊九紅身上非常準確。有準備的楊九紅做起事情來稱得上穩準狠。楊九紅多年的盤算和準備,在遇到白景琦的那一刻,啟動了。
楊九紅選擇白景琦,是有充分的考量的。白景琦年輕瀟灑,這是其一。其二,白景琦事業成功,為人豪爽,出手闊綽,是個不折不扣的金主。
如果白景琦僅僅年輕瀟灑,但沒有經濟基礎或者出手不大方,那麼就不會為楊九紅補足贖身的銀子。
其三,也是最重要的一點,那就是楊九紅知道,白景琦是個不按常理出牌,能自己拿主意的男人。
楊九紅和白景琦交往期間,楊九紅已經從白景琦那裡,了解到了他的家世、身份和來到濟南的原因。
白景琦原是京城大宅門的少爺,因為和仇人的女兒黃春先斬後奏,沒經過父母同意,煤妁之言就私定終身,因而被二老太太趕出了家門。
白景琦的桀驁不馴,對別人來說可能是笑料,或者茶餘飯後的談資,但對楊九紅來說,這是最難得的優勢。
楊九紅知道自己的出身不好,普通的小門小戶都未見得能夠容得下她,何況是百草廳這樣的大宅門呢?
但有了桀驁不馴,有主見有反抗精神,能自己拿主意的白景琦,這一切就有了解決的可能。
思慮周全的楊九紅,將全部的寶都壓在了白景琦身上。孤注一擲拿出所有的積蓄,為自己贖了身。然後對白景琦擺出了一副非你不嫁的架勢。
面對白景琦的拒絕,她說自己可以不要名分;面對白景琦堂姐的反對,她不哭不鬧,在堂姐家門口一坐就是三天。
楊九紅用行動告訴堂姐:自己跟定了白景琦,誰反對也沒用。她跟白景琦在一起,毫無所求,也不怕吃任何的苦。
楊九紅以為自己的誠心可以感天動地,就算白家的長輩不認她,大不了將她和白景琦趕出家門,她和白景琦再走一次白景琦和黃春的路。如果以一段漂泊在外,換來進入白家的門票,楊九紅願意付出這樣的代價。
沒有親情可以依傍的楊九紅,為自己的二次投胎所做的準備,很充分。下的決心也很大。但她的萬全之策中,忽略了一個重要的因素,那就是白景琦。
白景琦確實桀驁不馴,敢做敢為,只要他想做的事,沒有誰攔得住他。如果他願意,他不會害怕眾叛親離。
白景琦行動的關鍵因素是他願意,而他願意做的事情當中,愛是最關鍵的因素。
因為愛黃春,所以他願意在兵亂中全心全意地保護黃春;因為愛黃春,所以他願意為黃春挺身而出,以一己之力對抗整個家族;因為愛黃春,所以他願意帶著黃春背井離鄉,為黃春打拼一方天地。
這一切的前提是愛,而白景琦對楊九紅的感情完全達不到這個程度。白景琦對楊九紅只是新鮮,感官的吸引和男人好勝心在作祟。
如果楊九紅沒有被人包養,白景琦只要花點銀子就能得到楊九紅的話,白景琦對楊九紅的熱情不會持久。
因為楊九紅被人包養,再加上老鴇作祟,白景琦求而不能得。反倒激起了白景琦的好勝心。這才有了後來的大鬧青樓,半路劫持楊九紅和牢獄之災。
白景琦所做的這一切,其實是性格使然。白景琦本身就是絕不言敗,越挫越勇的人。但這一切落在楊九紅的眼中,她卻誤認為這是白景琦對她的愛。
楊九紅義無反顧地投身白景琦,雖然脫離了青樓之苦,生活無虞。但在精神上所遭受的折磨和心裡的苦楚,卻數不勝數。
楊九紅最大的錯誤,是把白景琦對她的露水之情,唱成了長生殿。豈不知神女有情,襄王無意。
白景琦接納楊九紅,很大程度是可憐楊九紅。楊九紅兄嫂可惡,她贖身後無處可去。白景琦對楊九紅,是本著做善事的心態。
白景琦對楊九紅是可憐收留,白景琦對楊九紅卻傾注了滿腔熱情。白景琦能給楊九紅的是衣食無憂,楊九紅的期望卻是舉案齊眉,郎情妾意。
為愛情掙扎半生的楊九紅最終徹底失望,這是因為楊九紅和白景琦的情感定位不同。
出發點的不同,導致楊九紅對白景琦的期盼,終是竹籃打水,終其一生而未能得。最後只能吃齋禮佛,打發殘生。
如果能夠重新選擇,楊九紅是否還會做這樣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