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問題我頭兩次看書,沒看明白,看電視劇也沒看明白。年羹堯跋扈也好,殘暴也罷,但終究是雍正的藩邸舊臣,還有那麼大的功勞,最後已經被貶到大頭兵了,怎麼就不能留條活命呢?為什麼雍正一定要年羹堯的命呢?雍正為什麼那麼憎惡年羹堯?難道年羹堯真的要造反嗎?
看到第三遍,終於看明白了,因為年羹堯是個狐疑的人。
所謂狐疑,就是年羹堯在雍正的奴才中,屬於不太堅定的一個人。無論是在奪嫡的鬥爭中,還是在後來八爺黨的陰謀中,年羹堯雖然從來沒有參與過雍正對手的任何活動,從來也沒做過哪怕一件對雍正不利的事兒。但是呢,年羹堯始終有一個心態:一旦雍正真的倒臺了,不行了,那他立刻就會打包下船,去投奔新主子。年羹堯就像一頭狐狸一樣,總是在審度局勢,總是在給自己留退路。他肯定沒想過要害雍正,在雍正還能維持住局面的時候也為雍正立下過很多功勞,可他總是在盤算,一旦雍正被八爺他們取代了,自己該怎麼辦?用九爺的話說,一旦京城裡,八爺登基,那年羹堯絕對是第一個上請安摺子的人。可八爺的任何陰謀,年羹堯都不會參與,他只會靜靜的看著局勢的發展。
在這一點上,年羹堯跟李衛是完全不同的,雍正拼到最後一個人,也一定是李衛在他身邊保駕。李衛效忠的是胤禛本人,無論胤禛是親王還是皇帝,李衛就認他。年羹堯呢?效忠的是親王和皇帝,誰是親王,誰是皇帝無所謂,誰是,他就效忠誰。如果說李衛是胤禛的奴才,那年羹堯就是皇帝的奴才。這一點在很多讀者看來,或許區別不大,但在雍正看來,一個可愛的去做封疆大吏,一個可惡的必須賜死。
其實,以雍正的地位和手段,年羹堯輕易是不會背叛他的,小說中從頭到尾,年羹堯簡直就是雍正手心的一隻小螞蟻,雍正隨時隨地可以碾死他。可以說年羹堯對雍正是沒有什麼實質上的威脅。對於自己這種始終在打小算盤的心態,年羹堯覺得是可以原諒的,至少是能保住人頭的。可是在雍正看來,這是不可饒恕的。
小說中,雍正的性格是這樣的:你做他的奴才,生是他的人,死是他的鬼,你一輩子都不能背叛他。哪怕他最後真的失敗了,你也必須給他殉葬。而且這個忠誠不能只是行為上的,內心裡絕對不能有三心二意,像年羹堯這種行為上並無什麼大問題,但內心上始終在留後手的人,雍正是一定要除之而後快的。至於像高福那種在行為上背叛他的奴才,直接給捂到雪堆裡活活悶死。當雍正的奴才,要麼跟允祥一樣最後累死在雍正眼前,要麼跟張廷玉一樣,起五更爬半夜始終小心伺候,全身心的圍繞在雍正周圍。類似年羹堯和隆科多這種人,是絕對沒有好下場的。
有人可能會問,隆科多同樣也對雍正不忠,為什麼隆科多沒有死?這主要是因為隆科多畢竟出自佟佳氏,雍正不敢殺他。隆科多和十四爺允禵之所以能留下一條命,還是因為他們與雍正的親緣關係,在雍正看起來,這倆人是自己的舅舅和親兄弟,他們對自己有不忠誠是可以忍受的,而年羹堯是個什麼玩意兒?一個抬籍奴才而已,他哪怕是在思想上對自己有不忠誠,那他就該死。
《雍正皇帝》這部小說,寫奴才是一絕,不光寫那些赤膽忠心的奴才,也有年羹堯這種尚存一絲獨立人格的奴才。其結果就是這種還有獨立思維的奴才被雍正利用完之後就無情的幹掉了。其實你說年羹堯有什麼錯?不就是要給自己留個退身的餘地嗎?難道都跟允祥一樣把自己活活累死才算拉倒嗎?在雍正的意識裡,所有奴才就都該像允祥那樣,允祥是自己的弟弟,尚且如此,何況是那些奴才呢?
我覺得二月河在向我們展現奴才文化的時候,最出彩的地方除了刻畫各種奴才,同時也刻畫了雍正這種主子的心態,實事求是的說,雍正其實根本沒把年羹堯當人看,基本上就是把年羹堯當成自己的一個附屬品,或者一隻寵物,只要寵物對自己不忠誠,就是滔天大罪,自己就要處死他。從這個角度看,雍正的人格和人性也扭曲到了一定程度——奴才文化中,你幾乎找不到一個正常人類,無論是奴才還是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