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的《三國演義》連環畫中,《兄弟爭王》分冊不太起眼,不過其中有兩個重要情節,一個是曹操之死,一個是曹植七步成詩。我們來細細欣賞——
本冊封面有兩個版本。1960年本冊初版問世時,封面由沈麓元先生繪製:
1963年再版時,封面換成了劉旦宅先生的手筆:
兩張圖雖然都採用了曹植七步成詩的場景,但用色上,第一幅較為濃麗,第二幅則相對淡雅一些,這充分反映了兩位畫家的不同風格。
本冊內頁部分由陳履平先生繪製:
經過上一冊《走麥城》驚心動魄的三方博弈之後,本冊《兄弟爭王》全是文戲。開篇孫權為了移禍曹操,將關羽頭顱送至許昌。
正當曹操欣喜之時,司馬懿站出來點破東吳的詭計,並建議曹操以王侯之禮厚葬關羽。此時的司馬懿已成為曹操智囊團的核心人物。曹操已經進入暮年,而司馬懿的政治表演才剛剛開始。
厚葬關羽沒多久,曹操頭疼病發作,手下請來神醫華佗。華佗診斷道:需切開腦袋做手術才能治好。曹操生疑,華佗又起說當日關羽刮骨療毒之事,更讓曹操懷疑他是想為關羽報仇來了。於是將華佗下獄,迫害致死。圖中曹操顯得蒼老憔悴,從臉部神情可以看出,疼痛難忍和保持戒心兩種情緒交織。
頭痛難治,加上年事已高,一代奸雄曹操就此離世,死前將後事託付給曹洪、賈詡、司馬懿等人,並讓曹丕繼承大業。
不日,曹丕嗣位,繼承了魏王封號。看圖中這排場,和皇帝也沒什麼兩樣了。
曹操四個兒子中最勇猛善戰的曹彰,氣勢洶洶帶兵前來,被賈逵勸阻,隻身來見曹丕,兄弟兩人相抱痛哭。
而對另外一個兄弟曹植,曹丕就沒這麼客氣了,派許褚將其抓來,並殺了其手下幾名文士。
曹植一向自恃文才,眼高於頂,這時見大禍臨頭,才知道害怕。圖中可見,曹丕正在暗暗思索,用什麼方法對付這個讓人忌憚的弟弟呢?
接下來就是著名的「七步成詩」,曹丕本身也是當時的一流詩人,用這個方法來考驗曹植,大概一方面是找藉口懲治對方,另一方面也是想看看這個弟弟到底有多大才華。
文字的力量是最強大的。一首「煮豆燃豆箕,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讓曹丕潸然淚下。此時其母卞氏從後堂出來,加以勸說。曹丕終於放過曹植,只將其貶去外地。
解決了兄弟之間的紛爭,曹丕開始覬覦皇帝之位。手下眾臣會意,威逼漢獻帝讓位。圖中曹洪持劍氣勢洶洶,皇帝驚惶失措,唯有皇后厲聲呵斥。
曹丕一幹手下終於拿到皇帝禪位的詔書,圖中除了手捧詔書的華歆保持嚴肅之外,其他幾位都喜形於色,他們知道,曹丕登上皇位後,自己就是開國功臣。
不料曹丕假模假式再三推辭,獻帝不知如何是好。圖中風景畫得漂亮,假山奇樹,樓臺飛簷,仿佛在說,皇帝知道大勢已去,索性不再掙扎,不如最後再好好看看這皇宮風景,做個留念。
經過再三「推辭」,曹丕終於如願登上皇位,圖中曹丕得意之情溢於言表。
上一冊《走麥城》以武戲為主,本冊《兄弟爭王》則全是文戲。文戲並不好畫,要在細微之處表現人物情緒性格,需要畫家有很好的洞察力和細膩工夫。陳履平先生在本冊完成得相當不錯,特別是群臣逼宮的幾幅群像圖,畫得十分精彩。
出生於1910年的陳履平先生,畢業於蘇州美術專科學校,三十年代開始從事連環畫創作。其畫風嚴謹,功底紮實,在這套《三國演義》連環畫中,擔綱兩本分冊的繪製工作(《戰宛城》和《兄弟爭王》),均獲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