姥爺祖上是個大姓,祖上不知什麼緣由,N百年前跨越海峽移民到人跡罕見的富饒半島,墾荒種田,世代繁衍生息,形成如今規模單一姓氏的村落。鄰裡鄰居,多多少少沾點親帶點故,除了入贅的男子和娶進家門的女子,男丁幾乎一個姓氏。
繁衍到姥爺這代,已是人丁興旺繁榮富裕的村落了。姥爺喜歡讀書、收藏,算是小有品味有點文化的鄉紳。祖上遺留的財富和土地經過他的聰明才智、勤奮勞作、苦心經營,在村裡也算數一數二的富裕人家。
唯一遺憾的是,姥爺初婚的喜悅沒過上多久,娃娃親娶進家門的媳婦得了重病,撒手人寰。少年喪妻,是一件非常悲傷的事情,姥爺的難過自不必說了。
姥爺家境殷實,人也帥氣。長相天庭飽滿,地閣方圓,眼窩深陷、鼻直口方,雖然個頭矮了點,氣度卻不凡。所以次年,上門提親的媒婆絡繹不絕。
姥爺最終選定一家哥哥做校長稍有文化的海邊妹子做媳婦,也算門當戶對了。新媳婦長相清秀,知書達禮,甚得姥爺寵愛。兩人恩恩愛愛幾年內接連生下兩個女兒,我大姨和我娘。
兩年後,姥爺如願以償抱得兒子,喜極而泣。而他心愛的媳婦卻在產後染病,兒子不到兩歲,與愛妻天人永隔了。
青年再次喪偶,面對三個嗷嗷待哺的幼崽兒,撕心裂肺的痛楚鋪天蓋地而來。他憤怒、他消沉、他無奈,他質問上蒼:我的命為何如此之苦?!
為了幫助他走出喪妻的痛,家人為他尋了位算命先生。先生說:「你命太硬,只有比你命還硬的妻方可留住。」
現在看來,舊時的算命先生的作用等同現代的心理醫生,幫助他人面對災難,接受現實,疏導化解悲憤憂傷的情緒。有著異曲同工之處啊!
姥爺很快抑制住悲痛,面對現實。三個應付不過來的孩子,促使他下決心再次娶妻。
這次娶了位家境貧寒,又矮又醜的女子。但這位醜妻心地善良,勤勞能幹。不僅照顧帶大姥爺的三個子女,又為姥爺生下1女4男。大家族上上下下,家裡家外,被她打理得井然有序,人丁興旺。姥爺感激她為家庭的付出,與她恩恩愛愛過上幸福的生活。
平靜的日子沒多久,時代開始劇烈變革。姥爺的生活也像顛簸在狂濤中的船,雖未顛簸流離,守在自家土地過活,同樣感受著七上八下的驚恐。
一會兒,國民黨軍隊打過來 ;一會兒,解放軍接管了村莊。拉鋸戰經年較量幾個回合後,共產黨工作組進村,土地改革運動開始了。
姥爺懂得順應時代潮流,主動上繳所有土地、房產、家當,積極支持配合工作組的土改運動。劃分成份時,給他帶了頂富農的帽子,就是富裕農民,而非地主,沒有成為專政對象被遊街批鬥。
後來聽我娘說,姥爺租出去的土地和山林,過年收租時,從來沒有逼過債。都是一個村的鄉裡鄉親,沾親帶故,年景不好,欠收過不了年的時候,姥爺還挨家幫襯些。
因為積德行善,沒有拉過仇恨和血債,所以在歷史的變革中,善良也拯救了自己和一大家子人。
姥爺喜歡讀書人,重視教育。每個子女,無論男女,都會送去學堂讀書。後來有個兒子當了校長,讓他很驕傲。孫子考上名牌大學,挨家挨戶要求贊助,廣而告之,逢人便誇,得意得狠啊。
姥爺和後娶的姥姥,始終生活在那片土地,無論時代如何動蕩,再也沒有分開過,一直攜手終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