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愈姑娘
明蘭開解張大娘子的時候說,一個女人想要改變人生,一命二運三本事,三個中能佔兩個就能實現。
盛老太太身邊的房媽媽,進了盛家是運氣,自己努力有本事,從而告別了窮酸出身,做了盛老太太身邊的一等女使。
張大娘子嫁給國舅爺,本來是一副爛牌,但是她是國公爺這樣的家境,這是命,加上自己的不放棄,這是本事,從而也拿回了屬於自己的人生。
而小秦氏呢,人人都說她有好命也有好運,秦家嫡女,嫁給顧侯爺,怎麼看都是一副好牌,為什麼她偏偏打爛了這副牌?有人會說是她自己作死的,惡毒虛偽,不安好心。
我查過一些資料才發現,其實小秦氏的一生很心酸,風光的背後,都在被命運捉弄。
秦家本是個殷實的家族,奈何秦父不擅積蓄和節制,揮金如土,再厚的家底也會有見底的時候。而秦母又是個軟弱的性子,管制不了丈夫,又沒有理家的本事。
漸漸的,秦家也有了沒落了趨勢。那幾年,大秦氏嫁到了顧家,風頭無兩,於秦家滿門皆是榮耀。大秦氏的確是個尤物,才讓顧侯爺非她不娶。
原著中是這麼描寫大秦氏的:
「美若秋荷,靜極生妍,善詩詞,工曲賦,琴棋書畫,無一不通。東昌侯府千嬌萬寵的嫡長女。體弱多病,滿京皆知。」
奈何大秦氏並不是個賢德之人,結婚沒幾年,就傳出許多不好的事情,給秦家招致罵名。
大秦氏仗著顧侯爺對自己的偏愛,恃寵而驕,毫無敬畏之心。
家中事務一概不理,沒有主母風範。兒媳對婆母孝順本是理所應當的事情,但是她嫁到侯府第一天就給了婆母一個下馬威。若是婆母斥責她,她就裝暈倒。
這一點頗像林小娘,利用丈夫的憐憫之心,拎不清是非曲直。即便如此,顧侯爺依舊對她百依百順。因為身體不好,婚後10年都沒有子嗣。
顧家讓顧侯爺親近妾室,生個一兒半女,都被大秦氏攔著。久而久之,大秦氏就落下不賢不孝不好生養的名聲。
那個年代,姐妹都是榮辱與共的,大秦氏如此,大家也聯想小秦氏該也是這樣,所以遲遲沒人願給小秦氏說親。
後來,大秦氏因為顧侯爺要娶白氏一病不起,與世長辭。接著,秦父秦母雙雙去世,小秦氏為父母守孝6年,活生生把自己拖成了一個老姑娘。
彼時,家族的掌管大權就落到了小秦氏嫂嫂手裡。那時候,秦家早已不如從前富足。
加上嫂嫂又是個刻薄之人,她不願意給小秦氏置辦嫁妝,於是就唆使小秦氏給顧侯爺當填房:
「妹子啊,不是嫂嫂刻薄,讓你去做填房,實在是你年歲大了,好人家不容易找。你大姐夫是怎麼待你姐姐的,咱們全家都清楚。別提那個卑賤的鹽商之女,遲早被休。再說了,你大姐姐留下的人能叫她舒服?嫂嫂也是為你好,這樁婚事雖眼前瞧著不美,可好處在後頭呢。煜哥那身體,實在不是個長壽的。只要你生下哥兒,以後襲爵的不是你兒子。白氏生的那個顧廷燁,你還收拾不了?」
小秦氏沒有好命,出生在秦家,看似風光,她卻是犧牲品。父母一直偏愛大秦氏,對她百依百順,才養成了她任性妄為的性格。
大秦氏是幸運的,被父母寵愛,又嫁得一個人人稱羨的夫君,對方不嫌棄她體弱多病,不好生養,反而處處由著她。
可是小秦氏呢,不是爹娘最疼愛的,因為大秦氏敗壞了秦家女子的名聲,讓自己錯過了最佳的結婚年齡。
家族不斷沒落,被兄嫂苛待,只能嫁給姐夫當續弦。我相信小秦氏並不是生來就惡毒的,只是命運的不公,讓她被困在其中,無法翻身。
她嫁給顧侯爺前,兄嫂就在她心裡種下了兩顆種子:一顆是顧侯爺會像對待大秦氏一樣對待你,另一顆是你的兒子未來可以襲爵。
要完成這兩個夢想,就要除掉白氏和顧廷燁。
所以我們看到小秦氏未過門的時候,就和顧大郎說是白氏害死了大秦氏,處處散播白氏的謠言,讓她被氣到難產而死,最終她順利嫁入侯府。
說到底,小秦氏不過是秦家的一枚棋子,沒人為她打算,她只能為自己打算。
小秦氏從嫁入顧家開始,就開始盤算著自己的目的。
原著中對她有這樣一段描寫:
「繼妻會起奪嫡的念頭,大多是後來老夫慣的;可她不一樣,從嫁入顧府那日起,她就咬牙牢記著,她不能白白委屈做了填房,將來的顧侯必得是她兒子。」
從這足以看出,小秦氏對顧侯爺並沒有情,比起顧侯爺的恩愛,她更看重自己兒子是否能襲爵。
想要實現這個目標,一個是要得到顧侯爺的心,另一個是要清除顧廷燁這個障礙。那個時代,女人普遍的認知是,想要守住丈夫,就要賢良淑德。
小秦氏和大秦氏完全不同,她掌管家事,上上下下管理得井井有條,哪怕是四房五房這樣的無賴親戚,她都能處置妥帖。
所以小秦氏的名聲一直很好,大家都覺得她心善有本事。奈何,小秦氏所有付出,顧侯爺都不看在眼裡。
比起大秦氏,小秦氏根本不值一提。想要取代大秦氏,那更是天方夜譚。於是,小秦氏只能日夜看著自己的丈夫思念大秦氏,又無可奈何。當一個人的付出和回報失衡的時候,內心難免會憤恨。
她曾哭著說:
「旁的人再好再賢惠也是無用的,老侯爺是真喜歡大姐姐啊。彌勒佛是未來佛,他是在求來世可以和大姐姐再續前緣。大姐姐死了,他呢,只剩下一副空殼。」
這種情緒若有宣洩的出口倒也不是什麼大問題,可是小秦氏沒有,她依然要把所有的苦楚打碎牙往肚子裡咽,才能保住自己的名聲。
顧侯爺的冷漠,讓小秦氏的內心逐漸扭曲。不得不說,顧侯爺才是造就顧家所有悲劇的源頭。既然靠不了丈夫,那只能靠自己。
小秦氏在算計明蘭的時候,說過這麼一句話:
「天下的夫妻,就沒有一體的。郎君們自以為掌控一切,就可以忘恩負義,別有心腸,也別怪婦人們自謀生路,挖夫家的牆角。」
這就是小秦氏算計顧侯的真實內心活動,既然你不愛我,我只能靠自己得到想要的。一個從沒有被丈夫愛過的女人,內心是孤苦的。
可想而知,這麼多年,小秦氏和顧侯爺同床異夢,她有多煎熬。有人百忍成鋼,有人忍出了憤恨和嫉妒。
因此,小秦氏看到明蘭和顧廷燁恩恩愛愛的時候,機關算盡也要拆散他們。人性就是如此,我得不到的,憑什麼你能得到,最好大家都過得差不多才好。
小秦氏可恨,我更覺得她可憐。其實她所有的算計,不過是追求愛與自由罷了。
倘若顧侯爺對小秦氏有多一點溫情,哪怕做不到深愛,就盡到丈夫的責任,也不至於讓毀掉小秦氏的一生。
顧侯爺太狠了,他對大秦氏是情深,但是他用冷漠害死了自己的兩任妻子。
小秦氏捂不熱顧侯爺的心,要除掉顧廷燁卻有方法:捧殺。
不得不說,小秦氏很聰明,這一招不僅能讓別人歌頌她的賢德,又能不經意間毀掉顧廷燁的一生。
小秦氏對顧廷燁的捧殺有多可怕?
顧廷燁的幾個堂哥和親戚整天在外面花天酒地,但是帳單籤的都是顧廷燁的名字,讓老侯爺生氣,家裡常常雞犬不寧。
面對這個局面,小秦氏完全站在顧廷燁這邊,幫他還清債務,為他打點一切。小時候,顧廷燁就很調皮,經常離家出走。
回來後,小秦氏還會遠遠的來接他,表面上是勸說他回家,實際上是加劇他和父親的矛盾。
顧廷燁從小頑劣,花名在外,所有人都覺得他是個逆子。
這樣的局面,小秦氏不知道在後面做了多少功課。
她試圖用縱容和溺愛,讓顧廷燁失去老侯爺的心,這樣爵位自然就落到顧三郎身上了。
奈何機關算盡,她根本不了解顧廷燁。顧廷燁就算看起來再叛逆,骨子裡都是溫柔良善且有骨氣之人。
當看到小秦氏的真面目後,他從來沒有被擊倒,而是開始闖出自己的天地,最終成功襲爵。
可以說,顧廷燁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小秦氏的掌控之外。即便顧廷燁已經混得風生水起,小秦氏依然沒有放棄讓自己兒子襲爵的事情。
她把矛頭指向明蘭,只要明蘭死了,顧廷燁或許傷心欲絕,就會和他父親一樣只剩下一具軀殼。奈何明蘭不是無用的庶女,她聰慧懂事,見招拆招,一次次躲過危機。
小秦氏還有失算的一點是,她的兒子顧廷煒是個傻白甜,她捧殺了顧廷燁,卻沒有把自己的孩子培養得有野心有計謀。
顧廷煒是真善良,全家上下都排斥顧廷燁,唯獨顧廷煒對他二哥哥是真心實意的。
小秦氏的這一生,步步為營,終究落了空。
最後,在火光中,她悲痛的吼著:
「這侯府就是吸血的魔窟,我姐姐是個多善良的人,為了自保,娶了白家的姑娘,還跟她生兒育女,把她拋諸腦後,毀了白家的,毀了我姐姐,還想毀了我,在這大宅子裡演了一輩子的戲,就像是陰溝裡的一條蛆,沒有一日活得像自己,倒不如勾欄瓦舍來得痛快,這一刻,我要活回我自己。」
小秦氏可恨,可悲,可憐,她不是不想做自己,只是拿到手中的牌都是無解的。
落敗的娘家,大秦氏的影子,顧侯爺的冷漠,一命二運都沒有,她只能靠自己爭取想要的東西。
有人說,小秦氏不這麼惡毒,也能過得很好,至少是顧家主母,還能母憑子貴。如果用我們現在的價值觀是去看小秦氏,她自然有千不該萬不該。
但是你要明白,在那個時代,女子哪有什麼選擇權,一輩子都要仰仗丈夫和兒子才能生存下去。
小秦氏仰仗不了顧侯爺,顧廷煒又不如意,她內心沒了寄託,也找不到存在的意義。
苦心經營,到頭來還是竹籃打水一場空。小秦氏恨顧家,恨這個世界,她有痛恨的權利,只是她不該把這恨意帶給身邊每個人。
其實也不必痛罵小秦氏,她惡毒虛偽了一生,命運給了她報應,就是她從沒有得到過幸福和自由。
或許死亡,對她來說才是解脫。
那些心中的怨恨,困住別人,也會困住自己,因果循環,一報還一報,這個世界是公平的。
END.
今日話題:
你如何看待小秦氏的一生?
歡迎留言討論。
愈姑娘:情感作者,專注新時代女性的成長和情感。
原創作品,抄襲洗稿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