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胭脂扣》,從親密關係裡看如花和十二少的生死之戀

2020-08-28 愛與成長的方向

如夢如幻月,若即若離花。

這句話是張國榮飾演的十二少為討花樓女子如花歡心而寫的一副對聯,將如花的名字嵌入其中,也涵蓋了如花的性情,若即若離,如夢如幻。

但我認為這兩句話分明就是寫給十二少和如花之間的愛情,一個愛得把對方當成了自己的信仰,一個卻在愛中逃避、若即若離。

愛情讓你目眩神迷,看不清它的底細;你以為的海誓山盟,在對方看來,不過是個無聊的笑話。

兩情若是長久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可就是有人,不顧世俗的看法,不顧這份愛情是否同等對立,她想要的,無非就是兩個人一定要在一起。

愛一個人,就是要和他分享生活的朝朝暮暮,哪怕是愛而不得,那就用幻滅來成全。

影片裡那個幫如花登報尋人的報館工作人員永定說:我們是普通人,過一天是一天,在一起高興就行了,不至於要弄到殉情吧。人命關天,沒那麼嚴重。

對,這才是普世真理,愛情不過是可有可無的選擇項,誰會為了一份傻傻的愛情賠上身家性命呢。

陰陽相隔,誰又懂得誰的悽苦和等待?

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的香港,一位紈絝子弟愛上了青樓女子如花,卻在訂親之時遭到了男方家的強烈反對,想想也是必然,一個南北行的十二少爺怎麼可能和青樓女子成親,於是,十二少和如花私自搬到了一起,過起了同居生活。

十二少無半點生存經驗,他不會經商,沒有手藝,只會常幾句半吊嗓子的戲,他們的生活來源,全靠如花賣身來接濟。

十二少染上了鴉片,整日的醉生夢死,煙霧繚繞,如花帶他去戲園唱戲,尋口飯吃。

當他的父母過來強烈要求他回去,並要和自己的表妹結婚時,如花看到了絕望。

既然不能同生,那還可以一起同死。

只可惜,如花死了,十二少卻被人救活,如花一個人在陰間等了他五十年,實在等不過,就跑到陽間來找他。

她當然不知道,人海茫茫,那個被她愛得痴情一生的十二少,竟然還在人間活著,五十年的飄零,早已淪落成一個孤獨落寞、毫無風流氣質的普通老頭。

而那個送給她的定情之物-胭脂扣,被她帶了整整五十年,當她看到眼前的十二少,如釋重負地說了一句話:這個胭脂扣,終於可以還給你了,我也不必再等了。

轉身離去,萬般蒼涼。

她以為的愛情是可以同生共死的,但沒想到他還苟活於世,人和事,看清楚了最後的結果,往往大都會失落大半。

人世無緣同到老,樓臺一別兩吞聲。

1、 從親密關係來分析,如花對愛情的態度就是同生共死,既然相愛,就必然是雙方捆綁在一起

《親密關係》一書中這樣寫道:絕對的愛是無條件的,通常我們再親密關係中所謂的愛,事實上是由於伴侶的行為所帶來的滿足感,或對於重要感與歸屬感的需求。一段關係的目的不是給予與接受彼此的愛,而是幫助你了解你自己就是一直以來所尋找的愛。

如花被十二少的真誠打動,相信十二少並非那些紈絝子弟,只是遊戲人間玩弄感情的軀殼。哪怕在他們見父母的時候遭到冷眼阻撓,從十二少的眼睛裡,她看到了愛情的模樣。

是彼此的惺惺相惜,是彼此的需要滿足,是去除身份地位的平等的愛。

兩人同居後,十二少的父母到戲園尋人,並與表妹指腹為婚,十二少抗拒,但無他法。

遂兩人殉情,如花在十二少的酒杯裡放了大劑量安眠藥,在她心裡,十二少天生懦弱的性格讓她看到了隱憂。

2、 選擇共死,卻陰陽相隔,通往地獄之路,是用期望鋪成的

受不了塵世的痛苦,人和人之間的指責、利用、是非,讓他們之間的感情永遠處於掙扎的邊緣,如花死了,十二少卻活了下來。

五十年後,如花等不到她的情人,來到陽間去尋找,登報、搜尋各個信息,只見年邁蒼老的十二少早已失去了年輕時候的風採,變成了一個庸俗不堪的老頭子。

那一刻,如花所有的期盼和等待,都變成了一種釋然。

她終於懂得,自己所堅持的,無非就是一個結果,可當這個結果擺在自己面前的時候,早已物是人非。

十二少送給她的胭脂扣,她帶了五十年,如今,物歸原主,往後,互不相欠。

就像有些人,耗盡一生,都在等「情」這個字。

3、 開始和維持一段親密關係背後的真正動機,其實在於需求

如果要問,如花為什麼愛十二少愛得這麼自私,她害怕十二少苟且偷生,在他的酒杯裡放了安眠藥,她自己一杯,十二少三杯。

用常人的眼光來看,如花存在蓄意謀殺,而且心地自私陰冷。

但在她自己看來,愛情,不就是這樣的麼?用最狠的手段,獲取最真的愛情。

如花的一生,從來就沒有什麼歸屬感,在花樓裡遊蕩在各色男人中間,卻沒有一個是真正愛她的,直到十二少的出現,讀懂了她的悽涼。

她無非就是要和心愛的人在以一起,生也好,死也罷。她從來沒考慮過自己,為一個男人,付出一切,又有何難?

勇氣,不是嘴上說說而已的,真要用生命去換取代價,多少人會赴湯蹈火?

就像阿楚說的那樣:我羨慕她,嫉妒她,她做了我永遠都不敢去做的事。那就是在真愛面前,死不足惜。

只是如花,低估了人性。

《親密關係》裡說:我們真正需要的,沒有人能給,也沒人讓我們快樂。

如花原諒了風燭殘年的十二少,飄然遠去。

形影寂寥,如痴如魅。

本文系原創首發。

寫盡婚姻情感,道盡人生百態。人生維繫莫不如此。

歡迎關注轉發

相關焦點

  • 紀念張國榮丨透過《胭脂扣》,解開十二少未死之謎
    而是「如花,等等我!」這會是一個好的故事結局嗎?我覺得不是。如花曾經說,她死後走上奈何橋,找十二少,怎麼也找不到,等也等不到,最後無奈,只能自己再上來尋他。但是在這個特別的日子裡,我覺得可以給十二少一個和如花共赴黃泉路的假設,那又如何呢?一個虛弱的女鬼與一個衰老孱弱的男鬼,是黃泉路上趕路,步調都會不一致吧?
  • 《胭脂扣》原著:十二少不赴死的原因,其實藏在袁定邦身上
    作者:半碗原創不易,抄襲必究《胭脂扣》中,袁定邦和女友凌楚娟牽起了如花與十二少的一段往事,他們站在時間的這頭回望五十年前的愛情,在自己的感情裡發現新的方向。起初不理解,追溯一段往事何必要通過另一對情侶的眼睛來循跡。
  • 如夢如幻月,若即若離花——如何看待《胭脂扣》中如花的愛情?
    主人公如花是香港三十年代石塘咀倚紅樓的名妓,當年眾多客人為之傾倒。她卻獨獨鍾情於人稱十二少的南北行富家公子陳振邦。雖然懸殊的社會地位決定了兩人未來不可能在一起的命運,但他們依然耳鬢廝磨,如膠似漆。在自己的愛情受到父母的阻撓後,十二少遂與家庭決裂,索性和如花在外邊過起了雙宿雙飛的二人世界。
  • 如花魂斷倚紅,闊少夢醒偷生。《胭脂扣》裡的愛情究竟誰是誰非
    他們找到了五十三年前的老報紙,「闊少夢醒偷生」的標題刺痛了如花的雙眼,和她的猜測一樣,十二少並沒有死。,十二少的母親以茶相待,笑臉相迎,卻字字諷刺,一開口便讓如花無言以對,雖然心酸,卻也是預料之中的事。
  • 《胭脂扣》:愛的方式千萬種,放下最是不容易
    多數人看來在煙花之所,男女之間情愛是短暫的。意外的是,如花和陳十二少通過短暫的相識,兩人就互相被對方吸引。如花得到富家公子哥的追捧,名利雙收。可如花要的不止這些,她還想要一個依靠,這一點陳十二少一開始是沒有想到的,深陷其中的陳十二少只是有些搖擺不定,到最後也並沒有排斥如花對自己熱烈的愛。袁永定和阿楚之間的感情,沒有拋開塵世的條條框框,更多的是以現實基礎來談戀愛。
  • 胭脂扣:富家少爺與風塵女子的愛情,終究是場悲劇
    ,早在50年前,她是一名紅牌妓女,結識了一名紈絝子弟十二少陳振邦(張國榮飾)。如花深深愛上了這名多情的公子,兩人已到了談婚論嫁的地步,由於身份懸殊,遭到了十二少家人的極力反對。無奈之下,他們以胭脂扣為定情信物,一起吞鴉片殉情。如花在陰曹地府等了50年也未看到自己的愛人,便到陽間尋找。
  • 《胭脂扣》原著:怕他不肯一起死,在他的酒裡還放了40片安眠藥
    但在小說裡十二少從頭到尾都只是個名字,更多的是如花的回憶和袁永定尋找線索的過程來展現一個妓女的決絕與深情。李碧華後來回憶自己寫這部小說時的情形:「仿佛有另一隻手在借著我的手寫字。」塘西阿姑(指妓女)地位極高,阿姑不喜歡,千金散盡也未必能成為入幕之賓,十二少為了入得如花的眼,一擲千金,寫情書、送對聯、送銅床,極盡浪漫,一個定情胭脂扣令她生死不忘。袁永定反觀自己的愛情,竟要借一個女鬼啟示如何得到女人芳心,好像從來沒送過女友什麼,自己像發小廣告那般算準字數進行交易,也難怪楚娟若即若離,女人要的不是金錢,而是金錢後面所呈現的心意和承諾。
  • 重溫《胭脂扣》:痴情錯付是門第之差還是負情本就是你的名字
    《胭脂扣》是哥哥和梅姑早期作品,改編自李碧華的同名小說,主要講述了香港30年代的石塘咀頭牌姑娘如花和富家子弟十二少的愛情糾葛故事,由關錦鵬執導於1988年上映,先後榮獲金像獎、金馬獎等多個獎項成為一代經典。
  • 《胭脂扣》:關於妓女的作品,我最偏愛這部
    她要登報尋人:「十二少:三八七七,老地方等你」,卻付不出酬金。在被「我」不耐煩拒絕後,她黯然離去。誰知在「我」回家吃宵夜的路途中,不斷遇到她,最終在公車上的詭異聊天中,發現了她是鬼。經過最初的驚慌,「我」心生憐憫將女鬼如花帶回了家。以為「我」帶女人回家憤怒而至的女友阿楚,在確認如花鬼的身份和故事後,也感動不已,決定幫助如花尋找十二少。
  • 李碧華《胭脂扣》:「人一窮,連最細緻的感情都粗糙」
    多年前看《胭脂扣》的電影,記住了梅豔芳和張國榮。如花那暮氣沉沉的眼晴裡透出的幽怨與悽婉,給人無盡綺思,身姿更是如風拂柳;十二少氣質風流,細緻溫文的風華,出場時第一個浮現出來的詞竟是「面若桃花」,一個男人原來也可以煙行媚視,滿目慵懶繾綣。
  • 胭脂扣:前塵往事如雲煙
    50年以減壽7年的代價,來到陽世尋找前世情人十二少。電影《胭脂扣》由梅豔芳和張國榮主演。說真的,張國榮無論是《霸王別姬》裡的程蝶衣還是《胭脂扣》裡的十二少,感覺和形象都是極為符合的,那種陰柔魅力十足。但是梅姑給人的感覺就不大像這飄飄渺渺,嬌嬌滴滴似的女鬼。梅姑的英氣勃發倒是極適合《滿州國妖豔——川島芳子》。
  • 《胭脂扣》:一個痴情女子的悲劇∣愛到濃時情已殤
    十二少用自己的好手段討得了如花的歡心,兩人從此日日笙歌,如花百變的樣子讓十二少沉迷,如花的風情萬種、靈動俏皮,讓他迷惑,哪一個才是真實的她?而如花嘴裡說著,真實的東西不好,卻內心把情深種,甚至奢望著天長地久。什麼父母之言、媒妁之約,什麼地位懸殊,全然不顧。都說人生如戲,可這個剛烈的青樓女子卻偏偏想和心上人廝守終生。
  • 《胭脂扣》:為了成全自己的痴情,她騙愛人服用了40片安眠藥
    李碧華的胭脂扣講述了一個痴男怨女的故事,看過電影的往往同情如花,這個愛情中的女子如此勇敢,更加襯託得十二少面目可憎,讓觀眾們感嘆這世間果然還是女子痴情,男子大多負心薄倖。只因電影將小說的立意改變了,小說裡的十二少並沒有做錯,如花也不過是自欺欺人。愛情的世界裡,有一種女人喜歡沉浸在自我感動的氛圍裡,為自己塑造一個絕世痴情的形象。
  • 《胭脂扣》:為了成全自己的痴情,她騙情人服下了四十粒安眠藥
    李碧華的胭脂扣講述了一個痴男怨女的故事,看過電影的往往同情如花,這個愛情中的女子如此勇敢,更加襯託得十二少面目可憎,讓觀眾們感嘆這世間果然還是女子痴情,男子大多負心薄倖。只因電影將小說的立意改變了,小說裡的十二少並沒有做錯,如花也不過是自欺欺人。愛情的世界裡,有一種女人喜歡沉浸在自我感動的氛圍裡,為自己塑造一個絕世痴情的形象。
  • 《西藏生死戀》:生死之間的戀愛,刻骨銘心
    《西藏生死戀》這本書很容易讓人想起寧靜主演的電影《紅河谷》中格桑和雪兒兩人生死相依的愛情故事,那種不離不棄,共同面對死亡到來的勇氣讓人動容。而《西藏生死戀》中,主角措姆和公扎兩人之間深刻的愛情也不遑多讓,最讓人感動的是公扎對愛情的堅守和執念
  • 胭脂扣:青樓情種魂斷,闊少夢醒偷生;被強迫的殉情更像一場謀殺
    1934年3月8日,如花和十二少像往常一樣躺在床上抽著鴉片喝著酒。面對死亡,十二少猶豫了,片刻的猶豫卻更加堅定了如花殉情的決心。女人都是敏感的,如花不可能察覺不到十二少的感受,唯一可能的就是她直接忽略了他的感受。一心只想著如何讓十二少共同完成對愛情的承諾,野蠻而又自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