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胭脂扣》:一個痴情女子的悲劇∣愛到濃時情已殤

2020-09-03 稀言犀語

在作家的筆下,痴情的女子常見,李碧華尤甚,如白蛇、菊仙以及《胭脂扣》中的如花。她犀利的筆調把人性面對愛情時的軟弱和自私,剖析入微、鞭辟入裡,有痛快淋漓的酣暢,也有穿透心扉的悲涼。


有人說兩性之間的愛,愛到七分剛剛好,難得糊塗方終老。而如花這樣的女子,雖在風花雪月之地,穿梭在眾多男人之間,但她愛得濃烈,她心中盼望的是找個好歸宿,嫁得如意郎君,擺脫在青樓孤獨終老的命運,和情郎永不分離,生生世世痴纏不斷,可終究是痴情錯付。

一、初見時,郎情妾意,你儂我儂


倚紅樓裡,兩人初見,如花束髮,女扮男裝,聲聲婉轉。風流倜儻的陳十二少(陳振邦)對她一見鍾情。第二天,十二少再次尋來,見多了恩客的虛情假意,如花自是對十二少的動機心裡存疑。


麻將打了一圈又一圈,無非是考驗十二少的耐心。而十二少並沒有離開,此時的如花,心中是有些歡喜的:或許這個男人與其他逢場作戲的男人不同?


為搏美人一笑,十二少下足了功夫,倚紅樓裡放鞭炮、引來眾姑娘的圍觀,隨之,一副對聯從天而降:如夢如幻月、若即若離花,暗示了兩人飄忽不定的命運,鏡中月水中花的結局。富家闊少出手大方,價格昂貴的睡床送到姑娘面前,泡妞的手段連倚紅樓的老闆娘都嫉妒地說,在行當裡侵淫二十年,沒見過如此體貼的溫心老契(嫖客)。如花能不動心嗎?


十二少用自己的好手段討得了如花的歡心,兩人從此日日笙歌,如花百變的樣子讓十二少沉迷,如花的風情萬種、靈動俏皮,讓他迷惑,哪一個才是真實的她?

而如花嘴裡說著,真實的東西不好,卻內心把情深種,甚至奢望著天長地久。什麼父母之言、媒妁之約,什麼地位懸殊,全然不顧。都說人生如戲,可這個剛烈的青樓女子卻偏偏想和心上人廝守終生。


二、欲從良,青樓女子豪門夢碎


如花找到十二少的母親主動談判:我和振邦是真心的,望成全。是她天真嗎?十幾歲做琵琶仔,後來成為石塘嘴名妓,自是閱人無數。可一個青樓女子一旦遇到能夠從良的機會,就會抓得死死的,但凡有一線希望,誰願意賣笑為生?


所以她主動出擊,但結果可想而知,大戶人家不會接納她這樣的歡場女子,還被十二少的母親羞辱了一番。老婦人段位極高,罵人不帶髒字,明裡誇讚著如花,卻字字內含譏諷,提醒著如花的身份。


陳母這個人物,雖然在影片中表面上扮演的是拆散兩人的角色,我認為實則不然,知子莫過母,這裡面最了解陳十二少的是她的母親,而不是如花,如花如果真地了解十二少,也就不會有後面的悲劇了。


陳母的兩次出場,都讓我印象極深。第一次,是初次和如花相見,她勸如花放手時說:「我看你的品行,對振邦是不會變心的,可是振邦只有24歲,再過個兩三年,我倒反而擔心他,你應該很清楚男人的。」


這個老婦人不僅一眼看穿了如花對兒子的痴心,還告誡了如花,男人是善變的,尤其是她兒子。只可惜如花被愛情蒙住了雙眼,堅定地說:振邦和我一樣,不會變的。說出此番話的如花,此時就已經輸了,輸掉了她生前生後五十幾年的漫漫歲月。


三、富家子淪為優伶,他們的愛情何去何從?


從陳母那受了委屈的如花,心情低落。這時的十二少是有擔當的,他離開家,在外面找了房子,和如花一同搬了進去。可這個富家子,家裡斷了供給後,並沒有謀生的能力,整天無所事事,每天抽鴉片醉生夢死。


在這裡,就能看出兩人是截然不同的。如花長期混跡於底層,在妓院惡劣的環境下,與各樣的人打交道,生存能力更強些。為了支持振邦學戲,她帶著禮盒找到唱戲的師傅,求他收下陳家十二少為徒。連師傅都不免懷疑:富家子弟學這個能吃得了苦嗎?十二少左顧右盼戲院的環境後,遲疑了一下:我喜歡戲,不喜歡做生意。話是真的,可能否堅持,他自己都不敢確定。


貧賤夫妻百事哀,適用於任何年代,更何況一段露水姻緣。褪去富家子的光環,靠著如花生活,十二少的眼睛裡再沒有了往日的神採。雖說上了戲臺,但只是個龍套角色,當以前熟識的人對他指指點點:看,那就是十二少,跑龍套的,太可憐了。戲裡的他臉上即使塗滿油彩,也能看出狼狽、羞怯和不安。


在後臺,陳家父母找到兒子,試圖讓兒子回家,十二少一言不發,只是如花一味催促著十二少趕緊上場。陳老太太看出了兒子的猶豫,她試圖點醒如花:你不要逼他了,你這樣纏著他,他總有一天會離開你,回到我身邊。


只可惜,此時的如花依然沒有看出十二少已經不再堅定,或許女人不願意相信這樣的事實,只要這個男人還是愛她的,她就要纏著這個男人,愛情沒有對錯,自私也罷、無私也罷,她只想跟眼前的這個男人生生世世。


四、相約殉情,一個為愛赴死,一個苟且偷生


影片中的十二少,不能說不愛如花,可是在大戶人家嬌生慣養長大,不能自食其力,也就沒有衝破世俗阻礙的決心。用僅有的餘錢在地攤買來胭脂扣,送給如花,當作信物。十二少的內心是複雜的,他想和這個女人在一起,又不想放棄富家子弟的身份,以往錦衣玉食的生活。他內心的天平已經失衡,表面答應了和如花一同殉情,實則想偷生,只是騎虎難下。所以當如花餵食他鴉片時,他左右閃躲。


如花愛得執著、勇敢、瘋狂,這個苦命的女子十幾歲被迫做了娼妓,對客人強顏歡笑、曲意逢迎。好不容易遇到一個對她真心之人,就把希望全部寄托在對方身上,哪怕付出生命的代價,也要和意中人在一起。既然今生無望,那就來生再續前緣。


為了萬無一失,她不僅餵食他鴉片,還偷偷在他的杯裡下了安眠藥。可惜當她香消玉殞,在奈何橋苦苦等待之時,她的意中人已經被人救起。我猜想世人發現他們之時,一定是先救富家少爺,而不是她這個妓女。又或許十二少生前背地裡偷偷跟家人見過面,有過歸家的許諾,家人才能及時趕來相救。總之,被餵了雙份毒的十二少,被救活,此後在人間娶妻生子,空留如花一人,在陰冷潮溼的地府,日日夜夜思念郎君,苦苦等待郎君的到來。


五、胭脂盒物歸原主,喝掉孟婆湯,遺忘前塵


等待的滋味最是苦澀,本是相約共赴黃泉,可思念的人卻杳無影蹤。五十三年的等待我不知如花是怎樣度過的?一定是痛徹心扉,經歷了無數次的傷心與失望。送我的胭脂盒我一直掛在胸前,守著我們愛的誓言。可究竟是什麼把你的腳步牽絆,不能與我相會?我情願承受七日陽火的煎熬,去把你追尋。


如花來到陽間尋找十二少,她在報紙上刊登尋人啟示。生前他們約好,只要看到愛的信號:3811(殉情的日期),就要前來赴約。她篤定,他會來。她說,她從不遲到。


想過他或許迷路,或許遇到刁難,或許轉世不再是人,無法與她相見。想過各種理由,唯一沒有想到的是,她所愛之人並沒有死,還存活於人世,並且娶妻生子。


在老地方沒有等到思念的人,一份刊載當年二人殉情新聞的報紙卻擺在如花的面前,如花崩潰了。原來五十三年,自己等待的是一個負心之人。她傾盡一生愛戀,半個世紀的陰間等待,她不信、不解、不甘,要親眼看到真相。


影片的最後,如花見到了十二少。他不再是當年的翩翩公子,蒼老猥瑣,衣衫襤褸。如花貼近他的臉,淺淺溫柔的一句唱,五十幾年前的記憶洶湧而來。他不敢置信地抬起頭,如花還是那樣嫵媚動人,只是看他的眼神裡多了釋然和冷漠。女人把那個愛的信物遞了過去:十二少,謝謝你還記得我,這胭脂盒我帶了五十三年,現在還給你,我不再等了。




杜鵑啼,堪嗟嘆人間今何世。曾與你徹夜相訴、曾與你床畔呢喃,曾與你相許來世,為愛痴狂,只是舊夢一場。喝下三碗孟婆湯,遺忘前塵過往,從此你不再是我的牽掛。


兩個人或許都沒有錯,如花的愛不是普通人能承載的,影片借兩個生活在現代的情侶,說出對如花的評價:如花的感情太激烈了,我受不了,可是我嫉妒她、羨慕她,她有為愛赴死的勇氣,我們沒有,我們是普通人。如花的悲劇在於她的愛太滿了,愛得決絕,她能為愛放棄生命,可十二少只是個普通人,有普通人的軟弱與膽怯。在如花死後,他沒有怪罪如花曾謀殺她,一直心存愧疚,愧疚自己違背了二人的誓言,所以每天頹廢度日。


如花經過五十三年的悽楚等待,她把胭脂盒還給了十二少,也意味著自己終於放下了。影片閃回到二人初見時,一個俊美朗目,一個巧笑嫣然,那時他們感情那麼美好,人生不如初見,胭脂扣褪色成斑駁的流年。


影片的男女主角的扮演者都已離開人世,觀看此片時,更多了一分悲情的色彩。李碧華在書中寫道:這便是人生,即便使出渾身解數,結果也由天定。

相關焦點

  • 胭脂扣:富家少爺與風塵女子的愛情,終究是場悲劇
    這是出自老電影《胭脂扣》中的一句話,既你偷生就該享盡榮華,此般落魄教我如何憎。這是一部關於等待落萬丈空的悲情電影,女人總歸要親眼所見才會相信到頭來一切不過如此。穿旗袍的女子搖曳生姿,款款走來風情萬種,有的如玫瑰般嬌豔欲滴,有的如蘭花般清幽淡雅
  • 《胭脂扣》:愛的方式千萬種,放下最是不容易
    李碧華的小說大多體現一個特點:鬼魅妖嬈。她最經典的三部作品是《青蛇》、《霸王別姬》、《胭脂扣》,而且均已經被翻拍成電影。其中,《胭脂扣》是由關錦鵬執導,張國榮和梅豔芳聯袂出演,張國榮的風華絕代以及梅豔芳的可柔可剛讓這部電影收穫不少觀眾的青睞,該片也榮獲第8屆香港電影金像獎。
  • 《胭脂扣》:為了成全自己的痴情,她騙愛人服用了40片安眠藥
    李碧華的胭脂扣講述了一個痴男怨女的故事,看過電影的往往同情如花,這個愛情中的女子如此勇敢,更加襯託得十二少面目可憎,讓觀眾們感嘆這世間果然還是女子痴情,男子大多負心薄倖。只因電影將小說的立意改變了,小說裡的十二少並沒有做錯,如花也不過是自欺欺人。愛情的世界裡,有一種女人喜歡沉浸在自我感動的氛圍裡,為自己塑造一個絕世痴情的形象。
  • 《胭脂扣》:為了成全自己的痴情,她騙情人服下了四十粒安眠藥
    李碧華的胭脂扣講述了一個痴男怨女的故事,看過電影的往往同情如花,這個愛情中的女子如此勇敢,更加襯託得十二少面目可憎,讓觀眾們感嘆這世間果然還是女子痴情,男子大多負心薄倖。只因電影將小說的立意改變了,小說裡的十二少並沒有做錯,如花也不過是自欺欺人。愛情的世界裡,有一種女人喜歡沉浸在自我感動的氛圍裡,為自己塑造一個絕世痴情的形象。
  • 重溫《胭脂扣》:痴情錯付是門第之差還是負情本就是你的名字
    《胭脂扣》是哥哥和梅姑早期作品,改編自李碧華的同名小說,主要講述了香港30年代的石塘咀頭牌姑娘如花和富家子弟十二少的愛情糾葛故事,由關錦鵬執導於1988年上映,先後榮獲金像獎、金馬獎等多個獎項成為一代經典。
  • 《胭脂扣》原著:怕他不肯一起死,在他的酒裡還放了40片安眠藥
    張國榮的出演,李碧華為他量身定做了這個角色,加重了戲份,以悲劇的愛情凸顯了門第、世俗以及人性。塘西阿姑(指妓女)地位極高,阿姑不喜歡,千金散盡也未必能成為入幕之賓,十二少為了入得如花的眼,一擲千金,寫情書、送對聯、送銅床,極盡浪漫,一個定情胭脂扣令她生死不忘。袁永定反觀自己的愛情,竟要借一個女鬼啟示如何得到女人芳心,好像從來沒送過女友什麼,自己像發小廣告那般算準字數進行交易,也難怪楚娟若即若離,女人要的不是金錢,而是金錢後面所呈現的心意和承諾。
  • 胭脂扣:前塵往事如雲煙
    ,一個千古第一淫婦,一個妖豔禍國的漢奸……聽起來就頗為痛快!電影《胭脂扣》由梅豔芳和張國榮主演。說真的,張國榮無論是《霸王別姬》裡的程蝶衣還是《胭脂扣》裡的十二少,感覺和形象都是極為符合的,那種陰柔魅力十足。但是梅姑給人的感覺就不大像這飄飄渺渺,嬌嬌滴滴似的女鬼。梅姑的英氣勃發倒是極適合《滿州國妖豔——川島芳子》。
  • 《胭脂扣》:關於妓女的作品,我最偏愛這部
    一個清末被賣到美國的中國女性,在所有蹂躪和災難前,她聽從本能的從容和坦然讓人震撼。張愛玲在《第一爐香》裡講的是人世。從女學生到交際花,情慾與利益交換,是葛薇龍漸漸心甘情願的沉淪。而李碧華在《胭脂扣》用一種極致妖冶的方式寫了一個妓女鬼的故事,叫人看見愛情最自私陰暗的一面。撕開滿目繁華,大家都是鬼。
  • 紀念張國榮丨透過《胭脂扣》,解開十二少未死之謎
    《胭脂扣》中,十二少有兩次做鬼的機會,可惜他都沒有珍惜。第一次,自然是在他與如花雙雙吞鴉片自殺的時候。第二次,卻是在如花終於歷盡千辛萬苦找到他,卻離他而去的時候。這會是一個好的故事結局嗎?我覺得不是。如花曾經說,她死後走上奈何橋,找十二少,怎麼也找不到,等也等不到,最後無奈,只能自己再上來尋他。但是在這個特別的日子裡,我覺得可以給十二少一個和如花共赴黃泉路的假設,那又如何呢?一個虛弱的女鬼與一個衰老孱弱的男鬼,是黃泉路上趕路,步調都會不一致吧?
  • 《三國演義》中女子的善妒與痴情
    這樣一來,不但使情色事件成為政治事件,而且為郭妻阻止郭汜與李傕來往找到了一個很好的藉口:這是生死攸關的大事啊!對丈夫「幹出如此無恥之事」而憤憤不已的郭妻向楊妻「再三稱謝」,並表示「當慎重防之」。但要如何防,是一個難題。在古代,妻子再善妒,也不能明目張胆地向丈夫表示。強悍一些的,大多把矛頭對準「小三」。
  • 《胭脂扣》,從親密關係裡看如花和十二少的生死之戀
    這句話是張國榮飾演的十二少為討花樓女子如花歡心而寫的一副對聯,將如花的名字嵌入其中,也涵蓋了如花的性情,若即若離,如夢如幻。但我認為這兩句話分明就是寫給十二少和如花之間的愛情,一個愛得把對方當成了自己的信仰,一個卻在愛中逃避、若即若離。愛情讓你目眩神迷,看不清它的底細;你以為的海誓山盟,在對方看來,不過是個無聊的笑話。
  • 《山海經》痴情女子——靈楓
    楓樹化為女子,她痴痴的一定在等著誰,等著那個將她種於此呵護她照料她的良人。她已化人,他卻已經走了,只留痴情等待的靈楓。
  • 一個把坑當豔遇,一個把豔遇當坑,兩個「戀愛」悲劇
    紅樓夢有兩個很極端的男女關係的故事,一個是把坑當成了豔遇,一而再再而三地被坑,都沒有能喚醒他,直到病死。另一個把一個真正的豔遇當成坑,造成一個自刎,一個出家的悲劇,令人扼腕嘆息。第一個悲劇裡,被坑的是賈瑞,坑人的是王熙鳳。令人稱奇的是,一坑再坑。
  • 如夢如幻月,若即若離花——如何看待《胭脂扣》中如花的愛情?
    4、如花在佔有和陰謀中遊走的執念:當鴛鴦織就欲雙飛時,卻留下一聲哀婉的嘆息雖然如花專情而痴情的愛著十二少,但如花也明白再熾熱的感情終將趨於平淡。因而穩定的生活,溫馨的家,便成為每個戀愛中的女人最美好的期盼。而在青樓耳濡目染多年,見慣了風月場中的謊言與欺騙,見慣了男人們朝三暮四的如花也終未能免俗。
  • 李碧華《青蛇》之白素貞:為什麼痴情的女子,總是沒有好報?
    文/杜小西圖/網絡小時候看《新白娘子傳奇》,覺得白蛇簡直是賢妻良母的化身,是最完美的女子。她和許仙,才是神仙眷侶。長大後讀了李碧華的小說《青蛇》,這種幼稚的想法被突然打碎。突然明白之前對白蛇形象的塑造,太過理想化。李碧華筆下的白蛇,才是作為一個人應該有的真實模樣。雖然李碧華在她的作品裡,依然把白蛇塑造成了一個痴情,賢良的角色,但同時也賦予了白蛇作為一個人的複雜性。
  • 小說男主「虐心大賽」:蓋茨比因痴情殞命,最悲劇的或許是傅紅雪
    而今天介紹的小說男主,則以自己的人生悲劇,讓讀者在虐心的同時,對自我,對愛,對生死,有更深入的思考。小說中的男主角希斯克利夫,是一個最鮮明的悲劇角色。他原本是吉普賽棄兒,幸得呼嘯山莊主人歐肖收養,才結束了食不果腹的生活。他在呼嘯山莊長大,與歐肖的女兒凱薩琳朝夕相處,二人產生了深厚的感情。然而因為出身的差距,二人不敢大膽表白。
  •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痴情女子薄情郎,一生飛蛾撲火的愛情
    奧地利作家茨威格寫過一部小說,名叫《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在小說中,一個女人在少女時期,愛上了一個男人,並且為這個男人,付出了一生。這樣的愛情,讓人看了難免心醉又心碎。倔強的女子沒有告訴他這件事,而是一個人默默將孩子養大。
  • 重溫《步步驚心》玉檀的悲劇在於她自己,痴情傻到甘願做九爺棋子
    而玉檀的悲劇也是註定的。遇見九爺是她的幸,也是不幸。九爺就是個典型的商人,她救人也要看對自己有沒有用處。九爺和玉檀一個願打,一個願挨。如果讓玉檀再選一次,她還是會那樣選的。因為在她的回憶中,九爺是極好的公子。當棋子的人要麼被迫,要麼心甘情願。玉檀是後者。她願意為九爺去做任何事。因為她愛上了九爺。
  • 西遊天殤小別傳之逍遙記:(56)惹是生非
    老豬選了一處雖然低矮但還算軒敞的茅舍,進去一看內部陳設極其簡單,臥席一領、蒲團一個、矮几一條、水缽一個,老豬見那水清冽異常,不由得口渴,抄起來咕咚咚一飲而盡,待將水缽放下,卻發現其水自滿。老豬一時興起連喝了數碗,覺得肚子有些飽脹,便倒於臥席之上,稍時即鼾聲如雷。
  • 她是亂世悲劇下的女子,悽慘的命運喚醒了一個時代的甦醒
    「真正的悲劇,就是把美好的東西撕碎給人看。」《白鹿原》中田小娥的命運就是一個很好的詮釋。陳忠實在《白鹿原》中花費大量的筆墨和篇幅,刻畫了一個身份低下,心地善良淳樸,卻又水性楊花的田小娥。陳忠實究竟想向我們傳達什麼?為什麼田小娥最終的結果是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