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傳:難怪滴血驗親時,為何莫言敢出面為甄嬛作證

2020-10-31 孤燈下一人一鍋一壺酒

「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同理可證:「沒有無緣無故的恩,也沒有無緣無故的仇。」

《甄嬛傳》中的莫言師太竟然敢在皇后發動的「滴血驗親」上出面作證,即刻推翻皇后的陰謀,不管是真是假,她是有多大的膽子,難道就不怕皇后事後打擊報復嗎?她哪裡來的這麼大勇氣和底氣?

其實,在原著裡面,是另有隱情的,莫言之所以冒著得罪皇后的風險出面為甄嬛作證,是因為她要保護一個人,那個人的性命,遠遠比甄嬛更重要。前提是:只有甄嬛平安了,「那個人」才能平安無事。

那麼,莫言要保護的那個神秘人到底是誰呢?與她又有怎樣的秘密關係?原著裡有詳細的交代。

1、甄嬛「鳳還巢」

甄嬛在甘露寺受靜白等人的欺負時,莫言曾仗義執言,並且在甄嬛最需要紅糖的時候,給甄嬛淘換了兩斤救命的紅糖。在以後的日子裡,甄嬛也是受她多方照應,因而成了好朋友。

在甄嬛得知果郡王的死訊後,謀劃回宮,結果很成功,皇帝看在甄嬛已經懷孕的份上,執意要接她回宮。分別在即,莫言來找甄嬛,既是告別,亦是有事相求。

聲明:為方便大家理解,我把人稱的順序更動了一下,把第一人稱『我』改成了「甄嬛」。原文大致情節如下:

莫言道:「莫愁,我有件事要求你。」甄嬛緩緩笑道:「幸好你叫我莫愁,若你叫我娘娘,我必定不應承你要託付的事。」

她微微一笑,那笑裡有一抹淡淡的愁苦之色,「來日叫你娘娘的人多著呢,何況你心裡未必十分願意當這個娘娘。」

莫言拉過女兒阿奴的手,鄭重道:「我把我女兒託付給你,你帶她進宮去吧。」

甄嬛有些詫異,驚道:「什麼?」

莫言倒是很鎮定,仿佛深思熟慮過了:「阿奴年紀不小,不能一輩子擺渡為生,到底是女孩兒家,難不成一輩子拋頭露面嗎?何況她到了這個年紀,平日裡無事生非的男人找她的多了,她這個性子又偏偏看不上男人。我這個當娘的也得為她謀一個出路。」

甄嬛長長嘆息了一聲,道:「莫言,你我有數年的情分,我也不瞞你,與其進宮,不如出家。宮裡哪裡是好待的地方。」

甄嬛這話說得倒不假,她這個以「女諸葛」自詡的聰明女子,在宮裡尚且要步步為營,如履薄冰,更何況是沒有經過任何培訓教導的阿奴?

宮裡的主子們,自己害人卻讓奴才宮女們背黑鍋的事屢見不鮮,莫名其妙被害死的宮女也不計其數。

比如皇后身邊的小福子就是被華妃扔到井裡溺斃了,而甄嬛身邊的菊青,賜給了安陵容也是死路一條。還有眉莊身邊的「茯苓」,竟然誣陷眉莊假孕爭寵。結果令眉莊蒙受不白之冤。茯苓也被亂棍打死。

所以說,宮裡真的不是好待的地方,即便處處謹慎,照樣動輒得咎,很多時候,就會因莫須有的罪名被處決了。而且,宮女死了,就跟死一隻螞蟻差不多,根本沒有人肯為其出面伸冤報仇。

然而,莫言接下來說的事情,卻讓甄嬛大吃一驚,感到再也無法拒絕了。

2、莫言的痛楚

原文大致情節如下:

莫言的咬一咬唇,狠狠道:「甘露寺不肯收留她,說她——不是乾淨的人!」她別過頭去,聲音微微發顫,「甘露寺不肯收留的人,別的寺廟更不肯收留了。」

甄嬛大驚失色:「你是說……是什麼時候的事?」

莫言:「一年多前。莫愁,我好後悔,我不該讓她一個人在山下擺渡,讓她受這樣大的罪。」

甄嬛:「是什麼人?有沒有報官?」

莫言:「人海茫茫……」甄嬛轉過頭看著莫言,神色沉重,「阿奴我留下,我帶她進宮去。」

也就是說,莫言的女兒被壞人強暴了,靜白以此為名,不肯收留莫言的女兒阿奴。說她「不乾淨」。

話說,甘露寺的尼姑真是一點正確的是非觀都沒有啊,阿奴明明是可憐的受害者,在她們眼裡卻成了不祥之人。難道被男人糟蹋過的女子不乾淨,甘願與男人在一起的女人就乾淨了?

莫言與甄嬛,不都是婚後出家的嗎?並且她們還都生了女兒呢。照這個邏輯,她們就連甄嬛也不能接受了?畢竟甄嬛曾是嫁過男人的女人,沾染了男人的汙濁之氣。

但莫言人微言輕,根本沒有力量保護自己的女兒,所以,也只能求甄嬛把阿奴帶走了。甄嬛聽罷阿奴的「隱情」,不由得十分心疼,當即決定帶阿奴進宮。

也就是說,阿奴成了甄嬛的心腹婢女。只要甄嬛在宮中能四平八穩青雲直上,阿奴的處境就會很好。一旦甄嬛落馬倒戈,那首當其衝就是她身邊的這些奴婢,無論是崔槿汐、浣碧還是阿奴,統統都要被行刑逼供!

在這樣的情勢下,莫言怎能不心急如焚?哪怕拼了一死也要證明甄嬛的清白,保住甄嬛,也就等於保住了女兒。

所以,在女兒性命攸關的時刻,也別說皇后的威勢了,就算太后、皇上又能怎麼樣?該冒犯時就冒犯,該出口時就出口!

相關焦點

  • 甄嬛傳:難怪滴血驗親時,莫言敢出面為甄嬛作證,看甄嬛手裡有誰
    《甄嬛傳》中的莫言師太竟然敢在皇后發動的「滴血驗親」上出面作證,即刻推翻皇后的陰謀,不管是真是假,她是有多大的膽子,難道就不怕皇后事後打擊報復嗎?她哪裡來的這麼大勇氣和底氣?之所以冒著得罪皇后的風險出面為甄嬛作證,是因為她要保護一個人,那個人的性命,遠遠比甄嬛更重要。
  • 甄嬛傳:滴血驗親時,甄嬛為何非要拉蘇培盛的手?槿汐都急紅眼了
    導語:甄嬛傳:滴血驗親時,甄嬛為何非要拉蘇培盛的手?祺貴人聯合宜修非要致她於死地,連甄嬛曾經的丫鬟都找到了,就是想誣陷甄嬛生的孩子是溫實初的,讓雍正徹底解決甄嬛。正是危急時刻,連雍正都憤怒了,甄嬛為何要拉蘇培盛的手呢?
  • 甄嬛傳:難怪甄嬛滴血驗親時執意要用皇帝的血,你看那孩子是誰的
    導語:在電視劇版的《甄嬛傳》中,滴血驗親那一段始終沒用皇帝的血,而是只用了溫實初與弘曕的血,第一次是「血液相融」被甄嬛發現水有問題。那麼原著中的「滴血驗親」是怎樣的呢?我的天,竟然是「橫豎都能作弊,左右都可人為,」真不知這樣的滴血驗親還有什麼意義,歸根結底還是取決於信任與否了。
  • 《甄嬛傳》滴血驗親之時,為什麼端妃和敬妃那麼拼命幫助甄嬛呢?
    《甄嬛傳》中,滴血驗親一事中,甄嬛憑藉自身的聰明才智,化解了困境。雖然己方喪失了沈眉莊和溫實初,但到底皇后執掌後宮的權力被剝奪,甄嬛一時在後宮中風頭無二。這場戰鬥中,若是沒有他人的幫助,甄嬛絕對不能夠獲得這樣好的結果。
  • 甄嬛傳:滴血驗親時水中的白礬到底是宜修還是甄嬛放的?
    自從甄嬛從甘露寺復寵回宮之後,宜修皇后就沒有睡過一個安穩覺,每天都在思考除掉甄嬛的辦法,可皇帝一心撲在甄嬛身上,太后又出面保下了甄嬛的孩子,宜修想破了腦袋都無從下手,直到甄嬛生下弘曕靈犀之後,她才從永壽宮宮女斐雯的身上找到哭破口。
  • 甄嬛傳·甄嬛回宮後扳倒皇后的兩場宮鬥大戲之滴血驗親(一)
    甄嬛傳,甄嬛在凌霄峰時,當和果郡王表明心意後,本來想著和果郡王比翼雙飛時,卻因果郡王被皇帝派往雲南整頓軍務,返回時於是,甄嬛傳中,皇后和甄嬛的第一場巔峰對決,決戰紫禁之巔的交鋒就開始了,這一場滴血驗親的大戲,可以說是甄嬛入宮後第一次面臨生死考驗的或者說是有給家族帶來滅頂之災的公關危機。雖然,甄嬛對雙生子事件心裡是有準備的。但對皇后如何利用雙生子事件陷害甄嬛,甄嬛是沒有過多考量的。因此,甄嬛可以說是倉皇應戰。今天就來講講甄嬛回宮後,第一次與皇后正面交鋒,並改變和皇后攻防關係的宮鬥大戲滴血驗親事件。
  • 甄嬛傳:難怪甘露寺的莫言如此憎恨男人,看她出家前經歷過什麼事
    導語:甘露寺的莫言,雖然是個小人物,卻是甄嬛出家修行時的貴人,不但在甘露寺庇護甄嬛,幫她渡過難關,盡力為她撐起一片「不被欺負的天」,而且,還在「滴血驗親時」為甄嬛作證,讓甄嬛得以脫離險境、「洗清冤屈」。
  • 論語言藝術會說話是本事點評甄嬛傳滴血驗親中甄嬛的神仙幫手
    文接上篇,在滴血驗親事件中,甄嬛可以說是在生死邊緣走了一回,但無奈甄嬛有主角光環加持,還有場外大咖級別的神助攻,可以說是有驚無險,順利扭轉局面。下面說說這些神助攻選手。在滴血驗親事件開始就展現了自己天不怕地不怕的性格。下面看看葉瀾依和皇后方之間的對話。
  • 《甄嬛傳》滴血驗親以祺貴人背鍋結束,為什麼皇后還失去了大權?
    《甄嬛傳》中滴血認親這場大戲,風雲變幻。在水中有白礬一事被揭開後,一切的對決都落幕,甄嬛的懷疑被洗清,而祺貴人等待她的是皇上的懲處。表面上看,這齣戲與皇后沒有絲毫關係,指認甄嬛的是祺貴人,三個連續出現的證人也是祺貴人帶來的。在一切水落石出之時,更有祺貴人和繪春,為皇后將所有的責任都一力攬了下來。那麼為什麼皇后最終還是失去了後宮的大權呢?
  • 《甄嬛傳》:滴血認親甄嬛穩操勝券,只因隊友們的神助攻!
    《甄嬛傳》中的經典片段——滴血驗親,皇后烏拉那拉氏宜修就是利用這一點,差點將甄嬛扳倒,可是甄嬛隊友的神助攻讓甄嬛化險為夷,反敗為勝。皇上疑心甄嬛,便要滴血驗親。甄嬛聽說被人誣告私通的對象是太醫溫實初,懸著的心就放了下來,想著不會有什麼大的波瀾。
  • 甄嬛傳:滴血驗親中的制勝關鍵,甄嬛大獲全勝的秘訣你留意了嗎?
    手握後宮大權,身居高位,且膝下有三個子女的甄嬛,已然與皇后形成鼎足之勢。懷胎之時因為甄嬛的層層鋪墊,皇帝沒有對她這一胎產生懷疑,那麼孩子生下來,可做的文章就多了。而整個滴血驗親中,最關鍵的就是那一碗滴血用的水。這碗水堪稱是甄嬛最完美的一場大勝。不僅讓皇帝對皇后冷落,徹底消除了自己和孩子身上的猜疑,斐雯、靜白杖斃,祺貴人被打入冷宮。
  • 滴血驗親時端妃分明看出了甄嬛的心虛,為什麼她還要幫甄嬛解圍?
    眾所周知,甄嬛回宮之後經歷過最大的危機就是宜修皇后組織的那場滴血驗親大會,一開始祺貴人說要告發甄嬛穢亂後宮的時候,葉瀾依和甄嬛一樣都以為她要說果郡王,沒想到祺貴人卻擲地有聲地報出了溫實初的名諱,於是甄嬛和葉瀾依兩個人都鬆了一口氣。
  • 甄嬛傳滴血驗親事件完整版臺詞
    康常在:溫實初是熹貴妃的心腹,日日都要把脈的,若說日久生情也是難怪,更何況我聽說熹貴妃初入宮時,臥病許久,當時就是溫太醫診斷的。祺貴人:康常在好記性,原來孽情深種,始於當日。安陵容:兩位妹妹怎麼能如此揣測,熹貴妃入宮病重由溫太醫診治,乃是情理之中的事,溫太醫醫術高明不說,與姐姐母家素日也有交情,入宮之後互相照應也是應當的,怎麼會有「私通」一說?
  • 甄嬛傳:滴血驗親事件,乃甄嬛自導自演!
    甄嬛從凌雲峰迴來後,就開始了復仇之路。但是路漫漫其修遠兮,這其中充滿了坎坷崎嶇。甄嬛也一次次被敵人陷害,差點被反撲成功。就拿滴血驗親事件來說吧,很多人覺得真的命懸一線。其實吧,我感覺,這一切都是甄嬛在自導自演。
  • 難怪皇后滴血驗親失敗,你看槿汐在碗裡加了啥?連皇上都被騙了
    導語:《甄嬛傳》中的滴血驗親,堪稱最經典的一幕了,祺貴人告發熹貴妃與溫實初有私情,並且說六阿哥是溫實初的孩子,其實背後的主謀卻是皇后,因為皇后是最巴不得甄嬛出事,這樣後宮還是她一個人的天下,而雍正本來就多疑,借這個機會正好消除內心的疑慮。
  • 滴血驗親時端妃還沒有皇貴妃的位份,她為何要幫心虛的甄嬛說話?
    ,直到皇帝被眾人說動起了滴血驗親的念頭之後,端妃才趕緊起身下跪出言勸阻,導致很多觀眾都覺得此時的端妃似乎並不在乎甄嬛的死活,要不是滴血驗親會傷害到皇帝的身體,只怕端妃都不會站出來。但其實,端妃之所以會在這個關鍵時刻跑出來求情,是因為她一直篤定弘曕靈犀都是皇帝的子嗣,即便滴血驗親也無所畏懼
  • 甄嬛傳滴血驗親是高潮?小說中沒有被拍出來的細節更精彩
    大家好,最近又開始刷甄嬛傳了,已經不知道是第多少遍,看完覺得不過癮,翻出了小說把後半部看了一遍,小說裡面的人物比電視劇裡面要多很多,但是精彩的故事情節電視劇基本上都保留下來了,甄嬛傳作為近些年來最經典百看不厭的電視劇,是有道理的~下面我來講講在甄嬛回宮後最精彩的「滴血驗親」情節,小說和電視劇的不同之處:被抱過去驗親的孩子
  • 《甄嬛傳》滴血認親:甄嬛之破釜成舟 力挽狂瀾
    在滴血認親這段劇集中,由於皇后聯合她的左膀右臂——祺貴人和安陵容,設計出甄嬛和太醫溫實初私通,還買通了甄嬛的一個丫頭斐文——一個因為皇帝討好甄嬛時懲罰過的一個婢女。幫他們作證,落實甄嬛的私通之罪。甄嬛平時與不受宮嬪待見的寧貴人交好,寧貴人便派人報信給浣碧,玉饒和小允子找來了莫言。在這裡,甄嬛對祺貴人的招數可謂是見招拆招。多虧了了寧貴人的通風報信,及時找來了莫言,化解了靜白的證詞。
  • 甄嬛傳:祺貴人指證時,甄嬛的手為何緊握著又鬆開?皇后必敗無疑
    甄嬛的手為何緊握著又鬆開?雖然甄嬛為這對雙生子為何早產找了一個檯面上的理由,但這依然堵不住後宮人的悠悠眾口。在宮外懷孕,又不足月生產,讓皇后和祺貴人有機會在此大做文章。祺貴人直接當眾指控甄嬛與人私通,產下私生子,上演了一出滴血認親。
  • 甄嬛傳:滴血驗親後,甄嬛竟為雙生子找這種令人膽寒的「護身符」
    看到那裡時,我覺得果郡王在《甄嬛傳》裡存在的最大意義就是完美的做了一次「人種」。再就是在甄嬛感情「青黃不接」時,過來接接手,幫助過度一下。被甄嬛利用完之後就該「有多遠滾多遠了!」不管怎樣,反正甄嬛是成功的回宮、成功的生下了孩子,並晉升了位分;混得風生水起,霸氣無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