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年生的金智英》是這兩年很火的韓國小說。
這本書有多火呢? 2016 年 10 月出版,2018 年 累計銷量突破 100 萬冊,是時隔十年韓國再度出現的百萬級暢銷書。
同名電影2019年10月上映,上映14天,觀影人數就突破300萬人次。(相當於每16個人韓國人裡,就有一個人去看了)
《82年生金智英》電影劇照
本書的作者趙南柱(조남주)1978年出生於首爾,梨花女子大學社會學系畢業。寫作這本書時是家庭主婦,有一個正在上幼兒園的女兒。
此前她是一個職場女性。她擔任教養類編劇十餘年,對社會現象及問題極具敏銳度,見解透撤,擅長寫出真實又能引起廣泛共鳴的庶民故事。
她出版了多部小說。2011年以長篇小說《傾聽》獲得「文學村小說獎」;2016年以長篇小說《為了高馬那智》獲得「黃山伐青年文學獎」;2017年以《82年生的金智英》榮獲「今日作家獎」。
2014年底,作者目擊了「媽蟲」事件後,感受到社會對女性、家庭主婦、寶媽等女性身份的偏見和攻擊,她在受到衝擊之下動筆寫成這本小說。
(媽蟲是結合英文「mom」和「蟲」的韓文新造單字,用於貶低無法管教在公共場合大聲喧鬧幼童的年輕母親。這個新興名詞本來用於指稱部分管教無方的媽媽,但卻有很多人,不分青紅皂白,使用在大部分母親身上)
這本書以時間為軸,講述了1982年出生的金智英,從出生到結婚生子,三十多年的人生歷程。
作者用細膩、真實的文筆展示了一個平凡的女孩,被困在「重男輕女」「男強女弱」的性別偏見裡,找不到出口,最後瀕臨精神崩潰的人生經歷。
熱門評論說「每個人身邊都有金智英,甚至你自己就是金智英,每個人多多少少都能在金智英的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
也有人評論說「都9012年了,這種事情早都滅絕了好吧」「這就是一群被害妄想症者的狂歡,建議送他們去心理治療室」。甚至有韓國女明星因為閱讀這本書被人罵「滾出娛樂圈」。
隨著社會文明的發展,女性的地位確實越來越高。但是不可否認的是,的確還有很多女性活在性別偏見裡。看看「原生家庭」相關的電視劇有多火就知道了。
我覺得看這本書時,不需要偏向於哪種觀點,只要認真地去體會金智英的人生就好。
不管自己是否在故事裡,如果能從她的故事中得到一點思考和啟發,甚至是改變,就更好不過了。
《82年生的金智英》電影劇照
「由衷期盼世上每一個女兒,
都可以懷抱更遠大、更無限的夢想。」
這是第一章的所有內容。
看完整本書,再回味這句話,才知道為什麼這樣簡單的一句話,可以支撐起一個章節。
這一句,頂一萬句。
「這年頭,似乎已經不再有父母認為女孩不用讀書,或少讀一點也無妨。但是每到關鍵時刻,『女性』的標籤就會默默地遮住人們的雙眼,轉移人們的腳步,使人們走回頭路,這總是令人感到驚訝、困惑。」
與母親生活的年代相比,金智英生活的時代對女性確實稍微友好了一些。
金智英的母親--吳美淑女士,上有兩個哥哥、一個姐姐,下有一個弟弟。吳美淑女士讀完小學就開始幫家裡務農,為了供兩個哥哥和弟弟上大學,15歲就和長她兩歲的姐姐一起在首爾的工廠上班。
兩個女兒幫助家裡供了三個大學生,但是在別人的眼裡,充滿責任心、一肩扛起整個家的卻是身為長子的哥哥。
母親結婚生子之後,生兒子的壓力也像一座大山一樣壓在她的頭上。第一胎是女兒,第二胎是女兒,第三胎偷偷做性別檢測,發現還是女兒。
她試探丈夫「如果第三胎還是女兒怎麼辦?」丈夫說「別說這種晦氣的話!」
晦氣?可見生女兒是一件不值得開心的事。
到了金智英這一輩,情況貌似好了一些。至少金智英和她姐姐從小到大,從未聽人說過讓她們找個好老公、當個好媽媽、要學會做飯這些話。
女孩和男孩一樣上學,思考自己的出路,努力在這個社會中競爭一席之地。
時代看似變了,然而,關鍵時刻,「女性」這個標籤就像路障一樣,杵在路中間,擋住女性的去路。
哪些關鍵時刻呢?
比如填報志願的時候:
金智英的姐姐----金恩英,夢想成為電視製作人,高中畢業想要報大眾傳播相關的志願時,母親因為一些顧慮,希望她可以報師範學校,對她說:「你要想遠一點啊,還有什麼工作比當老師更適合女生的?早下班,還有寒暑假,以後有了孩子還要上班的話,你就知道,沒有比這更好的工作了。」
「這確實是一份能兼顧小孩的好工作,那應該對所有人來說,都是好工作,為什麼只有對女生來說是好工作?孩子難道是女人自己生的嗎?媽,你也會對兒子說這些話嗎?你也會勸弟弟去讀師範大學嗎?」
比如升職加薪的時候:
「社長清楚這份工作壓力有多大,與婚姻生活尤其是育兒的生活絕對難以並行,所以才會認為女職員不能勝任。」
因為職場上普遍有這樣的想法,金智英作為一個女性,失去了公平競爭的機會。
女性職員不僅拿著比男職員更低的工資,還被安排最難處理的業務。
因為公司認為,男職員肯定會在職場上長期做下去的,何必逼他們,讓他們受累呢?反正女職員到了生育年齡就告別職場了,不如把苦差事交給她們這些「短期從業者」吧。
需要平衡家庭和工作的時候:
金智英和丈夫鄭代賢幾乎同時踏入職場,金智英和父母同住,平時除了零花錢之外,沒有其他開銷。
但是真正存下錢的卻是鄭代賢,因為他的工資比金智英高很多,發展機會也大得多,所以兩個人的差距不是一般的大。
從收入和職業發展來看,如果要生孩子,只能是金智英犧牲自己的工作來照顧家庭。
你看,因為職場偏見導致的工作不順,又反作用於家庭中,讓金智英失去更多。
女性因為生孩子而失去青春、健康、工作,以及同事、朋友等社會人脈,還有人生規劃、未來夢想等種種。這就算了,社會上對於這種付出還不以為然,甚至是輕視。
金智英大著肚子坐地鐵上班,有人對她說:「肚子都大成這樣了,竟然還坐地鐵出來賺錢,真不知道在想什麼!」
孩子生下來之後,抱孩子抱到關節發炎,去看醫生,醫生說:「以前我們可是得拿著木棍敲打衣服清洗呢,還要燒柴火煮衣服消毒,蹲在地上掃啊拖啊。現在洗衣服有洗衣機,還有吸塵器不是嗎?現在的女人到底有什麼好辛苦的?」
去幼兒園接孩子回家,打算回家之前走一走,曬太陽透透氣。看到女兒在推車睡著了,於是給自己買了一杯9塊錢的咖啡,坐在公園裡的長椅上喝。
這時聽到旁邊有幾個三十多歲的男性議論她:「我也好想用老公賺來的錢買咖啡喝,整天到處閒晃……媽蟲還真好命……我一點也不想和韓國女人結婚。」
聽到這些話,她趕緊逃一樣地回家,顧不得熱騰騰的咖啡灑在手上。
回家後不禁委屈地和老公說:
「我堵上自己的性命把孩子生下來,甚至放棄了自己所有的生活、工作、夢想,只為了帶孩子,我卻成了他們口中的一直蟲,你說我接下來該怎麼辦?」
「這個社會看似改變了很多,可是仔細窺探內部細則和約定俗成,便會發現其實還是固守著舊習,所以就結果而論,這個社會根本沒有改變。」
金智英從小就按部就班地成長,她認真讀書,努力工作,儘管遭遇了一些不公,但也自己消化了。
她想著,或許自己加倍努力就可以殺出一條血路。最後發現,這一場「重男輕女」的遊戲,好像沒有給她這樣平凡的女性設置一條出路。
她徹底迷茫了,不知道應該怎麼辦。
最後,金智英因為各種壓力,精神出現了問題。她好像人格分裂一樣,經常變成別人。
或許只有變成別人,她才有勇氣說出那些她想說又不敢說出口的話。
她變成自己的母親,對婆婆說:只有你們家人團聚很重要嗎?我們一家也是除了過節以外,沒有機會可以聚在一起。你們的女兒可以回娘家,那也應該讓我們的女兒回來才對吧!「
她變成敢於挑戰男同學的車勝蓮學姐,對丈夫說:代賢啊,最近金智英可能會有些心力交瘁,她正處於身體漸漸恢復、心裡卻很焦慮的階段。記得經常對她說「你很棒」「你辛苦了」「謝謝」這些話。
金智英究竟怎麼了?
心理諮詢師了解了金智英的人生經歷之後,說她是典型的產後抑鬱症導致的育兒抑鬱症。
看起來,金智英出生的時代好像比她母親好了一些,但是她也沒能免去「女性偏見」帶來的種種傷害。金智英的孩子也是一個女孩,她面臨的時代會好一些嗎?
就像書裡說的「不論是多麼有能力,表現多麼優秀,只要解決不了育兒問題,女職員都免不了會帶來這些困擾。」
這不僅僅是金智英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