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空,悟空,經卷都打溼了,這可如何是好?」唐僧問。
「天已放晴,快打開曬乾吧!」悟空說。
唐僧師徒四人歷經的最後一難:取經回來的路上經書落入河中被打溼了。
是啊,天,已放晴,把我們潮溼的心打開曬曬吧。
「佛本經行,已殘缺不全了。」唐僧手捧著好不容易取回卻被八戒不小心弄殘缺的經書無不遺憾地說。
「師父,不妨事,天地本不全,經文殘缺也應了不全之理啊。」悟空勸道。
感覺整部西遊,就是悟空的被教化而最終成佛的歷程。
一部西遊,看的是故事,品的是人性,悟的是人生。
兒時看西遊,看的是悟空的神通,上天入地,降妖除魔,懲惡除奸的痛快;青年看的是人生艱難路是常態,不如意事十之八九。而中年時看到的是禪心,是40不惑50知天命、不斷去除自己心魔的人性。
或許,到老年時,再品西遊,看的是自己。真的是人生無處不西遊。
何謂經典?經典就是一千個人看,就有一千種解讀的視角;而人生的不同時期、不同年齡段,看到的是不同的體悟和收穫。
再次重溫經典,印象最深的是《掃塔辨奇冤》中唐僧和悟空二更天掃塔,唐僧一層一層仔細的清掃滿是塵土和蛛網的爬梯,汗水浸溼衣衫,在掃到第10層時,悟空卻意外的發現了已丟失的佛寶的線索,從而救回了寺院諸多人的性命。是告訴我們,一塵一世界,只有通過持續不斷的努力和辛勤的付出才能收穫想要的財富。唯苦過,方知甜,唯累過,方知閒。
人生所謂的苦難或是「逆境」,不過是為了到達頂峰必經的階梯而已。就象要見到初升的太陽,就必須要熬過黎明前的黑暗一樣。
正如《西遊記》片尾中所唱的那樣:人生總有限,功業總無涯。要把這真理妙諦播天下,要讓我九州處處披錦霞。
一部西遊,道出了人世百態,是一個人,一輩子不斷成長和修行的人生縮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