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僅供學習、參考。文中所述配伍、方劑,須在專業人士指導下借鑑、應用。)
這是發生在二00二年的一件事,可能很多人都有類似的經歷。我奶奶說,某省立醫院裡發生了這樣的一件事。
一對夫妻,他們的兒子是8月份出生的,一直發育很好,長得很胖,很可愛,才二個多月就嘰哩哇啦地學習說話,全家人都非常地高興,可是到了這年的12月中旬的時候,兒子有一天不怎麼興奮,愛哭,象是生了病。但小兒既沒有發燒,也沒有什麼異常的反應,所以沒有注意。
可是,到第二天的夜晚九點,小兒突然象是閉住了氣一樣地直抽,嚇死了他們和保姆,他們立刻叫了救護車,直奔省城最好的省立醫院,到了那裡,儘管他們心急火燎,但那些急診科的人卻象是沒事兒一樣。不一會,小兒又抽了起來,沒有人管也沒人問,他們夫妻問那些急診醫生,醫生說現在只能等,等天亮了上班了,再找專家看看。
整個晚上那對夫妻都就在那兒等呀等。直等到早晨了,丈夫趕緊去掛了一個專家急診號兒,直等到上午九點半,才好不容易見到了「專家」,那專家只是簡單地問了問情況,就開了住院單,讓住院,也不說什麼病,就叫趕快交錢住院。交了錢住了院,還是等,接著是各種各樣的檢查。
上午11點半,小兒正在做腦電圖的時候,又抽了起來,她們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兒了,怕極了。可那些醫生還是象機器人兒一般,象什麼事兒也沒有發生,繼續折騰和檢查。
正在這時,幸虧小兒的姑夫來了,他姑夫也是一個基層的醫生,問了問情況,說「不用這檢查那檢查了,再這麼折騰就沒命了。我看是感冒,還是當感冒治吧。六個月以內的小兒感冒是不會發燒的,就是痰很多。痰很多就是個判斷的依據。現在就是痰堵住氣管,導致閉氣,才抽搐的,很危險。」
那醫院的醫生卻說:「主治醫生宋主任懷疑是小兒癲癇,讓檢查的,這些檢查的項目都是宋主任開的,沒有確診怎麼能治?要治也要去找宋主任。」正在爭論時,小兒又抽起來了,臉閉得發紫。
小兒的姑父說,「是感冒,這種小兒感冒就會有很多的痰,現在是痰堵住了氣管,很危險,趕快將孩子身子側著放在床上躺著,讓痰流出來,不然非常危險。」大家立刻這麼做,小兒的姑父又用手輕拍孩子的後背,痰從小兒的嘴中流了出來,流了很多,不一會,小兒氣順了,立刻好了起來。
這一次危險過後,小兒的父母就跟小兒的姑父議論怎麼辦,小兒的姑父說,不能信他們這樣亂來,再亂來孩子就危險了。
正說時,旁邊的一個四十多歲的婦女說,「前天剛死了一個8歲多的男孩子,是肥東來的,來時還好好的,也是這檢查那檢查的,結果死了,小孩的父母都哭死過去了。
聽這個婦女這麼一說,孩子的父母就堅持不再檢查,就聽小兒姑父的,要求按照病毒感冒來治。更讓他們氣憤和可笑的是,上午那個主治醫生宋主任帶著幾個年輕的醫生來了,聽說都是他帶的研究生,對著小兒還在說:「這個小兒是患的小兒癲癇病,要問一問他的家族有沒有遺傳史。」小兒的姑父聽了,心內發出冷笑,心想,這還是x城最好最大的省立醫院,不是治病而是坑人啊。
小兒的姑父堅持讓醫院按照病毒感冒治療,幾天後,小兒就好了,順利地出了院。
後來,醫院裡回憶起好幾起類似的病例,就進行了研究,發現六個月以內的小兒感冒之後,只增加大量的痰液分泌,卻沒有一般的發燒症狀,再想起以前就是因為當做幼兒癲癇來治,耽誤了病情,死了好幾個小兒。
(註:這個案例給我們的啟發,是要考慮到孩子會有不發燒但是痰多這種情況。比如望診、聽診肯定是能看出來的。所以說故事就只是故事,合理性經不起推敲。一個科室那麼多醫生,不可能都不聽診。建議在該聽醫生專業意見時候,不要自作主張。認為有各種可能可以跟醫生提示探討)
奶奶說,這個教訓難道不大嗎?醫生是要講人道的。不能死搬教條,死扣書本。做為醫生,要有基本的醫德和人文關懷,對疾病要有基於自己的實踐的基本的判斷,不能只依賴檢查儀器。
今天居然還有一個博友來我博客批評我是外行挺中醫,說檢查最重要,只要判斷清楚了是什麼病,誰都能治,翻醫學書就是了,說醫案和方子不重要,臨床經驗不重要,醫生對疾病可以沒有基本的判斷能力,因為醫院裡有很多的檢查設備,只要靠這些檢查設備慢慢將病查清楚,翻書就可以知道該吃什麼藥。意思說這才是科學的,這才是西醫的先進性。看到這樣的西醫的評論,我真地想笑啊,是恥笑和冷笑,笑這樣失敗的醫院和醫學!居然培養了這樣的專家和學者!
我想問這個西醫生一個基本的問題:你說是救命要緊還是檢查要緊,如果一個醫生連個基本的對疾病的判斷能力都沒有,他還是一個合格的醫生嗎?所以啊,如果醫院裡都是一些這樣的連對疾病的基本判斷能力都沒有的醫生、專家、教授,還帶著研究生,都帶出一些只知道依賴一堆儀器的醫生,到底是幸還是不幸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