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譽中外的中華奇藥「雲南白藥」創始人曲煥章(1880—1938),出生於雲南省江川縣趙官村的一個漢族貧苦農民家庭。曲煥章一生悲苦,年幼父母雙亡,全靠老祖母和姐夫撫養,12歲就到姐夫袁恩齡家學習中醫傷科、藥物炮製和一些醫藥基礎知識,年紀輕輕便成為江川一帶小有名聲的傷科醫生。
曲煥章暴病遇「神醫」
江川附近大山連綿,歷來土匪較多,經常有受傷的土匪威逼曲煥章為他們治槍傷刀傷。曲煥章26歲被人誣告通匪,知縣下令四鄉捉拿,他聞訊逃到個舊一帶擺攤行醫,以避官府。有一天天氣酷熱,曲煥章在醫攤上忽然腹痛如刀絞,豆大的汗珠如注,痛倒在街上幾乎暈死過去。這時,一位路過的老人見狀停下腳步,從肩上的布袋中取出一種草藥給曲煥章服下,沒過一會兒疼痛緩解,再過一會兒疼痛全無,旁邊看的人大為驚奇。原來此人便是聞名遠近的「滇南神醫」姚連鈞。姚連鈞精通外傷諸科,深諳百草奇藥,活人無數。曲煥章拜姚連鈞為師,勤學好問,侍師如父,得師真傳。
曲煥章難忘師恩,牢記師訓,背上藥囊,懷揣醫書,蓑衣鬥笠,披荊斬棘,歷遊滇南名山大川,遍嘗各地奇草異木,訪尋名醫妙術,虛心求教樵夫和採藥人。「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無數次的反覆改進配方和臨床觀察試驗,曲煥章終於製成了一種療效獨特的傷科中藥,取名「百寶丹」。百寶丹對皮膚科、婦科、兒科疾病都有許多意想不到的奇特療效。接著,他又研製出了與之相配套的虎力散、撐骨散等著名的傷科系列藥物。曲煥章既重視單個草藥的療效,更強調對複方的深入研究。他說:「唯知其藥除某疾,以單味獨劑投之而已,至於如何變化,如何配製,固不得而知之,以致藥力不能克盡其用,未免可惜。」 1913年,曲煥章在縣城開了一家曲煥章藥室看病賣藥。
從山野郎中到省府「藥冠」
1916年,曲煥章將百寶丹、虎力散、撐骨散呈送雲南省警察廳衛生所,申請列為正式藥品。經化學檢驗和臨床觀察全部合格,主管部門給其頒發證書,允許在市場公開出售。他遂以靈芝圖案作為商標註冊,定名為「曲煥章萬應百寶丹」公開出售。同時,將原來用紙包藥改為精緻小瓷瓶裝藥,一時間各地爭相購買。
1918年,雲南地方土匪魁首吳學顯接受雲南省督軍(即省長兼總司令)唐繼堯的招安,被委任為軍長。吳學顯為報曲煥章治傷救命之恩德,派人執函到通海縣邀請曲煥章到昆明開業。這位在荒山野嶺探尋求索的民間郎中,堂堂正正地在省府開張了他的傷科診所,取名「曲煥章藥房」。翌年,孫中山在廣東發動護法戰爭,雲南滇軍參加北伐,吳學顯軍長率軍開赴廣西討伐軍閥,後失敗而回。吳學顯在戰鬥中右腿骨被槍彈打斷,請當時昆明最有名的一家法國醫院以及惠滇、陸軍等醫院診治,西醫們都說要開刀截肢才能保住性命。吳學顯轉而又請曲煥章救治,曲煥章不用一刀一針,全用中藥草藥和傷科辦法治好了骨折傷腿,使其行走如故。吳學顯感激不盡,派軍樂隊在昆明繞城奏樂遊行,宣揚曲煥章和百寶丹的神效殊功,此藥由此譽滿春城。
「一藥化三丹一子」
20世紀20年代的雲南軍閥混戰,曲煥章不問政治,埋頭研究他的草藥。他認真學習那些他從未接觸過的藥理、藥化和製劑學,請教中西醫藥專家,反覆地篩選和組合百寶丹,多方面地總結驗證臨床療效,終於研製出了新一代的白藥:「一藥化三丹一子」,即由原來的一種百寶丹和幾種散劑,最終製成了普通百寶丹、重升百寶丹、三升百寶丹和保險子系列骨傷科名藥。既系統配套,各有專功,質量又定性定量,療效達到了該藥的歷史峰巔。同時,為了進行大型商業生產,1930年他將診所由南強街遷往金碧路,建造了一個氣勢宏大的「曲煥章大藥房」,開始大規模的「三丹一子」生產和銷售。藥房落成時各界名流均送匾題詞。雲南省主席龍雲贈《針膏起疾》匾,國民黨元老胡漢明贈《白藥如神》匾。
白藥名揚華夏,一些無恥之徒便大造假藥,「以偽亂真漁中取利」。曲煥章耗費很大精力打假:「於瓶口附加藥片一種,與丹藥同一用途而效力則過之」,另印出一種「辨真單」,打上凹凸鋼印暗藏特別記號放入瓶內。同時獨家製售秘不外傳。曲煥章一生歷盡凌辱,深諳中醫中藥的艱難困苦,也知道一花獨放難以成春,於是大力資助發展民族民間醫藥。1933年他當選為雲南醫師公會主席,他積極團結廣大中醫藥同仁,拿出很多錢財組織大家進行醫學臨床和藥物研究,並請人代筆編著了《曲煥章求生錄》《曲煥章草木篇》印發行世,為發展雲南的民族醫藥事業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1955年,曲煥章家人毅然向政府獻出百寶丹等藥全部秘方,政府將其改名為「雲南白藥」,交由昆明製藥廠生產。在周恩來總理的親自關懷下,雲南白藥廠成立,白藥步入了快速發展的全盛時期。對於雲南白藥為什麼能治好病、能治哪些病等問題,科學工作者用現代科技手段進行了長期研究,試圖闡明其機理。今天,雲南白藥已能治療一百多種疾病。改革開放使雲南白藥駛入了發展的高速路。一百年前的草藥細末,如今變成了粉劑、膠囊、白藥酊(噴霧劑)、白藥膏等美觀便捷的現代製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