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射鵰三部曲有感

2020-11-09 伊底的世界

我的讀書筆記一

這次重溫金庸先生射鵰三部曲,感觸頗深,與以前所讀一直如咽在梗的感覺差距頗大。第一次讀《射鵰英雄傳》是初中,看完有痛快淋漓舒暢無比的感覺,真實感受到武俠小說樂趣,可不知為何,讀《神鵰俠侶》居然沒看完,《倚天屠龍記》也是逼著自己看完,完全失去了武俠小說的樂趣。今天重溫才發現。

第一部射鵰英雄傳很適合青少年看,傳承中華俠義精神。俠之大者,為國為民,忠義乾坤,保家衛國,既有男女情竇初開的一見鍾情,也有痛快淋漓的兄弟情義。既為報家仇,又有雪國恥,中國人的家國情懷表達的淋漓盡致,可以說看的人痛快淋漓,寫的人也是一氣呵成。


第二部神鵰俠侶就適合中青年看了,男女私情更多,夫妻卿卿我我居多,在國家大事面前更多的表現楊過對小龍女的感情,特別是砍掉一隻胳膊,真的對於完美主義者是個殘酷的暴擊。裡面開始有多女愛一男的隱隱作痛,既有女子成全對方的豪爽,也有痴情如一的大俠。不過俠之大者之精神次之。


第三部倚天屠龍記則人性之惡盡展,既有芷若的心機,也有宋青書為了美人的齷齪至極。更有張無忌不愛江山愛美人的小家子氣,也有張友諒陰險狡詐的梟雄氣概。看到最後,我潛意識就覺得此書應該在連城訣之前成書,而且兩書應該先後順序。網搜證實果不其然。連城訣屬於人性醜惡極致的書,全書幾乎沒有正人君子,除了憨厚老實的主角。


不過後面的作品金庸老先生終究還是讓位於市場銷售,沒有繼續挖掘人性,其實繼續挖掘人性或許是更好的,但是人性血淋淋那一面真的暴露出來,恐怕很多人不敢看他的作品了。


相關焦點

  • 射鵰三部曲:江入大荒流
    人間天上,爛銀霞照通徹……」1961年7月,金庸以這首丘處機寫給小龍女的《無俗念》作為開頭,開啟了射鵰三部曲的終章——《倚天屠龍記》。古往今來,不是什麼小說都有資格被稱為三部曲,而「射鵰三部曲」卻可以。今天就來聊一下這三部曲。二先回答一個問題:金庸是一開始就打算把射鵰寫成三部曲嗎?
  • 很多人讀完射鵰三部曲,對這三段話過目不忘 網友:經典中的經典
    金庸一共寫了十四部經典的武俠小說,其中有三部是情節相互聯繫的,被稱為《射鵰三部曲》,《射鵰三部曲》為哪三部?分別為《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倚天屠龍記》。假若《射鵰三部曲》,各自選出一段讓讀者過目不忘的話,為哪三段呢?
  • 最經典的《射鵰三部曲》,黃日華、劉德華、梁朝偉,一起笑傲江湖
    《射鵰三部曲》是金庸先生三部代表作品的合稱,因情節上有承襲關係,故以首部著作的前兩個字命名為三部曲。我不說,大家也知道,這三部曲分別為《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以及《倚天屠龍記》。《射鵰英雄傳》和《神鵰俠侶》接續關係明顯,不用多說,《倚天屠龍記》與前兩部時代跨越比較大,看似比較獨立,但暗中卻有千絲萬縷聯繫,比如在《倚天屠龍記》中掀起軒然大波的倚天劍、屠龍刀,便是射鵰與神鵰中的兩位關鍵人物郭靖、與黃蓉所制。況且,倚天開篇,耗費兩章情節,圍繞《神鵰俠侶》中人物郭襄展開描述。
  • 射鵰三部曲中,輕功、暗器、劍法、掌法、內功、使毒,各為誰居首
    金庸一共留下了十四部經典的武俠小說,其中有三部是情節相互聯繫的,被稱為「射鵰三部曲」,射鵰三部曲分別是: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和倚天屠龍記。射鵰三部曲中,出現的角色眾多,實力參差不齊,說到武俠中大俠的實力,衡量標準,評判的角度不同,例如可以用以下幾個方面,去評判射鵰三部曲中大俠們的實力:輕功、暗器、劍法、掌法、內功、使毒。
  • 讀《倚天屠龍記》後,看不下去《射鵰》和《神鵰》,都和郭靖有關
    《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和《倚天屠龍記》三部巨著,在時間和人物關係上連接十分緊密,被合稱為「射鵰三部曲」,「射鵰三部曲」在金庸武俠作品之中,佔據重要地位,無論是著名人物,還是經典武學,幾乎佔了金庸武俠世界的半壁江山。
  • 「元起元衰」的射鵰三部曲中,緣起終究沒有緣滅
    射鵰三部曲有人說射鵰三部曲是緣起緣滅的故事,我不認同。在江湖的起起伏伏中,在朝代的更迭中,三部武俠小說裡唯一沒有變的,是緣,唯一沒有覆滅的,亦是緣。如以身份來衡量愛情,完顏洪烈和趙敏所愛之人均不夠理想。如以當時的族群來比較,完顏洪烈和趙敏所愛均是異族之人。可緣分就是這麼奇妙,它在作者的安排下,硬生生的讓他們有了交集,至死方休。
  • 射鵰三部曲:從蓋世豪俠到平凡讚歌
    射鵰三部曲即為《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倚天屠龍記》,只是射鵰與神鵰中的主角,屬於義薄雲天的蓋世豪俠。《倚天屠龍記》屬於三部曲中的尾聲,名字全然沒有雕字,此前的射鵰與神鵰,都與其相連。但這部作品,郭襄與張三丰曾出現神鵰之中,你可以說倚天與雙鵰呼應,亦可以稱毫無關聯。
  • 讀《西遊記》有感
    讀《西遊記》有感小學五年級:子曰 今年暑假,我閱讀了《西遊記》。可恨,唐僧不識得妖精也就罷了,總責怪孫悟空打殺了人,還要念緊箍咒,把孫悟空痛得天旋地轉,還被趕出取經隊伍……每次讀到、看到、想到我都要為孫悟空打抱不平!最後,唐僧師徒四人還是無所畏懼,披荊斬棘,降妖除魔,克服艱難險阻,到達西天見到真佛取回真經修成正果。真讓人高興啊!每次讀到這些,動漫西遊記的主題歌曲就會縈迴耳際:「唐僧騎馬咚那個咚,後面跟著孫悟空。
  • 射鵰三部曲中,最強之人不是楊過和張無忌,竟是天賦平平的他
    說到「射鵰三部曲」,我們可以討論的話題就太多了。這個系列可以說不但是金庸先生本人的集大成者之作,更是代表武俠小說最高水平的集大成者之作。在「射鵰三部曲」系列中,你可以得到能夠從武俠小說中得到的一切體驗。
  • 《射鵰三部曲》和《天龍八部》共有六位主角,其中誰的武功最差?
    《射鵰三部曲》和《天龍八部》共有六位主角,其中《射鵰三部曲》中有郭靖、楊過、張無忌三位主角因為《天龍八部》和《射鵰三部曲》存在一定的關聯性,我們可以通過一些參照物對比,來看一下這六位主角的武功究竟孰高孰低。
  • 射鵰三部曲中十大門派排行榜,第一明教,第二丐幫,第三少林寺
    金庸一共留下十四部經典的武俠小說,除了笑傲江湖沒有年代背景,其它的大多按照歷史上的時間順序寫下了,例如降龍十八掌,早在天龍八部中就已經出現了,在射鵰三部曲中繼續大放異彩。這十四部小說中,無論是時間,還是劇情,聯繫最為緊密的為射鵰三部曲,分別是《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倚天屠龍記》。
  • 射鵰三部曲,武力TOP10排行
    有人提了這樣一個問題,射鵰三部曲,武力值排行前10的到底都有誰,誰最厲害。要回答這個問題,那就需要找一個標尺來用來衡量。大致可以判定為:郭靖>張三丰回到《射鵰》來看排行,接下來再說說周伯通,周伯通是貫穿《射鵰英雄傳
  • 射鵰三部曲的暗線,就是一部完整的蒙古帝國崛起和衰亡史
    射鵰三部曲——《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倚天屠龍記》——是金庸先生的代表作,在這三部作品中,不僅有江湖兒女的愛恨情仇,也有仁人義士的家國情懷,同時還體現了金庸先生不拘泥於中原王朝視角的大歷史觀。從歷史的角度來看,射鵰三部曲自蒙古人崛起大漠、成吉思汗統一蒙古草原講起,至朱元璋起兵江淮、驅逐蒙古人結束
  • 射鵰三部曲之「情事」
    一口氣把金大師的「射鵰三部曲」重讀一遍,卻頗覺悵然,似乎這故事戛然而止,留下太多事尚待結束,可哪裡又能是結束?
  • 射鵰三部曲中,論輕功,能夠擠入前十的,都有哪些角色?
    十四部經典的武俠小說,被連成一幅對聯,其中有三部,是情節相互聯繫的,被稱為《射鵰三部曲》,射鵰三部曲中,出現的角色眾多,合起來接近千位數,出現的暗器、掌法、拳法,兵器等等,更是五花八門。其中有一門功夫,是行走江湖的關鍵所在,他便是——輕功。
  • 射鵰三部曲五把藏世刀劍,第一玄鐵重劍,第二倚天劍,第三屠龍刀
    金庸先生留下了十四部經典的武俠小說,其中有三部情節兩館,被網友們稱為《射鵰三部曲》,分別為《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倚天屠龍記》,射鵰三部曲的時代背景,橫跨了很長的一段歷史,從南宋楊鐵心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人們常說執劍行江湖、劍行天下,刀劍是古代武俠小說中,離不開的元素,射鵰三部曲也不例外,那麼射鵰三部曲中,能夠擠入前五的刀劍有哪些呢?
  • 「射鵰三部曲」中,最精彩的5段感情,但最刻骨銘心的還屬她
    「射鵰三部曲」中,最精彩的5段感情,但最刻骨銘心的還屬她!文/無計讀書在漫長的人類歷史中,愛情作為這個世界中亙古不變的主題之一,是因為在此基礎上人類才得以繁衍和進化。比如在金庸早期的「射鵰三部曲」中,儘管在主題立意上與後期的幾部有著高下之分,但是在講述一個複雜而又精彩的故事上
  • 「射鵰三部曲」中,印象深刻的5段感情,最刻骨銘心的還屬郭襄
    「射鵰三部曲」中,印象深刻的5段感情,最刻骨銘心的還屬郭襄!文/無計讀書在漫長的人類歷史中,愛情作為這個世界中亙古不變的主題之一,是因為在此基礎上人類才得以繁衍和進化。比如在金庸早期的「射鵰三部曲」中,儘管在主題立意上與後期的幾部有著高下之分,但是在講述一個複雜而又精彩的故事上
  • 射鵰三部曲中,論掌法,能夠擠入前十的,都有哪些角色?
    一幅對聯,代表了金庸十四部經典的武俠小說,這十四部武俠小說中,有三部是情節相互聯繫的,被稱為射鵰三部曲,分別是: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倚天屠龍記。射鵰三部曲中出現的角色眾多,總共算起來,不下千位,其中出現的武功,也是五花八門,有拳法、劍法、指法、腿法,這麼多武功中,有一類武功,因為「降龍十八掌」而聞名,它便是——掌法。
  • 射鵰三部曲中的最強者,內力,武功配置,實戰能力哪一位最強?
    大家好,熟讀金庸作品的我們都知道每部作品之間都是有聯繫的,特別是作為"射鵰三部曲"的《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倚天屠龍記》更是經歷了兩個朝代的更迭。從南宋的靖康之恥到元朝的滅亡,不僅僅是時間的更迭,更是有一種武學間的特殊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