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說古今奇聞趣事,傳遞世間真情善意。大家好,歡迎來到詩文書畫匯,本故事為《民間故事》系列之第481期,如果您喜歡,不妨給個關注!
定場詩:
落月猶餘彩,荒村已幾過。
店明燈透壁,石響馬(驚堂木響)升坡。
念罷一首開場白,今兒咱這篇民間小故事就要開講了。今兒咱要講的這則民間故事是有關響馬的。
我看官可能會問了:「啥是響馬呢?」得嘞,咱在開講這則民間小故事之前先給各位看官普及一下:這響馬其實就是盜賊、馬賊。山東話裡叫響馬,在大東北則被稱為「鬍子」。
一說鬍子很多看官就明白了,這鬍子在過去那可是厲害得很。
今兒個咱要講的這則民間小故事便與這響馬、大鬍子有關。
咱們書歸正傳、閒言少敘,這就開書:
說在過去的大東北某個鎮子上,住著一個常老漢。這常老漢老伴沒得早,膝下雖有倆兒子,但這倆兒子卻不務正業,哥倆都迷上了賭博。
這人呀一旦沾上了賭,哪還顧得上爹媽啊!倆兒子經常輸錢,哥倆一合計就常來找常老漢借錢。
說借那是好聽的,其實就是來搶的。常老漢上了歲數,哪敵得過年輕力壯的倆兒子啊!這一來二去的,常老漢攢了半輩子的錢差不多都讓倆兒子給造了。
「我常三友怎麼就生了你們倆這樣的敗家子啊!上輩子我這是得罪了哪位大神了啊!」邊說邊抽自己嘴巴子。
是啊!兒女不孝,這是爹娘心頭上最痛的一塊疤啊!
不過,常老漢那時候開了一家獸醫鋪子。那鋪子就開在鎮子邊上,打這經過的路上要是驢馬有了病災都會在常老漢這醫治。
所以,常老漢的收入還是不錯的。說有一年,常老漢的一位故友得了一場大病,在彌留之際將自己16歲大的兒子李德子託付給了常老漢。
常老漢念及舊情,便應了此事。常老漢仔細觀察這李德,發現這孩子非常聰明,還會來事,學東西也快。
「德子你過來,你爹沒得早,我雖收你為學徒,不過我觀你這孩子不錯,你爹和我又是生死之交,我收你為乾兒子如何?」
那李德子已經沒了爹娘,如今常叔對他視如己出,他是求之不得。
雙腿一彎,李德子下跪同時,一句響亮的「爹」就喊了出來。
常老漢將德子扶了起來,這兒子就這麼收下了。德子經常跟在常老漢屁股後面,有人來給牲口看病,德子就圍在邊上看著。
沒事的時候,德子就去鎮子上的茶館裡聽人家說書。說書先生的故事,德子從中也長了不少知識。
一晚,三更剛過,爺倆兒正準備睡覺。忽聽門外傳來急促的馬蹄聲。接著罵聲、敲門聲隨即響起。
「爹,啥情況這是?他們瘋了吧?」
「噓!別說話!沒準是響馬賊,你在屋裡呆著別出來,爹出去看看!」常老漢下了炕就去開院門。
這一看,門外之人正是響馬賊!一個個腰間別著真傢伙,死盯著常老漢。
常老漢連連後退:「幾位好漢爺,咱家啥也沒有,都讓我那倆敗家兒子搶走了,幾位好漢行行好,換一家吧!」
「少特麼廢話!我不搶貧苦老百姓,你放心!你不是開的機會鋪子的嗎,過來給我把馬治好!」
常老漢戰戰兢兢地走了過去,一看那馬雙眼呈紅色,鼻涕往外流著,嘴大張著。
常老漢看了半天愣是沒看出啥病。「不對呀!這馬看著根本就沒病啊!」
響馬頭子一聽這話,立馬急眼了,他大聲喊道:「我告訴你,敢開鋪子記得有些手藝。你要是治不好我的馬,休怪我不客氣!」說著就掏出了懷中的真傢伙。
「好漢爺,您別急,我再仔細看看!」
院子外的動靜被德子聽見了,他擔心常老漢便走了出去。此時乾爹正在查看著那匹馬。
德子一看就覺得這馬不對勁。他想起了說書先生講過的一個故事:這馬要是沒啥毛病,興許是被壞人在馬鼻子裡做了手腳了。
德子想到這,就走到了常老漢身邊。常老漢正苦於應付之時,又看見了德子。
他心裡一驚,心說道:「德子呀德子,你出來幹啥啊?我這老骨頭他們拿去也就算了,你這年紀輕輕的路還長,再說你要是有個三長兩短的,我咋和你爹交代啊!」
就在這時,德子彎下身去,拿起馬燈就往馬鼻子裡照。
「嘿!果不其然,還真就被人做了手腳了!」德子想到這,就拿來一個長夾子,塞進馬鼻子裡鼓搗半天,一個燒焦的辣椒被拽了出來。
「我爹說得沒錯,這匹馬根本就沒病!你啊這是得罪人了,那人在馬鼻子塞了辣椒啦!」
響馬頭子一聽,隨後笑哈哈地說道「小屁孩兒可以呀!這都能看出來真有點本事。這樣,我給你爺倆10塊大洋,拿去買點吃的,至於誰給我使的壞回去我就徹查,定饒不了他!」
這響馬頭子的錢誰敢要啊!常老漢趕忙上前說道:「好漢爺,這錢我們爺倆就不要了。您能瞧上我這鋪子是我的榮幸,再說我也沒用啥藥,這錢我就不要了。」德子也在旁邊這麼說著。
那響馬頭子一聽,心想:「這爺倆有點意思哎!別說還真識抬舉,會辦事!」響馬頭子想了想問道:「老頭你叫什麼?」
常老漢雙手一拱:「我叫常三友。」響馬頭子對著身後手下說道:「都聽見沒?這父子倆為人仗義,我喜歡。你們平時多給我照看著,以後幫裡牲口有病都來這裡看!」
得!這壞事還就變成好事一樁了。有了這幫響馬的光顧,又和常老漢稱兄道弟的,這附近的人誰還敢惹這爺倆啊!就連常老漢那兩個親兒子,知道這事後也不敢再來搗亂了,對常老漢也恭恭敬敬了。爺倆的買賣是越來越紅火啊!
您看看,平時爹媽苦口婆心的教育,到頭來還真沒有響馬的威懾力好使啊!
結語:
本期故事咱到這就講完了。所謂「識時務者為俊傑」,做人腦瓜子還是要靈活一些。假如常老漢和德子把這錢收了,或許就不是這樣的結局了。
再說那倆兒子,「孝道」乃是烙在內心的東西,怎麼能取決於外在勢力呢?這真是可笑至極啊!
好了,本期故事我們到這就講完了,我有酒,也有故事,就差一個愛聽故事的你。
文/小田
文中故事來源於民間傳說,目的是藉故事來明事理!切莫與封建迷信對號入座,感謝大家的支持!圖片來自於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