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3個兒子鬧分家,老漢年輕時藏進祖宅的寶貝,化解一場矛盾

2020-10-07 深夜奇譚


本故事已由作者:飛鴻影下,授權每天讀點故事app獨家發布,旗下關聯帳號「深夜奇譚」獲得合法轉授權發布,侵權必究。


在老屋的南牆上有一扇封閉的門,它突兀地鑲嵌進牆壁裡面,讓每一個看到它的人變得尷尬。門上掛著一把塵封的鎖頭,鎖孔已經鏽死。兩條暗黃色的封條交叉相連,上面的字跡已經變得模糊不清。

這扇門不知從何時起就一直處於封閉的狀態,它是那樣的古老,跟這間老屋一樣,屬於遙遠的年代。這間屋子的主人是我的曾祖父,據說是一位頗有見識的舉人老爺。他親自建造了這座複雜的院落,包括了高聳的院牆,幽靜的後花園以及那扇封閉的門。隨著時間的流逝,院牆早已坍塌,花園也不復存在,那扇門卻完好無損。

從我記事起,就聽長輩們說過,這間老屋內有一扇封閉的門。這扇門後面隱藏了一個巨大的秘密,以至於必須採用一種禁絕的方式去掩蓋。曾祖父選擇去建造一扇門,挑選出最好的木材,最優秀的木匠,將這個秘密封存了起來。

這個秘密是什麼,曾祖父沒有說明,他一生沉默寡言,只知道讀書,考試,並為此去博得了一份不大不小的家業。他時常會望著自己的三個兒子,面露自豪的微笑。曾祖父無疑是一位聰明絕頂的人物,否則不會輕而易舉地考中舉人,成為老爺。

但是他選擇用一扇門來掩蓋秘密,這種做法顯得幼稚而拙劣,就像是一個孩子將自己的玩具掩埋,在地面上做出明顯的標誌。曾祖父用一個大書櫃掩蓋住那扇門,而它是整幢屋子裡最醒目的存在。

這種做法取得了出人意料的結局,那扇門就此被隱藏了起來,因為沒有人願意搬動那些沉重的書櫃。

這個秘密被揭穿,是在曾祖父去世之後,兄弟們吵嚷著要分家,書櫃的歸屬權亦是爭論的焦點。

將書櫃挪移開之後,那扇門就顯露了出來,讓所有人震驚不已。這種震驚伴也摻和了不少的興奮與恐懼。後者來源於那些交叉的封條。曾祖父沒有留下關於那扇門的任何信息。

就這扇門的歸屬問題,族人爆發了激烈的爭吵,以至於發展到面紅耳赤的地步。他們覺得這扇門背後一定藏有驚天的秘密,而這個秘密在場的每一個人都有份額,所佔比例的大小是重中之重。長子決定去砸開這扇門,去試探究竟,而次子們擔心他會獨吞整個財富。在彼此呶呶不休的爭吵過程中,裡正氣喘籲籲地趕了過來。

裡正,一般由德高望重的鄉紳擔任。老爺子瞪圓了雙眼,掄起胳膊,給了長子一個響亮的耳光,次子們也沒法逃避懲罰。他的鬍子都開始顫抖,用怨恨的語調講述了祖父輩的不肖。大動肝火之後,老爺子的身體狀況江河日下,據說幾個月過後,就駕鶴西去了。

裡正的表現讓所有人震撼而佩服,不僅僅因為年逾古稀的老爺子能夠連著扇五六個響亮的耳光。人們開始猜測裡正出手的動機,他們懷疑他是否參與了曾祖父的秘密。這個說法很快就不攻自破,因為裡正去世之後,家人除了悲傷之外,並未得到那扇門的任何信息。

如果裡正是秘密的保守者,他沒有理由不將它傳遞下去。大家欽佩裡正的原因是他捍衛了一種道德傳統,即父輩的意願應當完好地保留,即使你很想知道那個秘密是什麼。

族人們開始埋怨曾祖父的不留情面,並戲謔地立下規矩,任何人都不允許去打開那扇封閉的門,為此特意將書櫃挪了回去。3個兒子心平氣和地均分財產,並將這間祖屋連帶著半座院落,劃歸為公共財產,多虧曾祖父年輕時造的「寶貝」門,化解一場矛盾。 3個兒子鬧分家,老漢年輕時藏進祖宅的寶貝,化解一場矛盾。

在我看來,這扇門背後隱藏的秘密不外乎兩種,這兩種都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第一種情形是這扇門後面隱藏著巨大的財富,這個財富足以讓任何人心懷鬼胎,為了避禍,只得將它封存起來。這種猜想正是鼓動族人去拆毀這扇門的緣由。他們能夠有這種想法與那些令人激動的古典小說密不可分。

在那些文言或白話的古典小說中,祖輩一生的積蓄,會以一種秘密的方式隱藏,以此來鼓勵兒孫勤勞致富,不要坐享其成。而故事中的主人公往往勤奮而懦弱,家產被霸佔,只能暫居老屋之中。他無意中打掃屋子或者觸碰牆壁,就會發現那筆隱藏的財富,就此衣食無憂。

這種想法雖然幼稚,但是具有極強的蠱惑性。事實上,曾祖父的全部財產就是整座院落,滿書櫃的線裝書籍以及十畝薄田。他的生活平淡而乏味,並沒有傳說中那樣富足。這在家譜中有著較為詳細的記載,我認為他們沒有說謊。

第二種情形是這扇門後面隱藏著一個可怕的秘密,上面的封條就能夠說明一切。因為潮溼,字跡已經模糊不清,但是依稀可以辨認出「禁封」二字。伴隨著豐富的想像力以及口頭傳言的誇張性,這扇門背後逐漸隱藏了一個可怕的妖怪。這些封條以及那把鐵鎖就是封印。

我大約可以猜測這種傳說的緣由,在明代通俗小說《水滸傳》中,第一個回目就是張天師祈禱消災。書中的故事至今記憶猶新,洪太尉在傳達了皇帝的丹詔之後,來到了道觀的偏殿,發現了門上貼滿了封條,掛著一把鐵鎖。道長解釋裡面鎮鎖著一百零八位天神魔君,洪太尉突發奇想,竟然要試探究竟,結果不經意間打開封印,放走了這些天罡地煞,導致整座大宋江山風雨飄搖。

這種想法更是無稽之談,因為查遍了整個家譜,並未發現他們中隱藏著潛在的神棍或者天師。我自認家族中並不存在此類驚天動地的人物。曾祖父是一個靦腆的讀書人,同那個時代的大多數知識分子一樣,迂腐得很。

那麼這扇門背後隱藏的秘密就極為可疑,它既不是財寶,又不是妖怪或者恐怖的罪惡。它也許就是曾祖父的一些回憶,他將這些東西悄悄地隱匿起來,然後跟後人開一個惡意的玩笑。祖父對此不以為然,他認定父親一定隱藏了驚天的秘密,並為此付出了後半生的時間。很不湊巧,戰爭摧毀了大家所有的猜想。

族人經過謹慎的考慮,決定舉家南遷。他們攜帶著家眷,為數不多的銀元以及那五六箱的舊書。祖父認為這是全家最值錢的東西。他們走得匆忙,竟然有意無意地遺漏了那扇封閉的門,因為它不屬於每一個人,而且裡面的秘密已經不重要了。

等到戰事平息之後,族人重新回歸故土,發現院牆坍塌,花園也變得破敗,僅有老屋還完好無損,那扇門依舊封閉,但是它所保守的秘密已不復存在,因為它的後面是一片瓦礫。

秘密的永久喪失,使得大家長久地處於沮喪之中,無論是財寶還是妖怪,都在戰火中灰飛煙滅。這扇封閉的門已經不具備實際意義,但是如何處置卻是一個令人頭痛的問題。

祖父認為它是一個不祥的徵兆,建議將它拆毀,而父親則建議完好地保留,因為在南牆上開門是一件詭異的事情。這件事違背了曾祖父的意願,儘管這個秘密已經不復存在。但是這扇門已經烙印在十裡八鄉的鄉親們的印象中。祖父的舉動在他們看來就是數典忘祖,是不肖子孫。

祖父最怕被人提到不肖子孫四個字,這個詞彙讓他想起了裡正那副兇惡的臉頰。他猶豫很久,決定將這扇門完整地保留下來。並且叮囑後人,禁止去打開它,如有違背,就是典型的不肖子孫。

父親很好地遵循祖父的意願,將這扇門保留了下來,直到最近老屋要拆遷,這扇門的歸屬問題再一次引發爭執。

「大哥,這扇門你要它幹嘛啊?」施工隊的隊長滿臉委屈地說道。

「這是我們家世代相傳的秘密,到了我這兒不能斷!」父親毅然決然地保護著那扇封閉的門,一副大義凜然的模樣。

「那屋子怎麼拆?」隊長無奈地攤了攤手說。

「我不管,你們想辦法,這扇門必須保留下來。」父親的話語變得強硬,這讓拆遷隊長很難堪。父親是一位有名的知識分子,他們不能動用暴力強迫。

「一個月後,給您答覆,這屋子還得拆。」隊長咬著牙撂下一句話,頭也不回地離開了。

事情拖延了兩個半月,父親終於妥協了,老屋被順利地拆毀,在原址上要蓋起一座庭院式的休閒會所。父親得到了一筆不小的補償款,那扇門也被完好地保留下來。

故事到此有一個圓滿的結局。至於那扇封閉的門,父親將它賣給了一位先鋒藝術家,他將它連帶著那堵牆壁一同搬走,作為一座後現代主義雕塑,豎立在展廳內,標牌的名字是——封閉的門。(原標題:《封閉的門》)

點擊屏幕右上【關注】按鈕,第一時間看精彩故事。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相關焦點

  • 故事:修鞋老漢見義勇為,以為白撿個兒子,結果卻被人家套路了
    結果在不遠處的河裡有個孩子揮動著雙手。「壞了,這孩子準是不會水,我得趕緊把他救上來!」劉老漢沒有遲疑,快步跑了過去,一頭扎進河裡。劉老漢抱著那人就將他拉回了岸邊。那孩子看上去很年輕,應該還是個學生。劉老漢一看那孩子,這才明白過來,原來這夫妻是前兩天自己所救孩子的爸媽呀!劉老漢將他們請進了屋裡,隨後聊了很多。原來,那男孩叫王良,是個即將高考的學生。他的父親是鎮子上的一位老闆,家裡很富有。劉老漢想要留他們吃飯,那家人不想麻煩,臨走的時候就塞給劉老漢2萬塊錢。
  • 聊齋故事:狐仙為化解兩村矛盾巧施「斷橋計」,繼而成就美好姻緣
    兩人各不相讓一同上橋相對而行,碰面之時只要雙方都側著身子也沒問題,巧的是兩人相遇之時都沒有側身,結果相撞後雙雙跌入橋下的河裡。這給時常要去鄰村的雙方村民帶來不便,說不定哪天就被鄰村人找個理由給揍了。後來,不知從哪裡來了一個老人頭髮鬍子花白,看起來至少有八十多歲,他自稱是神仙已經四百多歲特來化解兩村的矛盾。
  • 故事:響馬賊半夜登門,常老漢苦於應付,兒子靈機一動化解了此事
    大家好,歡迎來到詩文書畫匯,本故事為《民間故事》系列之第481期,如果您喜歡,不妨給個關注!定場詩:落月猶餘彩,荒村已幾過。店明燈透壁,石響馬(驚堂木響)升坡。不過,常老漢那時候開了一家獸醫鋪子。那鋪子就開在鎮子邊上,打這經過的路上要是驢馬有了病災都會在常老漢這醫治。所以,常老漢的收入還是不錯的。說有一年,常老漢的一位故友得了一場大病,在彌留之際將自己16歲大的兒子李德子託付給了常老漢。
  • 分家一一父母的故事
    四妹困得睡著了,畢竟才十二三歲,還是個孩子,又添了一下午米,確實累困了,叫醒也犯迷糊,不願起床吃,幹了一下午活,什麼也沒吃。第二早晨,林姑娘煮了碗湯圓,找婆婆要了一坨紅糖(糖被楊細嬸另外存儲),林姑娘想將這一坨紅糖用開水溶解,當把紅糖放入裝有開碗裡時,發現是坨姜,外面包層紅糖,林姑娘卻不敢再向婆婆開口要糖,當媳婦就是這麼卑微,只能將湯圓裝進淡淡紅糖水。
  • 兒子3歲走丟,老漢20年沒找到,聽到村婦閒聊,才知兒子在身邊
    王老漢今年60歲了,打出生的時候起,就一直生活在這個小村子裡,年輕的時候家裡很窮,娶不上媳婦,一直到了30多歲的時候,才娶了個老實巴交的姑娘,她也不嫌棄自己家窮,和王老漢踏踏實實的過日子,很快,王老漢就有了兒子,取名叫阿強。
  • 百善孝為先之木老漢的故事
    縱觀木老漢的一生,是平凡的一生,是悲哀的一生,是不甘於命運頑強生存的一生,也是平平淡淡不鬥不爭的一生。據說早年年輕的時候,被國民黨抓了壯丁,生裡死裡逃了一劫,只記得回到家裡的時候是後半夜,家人還以為是饑荒討飯的,掌燈一看,才知道是他,飢腸轆轆衣衫襤褸的,人說大難不死必有後福,但是木老漢的命裡此劫終須有,躲都過不過!這才算是有了後來的人間悲劇!
  • 故事:老漢和鄰居鬧矛盾,委託木匠往鄰家放紙人,豈料鄰家走鴻運
    (本故事純屬虛構,如有雷同純屬巧合,圖片來源於網絡)楊老漢和老伴種了一輩子地,供著唯一的兒子上大學,老兩口很是不容易。一晃,老兩口都已年過六旬,楊老漢的身體還算硬朗,可老伴的身體卻越來越差,已經幹不了重活了。
  • 故事:李老漢把房子建在小廟上,兒子卻遭了殃,多虧高人的指點才算化解
    李老漢的兒子,結婚後不久,就開始說胡話:「你壓到我們了,趕緊放我們出去!」這還不算完,沒過多久李老漢的兒子舉止也開始不正常,經常吐舌頭,目光很是呆滯。這可把新媳婦嚇壞了。村裡人也都議論紛紛:「他就不該在那建房,李老漢的兒子算是被這小廟子給毀了。」卻有一日,村裡來了一個老乞丐。那乞丐戴著一頂草帽子,挨家挨戶要飯。走到李老漢家門口時,乞丐就覺察出啥來了。
  • 71歲老人的故事:一碗餃子湯,我糾扯了14年,都是我的錯嗎
    於是,平日裡大事小事,都成了雙方對峙的矛盾,而且,隨著時間的流失,積怨愈深。有時候劉老漢急眼了,就跑到大街上吆喝自己兒子。甚至又哭又罵。全村人都知道他家的事兒。兒子劉華對自己的父親不知如何是好。每當有外人問他:「你兒子對你好不好?」他當即肯定的回答:「不好,全村人都知道不好。」而且他還說,兒子還拿鞭子抽他。
  • 寧陽:多措並舉 精準施治 開創矛盾糾紛預防化解新格局
    目前,寧陽縣共有各級人民調解委員會597個,其中村級調委會562個、鄉鎮(街道)調委會13個、行業調委會22個,各類人民調解員2343人。「張守嶺調解工作室」入駐寧陽縣綜治中心,參與矛盾糾紛化解工作。9月3日,省委常委、政法委書記林峰海到該村調研,給予充分肯定。
  • 故事:兄弟分家鬧不和,後媽偏心坑繼子,明白官判家務案
    俗話說「家家都有一本難念的經,清官難斷家務事」,家庭關係錯綜複雜,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大家站在各自的立場,很難說誰對誰錯,即便再聰明能幹,廉潔公正的人也很難判是非,鬧到最後還落一個「糊塗官判糊塗案」的黑鍋,可謂出力不討好,冤枉到了家。
  • 老漢撫養棄嬰長大,被判歸還父母,十年後來個老闆,才知是他兒子
    屋裡來了一對年輕夫妻,他們正坐在床邊,拉著兒子張小智的手問個不停,「你讀幾年級了,學習好不好呀......」張小智被問得煩了,一個勁兒地向後躲,眼見張老漢回來,用力掙開年輕夫妻的手,躲在了張老漢的身後。「怎麼回事?」張老漢問兒子。兒子怯生生地露出半張臉來,指著床邊的年輕夫妻說:「他們說他們是我的親生父母,要來接我回家的。」
  • 故事:百善孝為先,老漢遺產全分,只給老伴留下一個石磨,這是為何?
    孔老漢雖然姓孔,但並不是個文化人,出身貧寒的他靠著點豆腐的手藝也算是熬出了頭。孔老漢有兩個兒子,大兒子孔仁善沒趕上好時候,早早的就開始跟著父親討生活了,老二孔仁財確實正兒八經了進了私塾讀書。也許是時來運轉,也許是祖宗保佑,孔老漢靠著這間豆腐坊就給兩個兒子成家立業了。但是和一般的家庭不一樣的是,直到老二結婚了,孔老漢都沒有提分家的事。
  • 《圍城》等文學作品中,男主是怎麼處理婆媳矛盾的?
    能別住一起就別住一起,像走親戚一樣過年過節見個面,拿個禮物問候一下,這樣的婆媳關係絕對比天天在同一個屋簷下生活要融洽許多。當然,你老公在中間的周旋能力也不能忽視。要是每次婆媳矛盾一出來,就算知道你沒錯,他也都一副,這是我媽,辛苦養我這麼大不容易,你就讓著她之類的態度,就真的不想過下去了。
  • 父親·第二十一章 分家
    有個叫劉搗鬼的人,生性頑皮,愛開玩笑,常捉摸人,就連他父母也不放過。有天飯後,看他鬧肚子的父親有上廁所的跡象,就急忙跑出去,把自己的褲帶搭在廁所牆上,然後出門玩去了。老爺子看一回廁所有人,看一回廁所有人,越看越憋不住。急得在院子弓腰提肛夾腿,踏著碎亂的步子,慌慌地擰來轉去。最後實在忍無可忍,拉下老臉不顧,結果廁所連個鬼都沒有!氣得他諸聲轟鳴,大罵一通,才覺得惡氣稍瀉,舒坦了不少。
  • 故事:沒什麼事,只是和家裡鬧矛盾了
    我氣紅了眼和父親爭執了起來,期間弄壞了不少東西,母親是個沒什麼脾氣的溫柔女子我 擦 了 擦 眼淚說道:沒什麼事,只是和家裡鬧矛盾了他像是鬆了口氣,調侃道:小離寶貝要是今晚和我住了,我忍不住了怎麼辦?聽他這麼一說,我感覺我的臉已經燒的不行了,小聲反駁道:誰要和你住。嘶,我怎麼記得在幾分鐘前有人說要來我家住啊。你……我說不過他,乾脆直接掛了電話。我收拾了一些衣服,對我媽說道:媽,我出去冷靜幾天。
  • 農村75歲老漢娶40歲智障妻子,只想生個兒子傳宗接代
    這個老漢已經75歲了,他是河南人,年輕的時候,老漢家裡條件不好,為此一直沒有結婚。20年前的時候,他娶了一個小自己30的老婆,而這個老婆的智力有問題。女人在10歲的時候,突然就變得精神恍惚了,之後也變得聾啞了,老漢是在50歲娶了這個女人的,因為比較保守,老漢一心想要生個兒子,所以他才會娶了這個智障女人為妻,也為了以後能有個伴,死後也有人送終。
  • 故事:3個兒子不孝順,老兩口想了一個辦法,天天吃香的喝辣的
    看民間故事,了解民間傳統民俗文化。歡迎各位網友,民間文學、民間故事愛好者關注《牆根故事》。——本故事源於民間,純屬虛構,如有雷同,純屬巧合。早年間,在蟒棲山下(今山東日照嵐山區中樓鎮)有個莊裡住著個紅臉老漢,也不知是因為臉紅還是因為脖子后里有一塊
  • 神奇再現的分家文書
    (為敘述方便,採用第一人稱)大年三十,三爺爺和三奶奶又背著行李過來鬧了。堅決要求爸爸贍養他們,揚言當初他們老哥兒幾個分家,爺爺分的房子比較新,該折給他家的糧食和錢始終還沒給。父債子償,要麼還錢,要麼就該贍養他們老兩口!